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魚雷在二戰時就已經用爛了,為啥到現在也只有九國能造?

半溪


能造魚雷和能造好魚雷是兩個事情,購買魚雷和自己研製魚雷哪個更划算也是一個大事情,此外並不是所有國家都需要用到魚雷這種武器,比如蒙古國需要魚雷幹嘛呢?這些事情弄明白了,就知道為什麼現在能製造魚雷的國家不多了。



不過現在魚雷並不是只有九個國家能製造,能生產魚雷的國家早就超過那九個國家了,隨便舉兩個例子:印度不能製造嘛?伊朗不會製造嘛?其中印度魚雷還對外出口了,購買國就是緬甸。



魚雷早在百年之前,就已經誕生了,這麼長的時間內,全球大部分國家研製出核武器都不成問題了,更別說小小的魚雷,所以不是魚雷的技術有多複雜,而是很多國家願意不願意製造的問題。相信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如果立項研製魚雷,問題應該不大。

一些不製造魚雷的國家不是不會製造魚雷,而是不願意製造魚雷,對於它們來說,魚雷的需求本來就不大,消耗也不大,每年就只是訓練發射幾枚,所以進口就可以了,自己研發成本還很高,不划算。舉個例子,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圓珠筆的筆頭部分,可以製造的國家不多,但實際上不是不可以製造,而是成本問題,沒有必要去研製。



此外魚雷的作用也沒有之前那麼重要了,魚雷的射程是其最大的軟肋,射程一般都在個位數公里,比如美國的MK48重型魚雷,射程也只有8公里,這需要魚雷的載體靠近目標才可以進行攻擊,而現在海戰都是超視距作戰,魚雷最好由潛艇發射,而潛艇的使用國也不多。


所以多種原因導致了能夠製造魚雷的國家不多,並不是因為技術有多難,而是因為是否有必要研製和成本等問題。


資訊所長


這9個國家分別是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瑞典,日本和意大利,基本上也就是這個世界200多個國家中有錢又有技術的全部了。其中領先的無疑是美國,不過俄羅斯另闢蹊徑,魚雷性能相比美國也不遑多讓。從十九世紀魚雷發明以來,距今已經百餘年。這一百多年間,發生過的海戰不下百次,魚雷一直以來都是海戰中威力強大的大殺器。按道理來說,這麼一種威力強大的武器應該各個國家都擠破頭研製的,但時至今日,具備研製現代化魚雷的國家只有這9個是為什麼呢?


主要原因在於兩個方面。第一,研製成本高昂。一枚魚雷究竟有多貴呢?▼這是美國的MK-48型533毫米重型魚雷,是美國名氣最大的一款魚雷。在90年代末,其價格在350萬美元上下。同時期,同樣聞名世界的戰斧巡航導彈價格只要80多萬美元。巡航導彈射程上千公里,可以準確打擊敵方目標,是一款技術含量較高的武器。而魚雷速度慢,射程也不遠,技術含量較低。於是,在很多人心裡,魚雷和巡航導彈根本都不算一個檔次的武器。但其實,魚雷的技術含量一點也不比導彈低,甚至還更高,這也是魚雷的價格比導彈還貴的原因。第二個方面,就是技術了。要研製性能出色的魚雷,技術難度比導彈還要大!其技術難度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魚雷制導,動力系統和控制系統。

魚雷制導:現代魚雷不再是以前的那種直航式魚雷,只能跑直線。現代魚雷也需要制導,也需要跟蹤目標。但是魚雷在水下航行,電磁波在水中無法遠距離傳播,所以尋常的制導手段無法用在魚雷上。

所以魚雷只能另闢蹊徑。現代魚雷的制導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主/被動聲吶制導。這種制導方式和普通導彈的主動雷達制導方式相似,利用聲吶追蹤目標。第二種是線導,魚雷發射後,後部有一根傳輸數據的導線,連接軍艦。利用軍艦上的探測設備跟蹤敵方目標,然後魚雷部門將數據傳輸給魚雷,然後實現制導。第三種是尾流自導魚雷,這種制導方式是追蹤目標艦艇航行時,螺旋槳擾起的尾流。這三種方式看起來簡單,但是其實技術難度非常大,能夠掌控的也就是這9個國家了。



