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乾嘉湘西苗民起义是怎么回事?


乾嘉湘西苗民起义是怎么回事?



1796年2月13日爆发了湘西、黔东北苗民抗清起义,自乾隆六十年至嘉庆十二年至。是历史上苗族人民反抗清王朝的民族压迫和封建统治的斗争, 前后历时十二载,兵达二十余万,波及湘、黔、川 三省六府十三厅,打败七省十八万清兵,给清朝统 治者以沉重的打击,推动了苗疆社会的发展。乾嘉苗民起义是中国古代被压迫民族反抗民族压迫的光辉典范。

“逐客民、复故地”这是这次苗民起义早期提出的政治口号。“改土归流”后,在湘西、黔东北地区,清朝以流官流治代替土官流治,这对苗族地区的发展,巩固多民族的国家有积极意义。但这是具有严重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政策。在政治上,不仅在苗疆设立府、厅,州、县等政府机构, 而且建立了镇、协、营,汛等军事据点,以恣弹压。大批文武官员接踵而来,骑在苗民头上作威作福《苗防备览》卷二十记述苗民一人被害导致合寨被害,致使苗民“畏隶如官,畏官如神。”在经济上,据《苗疆屯防实录》上载:自乾隆二十九年,流民客民入住苗疆占其地, 客民侵占日见其多,则苗疆田地日见其少,而历任大小官吏听任客民欺凌苗人,以致苗民田地日益落入客民手中。”苗族人民在满汉地主奸商的高利贷重重压榨下,此债未清,又欠彼债,盘剥既久,田地罄尽”。在黔东北地区,满汉官吏对苗民的恣行鱼肉,更是有加无减。官吏收军米钱粮,往往指十派百,祈收肥己.粮资征粮,粮贱髙价折银,又常滥派伕马,借端勒索,仗势强买强卖,不给价钱,以致苗民不堪扰累。”地主官僚 对苗族人民的压榨,表观为民族压迫。连乾隆皇帝也承认说:“贵州、湖南等处苗民,地方宫吏土著及客民等见其柔弱易欺,恣行鱼肉。”又说:客民欺虐苗民,必不仅由胥役等藉端扰累, 自由历任大小官员漫无觉察,一任客民肆意欺凌,置之不问。”这就造成了湘西、黔东北地区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和社会矛盾逐渐加重,经济衰落的严重趋势,苗民要解除清朝的民族压迫和封建统治,只有反抗,只有斗争。

乾嘉湘西苗民起义是怎么回事?


乾隆五十九年十月到十二月间,石三保、吴八月、石柳邓、吴天半等在凤凰鸭保褰及强虎哨大王庙里吃鸡血酒,发誓造反。倡言“逐客民,复故地",石三保称 "苗王”,石柳邓为统兵元帅。吴八月宣传以“逐客民,复故地”为宗旨。

使得“远近闻之,无业穷苗,无不攘臂相从。”很快发展成为一支数万人的队伍。乾隆六十年(1Z95年)正月二十三日,石三保率领起义军攻打鸭酉,与清军在排打扣相遇,吴天半闻汛,立即率部一口气跑到三十多里外的阵地参加战斗,配合石三保消灭清军一千四百多名,打死清军副将伊萨纳,同知彭凤尧,旗开得胜,军心大振。乘胜进围永绥厅城,当苗民围永绥时,群跃登山头。起义军一直打到正大营、盘陀、兰草坪一带,官军死伤甚众;在乾州、凤凰两厅,正月二十一日,吴八月在平陇称王,正式宣布起兵,连夜起义,火光数十里如同白昼,总兵明安图被抓,八百名宫军交械投降,明安图被处决,乾州厅同知宋如椿躲避不及,被苗民起义军擒回处死,二十三日,起义军占领了乾州厅城,建立了苗民义军大本蓠。吳八月挥兵三打镇箄城,苗疆大震。

乾嘉湘西苗民起义是怎么回事?


嘉庆四年五月,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傅鼐,在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下,倡议“屯田养勇,设卡防苗”。在乾嘉起义时,凤凰厅万溶江东岸的苗民杀死了傅鼐的儿子,傅鼐便派兵血洗了东岸的苗民,掠夺了他们的土地,作为屯田养勇,设卡防苗的资本。傅鼐在湘西,尤其是乾嘉起义的中心凤凰、乾州、永绥三厅进行疯狂的反攻倒算,对苗民实行了残酷的阶级报复,大规模的土地掠夺开始了。

永绥厅苗民在石宗四的领导下, 聚众数千,阻占苗占田地,围夺官粮,迫使清朝统治者不得不匆匆地把湖南巡抚姜晟由湖北德安府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前 线调回湘西。苗民的坚决斗争,迫使清廷再一次作出“民地归民,苗地归苗,其从前民占苗地,皆一律退还,客民全行撤出,从前民人垦买苗地,尽归苗民.故约官与民曰:毋擅入苗寨,毋擅役苗夫,遂同学校,同考试”的让步政策。

