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郭嘉真的这么厉害吗?死后曹操都哭了?

兔牙传说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郭嘉 字奉孝,颖川人 。生于公元170,死于公元207年,年仅37岁。其一生事迹深受当代伟人毛主席推崇。

郭嘉素有“鬼才”之称。从公元196年开始,一直专心辅佐曹操,助曹平吕布,定河北,灭乌桓,立下了不世之功。郭嘉特别擅长对敌手心理状态的准确判断,使其许多未卜先知的推算如神话一般的准确 ,确实不可思议。比如对袁绍的著名的《十胜十败论》,为曹操最终打败袁绍奠定了基调。“青梅煮酒论英雄”后,对刘备的预言“一日放纵,便成为数世的祸患”,使曹操后悔不已。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围困数月,就是坚守不战。曹操已经准备放弃了要撤军,还是郭嘉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之”论点,力劝曹操急攻,最后攻克,擒杀了吕布绝了后患。还有预测孙策会被刺客伏击致死,又都应验。后来在征袁绍的两个儿子,还有乌桓等战役中更是算无遗策,大放异彩。助曹一统北方居功至伟。

曹操一生谋士众多,唯有郭嘉最了解曹操本人,关系也是最为亲密。两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每次行军打仗,曹操都会把郭嘉带在身旁,每逢军国大事,郭嘉从没有让曹操失望过,以至于曹操打算平定天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都托付给年轻的郭嘉辅佐自己的儿子。只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听闻郭嘉之死,曹操痛哭不已“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以后每每想起来都会哭一会,实在是郭嘉对曹操太重要了。有郭嘉在,司马懿夹着尾巴做人,宁残也不出来做曹操的官。后来郭嘉临死前还特意嘱咐曹操严防司马懿,有异心早杀之已绝后患。只可惜曹操有了惜才之心不忍,以至于为以后的曹魏亡国留下了祸根。

最后聊一点题外话。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从此出山,时间上是公元207年,这一年恰好郭嘉病逝。后世传“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不是没有原因的。真的是巧合吗?欢迎感兴趣的朋友踊跃留言,一起讨论讨论。


史客不轻松


郭嘉字奉孝,是中国古代十大谋土之一。其才智在三国时应是首屈一指的,世有“鬼才”之称。历史中对郭嘉的描述不多,但就是那不多的描述也难掩其英雄本色。晋朝的陈寿在其所撰《三国志》中曾为他作传,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也有关于他的精彩描写。《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发挥而创造出来的。两书中关于他的性情、才智、谋略的记录相互补充,从而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郭嘉。而且对于曹操来说,更是国士无双,莫逆知己。

曹操与郭嘉两个人相互之间是非常赏识的。郭嘉跟随曹操十一年,君臣相得,亲密无间。他们第一次见面时曹操就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而郭嘉也由衷地感慨道:“(曹操)真吾主也”。两人相见恨晚,此种情形恍如刘邦遇张良于陈留,刘备对孔明于隆中。他们之间有主臣之情,也有兄弟之谊。曹操十分信任郭嘉,凡郭嘉说的话,他无一不听。他走到哪都把郭嘉带在身边,他可以把荀彧、荀攸、程昱、蒋济、李典等人都分派出去,唯独离不开郭嘉。从建安元年至建安十二年,曹操有很多时候反对其他谋士的意见,但对郭嘉可谓是言听计从。郭说不能斩来使,操便不斩;郭说刘备杀不得,操就善待刘备;郭说应先取吕布后图袁绍,“操然其言,遂议东征吕布”;郭说应“疾往击之”,操就“从其言;郭说引兵东征必能胜刘备而不用担心袁绍,曹操“遂起大军二十万,分兵五路下徐州”;曹操征乌桓时众臣皆劝曹操尽早回师许都,只有郭嘉一个人认为应继续北上,曹操就力排众议北取柳城;直到最后的“遗计定辽东”,曹操对郭嘉一直都是深信不疑。谋臣猛将几百人中而能得曹操如此赏识与信任者,只郭奉孝一人而已。郭嘉抱病易州,“太祖问疾者交错”。在闻知嘉之死讯后,曹操大哭:“奉孝死,乃天丧吾也。”郭嘉之死也的确是曹操军事战略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奉孝死后不到一年即公元208年,曹操就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溃败。而赤壁一战,“实在是分裂与统一的关键”,初步定下了三分天下的局面,至少对孙权只能是“望江兴叹”了。也难怪曹操战败后愤然感叹:“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并“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战奉孝!惜哉奉孝!”在经历重创后首先想到的是一个死去的人,

