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通過寶寶的便便判斷寶寶是否健康?

若予點兒


通過寶寶的大便能夠了解寶寶的身體情況,這個可是一點不誇張的說法。我們都知道新生寶寶剛生下來時的胎便大多數都帶有黑色,出生24小時之內排出胎便。胎便性狀粘稠、無臭味,一般兩到四天就能排乾淨了。這以後,寶寶的大便就開始轉為正常,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是金黃色,也有點帶點綠色。大便中帶有奶瓣的,寶寶可能存在有消化不良,母乳中的蛋白質及鈣等微量元素不能充分吸收,進而形成了奶瓣。奶瓣少的,不需要擔心,注意一下哺乳媽媽的飲食,減少蛋白質的攝入即可。但是奶粉餵養的寶寶,需要特別注意奶瓣多少的情況。哪怕奶瓣量不多,到持續有奶瓣,並且寶寶體重增長速度不理想的,就要考慮是不是奶粉不適合寶寶,看是不是需要更換奶粉了。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的寶寶,大便有點偏綠色都屬於正常現象。這與膽汁分泌有關係,並且大便味道有點酸酸的,都不叫不正常,重要的是顏色是不是很深、味道是不是很重。特別是奶粉餵養的寶寶,如果大便帶綠偏深酸味重,要考慮是不是配方奶中添加的強化鐵劑量寶寶不能消化吸收,持續時間長了,就還是需要更換配方奶了。


從寶寶的大便看寶寶的健康,要看大便的顏色、性狀和次數。這樣不僅可以瞭解到寶寶的胃腸道情況,還能瞭解到寶寶的肝膽功能發育情況。健康寶寶正常大便的顏色應該是金黃色或黃色,偶爾帶點綠色都屬正常。最主要的是,大便中不能摻雜有血絲或透明的粘液,如果摻雜得有就說明不正常了。健康寶寶正常的大便性狀是指大便的軟硬程度,正常的是粘糊狀,不一定需要成形。如果寶寶大便稀溏如水狀,很有可能是拉肚子了。相反,要是大便呈顆粒狀,很硬,像羊屎疙瘩,也屬於不正常了。健康寶寶的大便次數因人而異,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不怎麼規律,有的一天好幾次,有的幾天才一次,只要大便顏色正常,性狀正常,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次數不很重要。奶粉餵養的寶寶大便次數比起母乳餵養的寶寶次數稍微規律一些,有的一天三四次,有的一天兩三次,只要一週內都有解大便,就算正常。


寶寶基本上可以從四個月開始添加輔食,添加輔食後的寶寶大便開始慢慢因輔食種類的增多而接近成人。金黃色或黃色大便開始變得顏色偏暗,也和添加的輔食顏色成正比,而且味道開始變臭,特別是肉蛋類吃得多些的寶寶,因為輔食中蛋白質的緣故,臭味會更重些。寶寶的大便出現異常時,提示著寶寶的身體有可能不舒服了。比如大便中所帶有的綠色偏多並持續時間長,說明寶寶的奶粉中鐵含量過高了,而母乳餵養的寶寶卻有可能是餵養不足,寶寶出現了飢餓性腹瀉。寶寶大便是灰白色,是母乳或奶粉中含糖量偏少,甚至先天性膽道梗阻,應特別注意,及時治療。寶寶大便是黑色,或帶走血絲,要及時帶寶寶就醫,看看是不是寶寶存在胃腸道方面的問題。


寶寶大便是泡沫狀,並有酸臭味,是母乳或奶粉中含糖量偏多了,要減少糖攝入量。寶寶大便是蛋花狀,母乳餵養可以忽略不計,奶粉餵養就需要調奶粉時水多加些,並少吃多餐,兩三天後恢復正常就可放心了。寶寶大便是豆腐渣狀的,要注意是不是寶寶有黴菌感染,需要到醫院檢查確定治療。寶寶大便味道很臭,是母乳或奶粉中蛋白含量過高,寶寶消化不完造成的,需要調整哺乳媽媽的飲食或更換奶粉。寶寶大便是果醬樣呈暗紅色,要注意是不是寶寶患上細菌性痢疾過去腸套疊了。最後,寶寶大便是水、便分離狀的,要注意寶寶是不是患了腸炎或腹瀉,要特別注意餵養時的衛生情況。通過觀察寶寶的大便能很好地掌握寶寶的健康情況,在寶寶大便顏色、性狀、次數大多正常時,寶寶又沒有哭鬧,奶量也正常的,說明寶寶健康狀況良好。要是寶寶大便中發現了血絲、透明黏液的,就要帶寶寶及時就醫,不能拖延了病情,以免寶寶出現意外。


