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你喜歡《如懿傳》裡的白蕊姬嗎?為什麼?

馬鵬堃


在《如懿傳》中,太后一共派到皇帝身邊三個“臥底”,兩明一暗。暗的那個是玫嬪白蕊姬,但她卻沒派上用處,反而被乾隆耍的團團轉。

暗的那個是玫嬪白蕊姬,原是南府的琵琶樂伎。“南府”設立於康熙年間,是專供宮中演藝的機構,辦公地點在紫禁城南邊的南花園,因此稱為“南府”,隸屬於內務府。

道光年間,南府更名“昇平署”,同治光緒年間,因為慈禧太后愛看京戲,昇平署集中了大批的名角,比如著名的“同光十三傑”。

回到《如懿傳》,白蕊姬出自南府,而後來魏嬿婉為了爭寵,學習了月琴、崑曲,她的“老師”應該也都來自南府。

白蕊姬的得寵和魏嬿婉有相似之處。她的琵琶遠不如高貴妃彈得好,但是會隨機應變地說上一句“曲有誤,周郎顧”,奉承喜歡“調教人”的皇上,於是得了寵愛。

可惜她性格張揚,懷孕後被宮裡人當作眼中釘,很快就被算計失去了孩子,也失去了恩寵。因為欠聰明,這個失子失寵的可憐人,又一再被人利用。

被嘉貴妃誤導,以為是富察皇后害了她的孩子(其實是高貴妃、嘉妃所為),於是想辦法讓皇后的幼子永琮染上痘疫夭折。

故意和人議論“一報還一報”,使富察皇后受了刺激失足落水,當晚去世。

作為太后派出的“潛伏型”眼線,白蕊姬真正為太后做的事只有一件:科爾沁向清廷求娶嫡親公主,太后不肯讓自己的女兒也就是乾隆的妹妹遠嫁,希望皇帝嫁出皇后的女兒,

於是“婆婆”和“兒媳婦”槓上了。此時,白蕊姬向皇帝進言,說誰的女婿向著誰,也就是勸皇帝嫁女兒以得到科爾沁蒙古的助力,算是推波助瀾。

不過,她也因此“暴露”了“臥底”身份。後來,乾隆指使她去給同是太后“眼線”的慶貴人下藥,致使其不孕,又令白蕊姬自首,被賜死。

這麼一個可憐人,就這樣結束了生命,死前都不知到底是誰害了自己的孩子。

乾隆的後宮並沒有一位玫嬪,但有一位“白貴人”,姓柏,是怡嬪的妹妹(怡嬪就是《延禧攻略》中為了保護懷孕的愉貴人而被慧貴妃逼得上吊自殺的那一個)。

這位白貴人算是長壽的,自乾隆十五年初封白常在,直到嘉慶八年左右才去世,在宮中待了50多年,那麼她的壽命總在70歲左右。

《如懿傳》中太后的兩個“明眼線”,第一個是舒妃葉赫那拉 意歡,第二個慶常在陸沐萍。舒妃貌美多才,很受寵愛,但是她對乾隆痴情一片,為了避嫌,從來不肯為太后說話。

而陸氏長相普通,沒什麼特點,乾隆也並不寵愛。“皇上”第一次南巡,太后特意安排玫嬪和慶貴人表演“荷花曲”,希望“皇上”能寵幸已經入宮十二年的慶貴人。

這麼直白地給壓力,“皇上”當然討厭,結果得了好處的反而是表演了梅花舞的魏嬿婉,當場被晉封為令妃。

因為此事,白蕊姬的身份反而徹底暴露,不久,“皇上”就指使她害得陸氏不孕,又賜死了白蕊姬。

再然後,舒妃因為識破了“皇上”的涼薄而自殺——至此,太后的三個“眼線”,都“淪陷”了。

不過三人之中反而是陸氏有些“後福”。失去了生育能力的陸氏,後來晉升為嬪,不知什麼原因成了魏嬿婉“戰隊”的人。

