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二戰時期德國如何把士兵數從20萬擴充到1700萬?

官兒迷


這個提法並不準確,因為按照1919年的《凡爾賽條約》的規定,德國只能擁有10萬人的陸軍,海軍只能保留少數艦艇,空軍則不允許保留,所以德軍在二戰擴軍前軍隊數量絕對沒有20萬。

而且在德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兵力在1943年德國進入全國總動員時達到頂峰,而此時的兵力雖然達到了空前的1100萬人,但仍未達到1700萬的數量。

不過,短短几年時間,從10萬人急速擴張至1100萬軍隊,其膨脹110倍的恐怖擴張速度,放在任何國家任何時期都可以稱得上歎為觀止了。

那麼,德國是如何實現這一奇蹟的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點:

1、兵員素質好

在凡爾賽體系嚴酷的桎梏中,德國陸軍紙面上能保留的數量只有10萬人,但協約國沒有規定保留怎樣的10萬人,所以聰明的德國人保留了德軍最精銳的部分。

這部分所謂的士兵實際上大部分是軍官,這些帶有普魯士血統的軍官不僅素質高,而且有著強烈的民族榮譽感。每個人不說獨當一面,起碼也是精明強幹。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和平間隙,這些軍官和英法美蘇等都進行過廣泛交流,時刻吸收先進軍事技術,極大提升了這些軍官的綜合素質。在祖國需要時,將這些軍隊的種子撒出去,瞬間就能擁有成千上萬的精銳武裝。

因為凡爾賽體系的殘酷壓制,德國上下同仇敵愾,想方設法避開協約國設置的紅線。雖然只能有10萬人的陸軍,但沒有規定德國不可以擁有武裝警察等非軍事力量,而這些人員在戰爭爆發時,能迅速轉化為強悍的武裝力量。另外,德國民間還保留著大量的航空俱樂部、射擊俱樂部等,這是訓練準軍隊的重要平臺。

再者,德國在一戰後對退役軍人實施了高福利,保持隨時被徵召的狀態,這是數百萬德軍迅速成軍的重要條件。

2、國際環境佳

在凡爾賽體系中,對德國懲罰最重的是德國的世仇法國,但法國唯恐德國不死的做法遭到了英國及美國的反對。

在英國看來,如果德國倒下,法國在西歐將失去控制,對英國的大陸均衡政策有害無益,且無法阻擋蘇聯的“西進”;而一戰後的美國,考慮更多的是德國遏制蘇聯向西推進的戰略價值,所以在美英的反對下,法國對德國的嚴重懲罰很多都打了折扣。

不僅如此,德國還和英法一樣,收到了美國在戰後的貸款,這使得本就經濟損失較小的德國迅速恢復了實力,再度成為歐洲強國。

有了雄厚的經濟實力,德國開始一步步突破凡爾賽體系的束縛。特別是東部的蘇聯日益膨脹的背景下,無論英國還是法國都對德國軍隊的“增肥”視而不見,是為綏靖政策。

1929年的經濟危機幾乎摧毀了德國,但也為德國送來了希特勒。在希特勒的帶領下,德國被充分調動起來,不僅恢復了經濟,還極大地擴充了軍備。

更擴張的是,希特勒在英法和蘇聯之間左右逢源,特別是和斯大林眉來眼去,為二戰前的德國帶來海量的資源,這是德國能迅速武裝數百萬軍隊的重要物質基礎。

3、領導能力強

希特勒最大的魅力在於它能夠將個人的慾望與德意志民族憤怒的民族情結緊密結合在一起,然後幾乎所有德國人都被希特勒綁上了戰車。

在希特勒1923年啤酒館暴動失敗後,痛定思痛的希特勒除改組納粹黨,就是組建了一支隸屬於自己的武裝,這就是衝鋒隊。後來,衝鋒隊改為黨衛隊,二戰後改為黨衛軍。

黨衛軍和德國正規軍國防軍不一樣,這支軍隊是希特勒的私人武裝。雖然不屬於德國正規軍序列,但黨衛軍在二戰時期發揮的作用和國防軍並無二致,而這支山寨軍隊在二戰前就已經膨脹到數百萬人!

