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徐飛|寫作是閱讀下的蛋——建立自己的閱讀“根據地”

寫作困惑:

我很羨慕那些寫作時總能靈活運用獨特素材的同學,他們的文章每次總能寫出一些新意,而我的作文卻很普通平凡,沒有個性,毫不起眼,每次都得一個不高不低的分數。怎樣才能使的作文也有些個性呢?

徐飛老師回覆:

你要知道,在考場寫作中,材料很關鍵,個性化的材料能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消除審美疲勞,獲得新知或新的體驗。正如“獨家報道”在新聞報道中往往更受青睞一樣,在作文閱卷中擁有獨家素材的作文更容易獲得高分。

你想想啊,當一篇對美食很有研究的文章出現時,閱卷老師的味蕾會不會也被喚醒?當一篇對茶道娓娓道來的文章出現時,閱卷老師會不會也被一種文化給撞了下腰?當一群文化貴族出現時,閱卷老師會不會也被美和優雅給俘獲?見慣了粗獷的大漠長風后,溫潤的江南園林會讓你眼前一亮;同樣,見慣了溫軟如玉的園林後,粗獷大氣的沙漠也會讓你精神一振。在大規模考試中,你的作文分數不是“品”出來的,而是“比”出來的。雷同的作文匆匆而過,閱卷老師的目光更願在擁有獨特材料的作文上多停留一會。

那麼,如何積累個性化的素材呢?除了在生活中學習外,個性化的閱讀也是一條重要的途徑。寫作是閱讀下的蛋,這一點已成為共識。南宋史豪卿說:“讀書如銷銅,聚銅入爐,大鞴扇之,不銷不止,極用費力。作文如鑄器,銅既已銷矣,隨模鑄器,一冶即成,只要識模,全不費力。所謂勞於讀書,逸於作文者也。”讀書就像融化冶煉銅礦石的過程,作文就好像用已經煉成的銅水澆入一個個模子,鑄造成器物。融銅的過程最辛苦費力,需要許多的時間和能量投入,而鑄器的過程卻便捷快速。為什麼大家寫作文只會跟風,沒有特色?因為大家沒有“庫存”,沒有“糧食”,僅靠速成的“廚藝”,再怎麼折騰也做不出一頓像樣的飯來。

讓閱讀與自己的興趣、愛好聯姻

不少同學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只是有些同學不善於將其轉化到語文學習的資源。如果你順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就可以找到與之相關的文字世界、精神園地,進而有助於自己的讀寫提升。我曾教過一位男生,他特別喜歡網球名將德約科維奇,聊起小德的成長經歷,他如數家珍,但他在作文中卻從未寫過小德。有次,我跟他聊作文時,提醒他可以用小德入文,他如夢方醒。於是,他開始自覺地蒐集小德的材料,儘可能用到每次寫作中。由於材料的獨特,他的作文分數也有所提升。

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去尋找合適的讀物。如果你對書法感興趣,可讀讀《啟功給你講書法》、蔣勳的《漢字書法之美》或侯吉諒的《紙上太極》;如果你對美術有興趣,不妨讀讀《範曾談藝錄》、吳冠中的《筆墨等於零》、老樹的《在江湖》、朱良志《生命的清供:國畫背後的世界》等;如果你是一個“吃貨”,推薦你讀一讀“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的《至味在人間》或汪曾祺的《食事》;喜歡崑曲的同學,不妨讀讀《賞花有時,入曲有道》、《崑曲唱腔的音樂特徵》、《桃花扇》等,還可看看紀錄片《崑曲六百年》;如果對“美”有興趣,可讀朱良志的《美學十五講》《真水無香》《麴院風荷》,蔣勳《美,看不見的競爭力》《品味四講》等;如果你對這些都不喜歡,你是一個“理科男”,那也有適合你讀的書,比如蔡天新的《數學傳奇:那些難以企及的人物》……找到自己的閱讀興趣所在,然後去尋找合適的書作專題式的深度閱讀,並且儘可能在每次寫作中用到自己熟悉的材料,那麼,你也會擁有作文素材的“一招鮮”。

找到自己的“文字情人”

你要知道,每位作家的語言風格、審美特點是不同的。你要能在古今中外作家中

去尋找到與自己心靈相契合的那位作家,也就是林語堂所說的“文字情人”。林語堂曾說:

我認為一個人發現他最愛好的作家,乃是他的智力發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間確有一些人的心靈是類似的,一個人必須在古今的作家中,尋找一個心靈和他相似的作家。……於是,他開始把這個作家所寫的東西全都拿來讀了,因為他們之間有一種心靈上的聯繫,所以他把什麼東西都吸收進去,毫不費力地消化了。這個作家自會有魔力吸引他,而他也樂自為所吸;過了相當的時候,他自己的聲音相貌,一顰一笑,便漸與那個作家相似。過了幾年之後,這種魔力消失了,他對這個情人有點感到厭倦,開始尋找一些新的文字情人。到他已經有過三四個情人,他自己也成為一個作家了。

林語堂非常喜歡蘇東坡,到處蒐集有關蘇東坡的資料、詩文,併為之撰寫《蘇東坡傳》。而蘇東坡非常喜歡陶淵明“曠而且真”的特點:“陶淵明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飢則叩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延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他曾步陶淵明詩集的韻,寫出整篇的詩來,共創作134首《和陶詩》。當然,“文字情人”可以不止一個,正如蘇東坡除陶淵明外還特別喜歡莊子。