魏嬿婉給她出主意,拿嘉貴妃賞的料子為如懿的兒子和女兒裁衣去討好,還說“紅男綠女”。但是兩個小人兒都不喜歡自己的衣服,換成了“紅女綠男”。

結果,一條惡狗直接撲向小公主璟兕,導致璟兕被嚇死。慶嬪被魏嬿婉利用了,卻渾然不覺,繼續和她交好。

估計,也是因為實在沒有其她可以依靠的人,自己又能力有限,必須“站隊”吧。

慶嬪倒是劫後餘生,魏嬿婉倒臺後,她沒有受到牽連。如懿去世的消息傳到木蘭圍場,正在“伴駕”的就是慶嬪。

《延禧攻略》中的慶嬪叫陸晚晚,和舒嬪納蘭淳雪同時入宮。陸晚晚的父親是納蘭淳雪父親的下屬,她自己又一直不得寵,為了自保,她總是跟舒嬪在一起。

不過陸晚晚還是有自己的原則的。舒嬪後來投靠繼後,當繼後故意用皇帝生母錢夫人的事挑撥皇帝和太后的關係,導致太后病倒,這時陸晚晚特意夜訪魏瓔珞,送來了幫太后治病的藥方。

魏瓔珞決定幫助陸晚晚得寵,特意安排她向皇帝說明錢夫人死亡的真相。再後來,魏瓔珞成為令妃,將自己的十五阿哥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帝交給陸晚晚撫養。

歷史上的慶妃,和《延禧攻略》中的陸晚晚比較相似。雖然不得寵,但是在宮中平安度過多年,因為得了永琰這個“養子”,心靈上應該會得到一些慰藉。

陸氏是在慧貴妃魏氏去世前一年去世的,享年五十一歲,封號是貴妃。嘉慶帝繼位後,感念她的養育之恩,追封為“慶恭皇貴妃”。


邊讀邊看話歷史


看到這個角色,我一開始是不喜歡,後來卻變成喜歡。

白蕊姬是琵琶伎出身,她被皇上看上,皇上當是偶然,太后看來是必然。

歌伎當然是得有一技之長才可以脫穎而出,可是命運奇妙之處在於,白蕊姬的琵琶曲藝其實不屬上乘。

偏偏那個時候,乾隆皇帝剛登基不久。坐在萬人之上,無人之巔,有點無所適從。

皇上突然想栽培一個人。這人就是長相出眾,琴技過得去的白蕊姬。

後來高貴妃為了爭寵,故意在皇上和白蕊姬面前露了一手。

我蠻欣賞那個彈著琵琶有點高高在上的高貴妃,風華正茂,自信滿滿,傲嬌之中帶點調皮,有點孩子氣。

可是皇帝之心最是難測,皇上嘴上直誇高貴妃,直誇得她心花怒放:貴妃呀,你彈的這個琵琶,當屬國手。

可是一轉眼,依然寵幸白蕊姬,後來還封她為玫嬪。

後來皇上自己說出了箇中緣由,竟然是想慢慢調教她,看著白蕊姬,慢慢的修煉其琵琶技藝,作為師傅的皇上,特別有成就感。

一開始我特別不喜歡白蕊姬,她出生低賤,容貌姣好,但論氣質和修養,後宮之中,她連中等都算不上。

仗著皇上的歡喜,誰人都敢得罪。不得不說,如果職場中有這種人,鐵定是死得最快的。

嘴巴像是最利的刀刃卻不一定能傷到別人,有時候反而傷到了自身。

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我突然很喜歡白蕊姬。

有追劇的朋友都知道,白蕊姬有了皇上的孩子,可是,李朝的貢女嘉嬪心機狠毒。既慫恿了高貴妃和皇后,又陷害了嫻妃,最後把毒下在了白蕊姬和儀貴人所吃的魚蝦裡。

別人是一箭雙鵰,她這招叫一箭三雕!

