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乾嘉湘西苗民起義是怎麼回事?


乾嘉湘西苗民起義是怎麼回事?



1796年2月13日爆發了湘西、黔東北苗民抗清起義,自乾隆六十年至嘉慶十二年至。是歷史上苗族人民反抗清王朝的民族壓迫和封建統治的鬥爭, 前後歷時十二載,兵達二十餘萬,波及湘、黔、川 三省六府十三廳,打敗七省十八萬清兵,給清朝統 治者以沉重的打擊,推動了苗疆社會的發展。乾嘉苗民起義是中國古代被壓迫民族反抗民族壓迫的光輝典範。

“逐客民、復故地”這是這次苗民起義早期提出的政治口號。“改土歸流”後,在湘西、黔東北地區,清朝以流官流治代替土官流治,這對苗族地區的發展,鞏固多民族的國家有積極意義。但這是具有嚴重的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的政策。在政治上,不僅在苗疆設立府、廳,州、縣等政府機構, 而且建立了鎮、協、營,汛等軍事據點,以恣彈壓。大批文武官員接踵而來,騎在苗民頭上作威作福《苗防備覽》卷二十記述苗民一人被害導致合寨被害,致使苗民“畏隸如官,畏官如神。”在經濟上,據《苗疆屯防實錄》上載:自乾隆二十九年,流民客民入住苗疆佔其地, 客民侵佔日見其多,則苗疆田地日見其少,而歷任大小官吏聽任客民欺凌苗人,以致苗民田地日益落入客民手中。”苗族人民在滿漢地主奸商的高利貸重重壓榨下,此債未清,又欠彼債,盤剝既久,田地罄盡”。在黔東北地區,滿漢官吏對苗民的恣行魚肉,更是有加無減。官吏收軍米錢糧,往往指十派百,祈收肥己.糧資徵糧,糧賤髙價折銀,又常濫派伕馬,藉端勒索,仗勢強買強賣,不給價錢,以致苗民不堪擾累。”地主官僚 對苗族人民的壓榨,表觀為民族壓迫。連乾隆皇帝也承認說:“貴州、湖南等處苗民,地方宮吏土著及客民等見其柔弱易欺,恣行魚肉。”又說:客民欺虐苗民,必不僅由胥役等藉端擾累, 自由歷任大小官員漫無覺察,一任客民肆意欺凌,置之不問。”這就造成了湘西、黔東北地區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破壞和社會矛盾逐漸加重,經濟衰落的嚴重趨勢,苗民要解除清朝的民族壓迫和封建統治,只有反抗,只有鬥爭。

乾嘉湘西苗民起義是怎麼回事?


乾隆五十九年十月到十二月間,石三保、吳八月、石柳鄧、吳天半等在鳳凰鴨保褰及強虎哨大王廟裡吃雞血酒,發誓造反。倡言“逐客民,復故地",石三保稱 "苗王”,石柳鄧為統兵元帥。吳八月宣傳以“逐客民,復故地”為宗旨。

使得“遠近聞之,無業窮苗,無不攘臂相從。”很快發展成為一支數萬人的隊伍。乾隆六十年(1Z95年)正月二十三日,石三保率領起義軍攻打鴨酉,與清軍在排打扣相遇,吳天半聞汛,立即率部一口氣跑到三十多里外的陣地參加戰鬥,配合石三保消滅清軍一千四百多名,打死清軍副將伊薩納,同知彭鳳堯,旗開得勝,軍心大振。乘勝進圍永綏廳城,當苗民圍永綏時,群躍登山頭。起義軍一直打到正大營、盤陀、蘭草坪一帶,官軍死傷甚眾;在乾州、鳳凰兩廳,正月二十一日,吳八月在平隴稱王,正式宣佈起兵,連夜起義,火光數十里如同白晝,總兵明安圖被抓,八百名宮軍交械投降,明安圖被處決,乾州廳同知宋如椿躲避不及,被苗民起義軍擒回處死,二十三日,起義軍佔領了乾州廳城,建立了苗民義軍大本蘺。吳八月揮兵三打鎮箄城,苗疆大震。

乾嘉湘西苗民起義是怎麼回事?


嘉慶四年五月,代表地主階級利益的傅鼐,在漢族地主階級的支持下,倡議“屯田養勇,設卡防苗”。在乾嘉起義時,鳳凰廳萬溶江東岸的苗民殺死了傅鼐的兒子,傅鼐便派兵血洗了東岸的苗民,掠奪了他們的土地,作為屯田養勇,設卡防苗的資本。傅鼐在湘西,尤其是乾嘉起義的中心鳳凰、乾州、永綏三廳進行瘋狂的反攻倒算,對苗民實行了殘酷的階級報復,大規模的土地掠奪開始了。

永綏廳苗民在石宗四的領導下, 聚眾數千,阻佔苗佔田地,圍奪官糧,迫使清朝統治者不得不匆匆地把湖南巡撫姜晟由湖北德安府鎮壓白蓮教起義的前 線調回湘西。苗民的堅決鬥爭,迫使清廷再一次作出“民地歸民,苗地歸苗,其從前民佔苗地,皆一律退還,客民全行撤出,從前民人墾買苗地,盡歸苗民.故約官與民曰:毋擅入苗寨,毋擅役苗夫,遂同學校,同考試”的讓步政策。

