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歷史上的紀曉嵐是個什麼樣的人

歷史上的紀曉嵐是個什麼樣的人

紀曉嵐,名紀昀,字曉嵐,歷數清代的檔案,無論是正史野史,紀曉嵐都是其中極富色彩的一筆,而熒屏上的他,更是才貌雙全、卓爾不群,一副三寸不爛之舌,更有著翻雲覆雨的本領。但歷史上的紀曉嵐的確如此嗎?

  公元1754年,紀曉嵐以庶吉士的身份進入翰林院,一般來說,翰林院的工作主要是為皇帝處理文件,草擬詔書以及編修國史,經常有侍從於君王之側,伴其怡情遣性的機會,因此翰林院的官員雖然官職不高,但卻很有可能比其他官員更加特殊的身份和地位,紀曉嵐入世時,正值清朝乾隆盛世,本就講究天家顏面的乾隆帝,在用人方面除了任人唯賢,還有一條不成文的標準,那就是“任人唯俊”。也就是說,在他面前行走的官員,除了要有真才實學,還得長相英俊、儀表堂堂,例如曾權傾一時的和珅、時任兩廣總督福康安等等,都是才貌雙全的臣子。影視劇中《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紀曉嵐更是智勇雙全、風流倜儻,那麼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長什麼樣的呢?

  歷史上對紀曉嵐相貌的記載是這樣的”貌寢短視“。寢,指的是難看的意思。短視就是有近視眼。而和紀曉嵐交好的朱珪,在他的詩中是這樣描寫紀曉嵐的:河間宗伯奼,口吃善著書。沉浸四庫間,提要萬卷錄。這樣看來長相一般,有近視眼的紀曉嵐,還有一個口吃的毛病。那麼這麼一個口齒不清、其貌不揚的人,即便才學不菲,又怎麼能在乾隆面前引起重視呢?

歷史上的紀曉嵐是個什麼樣的人

  就在紀曉嵐考中進士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宮廷裡舉辦元宵燈謎會,乾隆讓翰林院每個人寫一個謎語掛起來,乾隆自小聰明過人,見多識廣,從來就沒有被什麼謎題給難住過,就在這時,有一道謎題可把他給難住了,第一句是: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狼貓狗彷彿,既非家畜,又非野獸;第二句是:詩也有、詞也有,論語上也有,對東西南北模糊,雖是小品,也是妙文。乾隆絞盡腦汁也沒能想出答案,見此情節,紀曉嵐走近乾隆身邊為他揭曉謎底,謎底就是“猜謎”,乾隆聽後哈哈大笑,因此對紀曉嵐的才學欣賞有佳。

  自燈謎事件後,紀曉嵐走進了乾隆皇帝的視線,由此常伴乾隆左右,但紀曉嵐的得寵並非運氣。自幼紀曉嵐聰明過人,不但能過目不忘,倒背如流,更是文思敏捷、出口成章,被歷任老師稱為神童。乾隆五年,紀曉嵐第一次參加鄉試,文章作得文采飛揚,一舉奪得鄉試第一。隨後通過會試,進入翰林院,奔忙與學官和侍奉皇帝之間。紀曉嵐頭腦靈活、想法獨特,出口之詞不但清麗優雅,更帶哲學思辨,很受乾隆推崇,能夠在清朝眾多才子之中脫穎而出,也絕非偶然。

  初入仕途的紀曉嵐順風順水,如果再多奮鬥幾年也許會如日中天,可就在這個時候,一代大學子紀曉嵐犯案了。公元1768年,著名的兩淮“鹽引案”爆發。

  時任清朝兩淮鹽運使盧見曾,在位18年間,濫用職權貪汙受賄,私徵銀兩數目高達千萬兩,乾隆皇帝十分震怒,因為此案直接觸及到了鹽業,這一清朝的經濟命脈,所以儘管案件是在盧見曾卸任之後被查出的,但乾隆仍下令嚴懲不貸,以及與之有關的各路官員也統統依法處置,紀曉嵐正是其中之一。得到這個消息後,紀曉嵐急了,因為他的大女兒嫁給了盧見曾的孫子盧蔭文,他們是親家關係。事情來勢洶洶,紀曉嵐袖手旁觀不行,通風報信更不行,思前想後,紀曉嵐想到一個絕妙的辦法。

歷史上的紀曉嵐是個什麼樣的人

  他抓了一撮食鹽,又抓了一撮茶葉,放在一個信封,連夜叫人送到盧見曾家裡。盧見曾接到信後,百思不得其解,但他隱約知道紀曉嵐可能有什麼不便言說之處,但這一鹽一茶,思來想去盧見曾恍然大悟,這是紀曉嵐在提醒自己鹽案虧空查(茶)封。於是,盧見曾急忙命人轉移家財,待查抄的人趕到,竟沒搜出任何蛛絲馬跡。這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懷疑,種種跡象表明是有人走漏了風聲,乾隆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紀曉嵐。於是便找紀曉嵐問話,紀曉嵐也知道乾隆懷疑自己,對有人通風報信是深信不已,於是和乾隆坦白實情,並主動摘下頂戴花翎請求治罪。乾隆也捨不得殺紀曉嵐,便將他發配到新疆烏魯木齊。

  乾隆三十五年,清朝政治、經濟、軍事都發展到了頂峰,乾隆皇帝在“立功”“立德”之餘,想起了“立言”,他要把天下所有的書都集中起來,寫一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書,也就是後來的《四庫全書》。但一時之間卻找不到適合當修書總纂官的人選,在紀曉嵐的恩師劉統勳的舉薦下,乾隆皇帝把發配了三年的紀曉嵐重新調回京城任《四庫全書》總纂官。在《四庫全書》的編纂上,紀曉嵐嘔心瀝血,耗盡一生而無怨無悔,《四庫全書》的編纂歷時13年,經過4000多人的共同努力完成,全書幾乎囊括了清代中期以前所有傳世的經典文獻,紀曉嵐也因此被公認為清代的文壇泰斗,可以說紀曉嵐成就了《四庫全書》,《四庫全書》也成就紀曉嵐。

  “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這是紀曉嵐晚年為自己做的輓聯,意思是說:官場中的我,起落浮沉如同海上的鷗鳥,而這一生我都撲在文學事業上,就像一個書蟲。回望紀曉嵐的一生,或許沒有電視劇中演繹的那樣驚心動魄,卻又是另一番跌宕起伏,真實歷史中的他,沒有伶牙俐齒和生死對手,但卻以過人的毅力和才華,在中國文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公元1805年2月10日,一代才子紀曉嵐悄然離世,而他的名字與鉅著《四庫全書》一道傳頌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