白蕊姬一開始是為了爭一口氣,想要生個健康的孩子。她這人也沒什麼腦筋,沒有什麼醫學常識,拼命的吃魚蝦。吃到最後,水銀中毒頗深,孩子生出來嚴重畸形。

這一幕劇情真的挺慘的,她連她孩子的一面都見不到。孩子就被埋了。

因為白蕊姬背後的大老闆,其實是太后甄嬛,所以皇上只是心灰意冷,很煩白蕊姬,整天哭哭啼啼的,沒有殺白蕊姬。太后自會暗中保護白蕊姬,因為身為玫嬪的她,對太后而言,說不定將來有其他用處。

我老記得一幕劇情,那是白蕊姬生命中最後的階段。

因為白蕊姬最後不得寵,皇上有了新歡無數。而對於太后甄嬛而言,一旦失寵,在皇上面前說不上話,白蕊姬這顆棋子即等同於棄子。

白蕊姬實在太愛她的孩子了,一直念念不忘,與孩子一面都見不上就陰陽兩隔。

之前食物中毒頗深,太后與皇上,她又兩面失寵。加上之前口齒伶俐,嘴上不饒人,在後宮,她根本沒有交到什麼能談得來的朋友。

種種的遭遇,令她的身體每況愈下,有了血漏之症,太醫也束手無策。

那夜,夜涼如水,白蕊姬倚著欄杆又彈起了淒涼哀婉的琵琶曲。對著星空思念她的愛子。

這一幕我差點看哭了。

所幸編劇還是仁慈的,借嫻妃之手,給了白蕊姬一個比較圓滿的結局。

因為謀害皇嗣,也就是皇后富察氏的第二個孩子。又被皇上識破她其實是太后甄嬛那一陣營的人。

皇上最後賜死了白蕊姬。

嫻妃心善。命素心幫白蕊姬和她的孩子選了一塊好一點的墓地,將他們母子合葬。

我不喜歡之前持寵生嬌的白蕊姬,但我喜歡最後那個一直活在思念之中,對孩子念念不忘的白蕊姬,她不是歌姬,也不是棋子,更不是寵妃,她就是一個平凡的母親。



梁良公子影評


你喜歡《如懿傳》裡的白蕊姬嗎?

白蕊姬本是南府一樂伎,因其善琵琶而被乾隆喜愛,乾隆不顧當時處於孝期,將其冊封為答應,此舉引起後宮對她的不滿。名為皇上寵姬實則是太后佈於後宮的一個棋子,其目的是讓她攪亂後宮佈局,以便太后甄嬛控制後宮。其一出場便給人“目空一切”之感。

性格尖銳,一出場便與貴妃高晞月結下樑子,更借“百花丹”一事引起後宮猜忌。後因懷有畸形龍裔而失寵。失寵之後沉溺於喪子之痛性格愈加極端,為喪子之仇迫害如懿,更是皇后落水的助推者。後被皇帝發現其為太后暗樁,下令賜毒酒而死。

性格極端,自卑卻又自傲。一出場就很難讓觀眾對這個人設喜歡。命運波折,最終含恨而死。其可悲結局雖有其他嬪妃的推動,但其性格是其決定因素。前期高調張揚後期隱忍潛伏,是推動著故事情節發展的重要因素。

可悲卻又可憐,其性格難以在後宮中生存。與現實生活中這種人在職場也難以有長久發展,不同於如懿和其好友海蘭珠,白蕊姬從一出場便是一個人,無知己好友。當然她暗樁的身份以及後宮的環境決定了難以有朋友,然而其“高調張揚”早已成為了眾人的靶子。“格格不入”的姿態使已難以在後宮生存。

於生活中“白蕊姬”這種人也難以與人相處,現實社會中強調的是集體感,過分“自我”便很難為人接受,因為自己無意中的一個舉動很可能得罪到一大片人。當然這並不是要求我們過於迎合別人,無視自己,而是讓我們懂得適應環境,在最危險的地方能夠保全自身,在自己有利的情況下出擊、翻盤。不同於“白蕊姬”一出場便成為眾人眼中“活靶子”的結果。