在希特勒的煽動下,特別是英姿颯爽的軍服,大量被洗腦的德國青年人以參軍為榮,為德軍的迅速擴張打下了堅實基礎。

而在二戰爆發,德國橫掃西歐後,亡國的法國政府留下了超過100萬的法奸軍隊,這些軍隊被希特勒收編,成為德軍兵員的重要來源。

除了法國,在1941年6月22日德軍閃擊蘇聯後,兵敗如山倒的蘇聯軍隊大批量被俘,很多俘虜也在二戰後期也被補充到德軍中充當炮灰。

所以德軍在二戰前的迅速膨脹絕非偶然。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二戰時期,德國擴充軍隊的一個基礎,就是希特勒青年團。希特勒青年團是納粹黨於1922年成立的準軍事組織,其任務是對13-18歲的德國男性青少年進行軍事訓練。

希特勒青年團也會發放制服,軍靴,也有自己的勳章和等級軍銜。主要進行身體素質訓練和軍事訓練。這些青少年要進行射擊,匍匐前進,野營,穿越鐵絲網,攀登等等嚴酷的訓練。到1933年,希特勒青年已經有233萬隊員。

到了1930年以後,德國又成立了德國女青年聯盟和德國少年團,對全體14-18歲女性和10-14歲男性少年進行軍事和紀律訓練,訓練內容甚至還包括了戴著鋼盔和防毒面具進行拔河比賽,這種等級很高的軍事訓練。

到二戰爆發前夕的1938年,希特勒青年團等組織現役人員,已經有700萬人。到1939年,所有的10-19歲德國青少年都接受過各級青年團和少年團隊軍事訓練。戰爭爆發以後,青年團成員就開始進入德意志帝國鐵路、消防局、郵局、情報局、防空炮部隊等部門工作。

到18歲時,再被徵收到德國軍隊當中服役。而這個時候,很多青少年已經經歷了8年,軍事訓練,體育鍛煉,野外行軍野營訓練,還有紀律訓練,完全是一名合格的士兵。

正是這種組織和訓練,讓德國在二戰可以擁有超過千萬合格兵源。蘇聯其實也有異曲同工的地方,蘇聯在當時有數萬個青少年射擊,無線電,航空等等俱樂部和相關組織,在二戰也為蘇軍提供了上千萬兵源。


深度軍事


這個問題就要說到一戰結束後凡爾賽條約對德國能保存軍隊限制的問題了,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一戰德國戰敗後,《凡爾賽條約》規定德軍取消總參謀部,不得擁有坦克這類重武器,軍隊常備保持在十萬人,但是不要小瞧了這精簡的十萬人,儘管常備軍隊相比一戰前的七十八萬人只有十分之一左右,但是軍隊的限制使得保留下來的軍隊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們就是將來擴編軍隊中的骨幹,事實證明後來也確確實實是這樣。

德軍的擴軍也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德軍最多的時候軍隊也沒有一千七百萬人,德軍常備從當時的十萬精銳到1937年時,常備軍和預備役已經擴編到了一百六十萬人,而到1939年波蘭戰役時,德軍參加作戰的部隊就有八十八萬多人,加上預備隊都已經達到一百六十萬了。而到了1943年時,德軍的總兵力是最多的,達到了一千三百五十五萬人,相比1935年的十萬人擴編了一百多倍。

