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孩子閱讀量很大,但語文成績卻很低?

JOJO悠


閱讀的時候要思考,要理論聯繫實際,要提煉書中的優秀語句和優秀做法,和平時的學習結合起來,不然就是無效閱讀。

當然,讀的多了有可能開悟,但也有的人書讀百遍不能拿來為己所用,所以要教會尬孩子讀真書,真讀書。

檢驗方法很簡單,例如,讀完三國,讓講述一些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或者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某些精彩的細節,多給別人講或者多寫作才是讀書的關鍵。


孟昶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簡單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的親身經歷證明閱讀量大和語文成績沒有直接關係

我其實也有一個疑問,就拿我來說,我從小一直喜歡看小說,每一本小說都在300萬以上的字數,可以說是閱讀量是非常大的。但是語文成績其實也不高,每次剛剛及格而已。所以,那我的經歷來說,就感覺閱讀量的多少和語文成績似乎並不是很掛鉤,從我開始做教育後,我也思考過這個問題,得出以下結論:

  1. 語文和英語不一樣,不是說閱讀的多。認的字多就可以考好;

  2. 語文閱讀也有和英語閱讀有共同地方,比如英語有分級閱讀,其實語文也有;

閱讀第一個好處是增加詞彙量,記得我小時候學寫字的時候,就是通過看各種書籍,很快就覺得可以讀沒有拼音的書籍了,但是語文只是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會考察寫字,等上了初中後很少有聽寫漢字的。也就說明,語文成績不是認的漢字多就可以考好的;

第二點就是閱讀的內容有很多,如果一個孩子閱讀的書籍是低於他的認知水平的,那麼讀這類書籍其實並沒有任何幫助,那如果是閱讀適合他的書籍,甚至是老師推薦的教輔類書籍的話,那麼應該會對孩子的語文成績有所幫助。

回到題目,為何孩子閱讀量大,反而語文成績不高呢?簡單的多,就是上面的第二點,孩子閱讀的書籍是不適合他的,或者是說他閱讀的書籍比較難,他根本沒有讀懂那些書籍,從而導致對他的語文成績沒有幫助,甚至會影響語文成績。

那麼,如何閱讀才可以提升語文成績呢?

我們可以分三個部分來進行:

  1. 找到合適的閱讀書籍,可以從平時做題的題目中看看哪種文體比較容易考,哪些作者的文章比較多;

  2. 最好買那種閱讀完有題目的書籍,通過測試可以看出你是否真正的讀懂這篇文章,而不是簡單過一遍;

  3. 寫觀後感,每當閱讀完一篇文章,最好可以寫一段文字來概述所讀的內容,因為閱讀和寫作是分不開的,通過寫作來回憶閱讀的內容,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總結:題目中閱讀量很高,但是語文成績不高,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主要是由於孩子閱讀的書籍並不和他層次相匹配,如果想提高語文成績,建議按照我上面所寫的三點來做,我想應該會有所幫助。

我是知高,每天分享教育相關內容,如果您需要可以【關注】我!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見,可以在下方評論處留言,我會一一回復。

知高出品,必是精品!


知高


閱讀量有的時候真的不能說明問題,這個我有親身體會。在前一段時間,不斷地有人說一年讀多少多少本書,我再看看自己的,簡直是不及別人的九牛一毛。

為了跟上別人的腳步,我發奮讀書,抽空讀書,想增加自己的閱讀量,但是,經過一段時間,我發現,閱讀量是上來了,可是,讀過了和沒讀過一個樣,我全忘了。為什麼呢?因為那是囫圇吞棗,我只是認了一遍字。

閱讀習慣很重要,這是很多家長都沒有重視的。閱讀分精讀和泛讀。

所謂精讀,對於小學生來說,就是每個字都要認識,不認識查字典。就像做卷子上的閱讀題一樣,能說出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還能說出作者想要表達什麼樣的感情或是精神。能找出文章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同時,把文中優美的句子抄錄下來,在以後自己寫作的時候可以借鑑。

精讀,不建議多,但是,要是經典。比如說中國神話故事、葉聖陶童話、希臘神話、伊索寓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

這些比較適合低年級的小朋友,這也是閱讀的第一層階梯,讀精了,才能慢慢地往上爬,讀難度稍大的讀本,因為難度稍大的讀本都會多多少少地提到這些經典讀本的人物或是事件。

精讀做得好,可以多認字,孩子在語文考試的基礎知識,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那都是組詞造句,默寫生字之類的。