也可见其对郭嘉的信任达到了一个怎样的程度。曹操哭典韦在相当一部分程度是作秀,而他哭奉孝却是内在情感的真实流露。试想,损兵折将数十万并痛失江南而且还在逃命途中,若非出自真心,谁会有心情有心思去作秀呢?他哭典韦是在其战死之所,而哭奉孝是在长江边上,离他病死之地相隔干里之远。

“郭嘉为曹操平定北方,出谋赞划,立功卓著。其英年早逝,曹操十分哀痛。小说中描写曹操曾三哭郭嘉,把曹操痛惜的内心世界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一次哭郭嘉,曹操说:“奉孝死,乃天丧吾也!“诸君年齿,皆孤等辈,惟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天折,使吾心肠崩裂矣"原来托孤之重,寄托在郭嘉身上了。封建帝王所倚重的托孤之臣都是心腹之人、肱股之臣。第二次哭郭嘉,是在公孙康诱杀袁熙、袁尚后,将首级送给了曹操。曹操感叹:不出奉孝之料!遂拿出郭嘉临死所封之书给诸人看,上面写道: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事后果然不出郭嘉所料,众皆踊跃称善。操引众官复设祭于郭嘉灵前”。第三次哭郭嘉是赤壁败北,使曹操在悲痛中思念起曾为他在重大决策上出谋赞划的郭嘉,他哭道:“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战奉孝!”

其实,按照小说《三国演义》的叙述,曹操应有“四哭”郭嘉。第一次应是郭嘉卧病车中之时,曹操视之而泣日:“因我欲平沙漠,使公远涉艰辛,以至染病,吾心何安!”此时曹操因行军困难,前驱不易,后退不甘,正犹豫不决,情绪低落,忽又见身边最信赖最得力的谋士身染重疾,忧上加忧,岂能不哭。

郭嘉是十分了解曹操的,他几乎知道曹操的每一个心思,所以他才能几次三番适时地解救曹操于难堪之中。曹操自然也是非常了解郭嘉的,他也知道郭嘉对自己的了解,因此才会有“唯奉孝为能知孤意”的感慨。

在《三国志》中,曹操曾对左右说:“惟奉孝为能知孤意。”只这一句在实质上就否决了他身边其他所谓的贤能之士。郭嘉死后,曹操作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在曹操众多的文臣武将中,死后能得曹操作表的,也不过郭嘉一人而已。而且“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的追赏亦无人能及。曾几度舍命救出曹操,最终也是为保护曹操而稀里糊涂丢掉性命的典韦也不过是多赚了曹操几滴眼泪而已。程昱是什么都没捞着,荀或更是被曹操赐死的。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表赠郭嘉为贞侯,并将他的儿子收在自己府中抚养。能将他的儿子当做自己的儿子来对待,可见他们关系之密切,感情之深厚。小说的作者对郭嘉也十分敬佩,为他的不幸早亡而惋惜,并为他作悼诗: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

郭嘉机智聪颖,思维敏捷,身在曹营十一年,他为曹操运筹划策,出过很多好主意,可以说是言必有中,条条到位。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优秀的谋略家所应有的高深的智谋、惊人的果敢和胆略,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的细腻柔肠和真情率性。郭嘉与曹操的关系,恰如我们所熟知的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不同的是,刘备盘踞蜀中而诸葛亮终是“两朝开济老臣心”,曹操尽占江北而郭嘉却是英年早逝宏图未展。诚然,遇上曹操是他的幸运,因为曹操对他的赏识和信赖可以让他尽情地展示自己;遇上郭嘉也是曹操的幸运,因为在他的帮助下曹操才得以统一北方地区。失去郭嘉是曹操的巨大损失,同时也是历史的一大损失,因为如果有他在,曹操就能完成南北统一,东汉之后就不会有三国纷争。然而,历史只有一个,历史更没有“如果”,我们平心静气地来看这段历史,就会发现,郭嘉以自己十一年的谋士生涯左右了曹操的事业,以自己三十八岁的年轻生命影响了历史的走向。


