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纳粹德国涌现不少空军王牌,但为何战略轰炸机存在感很低?

其实德国是最早在实战中使用战略轰炸战术的国家之一,在一战后期德国就曾多次使用“哥达”轰炸机对伦敦进行大规模轰炸,在英国民众中制造了极大的恐慌。但在战略轰炸机方面,二战德国在其发展上走上了和英美截然不同的道路。

纳粹德国涌现不少空军王牌,但为何战略轰炸机存在感很低?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开始重建空中力量过程时,他们对战略空军的建设上始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1935年德国空军正式成立到1945年德国战败这10年时间里,德国虽然曾提出过多项重型轰炸机研制计划,但其中大量装备部队的只有不算成功的He-177而已,还有ju系列,但很少。

从战略上看:如敌军入侵德国领土,那么轰炸伦敦、巴黎和华沙又有何意义呢?由于德国的邻国,如波兰和法国均对德国怀有很深的敌意,所以德国认为战争的成败将决定德国的命运,因而德国空军选择增强战术空军,而非战略空军,其主要使命就是夺取战场制空权,去为地面部队扫清障碍。

纳粹德国涌现不少空军王牌,但为何战略轰炸机存在感很低?

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空军参谋长瓦尔特韦佛也曾在1934年开始实施过战略轰炸机计划(乌拉尔轰炸机),但1936年瓦尔特韦佛意外身亡,这一计划也就流产了。随后在1937年时,又出现另一个战略轰炸机计划,但最后还是失败了。

德国在重整军事力量时,德国进口资源主要为整建空军,其中以橡胶和铝最为重要。而石油因为最容易受到封锁,德国国内拼命研制合成燃料,但仍无法满足需求。在钢材等原料方面更是非常紧缺,在战争十分激烈的条件下,德国一直将资源集中于生产战斗机和轻型轰炸机,以支援部队作战。

纳粹德国涌现不少空军王牌,但为何战略轰炸机存在感很低?

因为一架重型轰炸机的生产要消耗足以生产四架战斗机的资源,并且自卫能力差,需要庞大的护航机群,所以在资源紧缺和生产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自然得不到发展。在如此情势下,即使德国将领们想大力发展远程轰炸机,按这样的资源德国也不可能建立一支拥有强大战略轰炸能力的空军。

整个战争中德国对仅隔英吉列海峡的英国本土进行过大规模战略轰炸,不过确实有点力不从心!由戈林的德国空军对英国轰炸开始后,其目标是英国的主要空军基地、工业生产场所等,最后夺取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最后由德国陆军登陆占领英国。

纳粹德国涌现不少空军王牌,但为何战略轰炸机存在感很低?

不列颠空战的规模可以说是达到规模空前,其实一个月不列颠空战下来,对于英军来说就是已经是到了精疲力尽的地步。飞行员的伤亡实在太多,并且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得到补充。剩下来的飞行员在高强度的战斗中已经被折磨得疲惫不堪,几乎陷入绝望境地。

如果希特勒按照原来的空袭战略不变,德国空军可能会很快赢得这场战争。但希特勒一心只想尽快完成海狮计划,于是便将轰炸目标转向伦敦,一次轰炸中德国的12架轰炸机率先攻击了伦敦的民用目标。

纳粹德国涌现不少空军王牌,但为何战略轰炸机存在感很低?

这12架轰炸机等于帮了丘吉尔一个忙,丘吉尔立刻就说德国人这是向全英国人民宣战,因此立刻派遣81架轰炸机去轰炸德国的首都柏林,轰炸的目标就是德国人的各种各样的民用设施,由此可以看出,英国人的远程轰炸能力当时依然强于德国。

在柏林遭到轰炸后,希特勒又立刻派遣德国轰炸机对英国的各大城市,尤其是伦敦进行了重点照顾,这就使得当时苟延残喘的英国皇家空军立刻缓过神来,有了宝贵的一段复血时间。

纳粹德国涌现不少空军王牌,但为何战略轰炸机存在感很低?

等缓过神来后,希特勒发现英国空军已经更加难以对付,也开始质疑战略轰炸机的真正作用,因此直到整个二战结束,德国人也没有再去发展德军的远程轰炸能力。

而和德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军,在二战中后期,美国的远程轰炸机可以说是“大杀四方”,对德日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战略轰炸,特别是对日本本土的大轰炸,可以说是对太平洋战争局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纳粹德国涌现不少空军王牌,但为何战略轰炸机存在感很低?

美军著名的中型远程轰炸机B-25,是北美航空公司研制的着名中型远程轰炸机。1938年3月,美国空军最低要求是载弹1200磅、航程1200英里、速度大于200英里/时。美军的战略轰炸结果证明,只要拥有足够多的飞机和质量保证,战略轰炸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