陳晨孕育育兒專欄


都說孩子的便便是孩子身體健康的晴雨表,一點不錯的。我家大寶出了月子就腹瀉幾個月,每天那叫一個痛心的酸爽。

剛出生的時候,墨綠色或者黑色的便便,大家都知道是胎便,正常的。

接著就是黃色的便便,正常的。

月子中間,大便開始有奶瓣,消化不良,注意我的飲食平淡好消化,不給他包裹受熱,一週的時間,自愈了。

滿月回老家辦酒席(老家洪水,水特別髒,燒開了還是渾),開始腹瀉,屁便,偶爾綠便有奶瓣。我的飲食開始格外注意,辛辣刺激涼的壓根不沾,還是不行,考慮腸道菌群失調消化不良。不敢用藥,其實用了也沒用,得慢慢恢復,偶爾用千根草熬水給他喝,止瀉的。哺乳的時候吃維生素c和b,護理的也特別細緻,不受涼不受熱,喂水,慢慢開始好轉。

三個月後,天熱我嘴賤,吃了西瓜葡萄,太甜了,他的便便有泡泡,又有綠,糖分攝入過多又著涼。這個時候給他帶了少量益生菌,吃了有效果。知道他的腸胃恢復好好多了。至此,還是我注意飲食,他注意護理。

六個月,添加輔食,不間斷胡蘿蔔和蘋果給他做各種輔食,大便成型,黃色,每天早上一次,特別有成就感 😊

育兒路漫漫,希望對你有幫助噢!也歡迎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進步!


溫暖媽媽瀟瀟


上午,接連跟了3臺剖腹產手術,一直到中午1點多下臺,回到值班室,肚子已經餓的咕咕叫了,趕緊拿過來託同事買的午飯,一口飯剛進嘴,一位20多歲的男家屬推開門走進來,打開手裡拿的尿不溼,裡面是黑綠色的黃不溜秋的粘的糞便,問:大夫,您看一下,我小孩的大便有沒有問題?

我放下了手中的盒飯,拿著筷子,指點著糞便,看了下,說,沒事,挺正常。

孩子的父親不放心:“我們孩子剛出生,也沒有吃什麼東西,怎麼會有大便呢,而且,是這種顏色。”

我說,新生兒的糞便一般都是黑綠色的黏稠糞便,這種胎糞是胎兒期腸道分泌物、膽汁、吞嚥的羊水以及胎毛、胎脂、脫落的皮膚上皮細胞等在腸管內混合而成的,新生兒大多在生後12小時內開始排出這種胎糞。如果出生時胎糞很少,或者胎糞裡沒有胎毛,就要考慮腸胃是否通暢。到了2-3天,逐漸變成棕黃色的乳兒胎便,糞便均勻,沒有奶塊,水分不多又不含粘液時,就是正常的。

另外,嬰兒應在出生後12小時內排第一次尿。開始時尿量少,以後逐漸增多。每天的小便可達10~15次,每次尿量約20毫升,為淡黃色或無色、清亮透明、無異味。有的新生兒由於體內水分丟失多而吃奶又少,進入體內的水分不足,常常尿少或無尿,遇到這種情況,可讓嬰兒多吸吮母乳,或用勺喂些糖水,尿量就會多起來的。

一般來說,如果新生兒出生24小時後還不見排胎糞,或出生後48小時仍不見嬰兒排尿,就要檢查一下,看是否有無發育缺陷或畸形了。


小紅姐的產房故事


•一、正常的話,每天排便幾次正常?

這個在醫學上沒有真正的數據,只要沒有感覺腹脹、腹痛,大便時舒服,大便是軟的,那麼一天1次,2天1次,幾天1次,都是正常的。寶寶攢肚時天數會很長。

•二、大便呈現什麼樣的性狀是正常的?

所謂大便性狀,就是大便是否成型,軟的還是硬的,水多還是少。

下面,高能圖來了啊~

圖一就是大便的性狀(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從類型1到類型7,性狀逐漸變稀。

這些名稱和圖片對應起來著實有點……難以名狀,是不是?但是這樣是最直觀的,而且非常便於大家理解,有木有?