“窮苦兄弟跟我走,大富官吏我不饒”的鬥爭口號,把鬥爭推向新階段。起義軍攻下乾州廳城後, 威懾清王朝,乾隆皇帝極為震驚,急調七省十八萬兵 力會集湘西和黔東北地區,福康安率雲貴兵自南向 北,由銅仁進攻松桃;和琳率川兵自西向東,從秀 山進攻松桃,遂與福康安合兵侵入湘西,福寧率湖 廣兵自北向南進攻鳳凰。他們對苗民起義進行殘酷的“討”、“伐”、“徵”、“剿”,妄圖一口把苗民吞掉而後快。乾隆帝旨令福康安等:“先將賊首屯聚緊要之處,併力殲除,肅清一路,擒一首惡, 再行攻剿一路”。於是,被起義軍圍困的廳城和起義領袖駐守的山寨成了清軍主攻目標。與此同時, 淸朝統治者鎖壓苗民起義的手段和策略也更毒辣更狡猾了,最突出的是,漵浦紳士嚴如煜,他在其《苗防備覽》中,向清朝統治者大獻其“平苗要策”,“以山苗攻山苗",“苗酋皆許官爵花翎散苗優以金錢”,以此來瓦解起義隊伍。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粉碎敵人的奸計,起義領袖吳八月提出了“窮苦兄弟跟我走,大富官吏我不饒” 的鬥爭口號。這一口號深得苗、漢、土家各族人民的擁護。吳八月自稱是吳三桂之後,這就更有號召力了。乾隆六十年八月,各路起義軍首領在乎隴公推吳八月為“吳王”,這是苗民起義的一大轉折點。從稱“苗王”到稱“吳王”,這一進步事實說明,苗民抗清起義已不侷限於苗族了,而且發展到以苗族 為領導的包括漢族、仡佬族、土家族及回族等少數 民族的聯合抗清鬥爭了。據和琳奏:“臣查各路苗匪,大半系本無恆業積慣為匪之徒”吳八月豐師東迸,還擊福寧於狗爬巖,殲滅福寧部六千佘人,福寧躲 在輜重中被抬回,僅以身免,諸營大潰。這時石柳 鄧、石三保、吳天半的起義軍也歸吳八月領導,吳王封石柳鄧為“開國將軍”,石三保為“護國將軍”,吳天半為“威虎將軍” ,從此兩省四廳起義軍在吳八月統一指揮下聯合作戰,創造了“官有萬兵,我有萬山,其來我去,其去我來”的游擊戰 術,給清軍以很大的打擊。清朝統治者承認:“初石逆起事,巢旋破,乎隴苗吳八月復妖言煽眾,自稱吳三桂後,遠近應之。至是石三保,石柳鄧轉附,勢益猖獗”。

可見,“吳王”的號召力,遠超出了“苗王”的範圍,規模更大了。吳八月、石泖鄧、石三保、吳天半奪領導人,作了周密的戰鬥部署,一方面派軍到鳳凰廳鴨保尜 幫助吳隴登守媸,控制諮怕欲投降沾軍的吳隴登, 不讓他投降;另一方面,命石代噶和苗族女英雄石乜妹深入敵後,返松桃及風凰臘爾山一帶開闢戰 場,合圍鎮遠總兵珠隆阿,牽制清軍主力東進;石三保再度圍永綏廳城,時達兩月,清軍守將富志那龜 縮在城中,成了驚弓之烏,前後數十次派人突圍告急,都被義軍截獲,城中折屋為薪,煮糠為粥,使清軍陷入了兵餉均絕的窘境。

乾嘉湘西苗民起義是怎麼回事?

面對苗族起義與同時期的白蓮教三省起義的西南困局,清廷提出“隨剿隨撫,但治從逆,不治從教,剿撫並施”的策略,將參與謀反之“亂民”與習教之“教民”區分開來處置,收到的效果非常好收。同時清廷又拿出一套實事求是的招撫措施,“其綏靖之法有三,或清查叛產,或量給流亡絕產,或於南山老林墾荒”,在墾荒地區,嘉慶帝還增設提督、總兵加強軍事統治。為加快平定叛亂的進程,嘉慶帝提出“不論教不教,但論匪不匪”的觀點。嘉慶帝又以額勒登保為經略大臣,採取“迎截夾擊”的戰略,效果顯著,起義軍陷入困境。。

《先正事略》記載,又通過苗民治苗,以詩書禮樂教導開化苗民,在鄉試中編立編號給苗民增立苗號,額外加中額一名,以此收拾人心,教化邊民。此後,清廷用分而治之的辦法瓦解了亂軍。強調將參與造反的“首逆”與受愚弄脅迫的“附眾”區別對待,因朝廷招撫策略的推行而歸順,這些措施加快了平定叛亂的進程。 最終起義失敗告終。

參考文獻

乾嘉苗民抗清起義略述-石昭明―九八五年

清•魏源《聖武記,乾隆湖貴徵苗記》

乾隆《貴州通志.文藝志》卷三十六

《清高宗實錄》

光緒《湖南通志》卷八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