孩子養成了好的閱讀習慣,考試的時候,他也會去精讀卷子上的文章,其實閱讀題,他的答案都在文章裡,只要孩子好好閱讀,都是可以得高分的。有好的閱讀習慣,拿滿分是很正常的。

關於寫作文,那就看孩子平時喜不喜歡抄錄好的詞句了。我建議孩子把好的詞句抄好後,經常拿出來讀一讀,在寫作文的時候,就會思如泉湧,手到擒來。

泛讀,可以讓孩子拓展視野,選他自己感興趣的讀本就好了,沒有過多要求。

現在,很多人讀書都有一個“貪”字,認為讀的越快越好,越多越好,其實不是的。若是沒有花時間去用心的讀一本書,那就只是明白了這本書大概說了一件什麼事,並沒有領會其中的意境,也就是說,並不知道作者想要和你說什麼。

孩子也是一樣,都在家長的要求下,追求量大,但這並不好。還是先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吧。


探索幸福密碼


孩子“閱讀量很大”很可能是個假象

我不知道,題主是如何判斷,孩子“閱讀量很大的”。但從結果分析,很可能題主所謂的“閱讀量很大”是個假象。

  • 讀的書多並不等於閱讀量大。

有些家長,單純地以為,只要孩子多讀書,閱讀量就會增加。這其實是錯覺。

很多孩子存在“假閱讀”的行為。他們所謂的閱讀就是認字。他們覺得將書裡邊的字,全部看一遍,能認識,就算把書看完了。

這樣的閱讀,不管讀多少書,都不可能真正地增加閱讀量,識字量倒是可能會大幅度增加。

  • 摘抄的多也不等於閱讀量大。

摘抄是一種低級的筆記方法,但很多人從小培養的這種方法,直到成年都沒有改變。

有些老師和家長,為了讓孩子閱讀有效果,避免孩子看過之後,什麼都記不住,就要求孩子做讀書筆記。

但很多孩子所謂的讀書筆記,就是摘抄書本中的名言警句。他們努力地把它們記住,就是為了能在作文中引用。結果往往是,即使抄上一遍,最後還是會忘得一乾二淨,寫作文時,一句也想不起來。

真正的閱讀是理解

真正的閱讀是你能理解書中所講,你能把書中所講整理進自己的知識系統,能用自己熟悉的語言進行再現。

這樣的閱讀,即使你忘記原書中的表述,並不影響你閱讀的質量,你的閱讀量會穩步增大。

當然,如果原書中的語言確實優美動人,表現力強,你用自己的話難以表達出同樣的效果,你就該把原來的語言背下來,加以運用,變成自己的一種語言。

要背下來,肯定得重複,得費一番功夫,不是靠摘抄就能完成的。背,還不能是死記硬背,要有自己的理解,要有自己的背誦思路。

因此,看一個人的閱讀量是否大,要看他理解的多與少。讀一百本書,但一本都沒理解,那只是徒有其表,看似多,其實是零。然而有的人可能只看一本書,但看一遍有一遍的收穫,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認知。這看似少,其實很多。

大文豪蘇軾讀書,每本書要讀好多遍,每一遍都有各自不同的主題。他每讀一遍書,就會解決自己的一個問題。這種方法,有人稱之為“主題閱讀”,一種高級閱讀形式。有興趣,可以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

讀寫是一體兩面的事

讀與寫向來不分家,也不可能分家。讀中包含寫的成分,寫也包含著讀的成分。讀與寫就是一塊硬幣的兩面,相輔相成,共同促進。

很多家長往往只關注孩子的讀,卻不怎麼關注孩子的寫。讀相對容易,主要是理解別人的思想感情,很多家長能做到,能比較有效地指導孩子。寫則比較困難,蘊含著創造性,很多家長並不擅長此道,即使讓孩子寫,也難以判斷孩子水平如何。

這就導致很多家長,只重視孩子的閱讀,督促孩子不斷地讀書。孩子是讀了一本又一本,但最終的效果如何,是否真的擴大了閱讀量,是否增加了見識,是否提升了思維品質,很多家長其實是盲目的。

讀的效果要有寫來檢測,寫是最能檢測讀書效果的。當孩子閱讀了很多書後,應當讓他去寫一寫。寫是對已有知識經驗的應用,從孩子寫的內容中,可以看出他真正的積累。

一篇文章寫出來,你發現語言通順優美,你能說這孩子沒積累?一篇文章寫出來,你發現構思巧妙,有曲折,有波瀾,你能說孩子沒看過書?一篇文章寫出來,你發現能靈活自如地運用各類名言警句,還非常妥帖,你能說孩子沒理解這些話的意思,只是照搬照抄嗎?