历史365


个人观点。其实并没有那么厉害,他是曹老板手下的五大谋士之一,曹操称“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是自己的"奇佐,但是荀彧被称“吾之子房”,是更加重要的且为曹老板奠定了北方的统一。

一,选择明主

郭嘉一开始出世是跟着四世三公的袁老板手里,后来发现,袁老板其实就是优柔寡断,鼠目寸光

的家伙,于是对辛评,郭图说

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三国志.郭嘉传》

便辞官走了。可以看出来郭嘉的眼光独到。曹老板手下戏志才死的早,荀彧推荐了郭嘉,两人见面互相谈论一番,都觉得对方不一般,便让郭嘉做了司空军祭酒,祭酒也没有什么用处(就是可以随意进言,提供建议)

二,讨伐吕布

荀彧说:“不先取吕布,河北亦未易图也”。曹老板就是听了荀彧的建议,开始讨伐吕布,吕布占据徐州,凭借着地理优势,让曹老板也打了许久,先是攻破彭城,后围剿下邳,将士们身心疲惫,士卒劳累,打算想要暂时放弃攻打,这是,郭嘉和荀彧联合献计,注意,是联合献计,并不是郭嘉自己的功劳。

三,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才是相当重要的战役,但是全程不见郭嘉的影子,史书上也没有记载郭嘉在官渡之战中献过任何计策,就提出来了十胜十败,而其他的谋士却展现的淋漓尽致,各显神威。当曹老板心里面打退堂鼓的时候,左右摇摆不定,是荀彧给他一封书信,让曹老板吃了个定心丸,当曹老板想要用人时,荀攸、贾诩让他坚定下来,对老朋友许攸不在怀疑,走出了最为致胜的关键一步,为北方统一奠定了基础。

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荧?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

曹老板的三哭

曹老板其实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他求贤若渴,对自己的手下是赏罚分明,唯才是举,例如关羽,赵云,他非常珍惜人才,尊重他们。第一哭,是因为郭嘉的水土不服,卧倒在床上,曹操对待郭嘉十分的爱惜,流泪说道“

因我欲举沙漠,使公远涉艰辛,以致染病,吾心何安?曹老板这样做,可以看出来他礼贤下士,拉拢了许许多多的人心,让更多的人看到曹老板的良苦用心,对下属的关心。第二哭,是因为郭嘉去死了,他是真的特别爱惜人才,而且曹老板和郭嘉更像是知己,不像君臣,跟着曹老板身边的郭嘉年纪比较小,对郭嘉也是关爱有佳,失去了他,曹老板更多的是惋惜和悲痛,士为知己者死。第三哭,是曹老板赤壁之战失败后的感慨,可能是下不了台,找的借口,来展现自己的失误不是他的过错,而是没有了郭嘉,也可能是真的想自己的郭嘉了。

总结

郭嘉呢,他是对人心的把控,和大局大势预测非常准确,顺着曹老板的心思,看透大格局,提供好的意见,分析局势,深得曹老板的喜欢,但是在别的方面,也不是他擅长的领域,和别人也没法比较,郭嘉理解曹老板的内心,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搞笑独白


三国中的郭嘉在一定程度上胜过诸葛亮,你说他厉不厉害。

郭嘉与诸葛亮在三国出场时都曾经做出过预言,郭嘉做的是曹操与袁绍之战的十胜十败之说,后来曹操应验了他的预言,打败袁绍统一中原。而诸葛亮做出的预言并没有兑现,诸葛亮在出山时做了如下文章: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但是最后刘备只拥有了益州,荆州还是被东吴夺了去。在郭嘉死后,他给曹操留下了一计原文如下: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 其势然也。郭嘉让曹操不要贸然出兵,而是缓缓图之,最后曹操轻松统一北方。诸葛亮在死后也留下了一计,就是让马岱斩杀魏延,因为诸葛亮知道他死后魏延必反,但是他这最后一技对蜀已没大用。可见郭嘉的本领。