從大便的性狀而言,以母乳或配方粉為主食的孩子的便便應該是糊狀便(類型6),含水較多,比較稀。

而隨著生長、添加輔食,大便的含水量會減少,幼兒和成人的大便如果是香腸狀便(類型4),就是最適合的。當然,炸雞塊狀(類型5)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如果出現類型2、3,則提示大便較硬,需要注意便秘的問題;如果出現類型1那樣的兔子便便,並且孩子在大便時候伴有難受的表現,就可以診斷為便秘啦。

另外,如果1歲以上孩子的大便是類型6、7這樣的,則提示腸道功能不好,不過不用太過緊張,可能是一過性的,比如受涼後,腸道蠕動一過性增快導致的腹瀉;當然,也可能是感染導致的腹瀉,需要引起注意啦。

•三、正常的嬰兒大便是什麼樣的?

母乳餵養的嬰兒,大便多是糊狀的,金黃色或者淡綠色的,味道不臭,問起來稍酸,從每日1-7次到1-2週一次都是正常的,也就是說,只要孩子餵養正常,沒有腹脹表現,大便排出時性狀好,就都算正常的。標準的母乳餵養小嬰兒便便見圖二:

配方粉餵養的嬰兒,大便比母乳餵養的要稠些,次數較少,呈現淡黃色或者褐色,味道臭,有時還會出現奶瓣。標準便便見圖三:

添加輔食後,大便會變得更稠些,但還是糊狀,顏色變得更深些,大便會有些臭味。標準便便見圖四:

剛開始給孩子添加菜泥時,可能有大便中有少量蔬菜顆粒出現,如果孩子大便性狀正常,就不代表孩子的腸道功能不好,而恰恰代表著腸道需要適應菜泥,過一段時間就會好了。如果大便特稀,並且出現了大量菜泥,則意味著吸收功能還不好,建議晚些再添加菜泥。標準便便見圖五:

•四、異常大便是什麼樣的?

為了讓大家瞭解到什麼樣的便是白色便,不正常的便,臺灣還出版了嬰兒大便比色卡,見圖六。其中1-6都是不正常的,7-9是正常的。





樂媽愛樂


第一點意見:大便是胃腸道的一面‘鏡子’’

寶寶糞便的次數和性質,往往反映出胃腸道的生理和病理狀態。正常的小兒糞便含8O%的水分,其餘主要為食物殘渣,包括未完全消化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一定量的中性脂肪、脂肪酸和以鈣鹽為主的礦物質,還有少量黏液和細菌。

第二點意見:大便與進食改變

①新生兒最初3天內排出胎便,性質黏稠,色深綠或黑色,無臭味,由脫落的上皮細胞、濃縮的消化液及胎兒時期吞入的羊水組成。在吃奶以後,2~3天大便就會轉為正常嬰兒糞便。

②如為純母乳餵養,嬰兒的大便呈金黃色或黃色,稠度如膏狀,偶呈稀薄帶綠色,有酸味但不臭,每日大便2~4次。也有母乳餵養的嬰兒每天大便5次,但是體重增長正常,不能認為是病態。如平時每天大便僅1次,忽然增加到5次以上,那麼就要考慮是腹瀉,嬰兒長期腹瀉會引起體重不增。

③母乳餵養的小兒隨著輔食的添加,大便次數漸減少。以配方粉餵養為主的嬰兒,大便呈淡黃色,大便次數較少,每日1~2次,性狀較幹且臭,因牛奶中蛋白質較多,有明顯蛋白質分解後的臭味。

④混合餵養的同時加澱粉類食物,則小兒大便會增多,呈輕度褐色,臭味相對增加。若多食蔬菜、水果,大便的性狀與成人相似。初加菜泥時,常有菜泥從糞便中排出,使糞便染成綠色,這並不是消化不良,而是食物中的鐵離子引起的,數天後綠色會逐漸減少。

第三點意見:哪種大便是病態


①大便臭味過濃,表示蛋白質消化不良.大便帶酸味多泡沫,反映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發酵旺盛;

②大便外觀呈奶油狀,表示脂肪消化不良.大便常見到多量的奶瓣,呈酸臭味,說明小兒飲食過量;

③大便呈蛋花湯樣,次數增加,那麼不論母乳還是配方粉餵養的寶寶,都提示有感染性腹瀉,最多見的是輪狀病毒引起的秋季腹瀉;