判斷一個人知識淵博與否,你不能看他書房中的藏書有多少;確定一個孩子的閱讀量有多大,你也不能只看他讀書的數量。是騾子,還是馬,拉出來溜溜,就一清二楚了。

語文成績並不能準確反映孩子的能力

真正的閱讀是理解,閱讀量真正大的孩子,理解力都很強。

理解力既表現在對大意的準確理解上,也體現在對結構思路的精準分析上。理解力強的孩子,能注意到書中每個細節之間的聯繫,能準確地闡述書中的來龍去脈,清楚某個點它的真正作用。

以上這些都是語文考試中,經常考查的知識點。很難相信,一個閱讀量巨大的學生,會在語文上栽跟頭。如果一個孩子語文成績不好,很多家長可能連想都不用想,就會給出一個原因:閱讀量不夠。

這其實是很盲目,很武斷的!

語文考試,題目的答案,很多時候是出題人思想的體現。但閱讀卻是多元化的。同樣一篇文章,不同人看,最後的感受,最後的收穫,都會有差別。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說的就是這種現象。

孩子的閱讀體驗千差萬別,最後卻要用基本統一的答案來判定對錯,許多孩子的理解能力,其實就這樣被掩蓋了,並沒有真正地體現出來。雖然很多時候,語文老師在閱卷時,可能會相應地調整所謂的“參考答案”,但還是難以抵擋孩子們千差萬別的想法。很多孩子獨特新穎有價值的想法,很多時候會被槍斃掉。

所以,作為孩子的父母,成績有時候真的不是那麼重要。讀書,認真讀書,有時候真的不一定能考一個好成績。多閱讀與成績好,它們之間沒有一種必然聯繫。那麼是不是我們就不閱讀呢?那當然不能。閱讀雖與成績無關,卻與人生緊密相連,至關重要。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

很多時候,許多家長所謂的“閱讀量大”指讀書數量多,然而這並不代表閱讀量。真正的閱讀量,指孩子自己在讀書過程中理解吸收的部分。理解吸收的閱讀,閱讀量才真正的大。理解能力就是在這種過程中慢慢鍛鍊起來的。


讀書不要太過於功利,真正的閱讀很可能與好分數無緣。作一個看得看的家長,不要因為語文成績差,就去質疑閱讀的作用。閱讀的真正作用,需要未來的歲月去檢驗。


會說話的鍋


如果家長只是注重孩子的閱讀,而沒有注重有針對性的訓練,那麼出現語文成績低的現象,一點兒也不奇怪。



我教語文有20年了,所教過的每一個班級,都有語文成績特別差的學生,家長問我怎麼辦?我告訴他們:多閱讀多做題!然而家長卻對我說,他們家孩子看的書很多,可語文成績還是不好,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是因為,孩子有針對性的訓練不多。

第一,沒有閱讀的針對性。

很多孩子看書,只是為了看著好玩,覺得有趣,只看高潮有意思的部分,常常是走馬觀花,或者是囫圇吞棗。

還有的孩子看書,看的都是一些閒書,這種書既不能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也不能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

有時候孩子看完了一本書,你問他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他多數都回答不上來,那麼這種閱讀,就是無效的閱讀。


第二,沒有寫作的針對性。

有很多孩子看書,絕大多數時候,並沒有帶著寫作文的目的去看書,看書前沒有計劃,看書的時候沒有學習人家的寫作方法,看書後沒有及時總結反思,這樣的閱讀對於寫作無益,因此,即使看的書再多,孩子的作文能力也很難得到提高。

第三,沒有做題的針對性。

很多家長錯誤地認為:只要閱讀量大,孩子的語文成績就一定會高。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閱讀量大,只是語文知識的儲備多而已,要想提高語文成績,在多閱讀的基礎上,必須多做題!

以這兩張圖上的試卷為例,語文試卷大體分為:字詞、句子、積累、課文內容、閱讀、作文這幾大類,您看一看,有哪一部分,會因為您家孩子多看了幾本書,能得滿分的呢?