魚雷控制系統:除了跟蹤目標之外,,魚雷還需要能夠像導彈一樣控制自己的運動姿態,朝著目標航行而去。首先魚雷需要穩定自己的姿態,需要一套先進電子陀螺儀系統,保證魚雷穩定航行。姿態改變則是使用和船舶一樣的方向舵系統,控制魚雷的方向和改變航行深度。這兩套系統要協調合作,才能準確的控制魚雷朝著目標航行而去。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套和飛機飛控系統類似的操縱系統了,能將兩套系統聯合起來的國家也只有這幾個了。

魚雷動力系統:魚雷在水下航行,使用的動力系統和潛艇,船舶類似。最早魚雷使用壓縮空氣的發動機,航行速度慢,射程短。後來隨著技術的發展,熱動力也鑽入水下,被裝備到了魚雷上,魚雷的射程和航速都得到了巨大提升。在這個基礎上,各國軍方又提出了靜音的要求,於是使用電動機作為動力系統的電動魚雷出現了。再後來,俄羅斯突破超空泡技術,魚雷的速度得到巨幅提升。到今天,俄羅斯甚至將核反應堆和核彈頭搬上了魚雷,製成了洲際魚雷“波塞冬”!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看,魚雷作為一款成本高昂,技術難度極高的武器,需要大量的技術積累和經濟能力出色的國家才有研製能力。放眼當今世界200多個國家,發達國家不少,但是大多是經濟出色而技術並不發達的富國。只有這9個國家,不僅經濟水平高超,技術水平更是世界頂級,所以目前能夠研製現代魚雷的國家只有這9個也不足為奇。


赤焰噠噠噠


魚雷雖是個“古董”級別武器,但在現代海戰中,它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別看航空母艦、大型巡洋艦、以及讓人聞風喪膽的核潛艇,他們看似無敵,卻最怕一樣武器,那就是魚雷。主要是大型魚雷,光一顆1噸多重,是常有的事。這種大型魚雷也是最難製造的!


大型魚雷的製造難點,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導航問題,一個動力問題。由於魚雷用於海戰,用於深海。那麼自然無法用衛GPS,也無法利用熱度紅外線來導航,海里紅外輻射輻射範圍很短;另外海底電磁波衰退的很快。

那要想利用大型魚雷,進行精確式打擊。該怎麼辦?


目前,國際主流利用聲波制導,儘管精確性比不上衛星導航,但此技術已經非常高端。


那把魚雷發射出去,又靠什麼動力推動?


深海魚雷自然沒法像導彈一樣,靠燃燒後面的助燃劑來推動,而且你得讓自己的魚雷發射出去,得讓它有足夠的速度,不然敵人的艦艇,早就逃之夭夭。讓你追也不上。


要讓這麼一枚海里“大胖子”,跑得快,走得遠。就得需要強大的動力,目前國際上通用電來推動,讓大傢伙靈活起來,裝在魚雷後方的蓄電池自然得足夠強勁,而且還能抵禦海水的腐蝕。

綜合所述,能克服的這兩大難題的,創造大型魚雷的自然不會超過九個國家!