④大便呈膿血樣,可能為菌痢或其他細菌生腸炎等;

⑤大便帶血絲,多數系肛門裂、直腸息肉所致;

⑥如果為漿樣大便,結合陣發哭鬧、腹痛、腹部腫塊,應考慮為腸套疊;

⑦大便灰白色,提示可能有膽道梗阻;

⑧大便黑色,則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所致。

對於以上異常的大便,家長需要注意,最好保留大便,送醫院化驗,以使患兒得到及時診治。


兒科醫生鮑秀蘭


寶寶的便便是反映寶寶健康的“晴雨表”,寶寶有沒有吃飽,吸收好不好都能夠通過便便看出來,那究竟該如何判斷呢?

正常便便

1.母乳餵養的寶寶,正常大便外觀是呈黃色或金黃色,粘稠均勻如膏狀,有一股酸甜氣味,但是不臭,無明顯粘液,偶爾有顆粒樣奶瓣或微帶綠色。

2.人工餵養的寶寶,大便呈淡黃色或土黃色,質地比較硬,乾燥成型,往往不沾汙尿布,如奶中糖多則變軟,並略帶腐敗樣臭味。

異常便便

1.綠色便便。如果寶寶一天內排便次數多,便便量少,顏色呈綠色粘液狀,便是綠色稀便。這種便便也稱為“飢餓大便”,這時候需要給寶寶充足的營養,很快就可以轉為正常。

2.灰白色便便。如果便便呈灰白色,同時寶寶的鞏膜和皮膚呈黃色,這些症狀可能就是膽道梗阻或者膽汁粘稠,這時候應該帶著便便及時就醫。

3.黑色便便。黑色便便可能是寶寶的胃或腸道上部出血或服用治療貧血的鐵劑藥物所致,這時候爸爸媽媽應該及時檢查是否服用了治療貧血的藥物。

4.淡黃色糊狀便便

如果寶寶排出的便便是呈黃褐色、洗水樣、帶有奶瓣、有刺鼻的臭雞蛋味,為蛋白質消化不良,應帶寶寶就醫用藥。


豆豆媽媽說育兒


家裡有了小寶寶後,大人們總會想方設法的通過各種途徑去了解寶寶的身體健康情況,大便就是其中的途徑之一,大便的顏色,也是家長最直觀,最容易察覺的指標。

寶寶啥樣的大便顏色是正常的?家長要重視什麼顏色的大便?如果大便出現了哪些情況需要帶寶寶就醫呢?

