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談青史——乾隆、劉墉、紀曉嵐、和珅之間的關係

自從我下載安裝了《今日頭條》,就在頭條裡經常看到關於乾隆皇帝、和珅、劉墉、紀曉嵐的影視視頻和一些文字介紹。並且不斷的把他們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看誰的權勢大、誰能整得過誰。其實他們之間要是認真說起來,是沒有交集,互不影響,也沒必要相互爭鬥。如果硬要說他們之間必須有點什麼。那麼只能說劉墉是乾隆皇帝的信臣、倚臣,是乾隆皇帝最相信的重臣,最能依靠的重臣。凡遇到國家大事:軍事上有阿桂;政治上有劉墉。這兩人一文一武,乾隆皇帝可以說順風順水。

繆談青史——乾隆、劉墉、紀曉嵐、和珅之間的關係

和珅是乾隆皇帝最喜愛的大臣,年輕、俊美是和珅的特色,巧舌如簧是和珅的特點,經商斂財是和珅的本事。如果說和珅官最大,不可信。因為他的頭上還有一個阿桂。若不是皇上保著他,可能被阿桂早收拾了。和珅最惹不起的三個人物,除皇上之外就是阿桂和劉墉了。可是這二人,和珅唯恐避之不及。根本不去招惹他們,甚至想結合劉墉來抗衡阿桂。和珅雖然頭銜很多,但是除了內務府總管和戶部吏部尚書之外其它都是虛職。

繆談青史——乾隆、劉墉、紀曉嵐、和珅之間的關係

紀曉嵐滿腹經綸,才華出眾,可就是因為他的相貌上的短板和口吃的毛病使他無法躋身於如阿桂、劉墉等重臣之列,他在中央只是個二三流的官員。根本無法和劉墉、阿桂、和珅幾位官員相提並論,更談不上與這些人爭鬥了。

電視劇、評書都是把那個時代的眾多事情集在了一個人身上進行演繹出來的故事。比如《宰相劉羅鍋》裡,把他父親劉統勳的故事也強加給了劉墉。錢峰跳湖自殺的場景也按在了劉墉的頭上。朱珪被貶怒砸官斗的場景也給了劉墉……

繆談青史——乾隆、劉墉、紀曉嵐、和珅之間的關係

從歷史上看,劉墉、紀曉嵐都比和珅大,而且大的還不是一歲兩歲。和珅進入中央集權雖然比劉墉要早點,但是他做官比劉墉要晚的多。劉墉入朝就進入了政治中心,就成了除皇上之外的二三號政治人物(還有一個阿桂,阿桂文武全才)而和珅始終沒有進到政治權利中心。紀曉嵐就更別說了,只是為皇上幹活的命。

繆談青史——乾隆、劉墉、紀曉嵐、和珅之間的關係

乾隆皇帝出生於1736年,劉墉出生於1719年,紀曉嵐出生於1724年,和珅出生於1750年。劉墉比乾隆大17歲,比紀曉嵐大5歲,比和珅大39歲。試想一下劉墉、紀曉嵐、和珅他們有什麼可交集在一起的,又能有什麼爭鬥呢!

繆談青史——乾隆、劉墉、紀曉嵐、和珅之間的關係

雖說劉墉是在乾隆16年(1751年)才中進士。但是,劉墉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不用考試就可以做官。原因是劉統勳乃三朝元老,雍正皇帝的寵臣。劉墉又是劉統勳的長子,從小就被帶到京城,是國學院(國子監)的學生,早就被雍正爺看中。在乾隆皇帝為太子的時候,劉墉就時不時的跟著寶親王明察暗訪,為寶親王出謀劃策。只是劉統勳權利過大,又礙於是自己的兒子。不讓劉墉太早入士為官,所以逼著劉墉參加考試。而每次考試都是劉統勳從榜上將其名除掉的。最後終於在乾隆16年(1751年)被乾隆皇帝欽點為第三名。而這個時候,和珅才1歲。

繆談青史——乾隆、劉墉、紀曉嵐、和珅之間的關係

父親在朝為官,而父子又是同朝官員,怎能同時上朝面君,劉墉只能在外做個小官曆練歷練。劉統勳告老後,劉墉才被召入朝中,成為乾隆皇帝的左膀右臂。直到死在了乾隆皇帝兒子嘉慶皇帝給的官位上。劉墉死時,官做到了最高。那真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繆談青史——乾隆、劉墉、紀曉嵐、和珅之間的關係

劉墉入朝後,在朝中不顯山不漏水。可劉墉經常藉故回家養病(其實都是皇上示意的)的機會,處理了許多讓皇上棘手的政治大案,殺了很多的王公貴族。他手中有皇上欽賜的天子劍、用來調兵遣將的王命金牌。尤其在乾隆後期,乾隆為了給兒子留下個太平世界,劉墉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這也是嘉慶皇上器重他的原因。比如《宰相劉羅鍋》裡太子差點被害五臺山一案。

繆談青史——乾隆、劉墉、紀曉嵐、和珅之間的關係

最後囉嗦一句,其實《宰相劉羅鍋》裡的故事,大部分是乾隆初期劉統勳的故事。與劉墉及和珅沒有半毛錢關係。《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故事,只當茶餘飯後的有趣之談罷了。相反,劉墉、紀曉嵐、和珅三人關係在乾隆後期還挺不錯的。

本文完全獨創,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