在行事作风上,郭嘉喜欢冒险,出奇制胜,诸葛亮是稳中求变,步步为营。郭嘉的这种做法在关键时刻能起到决胜的作用。

郭嘉在曹操刚起步的时候就跟随他了,在初期曹操的谋士也有很多,包括李儒,贾诩,等等。但是面对他们,郭嘉神态盎然,丝毫没有畏惧之意。郭嘉生平最大的贡献就是把曹操从一个起义之士带到了丞相。他也是最懂曹操这个人的人。


一起来追剧o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东汉末人物。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郭嘉加盟曹操之前,曹操打仗其实是很悲催的,首先讨董卓遇到徐荣,被打得落花流水,幸亏曹洪让马曹操才逃得性命。后来曹操老父亲在徐州被害,曹操攻打陶谦为父报仇,吃了败仗而归,然后整顿人马第二次攻打徐州,打了一半,被刘备挡住了,根据地兖州却被吕布占了,只好回师,在濮阳与吕布大战,大败亏输。

幸亏老同学袁绍也看吕布很不顺眼,出兵赶跑了吕布,曹操才又有了栖身之地。曹操那时候是百事不顺呀,老同学袁绍写信把他挖苦了一番,曹操气得也准备投靠袁绍算了。那时候的曹操连一州之地都没站稳,袁绍已经是北方霸主,袁术据有江东,曹操在全国只是一个小诸侯而已,连吕布都打不过。

这时候曹操请求荀彧给推荐一个人才,以拯救自己,荀彧推荐了郭嘉。曹操与郭嘉谈完,大喜,相见恨晚,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曹操得到郭嘉以后,事业一直处于上升期。郭嘉在曹操逐袁术、败张绣、灭吕布、破袁绍、击刘备,北征乌桓等战争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进一步加快了曹操的稳定中原,建立北方根据地的脚步,他从不注重功名和金钱,曹操曾经封赏他很多土地,黄金,他都不怎么看重,曹操对其深为敬佩,他立志一生帮助曹操夺得天下,他在曹操军中的价值可以跟刘备手下的诸葛亮相并论。然而,天生奇才的郭嘉却在北征乌桓胜利的回军途中病逝,享年37岁。

郭嘉死后,操往祭之,大哭曰:“奉孝死,乃天丧吾也!”回顾众官曰:“诸君年齿,皆孤等辈,惟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肠崩裂矣!”这是曹操第二次为郭嘉而哭,为失去像郭嘉这样的英才,曹操委实非常惋惜和悲痛。

关注我,我们共同交流,探讨,研究,更多精彩历史!

欢迎下方留言!


玲美莉


导读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今河南省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在曹操征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史称其:“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前言:

我们从文献上可以看到历史对郭嘉所下的定论,可见其人确有军事理论天赋,高到什么样的成度,我们来看看他短暂一生给曹操献策的几个战争案例来了解一下他的军事才华:

建安二年,讨伐张绣的失败让心高气傲的曹操心情坠入低谷,此役中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大将典韦都因自己原故而丧生,正是心情、环境都让曹操极其难受之时,偏偏得到消息的袁绍来信大大的对其嘲笑一番,令曹操十分难堪,有心讨伐,又值新败正在犹豫不决之间,已经投身曹操一年多的郭嘉力排众议,马上给曹操提出著名的“十胜十败”理论,来陈述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差距,来证明曹操必胜的理由:

1.道胜:绍,世族军阀,礼繁而杂乱,为式所羁,公;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宜,胜其道矣。此一胜。

2.义胜:公;以奉顺率天下,讨逆反贼,合乎道义,此二胜

3.治胜;绍虽有四州之地,然政失以宽,无以御下,公;纠之以猛济之以宽,得人心属,此三胜

4.度胜:绍面宽而实心多猜疑,唯亲任用,公;用人不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气度胜绍数倍,此四胜。