(一)正常大便

顏色和寶寶所處的不同月齡,不同飲食結構有關。

(1)新生兒

正常胎便為墨綠色或棕黑色,一般情況出生後24小時內第一次排出;之後2-3天內,顏色逐漸變淺為深黃綠色、黃色、金黃色。

(2)純母乳餵養

通常為黃色、金黃色、淺綠色。偶爾會受到媽媽飲食影響,大便顏色產生一些變化。只要寶寶無不適感,且生長髮育正常,不必在意。

(3)純配方奶粉或混合餵養

大便一般為黃棕色、棕褐色、褐綠色。

(4)特殊配方奶粉餵養

喝深度水解配方奶粉、部分水解配方奶粉、氨基酸配方奶粉的寶寶,大便顏色發綠,或墨綠色。

(5)添加輔食餵養

大便顏色比只吃奶時要深。受添加食物的影響,大便可能會出現各種其它顏色,家長要綜合考慮,但基礎色是黃色和棕色。

(二)不正常大便

(1)綠便

問題最多,家長最糾結的大便。原因很多,有些是正常的,如上文提到的特殊配方奶粉或添加綠色蔬菜。

綠便也與寶寶攝入鐵補充劑有關,未被吸收的鐵元素會通過大便排出,此時顏色呈綠色。

有些綠便則是和家長餵養不當,或疾病有關。家長要特別注意,仔細觀察。

還有過度餵養也會造成寶寶綠便。分辨不清寶寶哭的原因,單純用餵奶方式安撫,導致營養物質難以被完全消化吸收,形成綠便。

家長要逐漸摸索寶寶的吃奶規律,調整餵奶量和次數,再結合寶寶的生長曲線的變化趨勢,糾正過度餵養。

腹瀉也會導致綠便。腹瀉時,腸蠕動過快,部分營養物質來不及被消化吸收就被代謝掉了,從而造成寶寶的綠便。

腹瀉對於人體是一種保護機制,可將腸道內的細菌病毒排出體外。寶寶一旦發生腹瀉,要對因治療,不能盲目追求快速止瀉。

除顏色外,要進一步對大便的性狀、氣味、頻率進行辨別,看看是否有異常。再結合寶寶的日常飲食,睡眠,精神狀態,生長曲線來判斷身體健康情況。

(2)白色或灰白色大便

因為膽道閉鎖導致寶寶膽汁中的膽紅素無法進入到寶寶腸道內,導致大便無色素生成,呈白或灰白色大便。



一旦出現此情況,家長要高度重視,及早帶寶寶就醫治療。

(3)大便發紅、帶血

排出食物正常因素外,很可能和胃腸道出血,或肛裂有關。出血部位的不同,導致大便顏色也不同,鮮紅或暗紅色。

(4)黑便

除了胎便和補鐵的因素,很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導致,寶寶有此情況,不要耽誤,立即去看醫生。

寶寶的大便狀態,只是反映它身體狀況的指標之一,我們還要結合寶寶的生長髮育、飲食、精神、睡眠的情況,學會綜合判斷寶寶的健康。


高級小兒推拿師梁靖梅



如何判斷寶寶便便正常不正常?

3步走呀:看顏色,聞氣味,關注寶寶的便前後狀態。可能有些重口味,就是日常每天寶媽最好都觀察下寶寶拉出來的便便。因為便便很大程度反映寶寶的健康狀態。


寶寶便便的幾種狀態對應的狀況!

1、粑粑油膩膩的——一般是月齡較小的寶寶存在的情況,普遍都是吃母乳多,我家的就是!主要是媽媽吃的太過油膩了,母乳的脂肪、油脂也變多了的原因。

PS:廣東這邊坐月子要吃燉豬腳,雞,後來自己果斷不吃了。

2、泡沫狀的粑粑——是寶寶出現了乳糖不耐受的情況,代謝不完全所導致的。一般等寶寶大一點就好了,或者把奶粉改為乳糖不耐受的寶寶專食的奶粉。

3、有奶白,奶瓣的粑粑——這種比較情況比較正常,主要是新生兒的腸道功能還不是特別的完善,等寶寶長大一些之後,這種情況就可以得到改善了。

4、綠色的粑粑——鐵元素較多,導致寶寶的便便泛著綠色,或者寶寶吃的太飽了。

5、夾雜了食物的粑粑——寶寶食物消化不完善所致,不用擔心,等大一點就好了。

6、其他顏色的粑粑——幾乎都是不好的情況,要及時看醫生了。


雖然寶寶便便味道難聞,但是問多了,也就習慣了,一開始去找對應的圖片還是蠻難的,希望對寶媽們有幫助。


轉發,關注【十二美餵養藝術】,做最懂你的孕育知識分享平臺。我這裡還有很多有趣有用的內容等著你喲!


十二美餵養藝術


最主要的是看顏色,若寶寶大便顏色為黃色、黃偏綠、綠色,預示寶寶胃腸消化功能基本正常,即便是有輕微的大便幹或便稀,也不需用藥物治療,在飲食及衣物增減上稍稍注意即可。

0-1歲寶寶大便呈糊狀或坨均屬正常。對於0-1歲寶寶而言,其主要食物都是流質和半流質的,這一階段的大部分寶寶的便便都呈糊狀(0-6個月)或坨狀(6-12個月)。因為寶寶的大便性狀跟她的輔食添加情況息息相關。

若寶寶大便中有泡沫,預示哺乳期的媽媽可能吃了高糖、高澱粉的食物。此時只需調整媽媽的食物即可,不需給寶寶吃藥。

若檢查寶寶大便,結果顯示便中有“脂肪球”。這可能是由於哺乳期的媽媽吃了過於油膩的東西造成的。此時在注意媽媽飲食調理的同時,還可以給寶寶配合上益生菌共同調理寶寶的腸胃,增強寶寶對脂肪的消化能力。

當寶寶出現水便分離、膿腥臭味大便時,可能預示著有腸道(細菌、病毒)感染。此時應儘快去醫院檢查寶寶大便,並嚴格按照醫生要求治療。

當寶寶出現豆腐渣樣大便時,預示著可能存在黴菌性腸炎。這樣的寶寶往往會同時伴有鵝口瘡,具體診治還需去醫院。

若寶寶大便呈黑色或大便中帶血。應儘快去醫院診斷寶寶是否存在蛋白過敏、腸套疊、胃腸出血現象。

參考文獻:

1、http://mp.weixin.qq.com/s/toSjj4Wz8P7g6SMEBrE-PA


玩出好身材


寶寶一天便便好幾次,這正常嗎?

