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画画怎么形成自己的风格开始原创?

Thekingofhalo


个人风格的形成是一个很漫长很复杂的过程,首先你要临摹的是什么样的范本,树立什么样的审美理念,这个对个人风格影响很大。其次是学养,没有一个好的文化水平,难以形成高格调高的艺术风格。再次则是阅历,就如果董其昌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当然也可以去和高层次的人交往,对自己也是很有帮助的,对于自己的风格也是至关重要。最后则是天赋,这点是与生俱来的,非个人努力可以达到,但不管天赋如何,后天的努力也是必要条件。没有这一点,任何天赋、才情都没有落脚处,不会出成就,更谈不上风格的形成。成功并非重要的,重要的是努力。

要记住没有一件事是可以轻易达到目标的,只有朝着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上脚踏实地的前进,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光辉彼岸。每个人都是命运的建筑师;辉煌的未来都有待我们去筑建。


君惜石艺


我觉得画画首先就是喜欢画,然后在画的过程中寻找一种感觉,或者叫灵感,我是从三岁就开始喜欢画画,后来也参加了各种比赛,比较擅长画国画,后来到了高中,绘画止步在了水粉画阶段。因为高考的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走绘画道路,选择了相对稳定的工科,从此画画就离我越来越远,但是我高考的时候参加了当时全省举行的艺术特长加分考试,我后来高考加了10分,就是因为这个画画,最搞笑的事,当时我已经一两年没动过画笔了,就练了三天就去考试了,还获得了加分。现在虽然我是从事通信行业的网络人,但是绘画一直都在我心里。前几个月我孩子幼儿园举办活动,我现场三分钟画了一幅公鸡的国画。

我啰里啰唆的说这么多就是想说明一点,画画是一种心情,一种心境,一种灵感,如果只是机械性的临摹别人,或者比着什么画什么,我觉的那种画画就像是工厂的流水线,是没有灵魂的,只有你某一天某一刻突然有了感觉,提笔就想画的时候,你就突破了。不过话虽这么说,前期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没有量变不会有质变,刚开始都是临摹的,只有到了一定火候你才可能靠着你的灵感作画。

记住一定要真心喜欢,发自内心的喜欢画画,再加上勤学苦练,时间久了就会有突破!就想写评论,写文章,看得多了,知识积累了,才会有自己独到的观点,才会有原创作品出来。


清风龙海


我们说,画画怎么形成自己的风格开始原创?最重要的就是悟性!悟性!悟性!

当然,悟性不是凭空而来,悟性不是率性而为,悟性不是想当然。悟性是建立在勤学苦练基础上的,悟性是建立在善于思考独立思考基础上的,悟性是建立在打好基本功、临摹优秀作品、不断写生创作基础上的。

十七世纪伟大画家鲁本斯12岁进入教堂学习绘画,勤奋加天赋使他画技提升很快,几年以后鲁本斯的画技超越了教过他的所有画师。

本来鲁本斯可以在教堂谋一份待遇不错的画师工作,但他志存高远。这时他兀自来到了意大利,开始了长达6年的游历学习。鲁本斯从佛罗伦萨到威尼斯,从威尼斯到罗马,寻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前辈大师的踪迹,逐一临摹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里尼、乔尔乔内、提香等艺术巨匠的画作,从中感悟艺术的真谛。米开朗基罗作品的雄浑豪放提香作品的强烈的色彩感染力让鲁本斯深为折服。

但鲁本斯不想重复先人的创作技法,他一直在悟,怎么开创一种新的属于自己的油画风格。在感悟中鲁本斯从巴洛克艺术风格中得到启示,大胆将巴洛克艺术用于油画创作中,使油画画面人物更充满活力和动感,色彩活跃奔放,产生更强的视觉冲击。鲁本斯成为独树一帜的巴洛克油画重要代表。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被誉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山之作。据资料介绍,这幅画达芬奇用了14年时间才得以完成。其实这14年时间达芬奇并不是一直在画《蒙娜丽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悟”,悟这幅画怎么画,怎么表现。

无独有偶。被许多国家列为人体油画艺术范本的《泉》是安格尔用了26年时间才完成的一幅杰作。同样,很长时间里安格尔一直在思考,在悟,《泉》怎么画才好。到这幅画正式挂笔时,安格尔已是76岁的老人了。

所以我们说,画画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原创,除了老生常谈的勤学苦练、临摹、写生外,最重要的就是“悟”!正所谓“君子敏于思而纳于行”。




灯影书画


正所谓功到自然成。画画的风格不是刻意表现出来的,而是根据画家学画的经历、生活阅历、性格、文化素养等因素息息相关的,而且绘画风格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随着个人经历和艺术思维的变化,绘画风格也可能会产生新的变化。