綜上所述,要想提高孩子的語文成績,除了多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外,還要在把教材吃得滾瓜爛熟的基礎上,大量的做題,相信只要堅持一兩年,孩子的語文成績就一定會得到提高。



小馬爸爸說教育


孩子閱讀量很大,但語文成績很低?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分析問題,並解決。

第一,孩子是小學,還是初中。

如果是小學,那還是得以書本等基礎知識為主,畢竟小學所考試主要還是基礎知識。要想基礎知識好,那還是把語文課上本上的內容讀熟、背會、能寫。小學讀課外書,對提升成績,暫時性不太明顯,但對閱讀和作文有一定促進作用。

如果是初中生,大量的課外閱讀,對提升閱讀理解和作文是有很大提升作用的。到了初中,基礎考核會逐漸減少,而課外閱讀理解和作文要求會逐步增多、加高。這樣的背景考試背景之下,大量的課外閱讀是能夠提升語文成績的。

第二,孩子閱讀的內容是什麼。

閱讀能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和作文水平,但所讀內容不一樣,對能力和水平提升效果也不一樣。

如果讀一些公認為經典,或有文化底蘊的書籍,孩子的語文素養就會得到大的提升,成績也會有明顯進步。

如果孩子讀的是一些“通識類讀物”“心靈雞湯”,甚至是漫畫類書籍,雖說對那對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文水平也有一定作用,但是作用十分有限。就像我們讀了這麼多年微信朋友圈的文章,自已感覺理解能力和寫作表達並沒有進步一樣。

更重要的是,孩子一直讀那些淺顯易懂的“書籍”,就更加不願意再去讀那些“晦澀難懂”的經典書籍。

在孩子閱讀什麼內容的書籍上,建議以語文課本上推薦的書籍為主。小學和初中課本上面都有推薦,只要孩子能把課本上推薦的那些書籍閱讀完,相信孩子的語文成績不會太差。

第三,閱讀要有所“刻意”。

閱讀不光是把書讀完,讀完之後還要知道書中講了什麼內容,這是閱讀的基本印象;那些內容給自已帶來什麼樣的思考和啟發,這是閱讀後的理解。很多孩子讀完一本書之後,連基本的印象都沒有,也就談不上有多少理解。

為了閱讀之後,對所讀內容有更多、更深刻的印象,建議在閱讀過程中,拿上筆,對自已覺得有重要、自已覺得好的地方做上記號,用筆勾一勾,畫一畫,都是在加深印象。讀完之後,孩子可以和家長或老師討論一下書的內容,再說一說書中給自已帶來的思考和想法。

大部分事情都需要一定的“刻意練習”才能有更大的進步,閱讀也是一樣的,要讀後刻意留下印象,要刻意去理解,還要刻意去思考。

第四,大量的課外閱讀之後,還要配有適當的試題練習。

語文雖然不像數學等科目,可以完全靠“刷題”來提升成績,但一定的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只用練習,才能讓在閱讀中所理解的東西進行消化,並在練習上發揮作用。

閱讀是輸入,練習和作文是輸出。

如果只有輸入,少有輸出,那輸出的成績肯定不太理想。只有不停地輸入,再配以不停地輸出,輸出的質量才會不斷地提升。

就像一池水,如果只有進水,很少有出水,那水質很容易變壞。看似池中的水多了,水的質量卻可能下降了。


與森老師聊閱讀


我是一名語文老師,來跟大家交流下我的看法,對了很多書,但語文成績不高,我們分幾個方面來討論。



首先,語文,顧名思義,語言和文學,兩部分組成,很多孩子和家長往往忽視小學階段的拼音、識字、造句等最基本學習內容,導致基礎薄弱,錯字連篇,沒有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上了中學想改也難,這是大廈的基礎。但只要用心,也會改正。只看書,即使是大量閱讀,大多同學只是泛讀,不會過多留意字詞,因此無法彌補上面所說基礎問題。

其次,讀書貴乎思考,很多孩子讀書蜻蜓點水,只是看了個故事,知道內容,並沒有深入理解文章內涵,也沒有老師去指導(語文老師的作用就體現在這),所謂讀書,也只是徒具其形,並沒有內化成孩子自己的思想,遑論提高語文成績。