那麼為什麼會擴編的如此之快呢?那十萬人再怎麼稀釋在軍隊裡,也不可能有這麼多人,下面我們再來看看納粹的一些政策。

納粹在上臺後不久就開始著手組建所謂“希特勒青年團”,表面上是一個青少年團體性質的組織,但實際上實施的卻是秘密的軍事訓練,藉以所謂戶外探險或戶外求生之名義來訓練部隊。然後就是在1935年成立“國家勞動奉獻團”,在青少年在“希特勒青年團”的訓練之後,包括成年人和這些青少年在內,都要在這裡度過約一年時間,實際上也是打著勞動奉獻的幌子訓練軍隊,實施軍事化管理並且還有體能訓練。並且希特勒還將徵兵年齡下調到了二十歲,從而更多的青壯年可以被編入國防軍或武裝黨衛隊,而一些退役的老兵也不放過,希特勒在各地組建“鄉土防衛隊”(東普魯士為“鄉土突擊隊”即LandSturm)這樣的軍事組織來容納退役老兵和大部分一戰老兵,於是德國就建立起了一個完整的體系,現役軍隊有20歲到22歲的青壯年士兵,還有23歲到45歲的預備役軍隊。

納粹在上臺後不久就開始著手組建所謂“希特勒青年團”,表面上是一個青少年團體性質的組織,但實際上實施的卻是秘密的軍事訓練,藉以所謂戶外探險或戶外求生之名義來訓練部隊。然後就是在1935年成立“國家勞動奉獻團”,在青少年在“希特勒青年團”的訓練之後,包括成年人和這些青少年在內,都要在這裡度過約一年時間,實際上也是打著勞動奉獻的幌子訓練軍隊,實施軍事化管理並且還有體能訓練。並且希特勒還將徵兵年齡下調到了二十歲,從而更多的青壯年可以被編入國防軍或武裝黨衛隊,而一些退役的老兵也不放過,希特勒在各地組建“鄉土防衛隊”(東普魯士為“鄉土突擊隊”即LandSturm)這樣的軍事組織來容納退役老兵和大部分一戰老兵,於是德國就建立起了一個完整的體系,現役軍隊有20歲到22歲的青壯年士兵,還有23歲到45歲的預備役軍隊。


戰鬥機解說家


首先我得說這個問題是不嚴謹的,從一戰結束一直到1935年德國部隊數量僅僅為《凡爾賽條約》所限制的10萬人而已,1943年在庫爾茨克戰役前夕,德軍數量達到了歷史最高峰1355萬人,足足是二戰爆發前的130倍。根據魏瑪政府時期的統計數字,1933年德國人口為6603萬人,這意味著德國每5個人中就有1個人參軍作戰,反觀二戰日本7千萬人口,軍隊數量最高也不到900萬,刨去老弱婦孺和工農業生產人員,德國在二戰真正做到了歷史上少有的“全民皆兵”,那麼德國是怎麼在短短的8年時間完成了如此龐大的擴軍計劃呢?

凡爾賽條約下的“曲線救國”戰略

凡爾賽條約對一戰後失敗的德國無疑是殘酷無情的,它不僅規定了德國武器裝備的數量,更是限制了德國的部隊數量只能有10萬人,尤其釜底抽薪的是,規定了德國的士兵服役期長達12年,這也就意味著德國需要12年才能擁有10萬人的接受過軍事訓練的預備役,這對戰時動員體制無疑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而希特勒上臺後採取了“曲線救國”的策略,1922年成立了“希特勒青少年團(Hitler-Jugend)”以提高青少年野外生存既能為幌子的變相對13歲到18歲青年進行嚴格軍事訓練的組織,1935年成立“國家勞動奉獻團”,美其名曰是一個公路建設組織,實際上是一個以鏟子代替槍支訓練的準軍事化訓練組織。這些組織的成立和運作為德國培養了大批接受過準軍事化訓練的後背力量,也為擴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凡爾賽條約廢除後不受制約的數十輪擴編

