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仓颉造字,为什么会“天雨粟,鬼夜哭”?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西汉末年的《春秋元命苞》也称,仓颉造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

通常的理解,认为这是在形容、赞叹仓颉造字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同时也暗示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文字传给人类之时,引动“天雨粟,鬼夜哭”的景象,可见文字的力量非同小可,具有惊天动地的神奇内涵。

仓颉造字,为什么会“天雨粟,鬼夜哭”?

传说仓颉有四目,能够看清天地鬼神,因而创造了文字。传说中的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 ,又史皇氏。据史书记载,仓颉有双瞳四个眼睛,天生睿德,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牲口的数目、食物的多少等等。随着牲口、食物的增加,光凭脑袋就记不住了。仓颉就不断地想办法,“结绳记事”、“契木为文”等等。

黄帝见仓颉很能干,让他负责的事情越来越多。仓颉发愁啊,怎么能记住那么多事情又不出错呢?仓颉日思夜想,仰观天象、俯观山川、细查鸟兽虫鱼的痕迹,造出不同的符号,且说明了每个符号的意义。

仓颉造字,为什么会“天雨粟,鬼夜哭”?

唐代书画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也说,文字出现之后,“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人类创造了文字,也就迎来了文明,而文明会令人类失去对鬼神的敬畏之心。

世界的神秘性对于人类来说成为了探索了目的,鬼神那层密不透风的窗户纸被捅破,所以天漏气,破洞中露出栗米,象征着人类能够通过文明发展农业,自力更生,而鬼神们则失去了威信,从此无处遁形,所以在夜间痛哭。

总之,文字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人从蒙昧时代迈入文明时代,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了。

此外,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与仓颉造字的典故有关。据说仓颉造字成功之日,举国欢腾,感动上苍,于是将谷子像雨一样哗哗地降下来(“天雨粟”),吓得鬼怪在夜里哭(“鬼夜哭”)。

所以我国民间自古就有

“谷雨祭仓颉”的传统,至今,陕西的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此风俗。

仓颉造字,为什么会“天雨粟,鬼夜哭”?

由此可见,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并非什么超自然现象,更非是什么怪力乱神,这是人们对一种文化追溯崇拜的结果,是后世对汉字及其创造者的无比敬仰之情。

所以,这个传说,其实反映了古人对文字的崇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