確定自己的“文字情人”後,可以去讀這個人的作品,也可以去讀寫他的傳記、評傳。比如,你喜歡茨威格,你可以讀他的《人類的群星閃耀時》《昨日的世界》《異端的權利》《三大師傳》《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等,也可以讀寫他的傳記,如高中甫的《茨威格畫傳》,還可以找寫他的一些評論性文章來讀,如張玉書的《茨威格之謎》、馬竹《“心靈獵手”茨威格》、錢定平的《寂寞的茨威格》、陳為人的《自由與專制抗衡的絕望靈魂》等。這樣讀了以後,你對茨威格這個人就有較為立體的認識。當然,你最好自己也寫一篇有關這個人物的評論性的文章。

類似茨威格這樣的外國作家還有很多,比如羅曼•羅蘭、雨果、巴爾扎克、毛姆、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康•帕烏斯托夫斯基、索爾仁尼琴等等,你先去找他的代表作來讀,如果感興趣了,不妨就潛下心來,專啃其人, 將他的其他作品來找來通讀。

康·帕烏斯托夫斯基在《金薔薇》裡談到契訶夫時,用了一個特殊的名詞——“契訶夫感”來形容契訶夫作品所呈現的特有的語言風格。一流大師的語言,已自成一格,散發著作者本人的氣息。高中階段以寫議論文為主,對你寫議論文有直接幫助的書我也列了一些,你可根據每位作家的語言風格來找到自己最喜歡的那位作家。我下面給你推薦這些作家適合你讀的一些好書,供你選讀。

王開嶺:《精神明亮的人》《古典之殤》

周國平:《人生哲思錄》

熊培雲:《慈悲與玫瑰》《自由在高處》《思想國》

筱敏:《成年禮》《捕蝶者》

徐賁:《懷疑的時代需要怎樣的信仰》《什麼是好的公共生活》

阮直:《思想胚胎》

劉瑜:《民主的細節》《送你一顆子彈》《觀念的水位》

周濂:《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餘傑:《火與冰》《沉默的告白》《鐵屋中的吶喊》

摩羅:《大地上的悲憫》《恥辱者手記》

林賢治:《曠代的憂傷》《孤獨的異邦人》

朱大可:《文化的焦慮》《孤獨的大多數》

狄馬:《一頭自由主義的鹿》

……

一個人的主題閱讀

美國學者艾德勒和範多倫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出,閱讀分四個層次,由低到高分別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主題閱讀是閱讀的最高層次,可以克服閱讀的碎片化、隨意化、淺表化的不足。你可能會覺得自己讀書不少,但寫作水平依然很一般。我猜想,原因可能在於你雖然愛閱讀但沒有確立自己的閱讀主題,沒有進行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可以構建自己的知識系統。叔本華曾說:“哪怕是藏書最豐的圖書館,如果書籍放置混亂,其實際用處也不及一個收藏不多但整理得有條理的小圖書室。同樣,大量的知識如果未經思想的細心加工處理,其價值也遠遠遜色於數量更少但經過頭腦反覆斟酌的知識。”系統化、結構化的信息,更利於掌握和運用。我們可以進行主題閱讀,構建自己的閱讀系統。

關鍵是怎樣才能確定自己的閱讀主題?

曹文軒老師曾說:“讀書也有一個拒絕媚俗的問題。除了一些大家都應該讀的基本書之外,一個人讀書應該有自己的選擇。做人忌諱雷同——一個人若無個性,一定是一個索然無味的傢伙;做文忌諱雷同——文章寫得似曾相識,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讀書也忌諱雷同——讀書一雷同,也就什麼都雷同了。因此,聰明人讀書會獨闢蹊徑。一個人說:我不讀別人讀的書,只讀別人不讀的書。此說也許是狂言,也許是極端,但這份決斷也有可取之處,那就是頑強地展示閱讀個性的意識。到別人不常進入的領域去淘別人不淘的書,就會得到別人得不到的知識,就會發出另樣的聲音。這個道理簡單得如同走別人不曾走的路,就會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風景一般。”確立閱讀的主題及相關讀物,不應盲從,而應放出自己的眼光,根據自身的閱讀基礎、閱讀趣味,結合環境、條件等因素來綜合考慮。

2014年江蘇省高考理科狀元吳呈傑同學,他的閱讀就呈現了主題閱讀的特點。他因為有沈從文筆下的鄉土情結,就有意識地從這方面深入挖掘,以“中國鄉村”為主題做了深度閱讀,閱讀了劉亮程《一個人的村莊》、梁鴻《中國在梁莊》、熊培雲《一個村莊裡的中國》、何偉《江城》等。此外,他還探討外國文學中心靈故鄉的意義,讀了毛姆《月亮和六便士》、里爾克《杜伊諾哀歌》等。一個人能越早地發現自己的閱讀興趣所在,實在是他閱讀史上的一件大事。

徐飛|寫作是閱讀下的蛋——建立自己的閱讀“根據地”

徐飛|寫作是閱讀下的蛋——建立自己的閱讀“根據地”

徐飛|寫作是閱讀下的蛋——建立自己的閱讀“根據地”

蘇州中學附屬蘇州灣學校副校長,中國教育報2014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全國“三新”作文教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原蘇州市工業園區語文教研員。著有《作文處方》《徐飛的情味作文課》等。個人微信公眾號:姑蘇徐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