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巴金的“家文化”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就是“家文化”,而中國人對於“家”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情感。該巴金眾多的作品當中,我們不難總結出巴金內心深處對於家族的理解,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在大的歷史背景下儘可能多的展現出“小家”是如何努力生存的,有的作品是在順應歷史的大背景,有的則是逆流而上,追尋真理。《家》作為巴金現實主義作品的代表站在宏觀的角度上反映了整個封建大家庭的變遷史,成為“家文化”的典型代表作。

巴金的“家文化”

閱讀巴金的《家》感受到其壓抑之感,感受到對心靈情感的束縛,並且該作品中的人物最終難以擺脫情感的壓制,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在制度與生活中難以突破自我,人生走向悲劇,而通過故事的構建與人物情感的編制,實際上是自我的尋找,作者以作品角色探尋人類悲劇自我根源。通過閱讀巴金的作品可以感受到其對制度文化的解剖,正如其自身所水“我曾說我鞭撻的是制度”通過對制度的感受,與歷年經歷相結合,經歷歲月的沉澱,將生活環境作為創作的背景。對於制度巴金不僅是停留在批判的與分析之上,而是在制度的基礎上對情感的冷靜思考,並用情感表現展現出對制度的理解。

巴金的“家文化”

在作品《家》的尾聲部分,覺慧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對未來充滿憧憬與嚮往但又伴隨著迷茫,用期盼的情感“逃離他可詛咒的家”正如作品所說:這水,這可祝福的水啊,它又會把他從住了十八年的家帶到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群中。他這樣想著,前面的環境迷了他的眼睛使他再也沒有時間去悲惜被他拋在後面的十八年的生活了。他最後一次把眼睛掉向後面看,他輕輕的說了聲“再見”,仍舊回過頭去看永恆向前流卻沒有一刻停留的綠水了。

巴金的“家文化”


《家》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僅反映出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家庭關係與文化,而且也折射出巴金對“家”深深地依戀和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