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同一件書法作品,為何有的人說好,有的人說不好呢?

品玉齋劉智華


喜好不同和欣賞水平的差異造成的

一:所謂百花入百眼,每個人喜歡的事物都不同。書法的種類有金書、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由於書法種類多樣性,每一種書法都有自己的獨特魅力,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和自己靈魂來電的書法,從而喜歡他。雖然同一件書法作品,在不同的人眼裡意義就不相同了。

二:欣賞水平高低造成的,一件書法作品如果是精品,那麼懂書法的人都會喜歡,雖然不一定是自己最喜歡的那一種書法作品也會欣賞他,因為一件好的書法作品是可遇不可求的,也可以看到不同的意境,從中學習到一些東西。一些人由於欣賞水平的的極限性,他看不到這幅書法作品的魅力在那裡,就像田派的人,即使是看同一種書法楷書,如果不寫田楷,其他人寫的楷書都不行一樣一個道理。

以上兩點原因,造成了同一件書法作品,一些人會喜歡,一些人不喜歡,清炒蘿蔔各有所愛。





墨九三


就拿我自己來說,最開始練字超級喜歡《靈飛經》,後來練的久了,越來越欣賞鍾繇的小楷了!要知道我一開始練字時,根本無法接受《宣示表》。儘管有業內好友強烈推薦。

我曾經試過,把我和老師的作品放在一起發個朋友圈,竟然一些沒練過字的好友說我寫得更好。要知道我就是練過三年小楷的新手,根本入門都不算呢!所以我估計他們是在恭維我(害羞)因為他們反正不認識我老師,這算不算一個評價作品的理由呢?

普通人對於字的評價標準一般就是美不美,而專業人士看得就深遠了,要追根溯源,流派、風格特色,章法筆墨包括印章等等都是要研究品評一番的,當然得出的結論會有不同。這也是一幅優秀作品帶給人的樂趣所在。

所以即使同一件作品也是眾人眼中的哈姆雷特。個人所處環境不同;經歷不同;學識不同;性格不同;審美標準不同,看法也不相同。

附上我老師和我的字,給大家評論一下誰寫的更好吧😄(抱歉為了保護隱私就不放全圖了)


墨淡花開


同一件書法作品,為什麼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

以我自己為例,我一直欣賞不了康有為書法,認為康有為書法有點“醜”。其實我也知道,是自己的鑑賞能力有限,書法修為不夠。

對於康有為的書法,書法界也一直有正反二種聲音。

有人認為看過康有為的字,“終於找回自信了”。有人認為康有為的字“像一條翻滾的爛草繩”。

而北大教授陳玉龍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

其實,審美水平是可以慢慢提高的。一般來講,高書難入俗眼。

康友為的書法風格一生三變,早年為館閣體帖學風格,中年成碑帖融合之勢,晚年形成獨立風貌——“康體”。

康有為是清末民初書壇中一位集理論與實踐於一體的碑學巨擘。

所以說書法作品好與不好的評判,不是好看難看這麼簡單定義的。

懂書法的人會從作品的筆法、章法、墨法、字法等去分析,是不是合乎法度,是不是有所傳承,是不是格調高雅等等。而欣賞者的群體不同,審美觀點就會千姿百態。沒有法度的隨意揮灑才是江湖書法,哪怕技法最好也是俗書。

就像康有評論自己的字,“吾眼有神,吾腕有鬼”,不是我的字不好,我的境界可高著呢。所以要懂得欣賞作品好壞,就得提高自己的修為,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


青溪散人


您好,我來嘗試回答一下您的問題,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古代四藝:琴棋書畫,書法是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綿延至今。縱觀古今,不乏大量的優秀作品流傳於世。那麼對於同一作品,為何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呢?我來粗淺分析一二,以供大家指正。

第一、作為書法作品本身,我們很難以單純的好與不好來籠統歸結。不要簡單定性好不好,否定了書法藝術本身所倡導的精髓主旨。書法既然是藝術,就有其自身的包容性與延展性。既要看到書法作品表觀上的佈局、架構之美,也要看到筆勢、氣韻之魂,從中窺出書法者的底蘊與功力。

