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淺析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迅速敗亡的主要原因與存在的可能性

歷史曾經給了李自成為首的大順政權統一全國的機會。1644年正月,李自成率領大順軍從西安出發,對大明王朝發起最後的總攻。大軍所到之處,宣傳“除暴安良”、“蠲租免稅”等政策,地方官紳無不聞風而降。三月二十八日,李自成進抵北京城下,崇禎帝在煤山自縊,十九日,大順軍進入北京城,並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迅速接管了黃河流域全部疆土,推翻了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的統治。

淺析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迅速敗亡的主要原因與存在的可能性

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進入北京,標誌著農民起義取得初步的勝利。但李自成等大順領導人未能認清時局、對明朝舊有的官僚貴族未能有效拉攏利用、也未能及時對軍事部署和政策措施進行必要的調整,坐失了穩定和控制全國的最佳時機。所以當吳三桂與清軍“結盟”時,李自成還渾然不知,而後經山海關一役,大順軍打敗,被迫退出北京城,李自成率軍返回西安。並在次年五月,李自成在湖北與江西交界的通山縣九宮山,遭遇地方武裝的突襲,不幸去世,大順政權由此覆滅。

大順政權失敗的原因

從1644年滅明時的勢如破竹,在北京城待了42天后撤出北京時的兵敗如山倒。曾經所向披靡、無往不勝的大順軍為何會如此的不堪一擊?從各地官紳聞風而降、夾道歡迎,到各地“反叛”浪潮四起,為何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從撤出北京後僅一年不到的時間,李自成所建立起的大順政權便覆滅,由極盛到覆滅,難道李自成的大順政權的失敗是必然嗎?

關於明朝的滅亡和李自成農民軍失敗的原因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關於李自成失敗的原因眾說紛紜,像素以下的觀點主要參照顧誠先生《論大順政權失敗的主要原因》一文以及自己個人觀點的融入,即大順政權還是有存在的可能,只是他們在建立政權後沒能及時的調整策略,導致最終的失敗。

淺析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迅速敗亡的主要原因與存在的可能性

其一、腐敗說

據《流寇志》記載:“先搜兵器火藥、次責供飧。女子無夫者,強配賊兵。賤淫殺戮,備諸暴酷。貲財皆盡……大失民望。”

李自成所率領的農民軍在進入北京城後迅速腐敗,失去民心,導致快速滅亡。從劉宗敏、牛金星這一類的高級將領再到普通士兵,全都加入到燒殺搶掠的隊伍中去。李自成雖保持著自己的農民的本色,但其有令不行,甚至對燒殺搶掠的行為姑息、放縱。

也正是因為大順軍忙於享樂,才導致失去民心。

的確,部分大順軍的士兵在京城有燒殺搶掠的行為,實際上這些行為更多是“逼餉鎮撫”,即打擊京師中的官僚貴族。但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大順軍進城不過短短四十餘天,從所向披靡再到潰不成軍,真的是四十餘天腐化的直接後果麼?

還有就是,大順軍在京師中的“斂財行為”導致“大失民望”中的“民”,指的是普通的百姓們還是達官縉紳呢?所謂的“大失民望”,是各級地主及官僚之心,而非普通百姓之心

淺析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迅速敗亡的主要原因與存在的可能性

其二、麻痺輕敵說

對於李自成的失敗眾多的學者認為:李自成所率領的農民軍自起義後,特別是攻破北京城後,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開始變得不思進取。輕視明王朝的殘存力量與無視清軍的虎視眈眈。正所謂,尚未能居安,卻已忘危,這是導致李自成的大順政權雪崩式失敗的重要原因。

這一說法不無道理,此時的大順政權領導人主要由農民組成缺少高遠的政治眼光,在很多方面掉以輕心,使得局勢突遭逆轉。包含李自成在內的農民軍領導人對山海關的戰略位置未能予以充分重視,對招降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重視度不夠;對於關外的女真人覬覦中原數十年的客觀事實認識不清,沒有將其列為強勁對手。

但是這一說法無法解釋大順政權迅速敗亡的原因。雖說山海關的慘敗,與自我麻痺輕敵有很大關係,但慘敗以後的大順軍退守至北京之時,也應當從麻痺輕敵中清醒過來了,為什麼還會一敗塗地呢?顯然麻痺情敵只能解釋山海關之役的失利,卻無法解釋大順政權迅速敗亡的根本所在

