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李昌平:談農村,扶貧工作中“反貧困”與“扶貧濟困”的方法準則


李昌平:談農村,扶貧工作中“反貧困”與“扶貧濟困”的方法準則

反貧困是一項必須持之以恆的長期工作,但隨著工作難度越來越大,應該如何具體推行這項工作,又應該遵循哪些基本原則,本文將為大家講述扶貧濟困工作應該注意和依據的準則,也希望大家在文末留言發表您的想法。

反貧困是一項長期工作,估計十年內這項工作還必須持之以恆的做下去,但這項工作的難度會越來越大,主要的原因有二:一、農村居民由於組織化水平低,只能追求農產品數量增長收益。但在生產能力嚴重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再追求數量增長收益一般會導致“勤勞致窮”或“越扶越貧”。二、資本和技術追求壟斷收益的能力越來越強已經是必然趨勢,對小農發展不夠有利,是市場經濟體制給技術和資本的正當權益。基於上述兩點,脫貧很不易,返貧太容易。


李昌平:談農村,扶貧工作中“反貧困”與“扶貧濟困”的方法準則

農村基礎設施

反貧困工作分為四大項:一、幫助貧困者增收。二、增加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三、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四、提升救急應急能力。後三項,是反貧困中最基礎性工作,屬於公共品供給類型,是政府應該做,也必須做好的。關於“幫助貧困者增收”這項,不屬於公共品供給,這項工作政府不能直接出資出人“精準”幫扶到人到戶。如果要這樣做,既破壞了市場公平,又破壞了公共品供給公平。這兩項公平如果被破壞,經濟和社會發展就會出現問題的,扶貧一線也會遭遇問題的,會出現更多事與願違的事情。

具體幫助貧困者增收或提升生產生活能力,是一項社會公益工作,應由社會去做,並且政府可以激勵社會去做。公益品歸社會供給,公共品歸政府供給,這是一個基本原則。

扶貧濟困的最高原則是“助人互助”,當然這有一套方法才行。這套方法是我們發明的,就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我們強調黨的群眾路線,但極不重視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是必然的。助人自助是小恩小惠,助人互助才是扶貧濟困的大智慧,是行大道。大寨村黨支部,助人互助,少數群眾貧困的問題靠群眾自己解決,幾十年前就解決了。小崗村黨支部,扶持先富帶後富,貧困的問題靠幹部、靠政府、靠老闆施小恩小惠,一靠靠了四十年,至今也沒有解決好。

李昌平:談農村,扶貧工作中“反貧困”與“扶貧濟困”的方法準則

新型產業園區

“助人互助”分為兩點,第一,需要普及我黨的群眾路線工作方法;第二,要給人民群眾看互助合作的權利。當今的我國農村,人民群眾互助合作的權利,是建國以來最稀缺的時候。施捨小恩小惠,但不解決人民群眾合作互助權利的貧困,要不得!合作互助權利的貧困,是真正的貧困,也是根源。現在的村民,沒有合作金融、合作保險、合作基建、合作建房、合作養老、以及各村以集體建設用地合作創辦產業園區和建設中心村及小鎮等等的權利。有很多的權利,名義上有,但實際上沒有,例如:農民的集體建設用地,准許入市同地同權同價交易,文件上有了十幾年了,實際上永遠都落不了地。雷聲大雨點小,落實農民合作發展權利的大政方針才能讓萬物茁壯成長。

再不來點真的,就沒意思了!


文 | 李昌平 圖 | 網絡


李昌平:談農村,扶貧工作中“反貧困”與“扶貧濟困”的方法準則


李昌平:談農村,扶貧工作中“反貧困”與“扶貧濟困”的方法準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