第二、書法藝術包羅萬象,書法的種類繁多,各有所長,各有各自的追求者與欣賞者。書法分為金書、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等,每一種書法形式都有其獨特魅力與內涵,而且背後都有歷史的沿革與文化的傳承。每種書法作品都能找到具有代表性的優秀作品。

第三、欣賞者不同,自然會有不同的看法。每個人的出發點不同,角度不同,底蘊不同,看待問題的標準不同。外行人主要看美觀,略懂者看架構與筆勢,諳熟者看氣韻與靈魂。但,一幅優秀的書法作品應該著眼於不同層次觀者的感受,從表至裡,從美觀到內涵,具有欣賞性,才會流傳。

總之,書法藝術博大精深,我們很難以一句好或不好去評價一幅作品。當我們站在一幅書法作品面前,無論古人亦或今人的作品,讓我們細細觀察,在藝術的氛圍中陶冶自我,以平靜的內心去感悟與體會,才能不斷提高自我的欣賞水平。


維摩居主人


要問同樣一幅書法作品,為什麼不同的人評價不一樣?是的,同樣一幅書法作品,不同的人會給出不一樣的評價,這主要是由於個人的審美不同取向造成的,而大部分人的審美取向來自於日常的經驗,看的某一類作品多了,自然就會喜歡這一類的作品。

這個就像我們味蕾,它是有記憶的,我們小時候一直吃某一樣食物,味蕾就會產生記憶,長大了就會覺得這樣的飯菜是美味,所以才有媽媽做的飯是最好吃的說法。

所謂的眾口難調也是這個意思,每一個的口味都不一樣,一頓飯是無法滿足所有人的口味的。

欣賞書法作品也是一樣的,每一個人看到的書法作品不一樣,對於書法的認識也不同。

我高中剛學習書法的時候,把寫的字拿回宿舍給舍友看,被一位舍友狠狠的批了一頓,他認為我寫的太細了,根本不叫書法,他經常跑去老年大學書法班玩,見到的都是那些大爺寫的粗重的顏體,他就認為那樣的才是好的,楷書就要寫粗一點,寫胖一點。

但是,由於他接觸的書法作品也不多,只能認識到這一點,並不知道其實不管是粗還是細,並不是評價書法的標準,無論粗還是細,都有好的書法作品,顏體可以厚重,瘦金體可以瘦硬。

從這個也可以知道,個人的經驗未必是對的,這決定於你看到的作品的質量的好壞和數量。不管我們每一個人的口味是否相同,但是書法總是有標準的,只有符合這個標準的審美才是好的,就像我們有自己的口味,真正的美食有它的共同的標準。

書法的標準是什麼呢?書法的標準就是古代留下進來的經典的書法碑帖,如果你沒有看過這些,僅僅在生活中看到一些現代人的書法作品,那麼你的審美的經驗就未必是對的,做出來的好壞的判斷也是不準確的。

真正要懂得書法,懂得書法的欣賞,還是要去臨帖,去練習,去看古代優秀的書法作品。


渺渺無蒍


這是很正常的事。手繪書法作品好與不好是以是否遵循了書譜來創作?另外受章法佈局,用墨豐枯等因素影響。欣賞者水平高低不一。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對別人的批評,有道理的要聽,沒道理的也要聽。說的有道理對自己藝術創作是促進。說的沒道理,就當給外行人一個發言機會。謝謝大家指導!









