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容忍与自由:纪念胡适先生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容忍与自由:纪念胡适先生


12月17日,是胡适的诞辰,就随便聊几句胡适吧。

1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容忍与自由:纪念胡适先生

胡适


胡适出生在徽州绩溪。徽州是徽商、徽菜和徽文化的发源地,在明清两代一直是中国最富庶、发达的地区。当时,徽州、江苏和上海等部分地区是一个行政区,叫江南省,全国出状元最多的一个省。

绩溪人杰地灵。胡适从小就与众不同,极为聪明,最喜欢看书。他从小就有个绰号叫:麇先生。

胡适的母亲对他管教极严,胡适父亲很早去世,母亲是个寡妇。母亲每天天刚亮,就叫醒胡适,让他反省前一天做错的事。胡适经常是第一个去学堂的学生,学堂门还没开,他就去到老师家拿钥匙开门,进去读书。

胡适母亲对于胡适的学习极为重视。虽然家里很穷,但他给胡适老师的钱是其他孩子的6倍。就是其他孩子一个月给1个银元,胡适母亲给老师6个银元,所以老师对胡适也非常尽心。

胡适母亲不是胡适父亲的第一位妻子,胡适还有两个哥哥、两个嫂子,两个嫂子经常吵架,大哥不争气,经常在外欠赌债。这么个复杂大家庭,胡适母亲艰难维持着一家的和睦。这个对胡适印象很深。

他后来写到: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所以,胡适平常都是笑脸迎人,讲话也是非常和气。

胡适跟母亲关系非常好。大家对胡适的评价是,非常的宽容、宽厚。胡适自己说,他这些都是母亲教给他的。胡适母亲为人很仁慈,从不说一句伤人的话,但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容忍与自由:纪念胡适先生

胡适1917年归国前夕


胡适在美国上学期间,他是庚款留学生,每个月有80美元的生活费。这个生活费不低,胡适还曾经找过两个仆人,另外,他每月省20美元给他母亲。

胡适母亲在中间,生了一次病,病危了。她写下了遗嘱,并且嘱咐身边的人,如果她去世,不要把这件事告诉胡适,以免耽误胡适的学业。

2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容忍与自由:纪念胡适先生

胡适与江冬秀


胡适跟鲁迅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而且很多思想很一致,像对待孩子,俩人都是态度一致,反对传统的中国孝道,父母与孩子平等,父母抚养孩子是义务,而不是恩宠,但俩人性格有很多不同之处。

胡适是包办婚姻,太太江冬秀不识字,还是小脚。胡适母亲没有征求胡适的意见,就帮胡适把婚姻大事订好。胡适也没有见过江冬秀,10多年后才见到。见到之后,胡适是有些失望的,他刚从美国回来,美国的文明跟当时中国乡村的陈旧是极为格格不入。但他说服了自己,娶了江冬秀,生了孩子。

我相信胡适中间有过动摇,因为当时他订婚的时候才14岁,到结婚的时候已经27岁了,思想、视野完全不一样。胡适在国外就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人,在大学时就以演讲出名,做了很多演讲。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容忍与自由:纪念胡适先生

胡适与罗斯福

胡适大学期间的演讲经历对他今后当驻美大使很有帮助,在抗战时期,胡适在美国做了很多场演讲,获得了很多支持,那时一个副产品就是胡适获得了很多大学的名誉博士的称号。胡适号称获了34个博士称号。

在说回跟江冬秀的关系,后来胡适闹了婚外情,但跟江冬秀的婚姻还是一直持续到最后。

鲁迅也是包办婚姻,朱安也不识字。但鲁迅跟胡适不一样,鲁迅要求朱安读书,朱安没读。鲁迅母亲后面也是寡妇,鲁迅没有拗过母亲,成了亲,但鲁迅后来一辈子都没有进过朱安的卧室。

鲁迅眼里容不下沙子,嫉恶如仇。而胡适则是个谦谦君子,愿意和稀泥,退让一步。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容忍与自由:纪念胡适先生

鲁迅

胡适对于鲁迅也是如此。

鲁迅是骂过胡适的,骂他是“为虎作伥又满口仁义道德”的“帮忙文人”。胡适却没有骂过鲁迅。

后来有人骂鲁迅时,那是鲁迅已经去世。胡适跟那人写信说,说一个人,要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而且还纠正了鲁迅抄袭别人的说法,说冤枉鲁迅了。鲁迅的早期的文学作品,小说史研究都是非常出色和上等的。

不过,我倒不是说胡适这种性格好,也许在社会上胡适这种性格大家都喜欢,但从更高的视野看,我觉得鲁迅的性格更是难能可贵,因为他黑白分明,是当时中国社会特别缺乏的一种。在一个思想被禁锢很久的民族,需要不妥协来获得自我解放。