1935年,希特勒向全世界宣佈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廢除凡爾賽條約並且重新恢復義務兵役制,從此德國的軍事發展不再受到桎梏,從此走上了瘋狂的擴軍之路。在整個二戰期間,德國一共發佈了35梯次動員令,軍事人數急劇膨脹直到一發不可收拾,1939年為了閃擊波蘭,陸軍發佈了4批次動員令,擴編和滿編了將近了90個師接近一百萬人,而在進攻法國前,更是發佈了10批次動員令,擴軍了接近300萬人,到進攻蘇聯前夕,德國軍隊數量已經達到接近1000萬人,即使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失利,兵力損失接近100萬人的情況下,德國依舊通過高效的動員令擴軍了120萬人。

(納粹德國徵兵海報)

將佔領地納入擴編體系,服役人員要求和年齡不斷降低

二戰後由於戰線的拉長和士兵的損失不斷增加,德國將佔領地的外國人納入擴軍體系,比如在著名的“巴巴羅薩計劃中”就有29個羅馬尼亞師和芬蘭師參與,人數接近35萬人,而在後期,從法國到波蘭到匈牙利、烏克蘭,幾乎大半個歐洲的國家都有不少人被徵調進入了德國的納粹部隊之中。而在國內,希特勒為了進一步發掘潛力,將徵兵年齡由原本的20到45歲擴大成17到61歲,這也導致了柏林戰役時出現了大批的娃娃兵和老頭兵。而以前一些因為身體有缺陷慘遭淘汰的人士也有幸進入了部隊服役,甚至於出現了完全依靠手語交流的聾啞人部隊。

(德國兒童兵戰場被嚇哭)

強大的軍事工業保證了擴編後武器裝備的持續供應

要擴軍,除了有人,還得有裝備,一戰中由於主戰場在法國,德國本土幾乎沒有受到戰火璀璨,因而損失較小,雖然在戰後慘遭各國掠奪,但是由於英法美各懷鬼胎,立場不一,德國藉此獲得了大量外援併成功的實現了經濟的起飛,德國軍事工業也在各種掩護下不斷的發展,不僅實現了對英法的追趕甚至完成了超越。也正是在強大的軍事工業支撐下,納粹德國才能完成如此迅速而龐大的擴軍計劃!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贊關注,不同觀點歡迎討論,我會一一回復的,謝謝!

(二戰德國坦克生產廠)

(納粹德國飛機生產)


軍武吐槽君


所謂預備役,就是讓服完兵役的士兵必要時再重新徵召。使國家在和平時期維持一支相對小規模的常備軍,戰時可以在短時間內組建出大規模的軍團。現代軍隊的預備役概念源自德國,將其發揮到極致的也是德國。因此德軍在二戰一開戰就擁有了大批訓練有素的部隊。

一戰後凡爾賽和約解散了德國參謀部並限制製造武器,德國只能保有10萬現役部隊,現役軍人役期長達12年。也就是說在12年內德國都不能再訓練新兵,同時要等到12年後才能有10萬的預備役軍人!德國在1935年重新武裝時,只有10萬現役軍人加10萬預備役軍人。

但德國秘密做出了對策:一、成立“希特勒青年團”,讓青少年以野外求生技能為名實施軍事訓練。二、1935年成立“國家勞動奉獻團”,規定青少年必須參加一年以上義務勞動。實則實行軍事管理和體能訓練,所謂的“用鏟子代步槍”。

1935年3月德國開始實施徵兵制,年滿20歲的男子接受徵兵體檢,無重大身心障礙者立刻入伍,服役期從一年延長為兩年,這樣新兵訓練時間為半年,兩年兵役期保證了德軍中隨時都有至少一半是受完訓的現役軍人。

士兵退伍之後即列入預備役,45歲以前有義務再度入伍。在此制度下德20-22歲的為現役士兵,23-45歲的為預備役軍人,從而使得德軍有了源源不絕的補充兵力。二戰德國鼎盛時期,德國動員的總兵力為170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21.5%


