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大明風華:一代明君朱瞻基,居然被後人起了這三個奇葩外號

《大明風華》熱播,劇中的朱瞻基文武雙全,真實的歷史記載中他也是這樣的一位皇帝,能文能武,不過他對歷史最大的貢獻還是“文”的方面,他在位的那段時間裡重視民生,搞“反腐”整頓官吏,抓財政,施仁政,很好地緩和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大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沒有對外發動過戰爭,他爺爺朱棣是個搞軍事的,早就幫他打得四夷八荒都俯首稱臣了,他想打也要能找得到敢炸剌的人才行啊,所以只能安心地搞搞經濟,於是搞出了明朝最鼎盛的“仁宣之治”

大明風華:一代明君朱瞻基,居然被後人起了這三個奇葩外號

明宣宗朱瞻基畫像

我們今天不說他的治國方針,那些太過深沉厚重,咱們來說些輕鬆愉快的,說說他的外號,其中最有名的外號就是“蟋蟀天子”,我們這位文武雙全的朱皇帝,除了會打理國家之外,也是有很多業餘愛好的,其中特別喜歡的就是鬥蟋蟀,皇帝的愛好嘛,當然是一種時尚了,所以當時朝中的官員就得無腦跟風啊,其中有些善於鑽營的就從中發現了機遇,四處蒐羅極品蟋蟀送給皇帝討歡心,好換個錦繡前程。

大明風華:一代明君朱瞻基,居然被後人起了這三個奇葩外號

《聊齋志異》.《促織》

《聊齋志異》裡就有一篇《促織》就是寫當時有一個縣令為了一隻蟋蟀搞出多條人命的故事,有人會說《聊齋志異》只是一本小說,不作數,那請看《宣德紀》的記載的:”帝酷好促織之戲,遣取之江南,……妻懼,自經死。夫歸,傷其妻,且畏法,亦經焉。“文中的”促織“就是蟋蟀在古時候的叫法。

大明風華:一代明君朱瞻基,居然被後人起了這三個奇葩外號

宣德官窯蟋蟀罐

如果你覺得文字記載還不夠說服力,那看一下考古界的證據:1993年春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在明御器廠宣德官窯東門故址地表下約1.5米處,發現了一窩狀堆積的青花瓷片,在此下層又有一堆青花瓷片出土。兩窩殘片共復原了蟋蟀罐21件。這樣看來,“蟋蟀天子”這個外號,算是坐實了的。

大明風華:一代明君朱瞻基,居然被後人起了這三個奇葩外號

”宣德爐”

朱瞻基的第二個外號”香爐皇帝“,略微有點古玩愛好的朋友都會知道大名鼎鼎的”宣德爐”,它以存世量少、用料講究、工藝細膩聞名於世,朱瞻基喜歡把玩香爐,並在他做上皇帝的第三年參與設計監造了一 批銅香爐,後稱“宣爐”。宣德爐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風磨銅鑄成的銅器。《宣德鼎彝譜》記載:“宣德三年(1428年)時,暹羅國(現今泰國)進貢黃銅數萬斤,宣宗敕令工部及禮部等官員,利用貢銅鑄造製成鼎彝之事。”後來打造出鼎、爐、鬲、簋等物品18000多件,其中的3000多個爐就是”宣德爐”,它們成了現在的爐中極品,流傳到現在的很少,臺北的故宮博物館收藏有4件,北京的故宮博物館收藏有2件。考古界、古玩界一談到香爐就會談到明宣宗朱瞻基,”香爐皇帝“也由此而來。

大明風華:一代明君朱瞻基,居然被後人起了這三個奇葩外號

有朱瞻基的第三個外號”長春真人“,這是他最歡喜的外號,因為這是他自己給自己起的!《明史·夏原吉列傳》載:“帝雅善繪事,嘗親畫《壽星圖》以賜。其他圖畫、服食、器用、銀幣、玩好之賜,無虛日。”朱瞻基是個書法和繪畫天分都很高的人,國家治理得上了軌道,閒來沒事偶爾會做上一兩幅字畫送給大臣,書法上他是歷代帝王中唯一一個跟宋徽宗有得一拼的人,宋徽宗獨創的“瘦金體”我們就不說了,我們看一下朱瞻基這幅宣德六年(1431)賜給郎中程南雲《上林冬暖詩》。

大明風華:一代明君朱瞻基,居然被後人起了這三個奇葩外號

《上林冬暖詩》

後人評價他的書法是“能於圓熟之外,以遒勁出之。”我不是很懂書法,看是我覺得字裡行間,很是有勁道。比起書法,他的繪畫方面更加出色,朱瞻基一生畫過許多畫作,留存到現在的有隻剩下十幾幅了,最有名的是《武侯高臥圖卷》、《苦瓜鼠圖卷》,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大明風華:一代明君朱瞻基,居然被後人起了這三個奇葩外號

《武侯高臥圖卷》

大明風華:一代明君朱瞻基,居然被後人起了這三個奇葩外號

《苦瓜鼠圖卷》

至於他為什麼要給自己起外號叫”長春真人“呢?我估計就像當下的作家歡喜起個筆名,藝人喜歡起個藝名那樣的道理吧,不管怎麼樣,他的確是什麼非常稱職的好皇帝,明朝在他手裡是最輝煌的時期,但是他不是個好老爸,沒有教育出跟他一樣優秀的兒子,他的兒子朱祁鎮在他去世的十一年後,整出一場“土木堡之變”敗光了他辛苦攢下來的家底,明朝也從此走向衰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