寶寶排便的次數與他攝入食物的數量有關。如果母乳寶寶每天都要排便5次以上,說明他肯定獲得了足夠的營養。有些寶寶在第一年裡,每天會排便好幾次,但次數會逐漸減少,可能減少到每天一次,甚至減少到隔天一次,這是完全正常的。

寶寶的便便出現奇怪的顏色,比如綠色、黑色,這是生病了嗎?

寶寶吃的東西,會在便便的顏色中表現出來。奇怪的紅色——可能是吃了胡蘿蔔。黑點或黑線——吃香蕉引起的。很小的深色異物——通常是吃了葡萄乾。淺綠色的顆粒——可能是吃了豌豆。黃色的便便——那是吃了玉米。有植物種子——很可能是來自西紅柿、黃瓜,或哈密瓜,這些果蔬的種子沒有去除乾淨。

寶寶不會徹底咀嚼,並且他們的消化系統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吃下的食物在顏色和質地上,通常都沒有發生變化。

如果大便含有粘液或是特別稀,這說明寶寶的腸胃受到了刺激(在未來幾周要停止讓寶寶吃這種食物),如果沒有這些症狀,你可以繼續改變寶寶的飲食,不用擔心。

出現黑色便便,很可能是因為寶寶長期補充鐵元素。有些寶寶胃腸道的正常細菌和補充的硫酸鐵會發生反應,使大便呈深棕色、綠色或黑色。這樣的變化無須擔憂,研究表明,少量鐵離子不會增加腸胃不適。

對大多數寶寶來說,不建議補充鐵(母乳寶寶可以通過母乳得到足夠的鐵,配方奶餵養的寶寶可以從補鐵奶粉中獲取鐵;強化麥片也會補充鐵元素)。

所以,除非是醫生要求補鐵,否則不應給寶寶服用鐵補充物。如果寶寶沒有補充鐵卻排出黑色大便,那就要讓醫生檢查。

寶寶的大便中有血絲,到底是怎麼回事?要看醫生嗎?

寶寶大便中出現血跡最常見的兩個原因是直腸裂傷和食物過敏。

直腸裂傷。這是直腸內壁的輕微撕裂。直腸裂傷表現為大便中只出現幾點鮮紅色血跡。

食物過敏。更加有害、更值得擔心的原因,是食物過敏使得腸壁受到刺激引起的出血。最常見的肇事者是牛奶和小麥。

食物過敏而非直腸裂傷引起大便出血,出現的通常是暗紅色甚至黑色的血跡,因為出血發生在更深層的腸道里。在食物過敏情況下大便可能更稀、更松、粘稠、略帶綠色,而直腸裂傷排出的大便更為緊實,不粘稠也不帶綠色。

直腸裂傷失去的血液通常不足以讓寶寶貧血,除了採取一些措施讓寶寶大便鬆一些以外,你還可以在寶寶的直腸周圍搽少許甘油或其它潤滑劑來讓大便更容易地通過裂口。食物過敏引起的失血更應重視,因為食物過敏的嬰兒可能失去過多的血液,從而造成貧血。這種情況應儘快去看醫生。

寶寶好幾天才大便一次,這是便秘嗎?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你的孩子可能得了便秘:

  • 大便時非常用力(但孩子沒說)

  • 大便很粗,像麻繩一樣

  • 好幾天才大便一次

  • 大便時間很長(在便盆上蹲的時間超過5分鐘)

  • 一次排出很多大便

  • 排出的大便像小球一樣

  • 內褲上有小塊的大便痕跡

如果孩子好幾天才拉一次大便,卻並不肚子痛,而且大便看起來柔軟、大小適中,那就不是便秘。大部分嬰兒最初幾周每天都會大便,隨後大便的頻率逐漸減少,有的嬰兒甚至4-7天才大便一次。如果寶寶排便舒適,便便柔軟,那就沒必要擔心。

獲取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熊貓兒童健康】ID:xiongmaoerk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