一般来说,师承关系会对学画的人今后的创作风格产生很直接的影响。比如说林风眠门下弟子赵无极、朱德群和吴冠中等人,与徐悲鸿门下弟子吴作人、靳尚谊、杨飞云等人,创作风格迥异,却都明显受到其导师的艺术思维的影响。

不少学画不久的朋友,总是在谈论自己的创作风格,其实这是毫无意义的。从基础的写生训练到临摹范画,再到独立创作,这是一个循序渐进又循环往返的过程,就是在这样一个长期累积的学习过程中,受到自身性格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绘画的一些习惯表现方式,这便是最初的绘画风格。

事实上,很多美术专业的学生在离开学校以后,便没有什么条件,或没什么心思再去画写生了,只能画图片。对于学画的人,尤其是从事绘画创作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一开始是没有条件画写生,只能画图片,后来就变成不想画写生。很显然,相比于写生和根据写生素材创作,根据图片和照片创作要轻松多了。

现在不仅仅是美术爱好者有这样的创作习惯,就连很多颇具知名度的艺术家也习惯了采用根据照片创作作品的方式。饱受诟病的全国美展,尽管专业性和影响力都对当今画坛有着引领作用,却被吐槽成“照片临摹展”,让人情何以堪!

这是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甚至于很多人就误解为,好像画写生就是习作,找一群人拍摄图片再对照着画出来就是创作。这是现在我们的绘画创作,尤其是写实风格的绘画创作所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

虽然现在抽象主义的绘画很流行,在艺术界也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度,但是,写实绘画仍然具备更为广泛的影响力。尤其是那些创作经历并不丰富的人,更应该把握好自己的创作方向。

惊龙轩以为,就算是写实绘画,也应该是介于实物、图片之间的一个东西,不能仅仅是临摹图片那么简单。绘画艺术之所以现在还没有被摄影技术所淘汰,就是因为其独到的艺术思维和难以被复制的艺术表现力。千万不要随波逐流,舍本逐末。

齐白石在谈到国画的审美追求时说过: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很多人将这样的审美方向用来区别国画与油画的不同,认为油画就是要力求精准地复原对象。其实这种理解还是有失偏颇的。

画家画你的时候,虽然很像,但那毕竟是加入了艺术家个人创作思维的东西,加入了他对你的认识和他对艺术的追求,你永远成为不了画家画面当中的那个样子。这才叫艺术创作,并非简单复制甚至临摹图片所能完成的,这才是绘画艺术的意义所在。

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惊龙轩


画画并不需要刻意去形成风格,画自己喜欢的就行。

所谓的风格,无外乎是积累了一定的的经验,以及绘画功底娴熟的表情现。任何人只要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会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作品,久而久之,自然也就有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

我自己初学画画的时候也是从临摹开始的,这个一个慢长的过程。一点点积累,只要有时间,我都会随手拿笔画下来。

风景也好,人物也好,养成了画画的习惯。如果你喜欢美食,你可以尝试着画,用铅笔也好,还是用水彩也好,多练习,多观察,练字多了,也就随手都可以画。

把画画当做一件轻松的事情来做。

画画是一件让人心情愉悦的事情,不要太刻意,随心画就好。不需要太在意别人说的,你干嘛要画成这个样子。

世界著名的绘画大师们也是从一个平凡之人慢慢走向成功的。我们熟悉的梵高。他所画的就是随心所欲,想画什么就画,他自己做梦也不曾想到,在自己创作的这些画作之中,几百年之后既然都成了世界名画,变成无价之宝。要不然自己也不会是穷困潦倒的人。

他们也都是不管生活如何变迁,一直坚持画画。我们虽然成不了什么绘画大师,也没必要去追求那些所谓的名和利。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用心画就好。

画画有时候做一个丑的角色也是一种美感。

你可曾看过周雪周星驰演的《唐伯虎点秋香》里面有一个片段,一个乱画的一张“小鸡吃米图”对比唐伯虎画的,那真是丑到爆表,可你可曾想过,就是画的那样的丑,还能把画搬到大屏幕上来,足以说明“丑”也是一种美的表现,那也是作者的一种风格啊,谁敢说,那不是一种创作风格。没有人画过的,是自己画的就是原创。

所以,坚持你喜欢的,画你想画的,就是一种风格,一种原创。


初铃CHULING


别着急。毕竟你是有欲望、有意愿的。

我个人说说个人的想法,仅供您参考。

作画首先不要为了自己的风格。

更多是你自己的生活。多去观察。

某一个点你应该比别人观察或者理解的更深。这就是你作画的源泉。

前提你已经应该积累了一些真的东西。你临摹别人的字画,更多是像?还是意境?还是笔法。这个很关键。如果你学到了或者有所感触和理解的话,那么您的基本功就非常的不错。

其次,需要自己找您自己的擅长。

几个例子吧,齐白石画虾,把虾养到笔洗内。其他,你应该更多的理解齐老画的更多的是和他息息相关的生活,画十二生肖啦,画一些身边息息相关的内容,那是一种对身边细节无微不至的观察。没必要臆想着成为专家的。