本草百曉生


海軍是最容易拉開差距的一個兵種,世界一流海上強國的海軍實力,要比普通中等國家的海軍實力領先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在19世紀時期,一些海上強國就已經裝備了萬噸級別的鉅艦,而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大部分國家仍然不具備製造萬噸戰艦的能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世界上能夠建造航母的國家共有6個,而現在世界上能夠建造航母的國家仍然不超過10個。



百年海軍的說法絕不是空穴來風,海軍武器的發展週期相對緩慢,更新換代的速度也比較慢,想要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往往需要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技術積累。而海軍武器的研製技術,一直都是制約小國發展海軍的重要門檻。現代海軍使用的大部分武器,都只有少量國家能夠生產。這些武器裝備的門檻比較高,一方面是因為一些海上裝備對於工業體系的要求較高,另一方面是因為一些海上武器技術不斷更新,只有極少數國家能夠跟得上技術革新的速度。


魚雷從十九世紀中期就被髮明,一直到現在仍然只有9個國家能夠建造,能夠製造魚雷的國家,比能夠製造核武器的國家還要少得多。能夠製造魚雷的國家比較少,主要是因為現代魚雷的技術含量門檻過高,跟得上魚雷技術革新的國家太少。現代海戰打的就是科技,用一戰時期的技術製造魚雷,對於大部分國家來說都沒有任何的技術問題。然而用這種技術製造出來的魚雷,根本沒有能力適應現代化戰爭的需求。

因此在魚雷技術不斷髮展的時候,只有一些資金足夠充足,技術積累較為豐富的國家能夠跟得上技術的進步。而對於那些沒有跟上技術發展的國家來說,與其生產落後的老舊魚雷,不如花錢去進口其他國家生產的新型魚雷。特別是一些小國,生產魚雷需要一連串的配套設施,而購買魚雷只需要花錢即可。因此除了部分海上大國之外,大部分國家的魚雷都是進口的,掌握魚雷生產技術的國家也就少之又少。


軍武小咖


現在能造魚雷已經不少了!

魚雷是現代化潛艇、核潛艇必不可少的武器,自然會引起多個國家的設計、仿製和生產。目前全球範圍內,世界範圍內生產魚雷的國家包括了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德國、日本、瑞典,這就是9個國家了。這些國家都是老牌的魚雷生產國家。而新興魚雷生產國家包括了東亞某半島國家、韓國、印度、土耳其、伊朗、印尼、吉爾吉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等國,上述國家都是新興的魚雷生產國家,並且都具備本國自行生產和設計國產魚雷,比如印度魚雷還出口到了緬甸!

而魚雷作為現代化工業國家生產的產物,現在也是“白菜化”,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保持世界魚雷最先進的技術仍然是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意大利、德國等世界第一梯隊,這些強國研製魚雷大型化,口徑都超過533MM,並且智能化,具備超強的識別能力和探測能力,航程都十分遠,彈頭重量較大,基本上一艘驅逐艦一枚重型魚雷就沒有了。

比如美國的MK-48魚雷。美軍一直對MK-48魚雷改進,美國提高了MK-48魚雷說水平,特別是制導水平和隱身能力。MK-48魚雷都是圍繞這兩個方面展開的,而美國海軍對MK-48魚雷要求的就是制導、降噪這些難度高的技術。但美國海軍MK-48魚雷沒有像德國DM2A4、意大利黑鯊"重型魚雷採用了50公里光纖線導技術。這類技術一般小國都沒有。

東亞某國、韓國、印度、土耳其、伊朗、印尼這些國家的魚雷一般都是輕型化、仿製早期型號等,比如印度就沒有重型魚雷,國產重型魚雷還在研製,而出口緬甸的450mm輕型魚雷,也算是印度軍工出口戰績!而韓國的K-745“青鮫魚雷”是在MU90輕型魚雷的基礎上於2004年推出的輕型反潛魚雷,同時韓國還推出“虎鯊”重型魚雷。據說是利用俄羅斯技術製造的。

東亞某國、伊朗國家都是依靠早前的魚雷,比如蘇軍最老的53魚雷(我們仿製型號魚-1)為發展技術,之後大力吸收俄羅斯等國技術,發現中輕型、重型、超空氣泡魚雷,而伊朗就擁有超空氣泡魚雷,這款基本無法防禦,射擊速度太快。而印尼、土耳其是根據德國魚雷生產許可證生產了魚雷。吉爾吉斯坦和哈薩克斯坦是因為早年蘇軍留下的魚雷製造廠,吃了老本,哈薩克斯坦向中國、伊朗出口了超空氣泡魚雷,吉爾吉斯坦向印度出口重型魚雷技術。

綜上所述,生產魚雷的國家達到17個,顯然魚雷這款武器在世界範圍內生產的國家還真心不算少!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的一些簡單看法和資料整合,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和交流互動。如有轉載,煩請表明出處!