愛歷史的三井壽


一戰結束後為了遏制德國實力,戰勝國強制德國簽署了《凡爾賽條約》。因德國受次條約限制,國家參謀部解散 武器裝備限制生產 軍事力量也只能維持十萬左右。希特勒上臺後他把退伍軍人重新招募,設立了一個預備役。這樣一來德國就多了一隻很強戰鬥力的軍隊。一九三五年時候希特勒已經擁有十萬現役軍和十萬左右預備役 總數20多萬。但這不足以讓德國稱霸世界,於是希特勒定製了一個秘密擴軍計劃。首先希特勒在德國成立了“青年團”就是以青少年接受訓練的名義從而達到擴軍目的。然後又成立“國家勞動奉獻團”參加義務勞動的名義進而擴大軍事力量。同年希特勒在德國境內大量招兵,只要年滿20,身體沒有疾病的男子都可以參加。除了這些措施以外,只要在45週歲以下的德國男子都有義務參軍,這樣一來德國軍事力量不斷增長,而且是源源不斷的。所以在二戰中德國以區區幾千萬的人口,組成了一個擁有一千多萬人的龐大軍隊。


硬核戰爭




眾所周知,希特勒在二戰發展出來閃電戰這種集中優勢於一點,快速推進的全新戰法,一時打蒙了所有對手,橫掃歐洲。


德國的擴軍也有閃電戰的味道,在希特勒的民粹主義煽動下,整個德國陷入瘋狂。經過多次全面動員,加上不斷取得的勝利的刺激,在一戰後限制德國發展軍備的凡爾賽和約已經成為一張廢紙。德國從開初的十萬常備軍迅速擴軍到百萬,三百萬,一千萬。

要知道現代戰爭僅僅有規模龐大的軍隊規模是沒有用的,還要有強大的軍工體系,支撐德國迅速擴軍的就是德國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德國在佔領了幾乎整個西歐後,西歐這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製造能力全部為德國所用,這就形成了德國本土擴軍和佔領區、盟軍擴軍的基礎條件。這也是為什麼小小的德國敢於跟龐大的蘇聯叫板開戰的底氣,他實際上是拿整個西歐的力量在對抗蘇聯。



希特勒作為一名做皮鞋的手工業者從政,還遭遇挫折坐牢,出獄後迅速在政壇崛起並當選為德國元首,又在短短的時間了讓一戰戰勝國們一個個低下高昂的頭顱,將歐洲政治版圖分而化之。最後再逐個擊破,統一歐洲14國,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極富政治思維和軍事天賦並具有優秀表達能力的人。


他能夠被德國選民一致選中擔任德國元首,其動員能力自然不要說了。在他的民粹動員之下,德國基本上是20%的人加入了軍隊,這在人類歷史上都是一個恐怖的比例。而且他這個人不但充滿了激情,為達目的也充滿了欺騙性,在跟蘇聯全面開戰前夕,他還跟斯大林打電話表達德蘇友好、互不侵犯云云,以至於德國全面推進斯大林都不願意相信。

這樣一個政治天才要快速擴軍原本也不是什麼難事。


謝金澎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當時為了更好的削弱德國的勢力,所以戰勝國與德國就簽訂了《凡爾賽和約》。所以德國的參謀部後來被解散,武器製造也遭到了限制,當時的德國僅僅只有十萬的現役部隊,而且這支部隊的服役時間也有整整12年之久的時間。在這12年裡,德國也無法再去訓練新的士兵。到了1935年,德國一共只擁有二十萬軍隊,十萬現役軍與十萬預備軍。但是到了二戰爆發期間,德國卻擁有了將數千萬的部隊,並且戰鬥力都不弱,希特勒是如何做到如此快速又高質量的擴充部隊的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高度重視現役部隊和預備役部隊士兵的綜合素質鍛鍊