白蕊姬“可悲、可嘆、可伶、可恨”,不懂得保護自己,團結真正的朋友,打擊真正的敵人,其下場悲慘。


影視娛樂八股君


白蕊姬其實是琵琶伎出身的,作為太后的一枚棋子,接近皇帝的目的就並不單純,她入宮就是為了攪亂和平衡後宮各方的勢力。入宮之後就得到了皇上的恩寵,有了位份的她因為受寵,也為了完成太后的事兒,就開始變得囂張跋扈,得罪了不少的妃嬪,自己的孩子也逃不過後宮妃嬪的算計,使自己的孩子中毒夭折。

隨後以為是皇后害死自己的孩子,多年之後終於用計將七阿哥送上了路。

之後又投靠了皇帝,被皇帝利用害得太后的另一個棋子慶嬪不孕,最後自殺。

雖不是良善之人,出身卑微,從棋子變棄子,一生都活在利用之中,也是很悲慘的。






徐徐說說


說實話,我挺喜歡《如懿傳》裡的小琵琶精的。一開始的時候用盡各種辦法挽住皇上的心,表面上看著手段很多,實際上沒什麼複雜的心眼。受寵的時候張揚跋扈,傲慢刻薄;懷孕的時候滿嘴燎泡,但為了孩子好也並不在意。後來因為被陷害生出怪胎而失寵,直到死的時候,即使知道了是金玉妍利用了她還想殺了她,也沒有供出金玉妍來。扮演者把小琵琶精的那種傲嬌、小女人、有點小心機的感覺演的非常到位。


合育王老師


可這一生身不由己,終究只是誤彈一曲,都錯付。南府樂伎出身,原本喜愛彈月琴、後因為先帝雍正喜歡琶因此改為琵琶樂手。被太后利用來攪亂和平衡後宮各方勢力,同時也是太后最得力、辦事最好的的棋子;在《如懿傳》前期劇情中是一條主要的引線,不過中期之後逐漸下線。

前期仗著自己為太后做事而在公眾肆無忌憚的和人衝突,利用自己毀容一事誣陷如懿;向來和慧貴妃高晞月不和,被她下藥所害生下陰陽畸胎而從此失寵、身體也迅速敗壞,從“宮鬥”轉向“為七阿哥報仇”為中心而活動;以為是高晞月背後的富察·琅嬅主使的,因此對琅嬅生恨。中期誤以為金玉妍和她一樣痛恨琅嬅、轉而和金玉妍結盟;在高晞月死後故意把她的病傳染給皇后嫡子;在南巡中刻意把“一報還一報”講的大聲讓琅嬅聽到,導致她失足落水;因為西湖獻舞一事被乾隆發現來歷而供出太后,再被皇帝利用使太后的另一棋子陸沐萍不能懷孕;乾隆讓如懿賜酒將其毒死,死前告訴如懿自己所做的壞事,而如懿也告訴她"害死他孩子的真正凶手正是金玉妍,慧貴妃和皇后也都做了她的替死鬼"的真相,最後因為自己一生都復仇錯了對象還錯把敵人當朋友,在思維混亂中主動喝下毒酒、遺憾而亡。


薇v6-290


個人感覺裡面她長的最有辮識度


123567仰望星空


不喜歡 因為她打了周迅


Angela159143401


喜歡的不得了,這長相真的特別合我審美,是個小可愛了

感覺是宮鬥世界裡的清流,有一種平頭哥一般[生死已看淡]的氣質……


G-Dragon358


白蕊姬原是南府琵笆妓,後被乾隆寵幸,成為寵妃。但因被玉妍所害生下畸胎,卻以為是孝賢皇后所害,多年後為報仇害死七阿哥,後因身體敗壞投靠皇帝供出太后,被皇帝利用使太后的另一棋子慶嬪不能懷孕。最後自殺。

其一生都是一枚棋子一直被人理由,也實在是個可憐人。我不是不喜歡白蕊姬這個角色的扮演者,只是單純的不喜歡這個人物的命運,本以為做了黃帝的妃子便可衣食無憂,快活一生。可誰想還是如此可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