“穷苦兄弟跟我走,大富官吏我不饶”的斗争口号,把斗争推向新阶段。起义军攻下乾州厅城后, 威慑清王朝,乾隆皇帝极为震惊,急调七省十八万兵 力会集湘西和黔东北地区,福康安率云贵兵自南向 北,由铜仁进攻松桃;和琳率川兵自西向东,从秀 山进攻松桃,遂与福康安合兵侵入湘西,福宁率湖 广兵自北向南进攻凤凰。他们对苗民起义进行残酷的“讨”、“伐”、“征”、“剿”,妄图一口把苗民吞掉而后快。乾隆帝旨令福康安等:“先将贼首屯聚紧要之处,并力歼除,肃清一路,擒一首恶, 再行攻剿一路”。于是,被起义军围困的厅城和起义领袖驻守的山寨成了清军主攻目标。与此同时, 淸朝统治者锁压苗民起义的手段和策略也更毒辣更狡猾了,最突出的是,溆浦绅士严如煜,他在其《苗防备览》中,向清朝统治者大献其“平苗要策”,“以山苗攻山苗",“苗酋皆许官爵花翎散苗优以金钱”,以此来瓦解起义队伍。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粉碎敌人的奸计,起义领袖吴八月提出了“穷苦兄弟跟我走,大富官吏我不饶” 的斗争口号。这一口号深得苗、汉、土家各族人民的拥护。吴八月自称是吴三桂之后,这就更有号召力了。乾隆六十年八月,各路起义军首领在乎陇公推吴八月为“吴王”,这是苗民起义的一大转折点。从称“苗王”到称“吳王”,这一进步事实说明,苗民抗清起义已不局限于苗族了,而且发展到以苗族 为领导的包括汉族、仡佬族、土家族及回族等少数 民族的联合抗清斗争了。据和琳奏:“臣查各路苗匪,大半系本无恒业积惯为匪之徒”吴八月丰师东迸,还击福宁于狗爬岩,歼灭福宁部六千佘人,福宁躲 在辎重中被抬回,仅以身免,诸营大溃。这时石柳 邓、石三保、吴天半的起义军也归吴八月领导,吴王封石柳邓为“开国将军”,石三保为“护国将军”,吴天半为“威虎将军” ,从此两省四厅起义军在吴八月统一指挥下联合作战,创造了“官有万兵,我有万山,其来我去,其去我来”的游击战 术,给清军以很大的打击。清朝统治者承认:“初石逆起事,巢旋破,乎陇苗吴八月复妖言煽众,自称吴三桂后,远近应之。至是石三保,石柳邓转附,势益猖獗”。

可见,“吴王”的号召力,远超出了“苗王”的范围,规模更大了。吴八月、石泖邓、石三保、吴天半夺领导人,作了周密的战斗部署,一方面派军到凤凰厅鸭保尜 帮助吴陇登守媸,控制咨怕欲投降沾军的吳陇登, 不让他投降;另一方面,命石代噶和苗族女英雄石乜妹深入敌后,返松桃及风凰腊尔山一带开辟战 场,合围镇远总兵珠隆阿,牵制清军主力东进;石三保再度围永绥厅城,时达两月,清军守将富志那龟 缩在城中,成了惊弓之乌,前后数十次派人突围告急,都被义军截获,城中折屋为薪,煮糠为粥,使清军陷入了兵饷均绝的窘境。

乾嘉湘西苗民起义是怎么回事?

面对苗族起义与同时期的白莲教三省起义的西南困局,清廷提出“随剿随抚,但治从逆,不治从教,剿抚并施”的策略,将参与谋反之“乱民”与习教之“教民”区分开来处置,收到的效果非常好收。同时清廷又拿出一套实事求是的招抚措施,“其绥靖之法有三,或清查叛产,或量给流亡绝产,或于南山老林垦荒”,在垦荒地区,嘉庆帝还增设提督、总兵加强军事统治。为加快平定叛乱的进程,嘉庆帝提出“不论教不教,但论匪不匪”的观点。嘉庆帝又以额勒登保为经略大臣,采取“迎截夹击”的战略,效果显著,起义军陷入困境。。

《先正事略》记载,又通过苗民治苗,以诗书礼乐教导开化苗民,在乡试中编立编号给苗民增立苗号,额外加中额一名,以此收拾人心,教化边民。此后,清廷用分而治之的办法瓦解了乱军。强调将参与造反的“首逆”与受愚弄胁迫的“附众”区别对待,因朝廷招抚策略的推行而归顺,这些措施加快了平定叛乱的进程。 最终起义失败告终。

参考文献

乾嘉苗民抗清起义略述-石昭明―九八五年

清•魏源《圣武记,乾隆湖贵征苗记》

乾隆《贵州通志.文艺志》卷三十六

《清高宗实录》

光绪《湖南通志》卷八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