軍事天地


二戰時期的魚雷,根本不能和現在的相比!目前來說,能夠製造重型魚雷的國家也就中,美,俄,英,法,德,意,日,瑞這幾國了。但是可以製造出中型,輕型魚雷的國家就比較多了。重型魚雷的研發難點主要在“動力系統,導引頭,耐壓雷體”三點上,這也是制約很多國家無法邁入重型魚雷研發行列的基本原因。


重型魚雷的動力系統

要知道魚雷的直徑可不大,比較常見的有610毫米,533毫米,450毫米,324毫米。也就是說,要把動力系統做的足夠小型化,才能塞進口徑這麼小的魚雷裡面。這裡面涉及到發動機的小型化,高密度的燃料等等。現在重型魚雷的射程在40千米—50千米之間,而且水下的阻力又大的很,沒有高密度的燃料是無法保證其射程的。另外,發動機的小型化也是個問題,這都需要精密加工技術來支撐的。


重型魚雷的導引頭

沒有了導引頭,魚雷也就是失去了跟蹤目標的基礎。魚雷的導引頭必須能夠在海洋中精確的識別出目標的聲紋,因為海洋裡面會產生較多的聲音。魚雷的導引頭如果區分不出目標和海洋背景噪音,那也沒什麼用處。此外,導引頭還必須具備敵我識別能力,不能發射出去後,轉個彎直衝自己的潛艇過來了。這裡面就涉及到了對敵方潛艇,艦艇聲紋的蒐集,這也是美國核潛艇,偵察船,驅逐艦時不時來南海轉一圈的原因。



重型魚雷的耐壓雷殼

魚雷是在海洋中使用的武器,就必須要能夠抵抗海水的強大壓力,這就與製造魚雷殼體的材料有關了。事實上,魚雷殼體使用的材料和潛艇耐壓艇殼所用的材料大同小異。都必須具備高強度,耐腐蝕性。只有這種鋼材製造出來的雷殼,才可以滿足魚雷在海洋中使用的要求。


除此之外,就是魚雷所用的對轉螺旋槳了。其對轉螺旋槳的製造流程包括了“冶金,鑄造,鑽,拋光”等百十道製造工藝,由此可知,對轉螺旋槳的加工步驟是極其繁瑣的。為了降低螺旋槳旋轉產生的噪音以及可能產生的偏航問題,還必須嚴格控制螺旋槳葉片的角度。所以說,沒有高精度的數控機床,就連對轉螺旋槳都製造不出來。

話說回來,魚雷之所以用對轉螺旋槳,就是為了抵消單螺旋槳旋轉產生的反作用扭矩。如果使用單螺旋槳的話,產生的反作用扭矩就會造成魚雷航線的不穩定。而兩個螺旋槳對著轉,就可以抵消每個產生的反作用扭矩了。



根據以上所述,就知道重型魚雷的研發不是那麼容易的了,因為其涉及到的技術太多了,這也是世界上僅有少數幾個國家可以製造的出來。(圖片來自網絡)


江山何沉


現在能造魚雷的國家肯定包括二戰時期會造魚雷的那些國家,其實普通的魚雷製造技術並不難,但是重型反艦魚雷的製造技術難度很大,這個技術難度能有多大呢?也許你能出造彈道導彈、亦或者你能造核武器,但是你不一定能造出重型魚雷。其實二戰時期能造出重型魚雷,國家也並不多,也還沒到爛大街的程度,而且很多國家的魚雷技術都不穩定,其中德國和美國的魚雷引信就很坑爹,經常命中卻不炸,為了解決魚雷引信的問題,美國甚至都邀請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大量科學家來研究。



