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力主放弃新疆的理由
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认为“海防、西征难以兼顾”,新疆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芜,乾隆时期虽然统一了新疆,但是每年要耗费几百万两白银,支出赶不上在新疆地区获得的收入,从经济上来说不值;
从战略上来说,新疆遭遇了俄国、英国及阿古柏势力的侵入,三面环敌,清廷财力军力不足,冒险深入千里作战容易生变故,就算占领了也不能长久占领。新疆离中原地区遥远,人手不够,要调人过去也是困难。在军事上来说没有占领的可行性。同时应该“进攻远交”,着力解决统治中心周边的问题,如东北、日本、朝鲜问题,不用跑那么大老远去解决新疆问题;
在外交上来说,最好就让英国、俄国和阿古柏这些势力在新疆狗咬狗,自己闹去,清廷在一旁坐山观虎斗就行了,不用去操心;
从政治上来说,清廷在乾隆时期占领新疆后也一直没有注意经营新疆,只注重了新疆的稳定。尤其是以当时清朝伊犁将军为首的新疆清廷官员大多荒淫无耻,腐败无能,导致新疆发生了很多的民变,在政治上来说治理难度大。
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的理由
以左宗棠为首的“塞防”派认为,新疆之所以没有能够治理好,是因为清廷以往并没有把新疆纳入清廷的政治统治体系中,他建议在新疆设省,以便于加强中央对新疆地区的管控。
当时英国、俄国的势力头渗透到了新疆地区,如果放弃新疆,则很可能会永久放弃新疆,那么在战略上来说,中国将失去一个广大的战略纵深,一旦有事则西北会成为列强入侵中国的又一入口,后患无穷。
左宗棠收复新疆采取的措施
当然,针对李鸿章提出的收复新疆所面临的问题,左宗棠用他的实际行动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军事上,左宗棠力主作战,好在当时刚结束了漫长的太平天国战争,清廷手上还是有一些经过多年作战,无论是战斗经验还是作战素质都较强的部队,除了左宗棠的楚军,还有曾国藩留下的部分湘军,西征部队也是以这些部队为主力作战,在军事上来说就具备了可行性,即能打赢;
经济上来说当时清廷拨给了左宗棠200万两白银,他当即找胡雪岩借了500万两白银,一共为700万两白银,但是这些经费在出征之前就用完了。他最终还是通过胡雪岩,找各国银行借款1800万两白银,最终凑足了西征的军费;
在外交上,左宗棠在借款的时候也是耍了个心眼,他尽量找英国的银行借钱。英国人因为借了左宗棠很多钱,所以在新疆问题上也开始暧昧了起来,由一开始想分裂新疆逐步往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立场上发生了转移。毕竟借了那么多钱给了左宗棠,要是真的打输了到时候借款要不回就亏大发了。此外,英国其实也没有多少力量渗透到新疆,他们主要是通过印度渗透到西藏,英国人也不希望俄国在中国的势力做的太大,既然支持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立场自然也就在新疆方面转向了中国而不是俄国了;
战略上的问题,左宗棠通过军事行动解决了这个问题。毕竟经过左宗棠的作战,清军在新疆击败了阿古柏势力,驱逐了沙俄在新疆地区的影响。军事上的胜利成为了解决新疆问题的关键。在军事上解决了新疆问题后,战略和政治上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军事上收复了新疆,驱逐了沙俄势力,消灭了阿古柏势力,英国转变了立场,李鸿章所谓的“三面环敌”就不存在了。
在清廷收复新疆之后,按照左宗棠的建议,以强化中央对新疆统治为目的,着手改革了新疆旧有的管理体制,并最终在1884年正式设立新疆行省,广设道、府、州、县,将新疆与内地的管理一体化。
经济发展上来说,经过对新疆的政治改革,伊犁将军只管理新疆的军务,行政经济方面还是按照中原地区行省的管理体系进行,对新疆实行了有效的统治。
实际上李鸿章力主放弃新疆,与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多少有些政治斗争的味道。当时李鸿章和左宗棠是清廷当中的两大派系,李鸿章多少也怕清廷将重心放在“塞防“上的话,那么他这一边的政治势力就会受到左宗棠一派的打压,左宗棠虽然也是多少为自己的政治势力争取更多的权力,但更多的是争取国家民族的利益。
閱讀更多 lynhappylife1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