所以,观察身边你感兴趣的。也许就很快有了您自己的风格。

个人浅见而已。以下作品都是特点。分析一下,看看,或许会有感触。[祈祷][祈祷]











艺术传承时代


所谓风格,不是书画家自封的。但一个书画家的艺术风格,却是在他自己的大量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在这些作品中,无论是从画面构图还是笔墨驾驭,无论是从形象表现还是题款鉴印,都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创作思想、文化涵养、艺术修养、物象认知等方面。实质上画面上的所谓风格,乃是这些无形的意识在画面上的有形表现。





河东田夫


慢慢画就形成自己的风格。











老鹰画院


要想形成自己的风格,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把自己的绘画基础技艺达到一定的水平,没有这个条件谈风格,有点早,因为风格的形成首先需要技术的支持,而且也是在大量的学习绘制中,因为审美思想等等的提高,才有可能具有了每个人不同的风格,而风格的形成和固定,都是需要技术磨练和提高,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很多作品,也许不一定知道是谁画的,但我们知道是出自一人之手,而且其他人很难模仿,这也是为什么风格是鉴定真伪的一个重要指标,风格需要技术,却高于技术,又不只是技术所能赋予的。

如果想要成为画家,就必须要有自己的风格,风格,是一种绘画语言,是一个艺术家创作的痕迹,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风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就像艺术没有美丑之分,只有好恶之分,所以没有风格是很可怕的

风格如何形成呢,这是个很难说的清的事情,也可以说是每个人自然的形成的,也可以有一些痕迹可寻,就拿中国比较有特点,也很有影响的两个画家举例,八大山人和徐悲鸿

自己的观点仅供参考:八大山人是因内心自然流露,自然形成独特风格,徐悲鸿因所学或是有意寻找,形成独特风格,当然他们的风格形成,也是如上所说,不是一天就有的,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炼,才最终形成的。

八大山人在美术史上地位的确立,首先是来源于其绘画风格的确立。一些学者认为:八大山人作品的造型手段,笔墨技巧、构图章法,甚至具体到每一笔,每一画,都被赋予了作品风格之外的人格力量。如:白眼向上被解释为怒视清朝;单腿着地,耸背曲颈的禽鸟,被看成是清廷势不两立和桀傲不驯的情感。并认为这一风格的建立,足以体现八大山人在那个独特的历史环境中所表现出精神和“气节”。

徐悲鸿是他所处年代,比较早的留过学的,所以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留学期间,1923年的油画作品《老妇》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随后的《持棍老人》《 箫声》《自画像》等作品均获得了法国美术界的一致好评。对色块的运用和西方光照明暗的对比,也使得其油画作品得到了完善,已经具备了西方作品的写实技巧。

回国后,在抗战时期(1937~1945年),徐悲鸿的画作充满了积极、奋争的情绪。这个时期是徐悲鸿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他运用中国画线条的表现力,融汇了西方画素描的写实技巧,以前无古人的手法创作了一批经典之作。

\t他还在1932年《画范•序》,提出“新七法”:1、位置得宜,2、比例准确,3、黑白分明,4、动作或姿态天然,5、轻重和谐,6、性格毕现,7、传神阿堵。

所以徐悲鸿风格的形成,也是有其特殊性的,但也说明,绘画风格的形成是和每个人的情感,经历,审美,理念等等不可分的,也是比较难的,但如果一旦自己的风格形成,并被人认可,虽不一定就能成为大师,至少也是小有成就的,到那时你不会担心怎样原创的,因为每一幅画都是原创。


红梅工笔佛画


正所谓水到渠成,对于画画,就像性格一样,会受很多因素影响。

要想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好像走路,谁能保证每一步的距离都是一样的呢?不差分毫?

创作要持之以恒,而且要对主题有独特见解,每一笔的走势,轻重缓急等,都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有些人画了几百幅都未必出一张精品,虽然风格类似,但细看还有会有差别,风格也会随时间推移而有所改变,所以想形成自己的风格不是件容易的事。

你看很多画家的作品,也分早期作品或是晚期作品等,为什么?就是人生需要经历,历练等等,经历一些事情会影响自己的价值观和创作灵感,进而会体现在作品上。

画画是一种艺术,体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人生阅历等等,至于风格并不是固定的,如果说真要固定一种风格,那么就会禁锢创作者的思想,对于主题的选择就会单一,这是对创作者不利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