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環巢湖:再憶古鎮運漕

作為一名含北人,卻始終心繫含南重鎮——運漕。


高中時,從祖父那裡知道自己家族一直生活於裕溪河畔。上世紀30年代的洪水,楊柳圩破圩,這才有了後面的舉家遷徙。


環巢湖:再憶古鎮運漕


大學時去蕪湖求學,塔崗那是必經之路,可是從未從那下車去運漕看看。但對她的那份愛絲毫並未減退。依然記得,大四畢業論文自己的選題是近代蕪湖米市的興衰,文中自己多次提及故鄉運漕。說來也巧,大學畢業後,自己參加含山縣教師招聘考試,那一年新聘歷史教師需要填補同年縣城選調教師所留下的空缺位置。林頭中學、仙蹤中學、運漕中學,這三所鄉鎮高中,沒想到自己最後替補的竟是自己未曾去過的故鄉。

運漕在歷史上的發展離不開“二章(璋)”。元末運漕人華高與巢湖俞通海帶自己統轄的巢湖水師投奔朱元璋,後在江南大敗元軍。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在運漕設立十二圩鹽引岸。中國古代有鹽鐵官營一說。鹽引岸的設立自然推動了運漕商業的繁榮。開國大將華高死後,被授予"巢國公"。晚清時期,李鴻章曾與太平軍在運漕有過激戰,後大難不死。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簽訂,江南蕪湖被開放為通商口岸。後李鴻章力薦將鎮江米市遷往蕪湖。蕪湖遂成為晚清四大米市之一。而江北運漕與蕪湖僅一江之隔。運漕由此迎來了發展的第二階段。境內名人輩出,如抗戰英雄張鏡遠。小鎮文化資源豐富,鎮內有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建築。

環巢湖:再憶古鎮運漕


作為一名歷史老師,這是我從史書上所瞭解到的運漕。工作安排妥當後,雖離去學校正式報道的日子還有一段時間,但自己迫不及待想去一睹她的芳容。小鎮街巷相串,徽派建築坐落在街巷兩旁。裕溪河上貨船不斷,大碼頭上人來人往。這是我對她的最初印象,想必,明清時期的運漕商貿肯定非常繁榮。

工作以後,自己在運漕中學呆了三年,那裡的一切讓我難以忘懷。我的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歲月正是在此度過。校園生活雖然枯燥,自己身兼班主任和幾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晚上還有幾個小時的晚自習,但那時的我卻很有幹勁。從高一至高三,三年高中教學生涯使自己變得不斷成熟。那時候,大家都很年輕,都居住在學校,彼此交往密切。工作之餘,我們常常去街頭品嚐運漕的美食,這是必然。藕香居早點、老奶奶餛飩、小向排檔、菜市場對面的烤鴨……這些,給我留下了太多印象。因為這裡,有我和很多同事美好回憶的共同見證。高三帶完後,高中部就被撤銷了,大家各奔東西,有的選擇含山中學,還有含山一中、含山二中……後來,大家進城後,僅有幾個好友還能相聚,那種情誼還在,但再也無法找到當初那種感覺。

環巢湖:再憶古鎮運漕


運漕,她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港灣。那裡,不僅是祖輩生活的地方,也是我教學生涯開始的地方。它給予我太多,每當好友來含時,我都會帶他們去運漕轉轉。離開運漕,將近六年。時光不可倒流,自己再也不可能回到過去,能夠在晚自習後,去西大街走走,跟好友散散心。夜深人靜的時候,再也不能聽到河岸上的汽笛聲。這或許就是人生吧!

作者劉靜:含山一中歷史教師,馬鞍山市高中歷史學科命題組成員,曾兩次榮獲馬鞍山市歷史學科優質課大賽一等獎,曾獲得歷史學科論文省二等獎,主持市級課題一項,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50多篇,參編教輔多部。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