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五里三狀元,千古一王艮

明朝江西吉安市文昌鄉(現今為水南鎮)出了三個狀元:王艮、劉儼、彭教,且三家之間的距離不超過五里路,故有五里三狀元的叫法。劉儼和彭教都是明朝正統年間的狀元,為官清正,史有留名。,本文要講的是三人中出生最早的王艮。(注:明成化年間還有一位叫王艮的大儒,江蘇泰州人,是個哲學家。)歷史上王艮並沒有中過狀元,那麼這五里三狀元的叫法是否有誤呢?

五里三狀元,千古一王艮

一切都要從燕王朱棣發動的那場靖難之役說起。

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蕃終於引火燒身,燕王朱棣以靖難之名於1399年起兵反抗,不到三年時間,燕王就兵臨南京城下,建文朝廷朝不保夕。就在這人心惶惶的時候,發生了一場被載入史冊的私人間談話。翰林院編修吳溥家的炕上坐著三個老鄉:解縉、胡廣、王艮,談話正急切進行著。解縉申明大義,胡廣慷慨陳詞,二人都一臉正義,唾沫橫飛,濺得身旁的吳溥一晚上洗了好幾回臉,而另一旁的王艮這個時候只是哭,哭個不停,哭的很傷心,沒有說一句話。也許此刻,解縉和胡廣的心裡是有些瞧不上王艮的:都火燒眉毛了,光哭有什麼用啊?還是得想想出路啊!然而王艮始終沒有說話。

第二天,南京城破,朱棣進得城來,解縉一路小跑去投降了朱棣;胡廣更是一召便來,很是聽話;吳溥也不甘人後,降了朱棣。他們的老鄉兼好友王艮呢?昨夜談話結束後回到家裡,王艮拜謝母親養育之恩,安慰好妻子,然後從容喝下毒酒,自殺殉國。

其實早在三年前,燕王剛起兵時,還是一介書生的王艮就曾向朝廷提過建議,要朝廷小心狡詐而善兵的燕王朱棣,應採取謹慎有力的應對措施,只可惜剛愎自用又懦弱的建文帝只聽信齊泰、黃子澄的話,任用飯桶李景隆為主帥,南軍一路敗退,終於到了身死國滅的地步。在改朝換代的關口,朝廷已經自顧不暇,大臣紛紛自謀出路,如何選擇,不但考驗著那個時代,也考驗著時代中的每一個人。三個老鄉好朋友都認了朱棣為新的皇帝,王艮的出路似乎不難判斷,可出乎意料的是他選擇了死,以死明志,不事二主,既是為了盡忠建文朝廷,也是對朱棣的反抗和蔑視。“是不是有些愚忠?是不是顯得迂腐?讀書把腦袋讀傻了吧?”人們會這樣議論。可是對王艮來說,只有這樣,才是他的君臣之道,才是他的孔孟之學,才是他的家教家風,才是他的報效國家,才是他的品格情操。不這樣,他就不是王艮;不這樣,他不知道還能怎樣?你們可以有你們的選擇,我也有我的選擇。千百年後,後人自有公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其實對王艮來說,做出這樣的選擇並不意外,因為他一直就是這樣的人。

寒梅

明. 王艮

朔風飄出六陰神,何意孤根得暖真。

幾度摧傷偏放蕊,無邊栗烈獨高人。

廣平詞賦才傾峽,孟老溪橋句絕塵。

解使三陽來泰日,百花何事佔先春。

王艮平生最喜歡梅花,他曾以梅花為主題寫過120首詩,可見喜歡到了何等地步。梅花傲霜凌雪,不爭寵邀媚的高潔品行也深深的影響了王艮。

五里三狀元,千古一王艮

朱棣起兵的第二年,32歲的王艮參加了朝廷舉行的殿試策對,成績高居第一,然而建文帝嫌他長的不好看,拉低了朝廷的顏值水平,就把他劃為第二名,而把第一名狀元給了胡廣,沒錯,就是那位後來朱棣一召便來的老鄉胡廣。王艮到手的狀元就這樣莫名其妙的沒了,你爺爺的,你們沒說過考狀元還看長相啊?真是要哭暈在廁所!這事要是放在別人頭上,雖然嘴上不敢說什麼,心裡肯定一百個不服氣和怨恨,並在適當時候給以報復,比如改朝換代時。我們無從知道王艮的心理活動,他可能也抱怨憤恨,這是人之常情。十年寒窗,孤燈下苦讀不就是有朝一日金榜題名嗎?我們知道的是榜眼王艮後來被安排做了一名翰林修撰,開始了修書的類學者工作,兢兢業業,日復一日。他還不甘寂寞,時不時上書朝廷,針砭時弊,議論朝政,提出合理化建議。這可能就是人們形容愛情忠貞的那句名言:你對我挑三揀四,我卻始終一心一意。

五里三狀元,千古一王艮

雖然被奪走了狀元,但家鄉人民卻始終稱呼王艮為狀元郎,因為在他們的心裡,王艮就是狀元。千百年來,人們感懷於王艮重義輕生的忠貞品格、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操,為他修了祠堂,造了塑像,因為在人們的心裡,他就是狀元!

這大概就是民心吧,人們總是會記住那些在歷史重要關頭有傑出表現的人,無論他是否推動了歷史的前進。一個人以輕生的表現獲得了後人長久的尊敬,這是對人性的禮讚,對生命的褒獎,對忠誠的頌揚。

這大概就是中華民族的密碼吧,我們的民族幾千年來經歷無數苦難,卻總能屹立不倒,傳承千年而不衰,有很多精神可以概括,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雖死猶生,以死明志應該就是其中的一種精神,一副密碼。一種縱死猶聞俠骨香的精神,一副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民族密碼。

而五里三狀元正是人們對王艮的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