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美國財富金字塔底端的“血汗工廠”

19世紀,工業革命的傳入,讓美國開始迅猛發展。尤其是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經濟以無可比擬的速度突飛猛進,從農業國快速轉變成為了工業國。到19世紀80年代,一舉超越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躍居第一工業大國。

但是在美國這段“輝煌”、“光鮮”,寫滿“豐功偉績”的正面歷史背後,依然存在著見不得人的陰暗面,在滾滾的黃金和資本家的利益面前,它是如此的毫不起眼,如同一頁薄薄的紙書可以輕輕地揭過……

真美國 | 美國財富金字塔底端的“血汗工廠”

但是不要忘記,美國不可阻擋的發展勢頭背後,曾經淌著一群窮困潦倒、受盡剝削的工人的血汗,他們苦苦掙扎在無休止的生產線上,沒有尊重,沒有權利,沒有休息,直到被資本家榨乾最後一滴血。

美國的南北戰爭後,需要大力發展生產力。黑人奴隸獲得自由後,很多並不願來到工廠進行工作,或是回到過去的奴隸主身邊,或者過著流浪的生活。為緩解資本主義的用工荒,僱主不得不重新尋找廉價勞工。

他們認為美國人口太少,必須大量引進歐洲移民、招募華工和利用黑人勞力。

拿中國為例,中國經歷了鴉片戰爭,列強在中國擁有各種特權,橫行無忌。一些美國的人販子會以去舊金山淘金等為誘餌,欺騙中國農民與之簽訂契約,踏上遠洋船隻。誰也沒有料到,他們心心念唸的所謂的淘金夢,不過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局,在美國這個“自由的天堂”,他們就淪為了“血汗工廠”的賺錢機器。

真美國 | 美國財富金字塔底端的“血汗工廠”

這些文化程度不高,甚至目不識丁的窮苦人民,在人販子的謊言下與之簽訂契約,由人販子墊付出國的路費,日後從其工資裡連本帶利地扣除。

然而到了美國,他們才發現受到了欺騙。工人過著奴隸般的生活,廠房照明條件低,幾乎沒有通風設備,臭氣沖天,華工必須夜以繼日地勞作,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還動輒被老闆毆打和侮辱。而他們所得的工資,也比當初約定得要低得多,還被要求無止境地加班,以各種各樣的理由剋扣工錢。

真美國 | 美國財富金字塔底端的“血汗工廠”

巴西《聖保羅州報》在1995年在一篇報道中曾這樣描述:在聖薩爾瓦多郊區的一座大型紡織廠中,女工瑪麗亞·梅希亞每天必須用縫紉機為工廠加工800件襯衣,但她每小時的收人只有56美分。工廠規定每天只能去兩次廁所,如果拒絕加班就會被罰去掃廁所或者在烈日下掃馬路。

在這裡,大多數移民勞工不會講英語,不懂美國法律,在當地無依無靠,也回不去自己的國家,只能任由僱主剝削壓榨。而那些工廠的老闆和非法移民的人販子卻藉此大發橫財,積累下沾滿血汗的滾滾財富。

在這個時期,美國工廠裡使用童工的現象也非常普遍。以紡織業為例,新的紡織機器的誕生讓紡織不再需要十分專業的紡織技術,為最大化降低成本,一些工廠放棄僱傭熟練技術工人,轉而選擇價格低廉的婦女和兒童。

截止20世紀初,在南部紡織工廠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紡織工作是由童工完成的,其中超過一半的童工是10到13歲的孩子。[1]

真美國 | 美國財富金字塔底端的“血汗工廠”

這些貧窮人家的孩子們,在還應該好好在學校裡唸書的年齡,被非法僱傭,長時間超負荷地工作。大多數孩子穿著破爛,赤著雙腳,瘦骨嶙峋,常年餓在肚子。對他們而言,工廠監工的棍棒和皮鞭是家常便飯,稍有不慎便會遭到拳打腳踢。

真美國 | 美國財富金字塔底端的“血汗工廠”

如果在工廠中發生安全事故,沒有人會為他們負責;他們的生命安全,也沒有人為他們保障。

19世紀後半期,在馬薩諸塞州的一個名為Granite的紡織廠發生了一起重大的火災,許多可憐的童工被大火吞噬了年幼的生命。其中,有一名叫史密斯的9歲的男孩被活活燒死;一名叫詹姆斯的男孩被大面積燒傷;一名10歲的男孩因為害怕從窗戶跳了下來,不幸摔死……[2]


真美國 | 美國財富金字塔底端的“血汗工廠”

美國的飛速發展,就是這樣踩著無數人的血汗前行的,一邊是高樓廣廈、鋼鐵機器、滾滾濃煙,一邊是對大量工人進行時間長、報酬低、勞動條件惡劣的壓榨。

外來移民、本國貧民和跨國僱工的血汗,構築起財富金字塔的底端,奴隸制度雖然已從法律上消失,卻又被資產階級換了一張皮開始了新一輪的剝削……



[1] [2]王蓉.19世紀末 20世紀初美國紡織工廠的童工問題[C].甘肅:赤峰學院學 報,2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