5.谋胜: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公;机警果敢,深得韬略,此五胜

6.德胜:绍;沽名好誉,喜受吹捧,士多奸佞之臣,公;以诚待士,不为虚美,形赏必诺,士皆愿所用,此六胜。

7.仁胜:绍徒有其表、行妇人之仁,偏一城之视,而忘天下至苦;明公虽失小虑,然忧心天下黎民之苦,虑之所周;恩德施于四海,此七胜。

8.明胜:绍每每惑于谗言,而不能自明,公则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八胜。

9.文胜:绍文浅德薄,是非不分,公则进之以礼,正之以法,胜绍多矣,此九胜

10.武胜:绍用兵好为虚势,不知变通,公则用兵如神,卒有所恃,敌闻耳畏之,此十胜。

开挂人生第一谋略的郭奉孝

郭嘉对于刘备的态度


2.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奇袭下邳,走头无路的刘备前来投奋曹操,闻得刘备来降,曹操非常高兴,广开城门迎接刘备,当时谋士程昱建议杀掉刘备,以绝后患。犹豫不决的曹操于是找来郭嘉,问问他的意见,而郭嘉则认为: 谬、公今方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是为不智,然可宜于恰当之位,不可一日放纵,成数世之患。


这诸君看到了郭嘉这段话有没有什么想法?做为现代读者,每次看到三国志郭嘉这段话,都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总感觉背后有一双深遂的目光会看到你内心的想法。郭嘉你是怎样一个人才!真的大智近妖吗?如果你拥有郭嘉这么一位敌人,会不会象我一样再睡梦中看着郭嘉渐行渐远去的背影汗岀如浆。对于人性的把握、事物轨迹的发展,郭嘉目光跨越了刘备整个的人生,其准确率高达100%这是相当可怕的。

郭嘉对刘备与袁绍人性的判断

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

对于郭嘉的预测,我真的不想再解释!

建安五年,曹操准备兵力即将讨伐袁绍,确又担心前次逃脱的刘备,因刘备此时正占据徐州对许昌会造成腹背受敌的影响,在这此军事讨论中,大多数谋士认为如果出兵刘备,肯定会造成许昌空虚,袁绍如果来袭后果不堪设想,正在曹操举棋不定之间,郭嘉给出了个人见解。如上所言。

如他亲眼所见,曹操再听从郭嘉意见之后,立即东征攻击徐州击败刘备,逼得刘备抛妻弃子,正如郭嘉所料,袁绍谋士田丰得知曹操东征刘备,急忙来见袁绍:趁曹操东征刘备,我们马上攻击许昌,将大有作用!那知袁绍以我儿子有病没心情拒绝了。田丰大恨,千载良机竟为竖子之疾而误

袁绍的低能政治眼光又一次击碎了我对他的认知。我的老天啊!袁绍你真的好可爱!对于郭嘉的眼光做为一个现代人我真的无话可说,我的脑海里忽然冒出一个想法;郭嘉难道你是个心理学家?怎么如此准确的把握到别人的思想?历史没有给我答案!我将带大家更进一步来解剖郭嘉的行为思想

随后而来的官渡战役,面对强大的袁绍军团,曹操军心的混乱压力山大的曹操内心是不安的,郭嘉再一次给于曹操强大的信心;

绍悉众聚官渡,欲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绍尔布衣之雄。能聚才而不能用,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

好你个郭嘉又一次一针见血刺在脉门之上。让人痛不欲生。正是郭嘉的坚持,在这场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曹操威名大震。对于北方的统一有着深远的影响。而郭嘉的谋略在曹操整个智囊团中无出其右。

军事天才、如慧星一般划过汉末天空的郭嘉,曹操心中永久的伤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一心想统一北方的曹操,对于逃入乌桓的袁尚、袁熙兄弟准备最后的歼灭。在行军过程中,对于辎重过多、行军缓慢、延误军机郭嘉立即介意曹操,要做到:出奇制胜、兵貴神速;的战略方针。曹操再权衡利弊之下再次接受郭嘉的建议,暗中亲率精兵,在向导带领下突然出现在乌桓背后,措手不及的乌恒首领与袁尚兄弟只能仓促应战,先锋大将张辽带来的精兵在这次战役中所向披靡,大破乌桓,降敌二十余万。正是这次白狼山之战,曹操彻底平定统一了北方。

就在曹操志得意满,准备修整军队再次南下讨伐孙权,噩耗传来郭嘉因病逝去…

总结:

因多年积劳成疾,又遇水土不服在归来路上郭嘉终于没能坚持下去,带着遗憾、带着未完成的理想,年仅三十八岁就离开了人间。象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了汉末的天空燃烧了整个生命。一个志同道合、性情相近、坐则同车、卧则同榻的帮手就此离开了曹操。郭嘉的逝去,对于曹操的打击是巨大的,闻信赶来的曹操在郭嘉的葬礼上不顾形象,俯棺大哭,目有余血谁都无法劝解!可见郭嘉克曹操心里的地位。

班师回朝的曹操亲奠郭嘉: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疑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治病救人的黑山老妖


郭嘉确实厉害

郭嘉为曹操指出的策略都是大战略,且方向正确,成为三国中最强霸业的基础,在古代,透过民力建设需要长时间经营,因此历史悠久的大郡就是霸业根基所在,在五胡乱华之前中原的根基在北方,曹操所掌控的就是这些地方,而经营边陲需要更多的心力,因此蜀吴积弱,这大方向正确其馀都是旁枝末节

而司马懿是北方望族,世代累积几代人的雄厚资本,门生故吏遍及朝野,说是权臣不为过,而他善於韬光养晦,建立功业,终於权倾一世,代魏而兴

然其後代拥兵自重,阋墙争斗,导致五胡乱华,禽兽王朝荼害百姓,数百年黑暗时代来临

曹操偏爱郭嘉,另外专门设立「军师祭酒」一职。就如周瑜专门任大都督,诸葛亮专门任军师中郎将一样。一说司徒为司空之误,实为曹操辟为司空军祭酒。(吴金华据张宗泰说,以「司徒」为「司空」之讹,说详彼。——《三国志集解》)後郭嘉得曹操谋士荀彧的推荐,代替早逝的戏志才,曹操与郭嘉讨论天下大事後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令我成就大业的人,必定是这个人。)」而郭嘉出门後,亦高兴的说:「真吾主也。(果然是我主公。)」便被表为司空军祭酒。

困刘备

郭嘉认为刘备有万人敌关羽、张飞跟随,而刘备得人心,不会为人之下。所以向曹操上谏「古人有说:『一日放纵敌人,便成数世的祸患。』宜早些建立恰当的位置。」意思就是要软禁刘备,但曹操却不接纳软禁刘备的计谋。

後曹操征吕布,郭嘉与荀攸都认为吕布必败,建议用水计强攻,果然攻克吕布。不久,刘备藉口攻打袁术而离开曹操的势力中心,程昱、郭嘉曾再劝阻曹操:「放走刘备,会生变数了!」但当时刘备已走,而且果然夺了下邳。

与袁绍开战前,先东征刘备,众将领都担心袁绍会南下,但曹操不认同,郭嘉亦认为先东征较为务实。最後曹军遂大破刘备

败袁绍

官渡之战前,曹操担心势力不及袁绍,郭嘉与荀彧便分析出曹袁间的十胜十败,令曹操信心大增。开战後,两军於官渡对峙,江东之主孙策有意北上,攻击曹操根据地许都,曹营众人皆感恐惧,但郭嘉研判孙策喜欢轻骑单出,必为刺客所害。果然,孙策在一次狩猎中被仇敌许贡的食客所杀。

不久袁绍死去,曹操出兵讨伐袁绍儿子袁谭、袁熙、袁尚,节节胜利,众人都认为应该乘胜追击,唯独郭嘉则认为应退兵,令其自相残杀,曹操从计,南击刘备。袁谭、袁尚果因争夺冀州而开战。可是袁谭为袁尚所败,出走平原,并派遣辛毗向曹操求降。曹操便进攻邺城,将袁尚赶向北走。不久曹军又击败袁谭,平定冀州。郭嘉被封为洧阳亭侯。

曹营中都怕荆州的刘表会派刘备偷击许都,但郭嘉又认为刘表与刘备实是不和,所以应尽快解决北方事宜,更建言要兵贵神速,宜留辎重,轻骑兼程,出其不意。207年,曹操继续北上,讨伐袁尚及外族乌桓,果然大破敌军,斩杀蹋顿,一路追杀袁尚。袁熙、袁尚前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公孙康将他们杀死,表示归附曹操,曹操成功统一北方。