得到了二戰之後,各國對魚雷的使用要求越來越高,所以研發難度也越來越大,技術難度也越來越高。二戰時期的魚雷都是直航式魚雷,打出去就是一條直線,一旦對方機動躲避那基本就沒了,而現代的魚雷除了艦艇本身的主動被動被聲納系統引導以外,魚雷本身也擁有主動搜尋系統,所以現代的魚雷可以嚮導彈追蹤戰機一樣可以改變航向主動搜尋敵方軍艦的位置。所以無論是從前期研發、中期製造還是後期採購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整體下來耗費的資金不是一個大國還真的用不起。




像印度雖然號稱地區大國,但無論是技術儲備還是科技研發印度都落後一大截,像普通的輕型直航式魚雷會造,但是重型反艦魚雷印度目前都沒有掌握這個技術。像印度研發了並向周邊小國賣了一些輕型直航式魚雷,賺了幾千萬美金。但由於自己沒有重型魚雷的技術,所以花了兩三億美金向法國購買了一批重型魚雷,用來裝在之前向法國購買的潛艇上面,不然印度買回來的潛艇就是真的只是一把沒有子彈的槍。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圓珠筆到現在也用爛了,到現在筆上的滾珠也沒幾個國家能做出來啊!


心魂1978


魚雷說到底就是個無人潛艇,這玩意兒最大口徑533毫米,也就是說在這你家煤氣罐這麼粗的尺寸裡要搞定動力、導航、通信,還要塞一堆炸藥進去,要跑得快、追的上、打的狠,還要不漏水。難不難自己想吧


老古董66009350


魚雷作為深海利器,其本身的研究難度並不比導彈差多少。可以說兩者製造水平相當接近。而開發一整套魚雷作戰系統,則要比大部分反艦導彈困難得多。 首先魚雷的動力系統就是一個大難題,如今魚雷的動力系統主要分為熱動力、電動系統兩種。熱動力系統具有推進快、射程遠等優點,電動力則由於噪聲小、隱蔽性高等特點。但常規潛艇往往擁有幾千噸的排水量,而重型魚雷只有幾米長,1噸多的重量,要在裡面實現同等技術,這樣的技術難度可想而知。

從世界上第一枚魚雷“白頭魚雷”服役以來,魚雷已經在水面艦艇上服役了上百個春秋。從最早的壓縮空氣動力魚雷、火藥燃氣動力魚雷,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內燃機魚雷,再到現代的先進線導、自導魚雷,魚雷的技術水平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蘇聯、英國、法國、意大利、日本、德國都具備獨立研發魚雷的能力。而在這一期間內,魚雷也大多是不具備制導能力的直航魚雷,其設計主要包含動力源、推進器和戰雷頭,基本結構已經接近於現代魚雷。其製造難度主要體現在機械精密加工上,比如對高壓縮燃料罐的密封、戰雷頭全向引信設計等。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納粹德國和美國都推出了自己的聲學魚雷。美國Mk.24型聲學的魚雷,與直航魚雷的主要不同體現在引導過程上。通過戰雷頭上的聲學部件,可以分辨出最近、最大的螺旋槳音音源,從而跟蹤、撞擊而實現對海軍艦艇的殺傷。在這一時間內,魚雷的技術含量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不僅要求極端精密的高精度加工能力,也要求相當優秀的電子原件生產、開發能力,才能製造出聲學魚雷。一般來說,獨立的火控雷達和導彈本身就能組成簡單的反艦導彈系統,而潛艇的魚雷則需要聲納、數據處理、專用魚雷發射管甚至潛艇特殊的CIC控制檯,才能實現準確的命中。單從製造一枚魚雷或者導彈來說,兩者難度相差不大,而為兩者分別開發一套體系,難度則有著天壤之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