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天府茶館|你是地道的“北碚人”嗎?


天府茶館|你是地道的“北碚人”嗎?
天府茶館|你是地道的“北碚人”嗎?

“說好正宗的重慶方言,讓普通話無話可說”。

天府茶館,今天我們鬥來擺下,有關重慶方言的那些事。

吃火鍋,燙毛肚要燙好久?

“七上八下”“二十秒”北碚人是不得楞個給客人說的。

哪燙好久嘛?“暗到整”勒鬥是地道的老北碚人答案。

兄弟,你在哪裡的?我在正碼頭河邊的!對了!你是地道的北碚人。

聽別人說話,你有九句裡面回答都是“藕”“藕”你就是老北碚人……。

為什麼地道的北碚人不說嘉陵江邊,而說“河邊”呢?其實他是有道理的。

天府茶館|你是地道的“北碚人”嗎?

按照說文解字的解釋,何謂“大江大河”一般稱之為南江北河,“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即一般北方稱之為河,南方稱之江,如黃河、長江。但是嘉陵江從發源地“一般指正源為白龍江,源頭位於岷山西麓的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包座鄉境內。嘉陵江的長度為1345千米。”嘉陵江因流經陝西鳳縣東北嘉陵谷而得名,其幹流流經陝西、甘肅、四川和重慶,並在重慶朝天門匯入長江。

有學者稱匯入大海的河流為江、匯入江河的為河是有道理的;所以老北碚人原來稱在正碼頭坐渡船到江對岸的相輝碼頭,為“過河”是對的。

老先人經常“訣”娃兒,“打短命的死人子,給我回去蹶到,從小就做可惡事,長大了只有在河邊著敲沙罐的”。

有人說現在全國都在推廣普通話,說普通話,你不是背道而馳嗎?非也!地方方言也是老先人留下來文化,是瞭解一個地方地域風俗文化的最直觀的載體,它比文物更有歷史代感。

重慶作為一個山水之城,魅力之都,一方山水、養一方人,方言作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其實是記錄了一方水土的“三堂”文化,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家風家訓。

天府茶館|你是地道的“北碚人”嗎?

一場疫情讓全民宅在家,兩天一次出入小區,保安大哥每一句話都觸動著你的心靈:

“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

是呀,忙碌了一輩子,確實還沒有象今天這樣認真反問過自己,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同樣的疑問?楨彷彿在美篇曹正剛老師《曹氏尋根之旅》文章上看到過,“我從那裡來,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人文歷史學問題,但這卻是我極弄明白的問題。幾百年來,我們的先人也許常在一起討論我們先祖是怎樣的人?湖廣填四川,我們的先輩到底是千里遷徒還是土生的重慶原住民”於是就有了一群曹氏後人的尋根問祖。

記住鄉愁,不是讓你只記住媽媽的味道,記住家鄉的一山一水,而是讓你記住故土的鄉土文化、農耕文化傳統。

天府茶館|你是地道的“北碚人”嗎?

中華傳統文化在哪裡?在“三堂”,哪何謂為“三堂”呢?其實“三堂文化”即學堂、祠堂、中堂。

學堂教人讀書明理,祠堂教人敬天法祖,中堂教人仁義孝悌。

學堂文化至今得以繁榮,學而優則仕的思想深入人心。

祠堂的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通過對祖先的祭祀,以同姓血親關係的延續為紐帶,把整個家族成員聯繫起來,並形成宗族內部的凝聚力和親和力。在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中,鄉風文明建設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祠堂,不單是維繫海外鄉親與本土血緣關係,同時也是給鄉親以及所有後代子孫瞭解祠堂文化,瞭解當地文化發展史的一個重要載體。祠堂,可以說就是一個民俗博物館,也可以說是一部家族變遷史。

說起中堂,農村人一定不會陌生,每家每戶都有個中堂,俗稱“堂屋”,楨曾在貴州的桐梓縣避暑,農家人幾乎家家堂屋進門靠照壁的地方,擺一臺擱櫥牆壁中央都供有“香火”,上書“天地君親師位”等燃香供奉。

而城市居民多稱中堂為“會客廳”,只是“天地君親師位”的“香火”多被電視機佔用。

天府茶館|你是地道的“北碚人”嗎?

什麼是“天地君親師”呢?

天地君親師,為中國儒教道教祭祀的對象,牌位或條幅供奉於中堂。為古代祭天地、祭祖、祭聖賢等民間祭祀的綜合,也是傳統敬天法祖、孝親順長、忠君愛國、尊師重教的價值觀念取向。

天地君親師中“天” 在古代人的印象中,天是人間禍福的主宰,也是自然的支配者。天在能給人福澤的同時,也能給人災難,能降雨使得人們豐收,也能不降雨讓人們遭到饑荒。“地者萬物之本源,諸生之根源也”,大地上生長的萬物能夠供應人們的衣食住行,故有“大地母親”之說。人們是天地所生所養,天姓父地姓母,天無日月,就無晝夜、四季的交替,沒有陰陽的交替,大地上的萬物又怎能生長呢?班固在《白虎通義》中記載道:

“王者所以有社稷何?為天下求福報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五穀之長,故立稷而祭之也,古有國者必立社稷,社稷代表國家,以社稷的存亡,示國家之存亡”。這足以說明古人概念中的“天”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地”為人類的一切生存所需都取之於地,把大地比作母親,是再恰切不過的了。包括野生動物皆為大地所生,萬物都有靈性,我們為什麼要去傷害牠呢。

受西方文化的衝擊和世俗“快餐文化”的影響,我們的“三堂文化”目前只剩下“學堂文化”了,中華文化中的“祠堂文化、中堂文化”被丟的差不多了。但是仍有一些有識之士仍在堅持和弘揚。

錢理群先生有一段非常精闢的話發人深醒:“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道,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汙吏危害更大”。

早在民國時期先賢盧作孚先生在給開辦的兼善中學取名時,他用三天時間選取了“兼善”二字,就是在於針對當時的市民他們眼中只有自己民,只關心與己有關人和事,心中沒有國家和民族,並引用了

“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記住“窮者獨善藏身,達者兼善天下”這句話,受益終身。

這裡的“窮”,不單指貧窮,窮途末路,包括物質生活的睏乏,主要是指理想追求和事業發展受阻,無法再向前進。

“獨善其身”,說的是窮困時不隨波逐流,不頹廢沉淪,思想上固守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行為上堅持自己的原則和標準。

“兼善天下”,是說在善己的前提下還要善天下。

重慶方言俚語裡有一句話叫住“莫搞毫”,與另一句方言俚語“莫千翻”詞意相近,意思簡單明瞭,就是叫人要規則一些,不應動的東西莫要隨便去動,不應乾的事莫要隨便去幹,避免闖禍。

我們做人做事要守規矩,做一個誠實的人。疫情期間莫往人多地方“共”,戴好口罩,莫當“犟拐拐”,不然著了“該背時”。

沒聽懂呀,叫正宗的北碚人給你補上方言這一課,天府茶館下會接到給你“擺龍門陣”。

天府茶館|你是地道的“北碚人”嗎?

天府茶館|你是地道的“北碚人”嗎?

出 品 | 劉懿鋒

文 案 | 曉 楨

排 版 | 狙擊哥

策 劃 | 高晨露

講述人文故事 | 寫意生活印象

揭秘城市性格 | 鐫刻時代瞬間

新時代 | 新青年 | 新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