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帝乡之南阳

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帝乡之南阳

光武大帝

公元二三年(新朝地皇四年),刘秀于新野邂逅阴丽华,为其美貌所动,曾对人说:"娶妻当得阴丽华。"不久,他便与阴丽华结婚,婚后因为征战,这对年青的新婚夫妻只得依依惜别。

帝乡之南阳

汉光烈皇后阴丽华

东汉时期(25〜220年)的南阳极尽繁华。这是光武帝刘秀起兵的地方,南阳人才济济,刘秀能取得天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手下人才多,追随他打天下的“二十八宿”,近一半是南阳人。 南阳郡皇族兄弟刘縯、刘秀率宾客兄弟加入绿林军,在郡城东南白河沙滩上筑坛拜将,拥立刘玄登位称帝,使南阳有了“南都”的雅称,仅次于东汉首都洛阳的第二大城市。
当时的南阳城内,皇亲国戚络绎不绝,王侯将相,宅第相望——这就是人们又称其为“帝乡”的原因。刘秀坐拥天下之后,南阳比西汉时更发达富足。东汉时南阳前后出过5个皇后、1个贵人,有7个公主封到南阳,在南阳诸邑封了25个侯王。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担任要职的南阳人更多,以至有人上书“选补重职,当拣天下贤俊,不宜专用南阳人”。


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租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历史上称其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

刘秀统一中国后,厌武事,不言军旅,公元51年,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光武却下诏:“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刘秀善待功臣,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为列侯,给予他们尊崇的地位,只解其兵权。

建武中元二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南阳市瓦房店白水村有三座石碑:一为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立,上书“汉光皇故里”。一刻“贵人乡”碑,年代无考,一为明代南阳府知府邓启愚立,上书“汉帝光武故里”。

帝乡之南阳

汉光皇故里碑

帝乡之南阳

贵人乡碑

帝乡之南阳

汉帝光武故里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