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电动汽车的中国机会:“弯道超车”能够实现吗?

自主品牌电动汽车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它或将成为中国摆脱传统汽车行业长期受制于人的绝佳机会!

2017年9月9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一个汽车论坛上表示,中国已启动研究传统燃油车的退出时间表。继法国、荷兰、德国、挪威、英国、印度之后,中国成为全球第七个提出停售燃油车计划的国家。

电动汽车的中国机会:“弯道超车”能够实现吗?

传统燃油车的退出时间表

在燃油车时代,中国曾经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引进了众多国外汽车品牌。30多年过去,中国汽车企业虽然具备了整车制造能力,但与中外合资品牌相比,自主品牌仍处于弱势。

但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汽车业的“弯道”出现了。

电动汽车的中国机会:“弯道超车”能够实现吗?

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汽车业的“弯道”出现了。

过去八年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几乎一直在政策加持下发展。

2009年,中国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电动汽车的中国机会:“弯道超车”能够实现吗?

新能源汽车通常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目前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中又以纯电动汽车为市场主流。

电动汽车的中国机会:“弯道超车”能够实现吗?

此后,涉及购车补贴、充电桩建设、电池技术研发的一系列配套鼓励政策陆续出台;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更是明确将其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

与此同时,政府也通过政策杠杆快速推进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新能源汽车创造和优化使用环境之意颇为明显。

电动汽车的中国机会:“弯道超车”能够实现吗?

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统计,截至2016年12月,公共类充电桩建设、运营数量已接近15万个,相较于2015年末的4.9万个净增2倍以上,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公共类充电设施保有量已全球第一。

电动汽车的中国机会:“弯道超车”能够实现吗?

当然,在新能源汽车中,电动汽车因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成为主流产品。不仅在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国也是如此。

在政策的强力牵引下,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一路高歌猛进,实现从默默无闻到全球瞩目的跨越式发展。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17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披露:2016年,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占到全球市场的32%,大幅领先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也显示:2017年1~7月,中国继续领跑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以24.9万辆的销量和43%的市场占比将美国、日本、欧洲甩在身后。

市场的高速扩张直接推动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技术进步,尤其是长期以来为外界所诟病,但又被视为电动汽车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的电池。

电动汽车的中国机会:“弯道超车”能够实现吗?

中国电池的平均能量密度较前一年提升了30%,成本下降了30%;产品类型更是改变了以磷酸铁锂为主的局面,呈现出高能量比、高安全性、高功率比等各类动力电池全面发展的态势。

目前,中国电池的整体水平已步入全球先进行列,国产电池的使用率超过50%。

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并非没有问题,比如在整车结构、材料、工艺等生产流程缺少技术积累,电池的管理和控制稍显薄弱,大功率电机的控制系统仍被国外垄断,等等。

电动汽车的中国机会:“弯道超车”能够实现吗?

但即便如此,业内普遍认为,中国自主品牌电动汽车的发展势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它或将成为中国摆脱传统汽车行业长期受制于人的绝佳机会。

电动汽车的中国机会:“弯道超车”能够实现吗?

在这样一个“弯道”,“超车”能够实现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