03.07 CKD4-5期臨床特點和治療-如何正確認識血肌酐升高的臨床意義?

血肌酐528-707umol/l(6-8mg/dl):相當於CKD4期,準備腎臟替代治療階段:此期患者腎功能持續下降,各種併發症不易很好的控制,極易發生難治性高血壓、少尿、心衰、肺部感染、腎性骨病和高鉀血癥等併發症,應保證患者能量及營養的攝入,充分休息,避免勞累,必要時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此期加強患者血液淨化治療前的健康教育,做好動靜脈內瘻科普知識跟進或腹膜透析基本知識普及,建議儘早行動靜脈內瘻成形手術或腹膜透析治療。

血肌酐>707umol/l(8mg/dl):相當於CKD5期,主要是腎臟替代治療。此期當患者有明顯的尿毒症症狀,如乏力、噁心、嘔吐不止等;明顯的水鈉瀦留,如浮腫、血壓顯著升高、高容量性心力衰竭徵兆;嚴重的電解質紊亂,如血鉀≥6.5 mmol/L或較嚴重的代謝性酸中毒,則應隨時作好思想準備,進行血液淨化治療。透析治療分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若血管條件良好,一般建議患者做左上臂動靜脈內瘻行血液透析,內瘻成熟至少需要4周時間,最好等待8~12周後再開始動靜脈內瘻穿刺。血透治療一般每週3次,每次4小時。在開始血液透析1-2周內,尿毒症症狀逐漸好轉。如能堅持合理的規律透析,及時適應生活方式改變,大多數血透病人的生活質量會顯著改善,不少病人能存活15~30年以上。持續性不臥床腹膜透析療法(CAPD)應用自身腹膜的濾過與透析作用,持續地對尿毒症毒素進行清除,居家治療,操作簡單、方便,安全有效。每次1.5~2L,6小時交換一次,每天交換3-4次。

尤其適用於年輕人、有心血管合併症的病人、糖尿病病人、小兒病人或作動靜脈內瘻有困難者(參見好大夫科普文章《為什麼年輕尿毒症患者治療首選腹膜透析?》)。

如果有腎移植需求的患者,病人通常應先作一段時期血液淨化治療,首選腹膜透析,待機體病情穩定並符合有關條件後,則可考慮進行腎移植術。成功的腎移植可恢復正常的腎功能(包括內分泌和代謝功能),使患者身體狀態幾乎完全康復。腎移植需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以防止排斥反應,常用的藥物為糖皮質激素、環孢素、硫唑嘌呤和(或)麥考酚嗎乙脂(MMF)等,務必定期隨訪醫生,複查尿常規、生化全套和相應藥物的血藥濃度,預防感染等併發症。

綜上所述,更早地關注血肌酐水平,更早地發現、預防和干預CKD,可以延緩腎功能損害的進展、降低終末期腎臟病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降低死亡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