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孔子為何晚年痴迷《周易》?

《周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自伏羲畫卦、文王作辭,到孔子做解,《周易》逐漸由一部卜筮書演變為哲學領域的著作,彰顯出無限智慧。

孔子為何晚年痴迷《周易》?

遇策圖片 來自網絡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作為“易更三聖”之一的孔子與《周易》之間的淵源。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學說的創立者,被尊稱為聖人,其學說核心是以仁為本,以仁治國,實行仁政。孔子曾說過,“敬鬼神而遠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不信鬼神的話。那麼,怎麼老了他又崇拜起周易,進而潛心研究起周易來了呢?其實,孔子早年也研究過《周易》這本書,只不過當時他僅把這本書當作一本卜筮算卦的書,並沒有加以重視。直到晚年,在周遊列國,處處碰壁,孔子對周易的思想認識才有了明顯的轉變。他曾經為自己卜過一卦,卦象顯示火山旅卦,看完後他就掉眼淚了。為什麼呢?因為卦辭上說:旅小亨,旅貞吉。意思是說雖沒有什麼危險,但在路途上一直顛沛流離,終不得志。卦象恰恰影射了他的經歷。這就不難理解,孔子“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的感嘆了,這也充分說明他肯定了易經對人生的指導作用。

孔子為何晚年痴迷《周易》?

遇策圖片 來自網絡

孔子晚年對於周易手不釋卷以至於韋編三絕的這一舉動,深深令弟子們不解。尤其是他的得意門生子貢更是迷惑。他想,老師真是越老越糊塗啦,怎麼老了又開始打卦問卜,迷信起鬼神來了呢?於是子貢就直接問道:“老師啊,你以前不是教導我們說,喪失德行的人才去求神問鬼,沒有智謀的人才去打卦問卜嗎?我認為你那時講得很正確啊,我也一直都是認認真真照老師說的去做啦。可是老師啊,怎麼你老了反倒又喜歡這玩意了呢?”孔子答道:“我這麼大歲數啦,並非沉寖在周易的卜筮作用上,而是喜歡周易的哲學和思辨。通過研究周易的卜筮之道,去通曉天地宇宙和人生的大道理。研究周易,希望百佔百靈,那是普通人的想法,不是真正的易道。真正的易道,是通過研究《周易》,發現天地人生的規律,能夠敬畏規律。讓魯莽的人知道害怕,讓軟弱的人知道勇敢,讓愚昧的人不敢妄為,讓奸詐的人迴歸忠厚啊。我重視的是卜筮背後的規律,看到的是卜筮背後的德義啊。通過占筮的技法而得到數,通過數的結果而知曉天人之道,從而來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子貢聽後,釋然了並更加敬佩他的老師。

孔子為何晚年痴迷《周易》?

遇策圖片 來自網絡

孔子晚年傳授《周易》併為其作了許多註解,含彖辭、象辭、文言、繫辭、說卦、序卦、雜卦等共十篇,謂之“十翼”。其文言辭優美,更不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等喻世警人的佳句。

自孔子之後,《周易》一書才可真正被尊為易學經典,位列群經之首。由用來預知國運、趨吉避凶的卜筮之術,上升為世界觀、認識論、方法論,成為一部思想深邃的哲學著作,更成為中華文化的活水源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