只能说,这两种精神代表两个方向,一个宽容,一个一针见血。这都是我们民族需要的精神。

3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容忍与自由:纪念胡适先生

胡适在康奈尔大学


胡适19岁就考取了赓款留学生去了美国,先去康奈尔读的农学,后来又去哥伦比亚大学,跟着杜威读了哲学博士。胡适是第二批赓款留学生,第二批里的著名人物有赵元任、竺可桢等人。清华校长梅贻琦则是第一批庚款留学生。

胡适的求学路径跟他的前任北大校长蒋梦麟很像,蒋梦麟刚开始也是读农科,后来觉得农科救不了中国,就去读教育学,也是杜威的学生。张伯苓也跟着杜威学过。看来,杜威深深影响了中国的一代教育家。

胡适26岁获得博士学位,就到北大当教授。他在北大教了3门课:中国古代哲学、英文学和英文修辞词学。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容忍与自由:纪念胡适先生

蒋梦麟、蔡元培、胡适和李大钊

胡适是白话文的倡导者,当时北大的校长蔡元培、文学院院长陈独秀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因此,在整个北大推行白话文、西式标点符号。

这些行为惹恼了一个人,辜鸿铭。辜鸿铭是学贯中西的大家,但他对文化是支持原有的旧文化的。所以,他就去给胡适找茬,说胡适的英文发音不地道。胡适如果用白话文说的话,应该叫“往哪里走”……

胡适以一贯的温和相待,从不争锋相对。后来胡适发表了两篇《辜鸿铭》的文章,来取笑。

辜鸿铭跟胡适能相安无事,主要还是胡适的水平够高。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容忍与自由:纪念胡适先生

辜鸿铭


胡适注重考据,他提倡的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有7分证据的时候,不要说8分的话。在搞学术研究时,要从不疑处疑……

胡适是国内第一个写白话文、白话诗的人,他的诗现在还在传唱。这首诗原名是《希望》,后来的歌名是《兰花草》。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早。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种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4

如果民国有朋友圈、大V的话,我估计胡适是超级大V。他性格和善,为人正直,长得又是儒雅、风度翩翩,深受朋友们喜欢。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容忍与自由:纪念胡适先生

胡适与吴健雄


女士们也很喜欢胡适。著名的物理学家吴健雄就非常喜欢胡适,她写文章也说,有两个人对她影响很大,一个是她父亲,一个就是胡适。她跟胡适私交很好,俩人的通信看着也非常有温情。

还有张爱玲。张爱玲笔下,除了少数几位男人,大部分都是被张爱玲讥讽的,但张爱玲对胡适的描写很温暖。那时,上世纪50年代,胡适在美国,境遇不佳,按唐德刚的说法,就是坐吃山空,一个寓公。原先胡适在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亚图书馆馆长,但后来大学解聘了他,只给他一个荣誉馆长的职位。

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他去看望张爱玲,还是风度翩翩,手里拿着个大黄色纸袋。那是他买菜用的,因为江冬秀不懂英文,买菜的事只能胡适来干。张爱玲看着胡适,心里非常难过。

胡适一生如此,不管是困苦,还是发达,都是不卑不亢,儒雅温和。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容忍与自由:纪念胡适先生

胡适日记

不过,胡适还有另一面,他颇为坦率可爱。在日记里面说:

7月4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让人顿感胡适很有亲近感。除了胡适,还有季羡林的日记,也是如此搞笑。不过,这只是一个方面。胡适做学问还是非常认真,你可以看他的文集之多,就知道他有多认真了。

胡适不仅对学问认真,对批判他的文章也很认真。据说,世界上谁认真读完批评胡适的文章,大概只有胡适一个人。他还认真地做了评注。

其实,这不是认真二字来说的,而是对事物本质看得极透,心胸极为开阔的人,才有此境界。


5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容忍与自由:纪念胡适先生


昨晚写完此文,本想今天一早就发出。看到复旦大学修改了大学章程,把学术独立和思想自由给去掉了,不由想多谈几句。

在民国,蔡元培先生是主要的学术独立倡导者,胡适也是重要的倡导者之一。他对于独立有很多的论述

他说:“不依傍任何党派,不迷信任何成见,用负责任的言论来发表我们各人思考的结果,这是独立精神”。胡适希望大家不以他人的思想为思想、他人的信仰为信仰。他说: “自由’是学校给予师生的,‘独立’则为创造的虻”, “只有 在 自由 独 立 的 原 则 之 下,才 能 有 高 价 值 的创 造”。

他警告人们:没有思想的自由,就没有真正的思想,没有思想自由就没有思想革命,没有思想革命,就无从建设一切。即使有了建设, 也只是建在沙土之上,决无永久存在之理。

言犹在耳。

以此小文,纪念一下胡适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