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老东西,别打扰我看电视”孙子指着爷爷骂,宝妈反手就是一巴掌

当下的父母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态度更加的柔和,不再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严苛的教育理念,“快乐教育”的流行使得孩子的行为越发地缺少约束,于是“熊孩子”随处可见。

很多家长会纳闷,为什么孩子在自己的眼皮子地下变得“品行不端”了呢?自己明明没有教过孩子这些,孩子到底是和谁学的呢?

“老东西,别打扰我看电视”孙子指着爷爷骂,宝妈反手就是一巴掌

5岁孙子指着爷爷鼻子骂“老东西,别打扰我看电视”

此前看到过这样一个帖子。一位宝妈为孩子的教育方向倍感困惑。

一天,宝妈在客厅打扫卫生,孩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时候爷爷从外面遛弯回来,急着告诉宝妈小区超市里有活动。爷爷有些着急,说话的声音大了一点。还没等妈妈反应过来,一旁的儿子却先开了口:“你个老东西,别打扰我看电视,出去说话!”

爷爷没想到孙子会对自己说出这样的话,一时没有回应。看到儿子出言不逊,宝妈非常生气,上去就给儿子一巴掌,孩子被这一巴掌打得哇哇大哭。

“你这个小孩怎么回事,从哪里学来的没礼貌!”爷爷看到孙子挨打了,有些心疼,一直说:“是爷爷说话声音太大了,别和小孩子计较。”

“老东西,别打扰我看电视”孙子指着爷爷骂,宝妈反手就是一巴掌

看着孩子脸上的红印子,宝妈有些心疼,但是真的没想到自己教出来的孩子竟然是不懂尊重长辈的“白眼狼”,宝妈越想越气,心想打几下孩子没什么不好,也让他长长记性。爷爷赶紧把孩子护在身后,拉着孩子回了自己的房间。

冷静下来,宝妈觉得自己的反应有些过激,应该和孩子好好谈谈。于是宝妈在陪孩子睡觉的时候询问孩子为什么会那么说爷爷。孩子很自然地说:“我是和电视里学的,电视里就是那样演的。”

宝妈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这几天追剧的时候,孩子也在一旁看了一会儿,没想到孩子模仿了电视剧里坏人的姿态。虽然明白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但也愈发为孩子今后的教育感到忧心。

“老东西,别打扰我看电视”孙子指着爷爷骂,宝妈反手就是一巴掌

孩子模仿背后的原因

在幼儿时期,孩子大脑内的镜像神经元非常的活跃,对于外界环境刺激有着非常强大的学习能力,孩子通过模仿行为的方式,逐渐习得行为的内涵。

镜像神经元类似于一种无意识的行为驱动,虽然在大人身上也发挥作用,但是在孩子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这种镜像神经元让模仿在孩子身上不自觉地进行着。

“老东西,别打扰我看电视”孙子指着爷爷骂,宝妈反手就是一巴掌

孩子模仿的对象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自己的父母,一种便是孩子感兴趣的事物。父母是孩子内心最为亲密的人,与孩子接触最多,所以孩子对于父母的模仿无时不刻不在进行着。而孩子感性的内容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想要多了解,于是模仿的行为更甚。

电视等电子产品中的内容丰富,花样繁多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会乐于模仿其中的人物或者对话,同时,因为还不具备辨别能力,很容易便会习得一些不当的言行却不自知。

“老东西,别打扰我看电视”孙子指着爷爷骂,宝妈反手就是一巴掌

电子产品作为孩子的模仿载体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1)注意内容的筛选

通常,孩子所接受的网络信息来源丰富,认知建立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时候,父母有必要对孩子所接受的内容进行筛选,让孩子从中了解到适合其身心发展的内容。

2)注意时间的把控

孩子观看节目的过程是一个被动接受刺激的过程,孩子的想法没有得到输出,学习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受到了限制。所以家长们需要对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进行掌控,给孩子留出思考的空间。

“老东西,别打扰我看电视”孙子指着爷爷骂,宝妈反手就是一巴掌

3)和孩子对所接触的内容进行探讨

当孩子把自己接触的内容进行表述的时候,他的思维是活跃的,大脑在高速的运转,所以家长与孩子一同进行内容探讨,不仅会让亲子关系亲密,更加会让孩子的学习能力有提升。

当孩子处于模仿活跃期时,家长应该注重孩子模仿对象的筛选,让孩子多接触些有益身心的内容,同时也要约束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做好行为示范。

大家对于孩子爱模仿的表现有哪些看法呢?对此有哪些见解分享呢?下方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