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談軍閥系列:川戰20年,終歸於一統


談軍閥系列:川戰20年,終歸於一統

#新作者扶持計劃#

昨日回味了一下1982年的老電影《臺兒莊戰役》,感慨於當時的電影人用心之餘也是片中一帶而過的一段歷史唏噓不已。那就是抗戰時期的川軍的內戰。第41軍122師師長王銘章將軍不經意的一句“願與藤縣共存亡,以贖川軍20年內戰的罪過”卻讓人不由得一下子拉回到20年四川軍閥內戰的大亂局中。

20世紀的20-30年代是中國盛產軍閥的年代,而當時軍閥最橫行的地區要數四川省。整個四川在軍閥內鬥期間先後出現了武備系、九人團系、速成系、保定系、軍官系等多個派系,大小軍閥上百人。人人自封軍長、師長,佔領各自的縣城,又時刻覬覦隔壁的地盤。也因此,自護國戰爭結束後,這片天府之國一直沒有停止戰亂,直到一個人的出現,他就是後來被稱為四川王的劉湘。

談軍閥系列:川戰20年,終歸於一統


要說劉湘其實本身也並不是軍二代出身,也沒有一個富二代家庭。但確實是個肯努力的人。劉湘1888年7月1日出生在四川安仁鎮,祖父是武舉人,父親只是一個碾坊主,但願意培養這個長子。他也很爭氣,讀了私塾後考入高等小學堂,還幫著家裡幹農活。只不過剛好1905年清政府廢科舉沒了傳統讀書晉升路。不過他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年僅16歲去參軍,為他以後的人生打下了一生的基礎。入武備學堂後不但結交好友還第二年就選拔入四川陸軍講習所進修,三年後升入陸軍速成學堂學習。而這個學校就是後來“速成”系軍閥的搖籃,也就是說劉湘是速成系的軍閥代表。

19歲畢業他從速成被調去實習,第二年又被送到四川陸軍講武堂,可惜這個代表當時四川最高軍事培養人才的學府因經費緊張只辦了一期,他完成學業就踏上軍旅生涯。從排長這樣的小軍官一路由保路運動、辛亥革命一路成長為一方軍閥。辛亥革命時,他的上司楊森試圖率第二營脫離他所在的第一師,他聯合自己速成的同學唐式遵把第二營帶回了第一師,這為後來他倆大戰埋下因果。1913年,九人團勢力中的熊克武發起二次革命,攻打第一師時在瀘州會戰中被劉湘攔下,從此劉湘嶄露頭角,升為團長。1915年護國戰爭爆發前他還躲過了袁世凱欽派的陳宦的裁撤風波。護國戰爭他在對抗倒戈為護國軍的二師師長劉存厚時,發揮了“劉莽子”的秉性,硬是護住了瀘州城,被袁世凱提拔為旅長獲三等嘉禾勳章,授陸軍少將軍銜。

談軍閥系列:川戰20年,終歸於一統


知道左右逢源的劉湘懂的看清局勢,他在南方革命軍勢力和袁世凱勢力中見風使舵。當1918年1月的四川靖國戰爭爆發時,他投靠了熊克武一方,成為一師之長。而當時的四川總共就七個師!他以此為根基,在佔據的七個縣域內招兵買馬擴充勢力,部隊擴充到兩萬餘人,並不斷培養自己嫡系軍官。到當年7月被任命為第二軍軍長。1919年2月,經過與劉存厚的戰鬥,劉湘正式成為速成系的代表,兵力擴充到八萬多,開啟了他割據一方的生涯。

時間到了1925年,經過幾年的軍閥混戰,勢力最大的要數楊森。而劉湘要成為四川的王,必須除掉楊森和劉文輝這兩股勢力。首先是楊森。1925年可謂他人生的巔峰。得到北洋政府的官方認可,他辦軍校造兵工廠奪自流井鹽稅,軍政財皆收入囊中。6月開出徵大會,揚言一統四川。甚至一開始劉湘也被打的丟城失地。轉機就在劉湘平時積累的人脈上。因為知道楊森不可一世的驕傲是眾矢之的,劉湘巧妙的與另外三股勢力結成反楊聯盟,把原來被打的只剩下三萬左右的隊伍擰成了六七萬人的聯合軍,接著又從貴州的袁祖銘借援兵,搞了一個川黔聯軍,合計總兵力八萬餘人。藉著勢頭首戰滅了先頭王兆奎,然後策反王瓚緒。一路猛轟把楊森趕出了四川。