因為德國加上戰役部隊也只有二十萬人,這些部隊對於希特勒來說實在太少,為此德國人高度重視現役部隊和預備役人員的綜合素質發展,我們都知道,軍隊中最重要的作戰力量就是基層的士官力量,因此德國就將每一名士兵都當做士官來培養,國內遍地開辦射擊俱樂部和飛行俱樂部,如此一來,德國在短時期內就有了將近二十萬名班長,以及一大批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希特勒就可以有恃無恐的快速擴充部隊了,同時又保證了部隊的戰鬥力。

德國成立了“希特勒青年團”,以野外求生的名義接受訓練,以此來達到訓練士兵的目的


希特勒青年團也會發放制服,軍靴,也有自己的勳章和等級軍銜。主要進行身體素質訓練和軍事訓練。這些青少年要進行射擊,匍匐前進,野營,穿越鐵絲網,攀登等等嚴酷的訓練。到1933年,希特勒青年已經有233萬隊員。 到了1930年以後,德國又成立了德國女青年聯盟和德國少年團,對全體14-18歲女性和10-14歲男性少年進行軍事和紀律訓練,訓練內容甚至還包括了戴著鋼盔和防毒面具進行拔河比賽,這種等級很高的軍事訓練。 到二戰爆發前夕的1938年,希特勒青年團等組織現役人員,已經有700萬人。到1939年,所有的10-19歲德國青少年都接受過各級青年團和少年團隊軍事訓練。戰爭爆發以後,青年團成員就開始進入德意志帝國鐵路、消防局、郵局、情報局、防空炮部隊等部門工作。 到18歲時,再被徵收到德國軍隊當中服役。而這個時候,很多青少年已經經歷了8年,軍事訓練,體育鍛煉,野外行軍野營訓練,還有紀律訓練,完全是一名合格的士兵。 正是這種組織和訓練,讓德國在二戰可以擁有超過千萬合格兵源。

德國還成立了“國家勞動奉獻團”,說是參加義務勞動,其實就是進行軍事訓練


德國讓每一位符合條件的公民定期參加義務勞動,實則就是對公民進行全民軍事訓練,讓大多數公民都能夠熟練掌握軍事技能,做到戰時能夠隨時為部隊補充兵源。


1935年3月,希特勒在德國大量招兵,只要是年紀滿了20歲的,沒有疾病的,都可以來參軍。服役時間也從之前的一年變為了兩年。這些新來的士兵訓練時間大都在半年左右,這樣一來,德國也可以保證軍隊中永遠都存在一半是經過訓練的高素質士兵。 除此之外,所有的士兵在退伍的時候都被列入了預備軍人的名單,只要是年齡不超45歲的,就有義務再次入伍。

因此,在短短的數年內,德國的士兵數量就得到極速的增長。在二戰中,德國士兵的總數已經達到了1700多萬,國內平均每五個人中,就要一位是軍人。


米曹說事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戰敗。作為戰敗國的德國自然少不了受那些戰勝國的欺辱,除了賠償海量的錢財外,德國國內的土地被割據,工廠被拆除後運走,就連礦產都被戰勝國搶走,整個德國被英法等戰勝國抽乾了。


除了對德國進行報復性的掠奪之外,英法為了限制德國軍事方面的發展,簽訂了《凡賽爾和約》,嚴格規定了戰後德國能擁有的軍隊規模,包括常備軍只能有十萬人,不能擁有重武器等等。

德國由於戰敗,不僅國際地位急劇下降,國內經濟水平也直線下滑,帶來的是德國國內失業率的劇增。工廠大量破產,人民收入銳減,導致了近乎一半的人口在貧困和飢餓的條件下掙扎。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一戰後倒黴的不僅是德國,整個世界都陷入了困境。在一戰結束十年後,還沒有恢復過來的德國就迎來了1929~1933年的全球經濟大危機。魏瑪共和國應對不利,德國出現了惡性的經濟膨脹,德國馬克成為了孩子手裡的玩具,無數德國家庭的積蓄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巨大的落差使德國陷入了一陣黑暗時期,社會秩序極為混亂,大量的失業人群湧上街頭。在德國經濟最困難的時候,也是德國人對政治最熱衷的時候。

而希特勒就是在這個時期上臺的,這場德國的噩夢,卻是納粹的春天。

希特勒就是在德國經濟最困難的時期上臺並掌權的,事實上,希特勒的確對德國克服經濟危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是怎麼做的呢?