郭嘉随同曹操征讨乌桓的途中,已经身染重病。在临行前,就留下了遗言:「吾不南回。」曹操非常担心,不断前去探望。可惜,郭嘉回天乏术,死时三十八岁。郭嘉临走前,也曾托付曹操照顾自己的妻子和一岁的儿子郭弈。

208年,曹操於赤壁之战大败,大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而後也经常怀念起他,如「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而后几年卧龙才出山,民间也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传闻。不得不承认郭嘉在曹军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南叔NH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

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郭嘉在《三国志》的记载中可以说是算无遗策, 几乎没有失手的时候 ,曹操也极力称赞他 “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

(一)不事袁绍而投曹操

郭嘉时颍川郡阳翟县人,与袁绍的谋士郭图是同族(从年龄、辈分上看,郭图应是郭嘉的堂叔或堂伯)。郭图将郭嘉引荐给袁绍,郭嘉在袁绍手下待了一段时间后,认为袁绍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遂弃袁绍而去,后来在荀彧引荐下成为曹操谋士。郭嘉在袁绍手下工作过一段时间,虽然时间不长,但这使他对袁绍一方的情况有所观察、了解,为他后来准确预测袁军的动向打下了基础。

(二)为曹操陈述“十胜十败”

《三国志·郭嘉传》裴注引《傅子》记载,郭嘉为曹操论证,与袁绍相比,曹操有十个方面胜于袁绍,即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虽然带着浓烈的马屁味,连傲娇的曹操听罢也害羞得红着脸低下了头: “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 但因为郭嘉对袁绍方面的情况有一定了解,他的话增强了曹操的信心,也鼓舞了曹操集团的士气。

(三)劝曹操东征吕布、刘备

最初,郭嘉劝曹操趁袁绍攻打公孙瓒的机会,出兵征吕布,但吕布也很能打仗,双方鏖战多日,吕布虽然战败,但曹军也士卒疲惫,曹操本打算回军休整,郭嘉劝曹操不要在最后关头放弃,一鼓作气急攻,终于生擒吕布。对刘备也是一样,郭嘉劝曹操趁袁绍还没有大举南下之前,攻灭刘备,消除与袁绍决战时的后患。

(四)准确预见孙策之死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正在相持不下的关键时刻,后方传来消息,说江东孙策准备出兵渡江,北上袭击许都。这一消息传来,曹军人心惶惶,生怕老巢真的被孙策端了,曹操也犹疑不决要不要退兵。

但郭嘉却断言: “(孙)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果然,孙策尚未渡江,就被许贡门客刺杀身亡。

(五)献计曹操伪征刘表,使袁谭、袁尚发生内讧

袁绍死后,二子袁谭、袁尚分别拥兵自立闹分裂。曹军诸将纷纷主张趁胜进击二袁。唯有郭嘉提出来: “袁绍爱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于是曹操假装南下攻打刘表,进军至汝南郡西平县,这时袁谭和袁尚果然打了起来,袁谭不敌袁尚,遣使向曹操求救。曹操回军冀州,分别击破袁尚、袁谭,遂平定冀州。

(六)建议曹操以轻兵击乌桓

袁绍在世时极力笼络乌桓,与乌桓人感情颇深。袁绍死后,乌桓仍全力支持袁尚与曹操对抗,袁尚被曹操打败后,投奔乌桓单于蹋顿,企图引乌桓兵卷土重来。曹操打算追击袁尚,讨伐乌桓,但诸将都担心孤军深入乌桓后,刘表会袭击许都。然而,郭嘉却认为,刘表不过是“坐谈客耳”,只会吹牛扯蛋,做不出什么大事,就算他敢来,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曹操遂决意远征乌桓。军至易县,郭嘉又进一步建议曹操放弃辎重,轻兵急行,趁蹋顿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出其不意打一场闪电战。