其三、對手過於強大說

有不少學者認為,清軍的攻擊力和作戰能力遠在大順軍之上,也就是說大順軍不是清軍的對手。這一觀點只是從最終結果上尋找原因,不免有失偏頻。其實,李自成最終是直接亡於地方武裝之手,且雖說清軍的作戰能力確實超過大順軍,但要說清兵強大到足以將大順軍消滅的程度,是不太符合當時軍事力量對比的,清朝之所以能統一全國,主要是依靠後來的降清漢人。

此外,也有人將李自成的失敗歸結於戰略戰術的失敗。如,北京撤退以後,可以選擇到東南財賦充盈之地要比回到西北更好,因為大順軍當時已經控制整個長江以北廣大地區,沒有必要倉皇逃回西安等。這只是一種假設,與史實相距甚遠。

我們想要正確分析大順軍失敗的原因,應當從整個明末農民軍革命的進程中,而且不是放在短時段內,去分析它的全面勝利與後面的兵敗如山倒。大順政權的興衰,主要是由農民政權的性質、治國的理念和人京後的措施所決定的

淺析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迅速敗亡的主要原因與存在的可能性

大順政權存在的可能性

大順政權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李自成沒有隨著時局的變化、階級關係的的變動相應調整自己的政策,沒有從代表貧苦農民利益的革命政權轉變為以縉坤地主為基礎的傳統封建帝制,最後被以漢人為主體的地主階級的武力量所推毀。就當時的社會實際情況而言,轉換政權的性質,其實還要立足於地主經濟,依靠地主、貴族、官僚、士紳階層,才是大順政權存在的前提條件

李自成始終保持革命者的農民本色,加上對大明統治者充滿仇根,以他為首的大順政權的主要政策一直是嚴厲打擊地主、貴族、官僚、士紳階層。在進人北京後,也沒有順應新的局勢,而是繼續實行“追髒助前”的政第,導致陷入政治上的孤立。在攻佔北京的過程中,大順軍之所以能夠勢如破竹取得節節勝利,實際上是各級官紳貴族聞風而降的結果。他們之所以投降,只因為這些階層也看到了明王朝病人膏育的現實,急於從新立的“大順天子”那裡尋求新的底護。

“真若沛上亭長、太原公子復出矣。兵民望賊愈念”

各級地主、貴族、官僚、士紳,僅有二十餘人“以死殉國”,其他盡以“順民”自稱,高呼“永昌皇帝萬歲”,為了儘早在大順朝掛職,爭相送禮行賄,為新朝效命。甚至有的外地官員不惜長途踐涉到京城以謀取官位。這一切足以說明,各級地主、貴族、官僚、士紳們已經開始從內心接納新的統治者,為自身的利益尋求新的庇護者。

淺析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迅速敗亡的主要原因與存在的可能性

然而,當大順軍進入京城之後繼續採取“追髒助響”政策時,他們才發現新的政權並不屬於自己。從京城到地方,在整個華北地區,大順政權的官與兵,滿懷著對剝削階級的憎恨,各種假公濟私、公報私仇在京城造成了極大的混亂。他們不僅剝奪了官紳、地主的家產,還對他們進行了身體與人格上的打擊,這是歸降大順政權的官紳地主們所始料未及的,內心的懊悔與憤恨是可想而知的。

或許在大順軍節節勝利之時,地主官紳攝於大順政權的武力,不敢公然的反抗。但進入京城後新生的大順政權與地主、貴族、官僚、士紳階級之間的的矛盾已是非常緊張,“人人飲恨,未及發也”,舊的官像士紳們,伺機待發就不難被理解了。所以,當李自成山海關兵敗後,他們便會開始考慮是繼續擁戴新生的大順政權,還是擁護南明政權,或是擁護作為“異族”的滿族入主中原

淺析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迅速敗亡的主要原因與存在的可能性

從一開始的聞風而降到後來的集體倒戈,官紳貴族的態度讓大順軍經歷了大喜大悲,自大順軍撤出京城起,在山海關一役後的三個月內,整個原本歸降李自成的華北地區出現了近七十次叛亂,官紳地主們先捕抓大順地方官,後靜觀事態的發展。李自成的大順軍陷人了地主階級瘋狂反撲的泥塘中,亂了方寸陣腳。

說到這裡,或許很多人會理解為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一直受官紳地主勢力的左右,最終導致敗亡。其實也不能完全這樣理解!因為當時的社會條件決定了代表農民利益的政權絕對是不可能穩固。

換句話說,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農民起義軍雖然可以建立政權,但卻不可能長久,“如果不想被官紳地主階級的武裝力量所摧毀,那麼起義軍的領導人就必須要蛻變為封建政權”,大順政權的失敗在於李自成沒有選擇這一條路,而是因為始終堅持自己“農民革命政權”的本色

總而言之,大順政權有存在的可能性,只是李自成被拒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