希特勒找到了解決經濟危機的法寶——擴軍。

經濟危機嘛,無非就是社會蕭條,失業率激增,老百姓養不活自己。既然在家裡沒飯吃,可以去軍隊裡吃飯啊!而且一時之間,大量的失業人群被吸納進了軍隊,社會上游手好閒的人少了,社會矛盾當時就緩和了。

可是凡爾賽合約明確規定,德國的軍隊人數不能超過十萬,希特勒怎麼擴軍呢?

簡單,鑽空子就行。

合約上說的是“軍隊”不能超過十萬,可是軍隊是一個很狹隘的定義。英法限制了德國的軍隊,可是沒有限制德國的準軍事組織啊!

希特勒在德國國內組織了人數高達數百萬的“衝鋒隊”,大量吸納德國青年。衝鋒隊與國防軍在組織架構和訓練上完全一樣,只不過它不屬於德國而屬於納粹黨。希特勒用這個方法鑽了空子,在英法的眼皮子底下擴軍數百萬。





除了衝鋒隊外,德國還在全國各地建立了“武裝警察”組織。與中國的武警不同,德國的武警可是全套擁有陸軍的裝備,從坦克到牽引式火炮一樣不少,實際上就是軍隊。

除了陸軍之外,海空軍也有空子可鑽。合約嚴格限制了德國的空軍,但是希特勒卻在全國各地組織“航空俱樂部”,培養飛行員。那個年代的戰鬥機駕駛很簡單,這些人在二戰爆發後就直接入伍了,甚至不需要進行專門的訓練。

海軍方面,由於英法限制了德國的船隻總噸位和型號,德國就乾脆不發展水面艦艇,轉而發展潛艇。二戰中德國潛艇的“狼群戰術”之所以讓盟軍聞風喪膽,就是這時候打下的基礎。



果然,在二戰開啟後,希特勒在面具下藏著掖著的“準軍事組織”直接成為了德國國防軍。一個被合約明確規定只能擁有十萬軍隊的國家,在英法眼皮子底下訓練了幾百萬人,不能不說是一種恥辱。如果當初英法嚴格執行了凡爾賽條約,限制德國的話,二戰是不會爆發的。


小約翰


其實1700萬這個數字就有些過於誇大了,其中加上了外籍部隊、僕從國等這些力量,而實際上二戰德軍從開戰到戰敗的總兵力應該是1300萬左右。

在納粹政權剛上臺時,受制於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德國國防軍還是一支只有10萬人的軍隊,兵力不足,而且武器裝備水平也很差,但是納粹本身就有意擴軍備戰,所以這10萬人幾乎就是按照士官標準培養的,對後來德軍的迅速擴充起到了很大的幫助。經驗豐富的優秀士官能幫助培養合格的士兵,是訓練體系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納粹德國最初主要是徵召年輕人參軍入伍,在戰爭初期基本能滿足作戰需要。但是二戰中期之後,德軍開始陷入困局,兵力損失極為慘重,因此開始不斷放開年齡限制,很多少年人、中年人都開始被強制參軍入伍。在戰爭後期甚至不少兒童、老年人也被強迫參軍,因此這才有了這高達千萬的驚人數字,畢竟德國總人口也不過6000萬人。

而實際上德軍之所以能夠迅速迅速擴充兵力,和其之前的很多舉措也有很大的關係。比如開戰之前德國就建立有很多組織,比如帝國勞工組織、各種體育運動組織等等,就意在鍛鍊青少年的體能等,為未來可能的需要提供足夠的人力資源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