完成對楊森的戰鬥後,劉湘先迫使袁祖銘回貴州。接著他開始對付聯盟軍的劉成勳和劉文輝。期間,正值蔣介石發動反共清黨行動,劉湘表示擁護,被任命為第七路軍總指揮。正面職稱有了,內部的鬥爭需要迅速解決。劉文輝是劉湘的族內么爸,保定軍校畢業後在劉存厚和劉湘底下都幹過,自從和楊森一戰後實力大增,盤踞七十多縣。劉文輝先發招,暗地裡先買通“哈兒師長”範紹增及陳蘭亭,結果被範紹增反將一車報告給劉湘。後來嘗試過暗殺,也宣告失敗。劉湘忍無可忍之下於1932年10月全線反擊。戰爭一開始劉湘不順利,其他配合的軍閥也被打的落花流水。只是劉文輝自己犯了個致命錯誤給劉湘一線生機。那就是自詡四川王,戰爭中把其他幾位軍閥都得罪了。劉湘再次聯合其他軍閥把這個對手打出了四川。念及故情,劉湘從蔣介石那為自己的族叔保舉了個西康省主席。戰後,劉湘兵力達到12萬,正式躋身為四川王!

談軍閥系列:川戰20年,終歸於一統


四川的軍閥割據在劉湘一統之後結束了混戰,但始終逃不過大背景下的內戰。1933年-1935年,隨著紅軍長征的開始,四川境內的紅軍與劉湘的部隊在川貴地區交戰。當時的紅軍準確的判斷四川境內的軍閥內部以及川軍與中央軍的矛盾依然存在,斡旋之中逃出川軍和中央軍的包圍圈,保留了紅軍的有生力量。而劉湘保存實力,不願與紅軍正面衝突的心思在蔣介石看來是一後患。於是,加緊了對西南省的軍政控制。中央對西南的重新控制始於1935年派賀國光入重慶。這個後來被稱為重慶行營的參謀團全面負責川滇黔康各省的軍政經大事,類似於後來解放軍的軍管所。2月份,劉湘和這個參謀團做了一件大事,取消防區制。這個舉措徹底讓四川軍政經三大命脈一統。只是可惜的是劉湘讓這個參謀團入川共同經營四川的舉措同時也是引狼入室。蔣介石下一步就下令川軍裁軍,到盧溝橋事變後的川軍與之前混戰時期已經少了三分之二!因為國家局勢緊張加上確實實力無法與中央軍對抗,劉湘只能接受“削藩”的命運。

談軍閥系列:川戰20年,終歸於一統


時間到了1936年的雙十二事件,當時支持東北軍的只有韓復榘、桂系李宗仁和白崇禧、廣東李濟深和四川劉湘。後來我們知道了,這些人幾乎都沒有好下場。蔣介石始終如鯁在喉。張楊軟禁、韓復榘被殺。若不是七七事變爆發,劉湘怕也要被清洗。此後,他被任命為第七戰區司令官,他本人也表示川軍出兵30萬,壯丁出500萬支援戰爭。然而經過了戰爭洗禮的他也已經病入膏肓,最終還是帶著戰區司令的頭銜於1937年11月23日視察赴上海的川軍戰士時昏迷,撐到第二年1月20日離開人世。

讓我們回到剛開始的臺兒莊戰役場景,20年的川軍混戰讓內耗的川軍非但群龍無首,而且還無人問津。隸屬第七戰區的川軍投入核心戰場卻被第一、二戰區拒絕,最後還是被第五戰區的李宗仁收納,才有了電影裡122師全軍殺身成仁的壯舉!而知道歷史背景的人都曉得後來成為那場戰役關鍵的湯恩伯除了戰局本身的選擇未輕易來援外,多少還夾雜著中央軍與地方軍的歷史矛盾。與之相比較的除了王銘章將軍外,還有為大節棄小仇的張自忠將軍。李宗仁作為曾經的桂系軍閥,指揮這場融合了多個派系軍隊去對付正規化和現代化武裝起來的日本王牌師團,可想壓力之大!

俱往矣,回首歷史,我們看到軍閥混戰的林林總總不過權利迷茫,轉嫁災禍的仍是廣大群眾。即使是最終一統四川的劉湘,在回首自己一生的時候,怕也依然只能用悔字去形容。最大私慾不過轉瞬帝王業,千古流傳還是民心存。正如毛澤東的那句詩詞所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談軍閥系列:川戰20年,終歸於一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