王壽傳書法


一是每個人的欣賞水平、審美觀點不同。在評價某一個作品的時候,每個人肯定都有自己的審美觀,都會用自己的主觀意識去評論。就好比人們對一些熱捧明星藝人演藝及顏值的評價好與不好一樣,也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說法也各不相同,評論不一。有說好的,也有說不盡人意的。再有像一道菜,有人愛吃,有人不愛吃;一件衣服,有人說喜歡,有人不喜歡……等等。故而各人的審美觀不一樣,說法就不同。

二是每個人的認知水平不一樣。每個人文化素養、知識水平有高有低,高水平的人肯定也會以高標準的認知去評判,咱們一般人就用一般的標準來評論,所以人們各自的標準不一樣,就會導致評價和說法不同。

三是每個人對作品評價的角度不一樣。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可能會注重細節方面,從細節入手,有的人可能會更注意整體的效果,所以就會得出不一樣的評價。

基於此,說一件書法作品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是符合人們對事物的看法的,也是正常現象。當然,如果一件書法作品,大多數人都說不好,這就值得書者去思考和反思,這時,就不能忽視和小看人們的審美能力。一件書法作品的創作應在傳承上下功夫,緊貼時代脈搏,與時代與大眾產生共鳴,與欣賞者的審美需求產生共鳴,更好地用書法作品承載更多的優秀的文化,用精到的筆墨反映出自身的精神情懷,人文素養,力求符合更多人的綜合審美需求,從而獲得更多人的認可。以上是自己的淺顯看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筆耕者BiGengZhe


您好:這就要看個人的見解了,每個人的認識審美都不一樣,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的看重字的結構,有的看重筆墨,有的看重氣韻,但總體都還是要書寫正確,多讀書,就像王羲之、王獻之、蘇軾、董其昌等大師寫的草稿都是經典;加油一起努力學習,共同進步。(個人淺見)





今生書畫


如題,排除欣賞趣味不同因素,跟欣賞者的藝術修為有很大關係。

舉例。早年每觀有號稱“天下第一行書”之稱的《蘭亭序》,始終不覺得它十分好,較之王羲之《喪亂帖》《平安帖》《二謝帖》等諸帖遜色不少。防疫期間,百無聊賴,重讀《蘭亭序》,在臨摹幾次後,才漸悟《蘭亭》帖之妙,無論是筆法、結構、還是氣韻等,率真自然,宛若天成,幾乎無懈可擊。

再如號稱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稿》,直到現在我都沒有覺得它的美妙,要我強說,就是感覺書寫線條比較牛而已,這也許就是修為不夠的緣故吧,也許某一天,我會再次有所突破,期待那一天快點到來。

班門弄斧,歡迎方家批評指正。😓


潁水蕭蕭


同一件書法作品,為什麼有的人認為是好作品,而有的人卻認為不好?也許是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吧!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覺得在欣賞同一幅作品的時候,要從兩方面出發考慮:第一從懂書法的專業角度來欣賞作品,第二從非書法專業的觀眾視覺來欣賞作品。

從書法專業角度判斷好與不好

懂書法的人在欣賞一副書法作品時,不會單從書法的字體是否好看與不好看出發,這樣會顯得太單調,體現不出書法的內涵。一副寫好的作品我們要從中欣賞它的筆法、章法、結構佈局等,才能判斷是否好與不好。

首先,我們從筆法開始欣賞,看書法作品的創作者在行筆的過程中是怎樣的一種狀態,是不是做到有輕有重,挺拔有力,是否做到有枯有潤,我們都能從筆法中看得出來。

接下來是章法,在看書法作品時我們要看整幅作品中,字和字之間的關係,行和行之間的關係,是否做到相呼應。這樣,我們才能判斷書法的好與不好。

非書法專業觀眾視覺角度判斷好與不好

在大眾的眼裡,好的書法和不好的書法,要看書法的字體是否美觀,字體的優美往往決定了書法的好與不好,觀眾不會像書法專業那樣考慮那麼多,像醜書字體就會有很多的人批判的聲音。

觀眾的文化程度的不同,欣賞書法也會有很大的差異。文化程度高的會從書法作品中看是什麼字體,是否遵循傳統書法,進行判斷書法作品的好與不好。文化程度低的看不出是什麼字體,只看字體美不美來判斷好與不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和看法,我們不能去否定人家。“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所以,你不是我怎知我從哪方面來判斷同一書法作品的好與不好呢?書法的好與不好不是我們一個人說了算的,我們帶著一種欣賞的心來看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