果然,乌桓仓促应战,蹋顿阵亡,袁尚败走辽东。一切正如郭嘉所策划。

郭嘉之所以这么牛,首先在于郭嘉具有出色的军事才华和参谋能力。

因此,他提出的计策和建议总是符合曹操的意图。这不是揣摩领导心思以便钻营逢迎,而是设身处地地为领导着想,从事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的战略主张。毛泽东之所以推重郭嘉,目的也是在于要求各部门、各省区的领导干部当好中央决策的参谋和助手,不要光是琢磨本部门、本地区的小利益,多出些有利于全国发展的大主意。

曹操多次称赞“唯奉孝为能知孤意”、“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就是在称赞郭嘉忠心事主、想领导之所想的参谋能力。

其次,郭嘉出自颍川郭氏。

虽然在汉末三国时期,颍川郭氏留名青史的政治人物不多,但这仍然确定无疑是一个世家大族,是曹操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极力拉拢的对象。虽然郭嘉当时年纪尚轻,对家族事务的影响力很有限,但在豪族社会的背景下,颍川郭氏的旗号能够大大增加郭嘉的个人魅力和他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战败后,哀叹: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又痛呼: “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诗雨花魂


导语:

郭嘉强在对时局和各路诸侯性格及君臣关系的判断和深知曹操的忧虑,相当于曹操帐下的情报的主管。


时局及诸侯性格的判断

郭嘉对时局的有着非常准确的判断。例如曹操征讨吕布时,曹操虽然三仗打败了吕布,但是吕布逃回城中固守。当时曹操大军已经非常的疲惫,曹操有心想要退军。但是郭嘉对当时吕布有勇无谋的性格及陈宫动作迟缓进行了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并同荀攸一起劝说曹操这次一定要打败吕布,如果撤军将失去一次好的机会。曹操听取了二人意见不仅打败了吕布还活捉了吕布。

知君心、解君忧

说郭嘉知君心、解君忧一点都不为过。官渡之战前曹操得到情报,听闻孙策想要渡江突袭许昌,曹操等人听后非常的忧虑。而郭嘉则向曹操说明孙策刚刚兼并了江东,被孙策所诛杀的都是英雄豪杰,而且被杀的豪杰大多都有誓死效忠为主报仇的人。孙策自恃勇猛而不防备,虽然有大军在手,但是孙策个人喜欢独来独往。一旦有为主报仇的人行刺于他,那么孙策必然会死在这些刺客的手中。然而事实证明,孙策兵临长江还没有渡江时,就被徐贡的门客暗杀了。

征讨袁谭、袁尚时曹操接连获得胜利,在曹操想要乘胜追击时,郭嘉及时的劝阻曹操乘胜追击。郭嘉说袁谭、袁尚手下有谋士相助,现在乘胜追击必然会让二人联合起来抵抗,如果暂缓攻击他们之间则会互相争权发生争斗,等到二人反目以后再攻击时可以一举平定北方。事实同样证实了郭嘉的说法。


总结:郭嘉对各路诸侯性格及行事的预判没有失算过,正是这样的预判然曹操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战争。


感谢大家阅读,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斧正。


青梅煮酒品三国


郭嘉子奉孝,生于170年,病逝于207年,在其21岁既191年时投奔袁绍,看出了袁绍思虑多端而缺乏要领,喜欢谋划而没有决断的缺点。不能满足自己匡扶天下的宏愿。于是便离开了袁绍!在其26岁时既公元196年曹操的重要谋士戏志才去世之后,经过荀彧的推荐为曹操效力! 公元197年郭嘉在曹操被袁绍写信羞辱时提出十胜十败论稳定了曹操军队的人心!并于次年刘备投奔曹操时打消了曹操对于刘备的杀心!因为杀害贤士的恶名。会导致天下人对于曹操的反感!在曹操收容刘备时,郭嘉也劝曹操刘备不是个甘于屈居人下的人,叫曹操软禁刘备,曹操却不接纳软禁刘备的计谋,为了使他心服于自己,反而对刘备更亲近。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曹操放虎归山给自己备下了大患!当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吕布。曹军先破彭城,再败吕布,最后围困下邳。战役持续了大半年,曹操见士兵疲惫,准备放弃。这时,郭嘉劝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计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决堤水掩下邳,果然于同年月攻克下邳,擒杀吕布!并且郭嘉还看出了孙策的结局!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孙策到了江边,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之后郭嘉更是辅助曹操破袁谭、袁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