以上兩方面是“讀了很多書,語文成績不高”的主要原因,那麼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成績呢?多讀書絕對是王道,但一定是孩子先天理解力強或是有家長和老師從旁協助,深入瞭解文章書籍的內容,建議養成做讀書筆記或是原文標註圈畫的習慣,從小開始,越早越好,習慣成自然,受益終生。實話實說,語文這個學科很特殊,本身不適合應試,因為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在應試體制下,語文也要進行考察,所以必要的閱讀答題模板一定要掌握,因為閱讀分數佔比大,準確的答題語言是必要的,基本的應試寫作技法、作文常考話題,都要心中有數,勤加練習。把握住這兩大塊,語文成績基本就沒太大問題了。有些人說語文不用刷題,我倒認為少量的刷題是必要的,肯定不需要數理化那麼大量刷題,我所謂的少量刷題,是在應試教育前提下,孩子熟悉考試題型,總結規律,理性思考,從而在考試中得高分,而不是憑藉語感和一頓自我理解把試卷寫滿就萬事大吉。

最後,語文卷面書寫字數多,一手好字絕對加分,平時多練吧!

總結起來,應試下的語文想考高分要做到起碼三點:多讀書多理解、熟悉考試題型和答題公式語言、一手好字。強調一下,語文素養是一生的學問,請不要和應試語文劃等號。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南柯勸學


其實現在的小孩子的接受信息和閱讀和理解能力遠遠超越了前一代的人。語文根本就不用考慮和擔心他們的成績分數了。


我曾仔細的觀察過三個十歲的小孩子的對話十多分鐘。發現,大部分的詞彙和表達,連我這個大專高才生都無法理解。而且他們之間的信息傳遞很快,信息量很大,而且詞彙豐富,滔滔不絕。


長江後浪推前浪。根本不用擔心小孩子們的成績分數。


講股臺


1.恰好有孩子的真實案例。孩子很愛讀書。小學成績一般,現在各科成績進步極大,甚至可以說是逆襲。我覺得最大收益,應是愛讀書。包括其他科目,因為愛讀書,思維深刻。

2.要提高成績,愛讀書只是最重要基礎,還需要針對性學習和練習。比如怎麼寫好一個景色呢?針對性教學會告訴你:先寫遠景,再寫近景,然後聯想。而一般性讀書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孩子甚至我們都沒有從書中歸納出一般性規律能力。那寫出來東西質量可能好,也可能一般。

3.當然文無定法,但先要從無招到有招,才能從有招到無招。應試穩定輸出,最重要。

4.另有意識的識記,古詩文等。一般性讀書,也不能高效的解決這問題。



教育金蘋果


孩子閱讀量很大,不能說明孩子的語文成績就好;孩子語文成績好,需要閱讀作為支撐。

1.孩子讀書方法不正確。有的孩子非常喜歡看書,他(她)一天到晚讀書也不覺得累。不管上什麼課,他都在閱讀。上課讀,下課讀,甚至連吃飯的時候也在讀。你不能說他不愛讀書,可是讀書的效果不大,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孩子覺得讀書好玩,只顧看看熱鬧,盲目追求故事情節,叫做囫圇吞棗,不甚了了,看過的東西過而不留。如果你要問他,書中講了什麼內容,他要麼沉默,要麼嘿嘿一笑,實在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2.要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閱讀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課內閱讀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閱讀起來比較容易,效果也比較好。課外閱讀沒有老師指導,是孩子自覺閱讀,要掌握一些閱讀方法,方能受到良好效果。a. 精讀。和課內閱讀差不多,要認真讀,反覆讀,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熟練地讀,精彩片段要能背誦出來,並摘抄下來,以備用。b. 泛讀。就是粗線條地理解閱讀內容。可以是走馬觀花地讀,也可以是一目十行地讀,就是有目的的增加自己的閱讀量。即使是泛讀,也要不時地思考一下閱讀內容。c. 精讀與泛讀相結合。在讀一本書的時候,精彩的篇章採用精讀,其他的地方採用泛讀。在閱讀中,有什麼體會、感受,也要隨時地記下來。

3.要認真學好語文。孩子語文成績差,除了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以外,還要認真地上好語文課,把語文這門課程學好。要向四十分鐘要成績。“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堂上要邊聽邊記,要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積極動腦,踴躍發言。生活中隨時隨地學語文,留心觀察周圍事物,觀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平時還要多練習寫作,說寫結合,讀寫結合,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

所以,孩子要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做到課內與課外結合,精讀與泛讀結合,方能收到良好的閱讀效果,語文成績才能不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