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蒙恬,被掩盖光芒的中华第一勇士

泱泱五千年历史,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勇猛忠贞之士,关公读春秋而知大义而被人崇敬,岳飞抗金虽败却因忠义而流芳百世,亦有杨家将历代战死沙场从不言悔。

然而,在这么多璀璨的星宿当中,却有一个看上去很不起眼的人被称为中华第一勇士。

这个人,就是蒙恬。

今天,剑子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位被上司和众多优秀将领掩盖了光芒的将军,蒙恬,聊聊他凭什么能被称为第一。

蒙恬,被掩盖光芒的中华第一勇士

1.第一个开发西北的戍边将领

先秦的历史我们很熟悉,武王伐纣后建立西周王朝,而后战乱,又有东周,继而进到了诸侯争霸的时代。

这一时代,就是思想大放异彩,豪杰辈出的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国,忙着逐鹿中原,在这片肥沃的农耕土地上扩张势力范围,然而在农耕文明之外,却也有另一种文明悄然崛起,也欲进入中原腹地与诸侯争霸,这一势力被称为匈奴,是自秦始皇大一统以来,困扰中原帝王上千年的边境问题。

但这种边境外患,在当时来看,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感同身受,甚至到秦统一六合后,也不能被当做是整个中原大地的问题,因为当时的人们,还处在我的国家被秦国给灭了这种痛苦之中,匈奴外患这个问题离自己太远。

而作为秦朝最能打的将领,蒙恬却不能不重视匈奴之祸。

当时的匈奴,已经越过了黄河继续南下,中原腹地如探囊取物,威胁着刚刚发展起来的农耕文明,且对秦首都咸阳虎视眈眈。

而匈奴占领的这片肥沃且有战略优势的土地,正是被称为塞上江南的宁夏一带。

蒙恬,被掩盖光芒的中华第一勇士

为解除祸端,蒙恬到这片土地上抗击匈奴,修筑长城。

当大量的军兵和修筑长城的劳动力到了宁夏的时候,就需要在这里生活,而这里有肥沃的土地,天然适合农耕和居住,就地开发土地获得生活所需是蒙恬所想到最合适的办法。于是蒙恬率领众人在黄河边上筑建了44个县城,实行屯田,挖凿水渠,这片被充分开发的土地也就此变成了塞上江南。

与此同时,蒙恬要兼顾击退匈奴,在合理的调动之下,蒙恬的抵抗做到了让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可谓战功赫赫,勇猛无敌。

或许有人说修长城一事劳民伤财,是秦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从地图上来看,这长城是不得不修,甚至修完后,有不少朝代在匈奴侵犯边境时都成了秦长城的受益人。而这种保护农耕文明和中原统治者利益的巨型建筑,在之后的很多朝代也都被效法修筑。

时间一长,汉民族抵抗匈奴的悲壮和英勇事迹越来越多,长城也成了一种爱国精神的象征,像"万里长城永不倒"和"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两句歌词,都印证着这一说法,而发扬这种精神的第一人,正是蒙恬。

蒙恬修长城和抗击匈奴的事,在汉初是被诟病的。当时认为,秦朝刚统一,应该安抚六国百姓,不应大兴土木,再起战事,可六国百姓是内忧,匈奴是外患,虽说攘外必先安内,可面对已经越过黄河的匈奴,恐怕秦朝不能认同。而秦以后的历史也证明,匈奴这个外患谁当权谁头疼,谁戍边谁英雄。

2.第一个心怀天下为忠义赴死的将领

众所周知,秦国是一个广泛吸收外来人才的国家,有不少在秦国建功立业的,都是外来户口,但大部分秦国的客卿,只是为了寻找一个好公司实现人生梦想,建立自己的功业。假如秦国的老板不喜欢我,我就和秦国拜拜,寻找下一家更乖的老板。

比如孙子吴起从魏国跳槽去楚国,商鞅从魏国跳槽去秦国,乐毅从赵国跳槽去燕国等等。

总而言之,那个时候的人才们不讲"爱国主义",更讲个人价值。

蒙恬的爷爷蒙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齐国来秦国干活,实现个人价值,延续到蒙恬这一代,大一统的丰功伟业即将完成,蒙恬也是毫不犹豫的去攻下了自己的故国,齐国。

蒙恬,被掩盖光芒的中华第一勇士

而这些,并没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充其量蒙恬也就是一个能打仗、会打仗的将领,真正让蒙恬与众不同的,是面对秦二世和赵高的赐死时,他的觉悟。

当秦二世和赵高篡权夺位后,赵高想起了之前蒙恬的弟弟蒙毅曾在查案时对自己铁面无私,不留情面,故而撺掇秦二世将蒙毅和蒙恬赐死,当毒药拿到蒙恬面前时,手握三十万大兵的蒙恬并没有为了自己活命而就地造反,更没有想过要逃跑,而是饮下毒酒,迎接死亡。

或许在后世来看,蒙恬此种做法是极为普通的忠君做法,是一个军人的基本操守。

但在当时那个"领导对不起我我就走"的春秋战国来看,蒙恬是与这些人不一样的,他是从个人价值跳出来看到了天下大局的人。蒙恬自然知道手握三十万精兵只要想活,造反就行,但他又清楚知道,统一天下的伟业却会因此毁灭,故而他放弃用自己在军中的威信反水秦国,选择饮毒就义,为忠君爱国而亡。

这一举动,为后世所有将领做了一个榜样,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生死都是小事。

3.第一个在军情传递上提高效率的将领

古有言,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军力事关存亡,而军情事关军力强弱。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战国时期虽连年征战,但情报传递速度却十分的慢,不仅仅是在路上的时间长,就连写情报的时间也很长。当时的情报一般是在石板上刻着,可石板刻字十分费事而且不易查看,为此,蒙恬为了更有效率的传递信息,就发明了毛笔,至今还有很做笔的工匠奉蒙恬为祖师爷。

蒙恬,被掩盖光芒的中华第一勇士

不过,在后来出土的文物中发现,在蒙恬之前就有人使用毛笔,只是没有蒙恬军队中使用的毛笔好用,结构性佳。理智的分析认为,之所以会出现如此说法,应该是蒙恬发现了石板刻字的不方便,并将也不那么方便的毛笔做了改良,将其变得方便了而已,而之所以会有蒙恬造笔的说法,大概是因为蒙恬手下的士兵对自己上司的美化,将这件光荣的事归到了蒙恬身上。

蒙恬之前的毛笔,笔头是用丝线固定在笔杆外面,但这样做成毛笔很容易分叉,不便使用,于是蒙恬带领部下对毛笔做出了关键性的改良,将毛笔的笔头塞进笔杆之中,让毛笔从外裹变成了内嵌,改变了毛笔的地位,成为了主要书写工具。

蒙恬,被掩盖光芒的中华第一勇士

而使用毛笔作为书写工具的蒙恬军队,势必比石板刻字传递军情来得方便快捷,焉知这不是秦最终获胜的原因之一。

虽然蒙恬造笔之说,是对蒙恬的美化,但重视军情传递并想办法提高效率的,却是蒙恬,这样一看,他确实站在时代前沿,而改良后的毛笔不仅仅让蒙恬在军事上更胜一筹,也为整个中国的文化做出了贡献,成为了文房四宝之一,实在令人钦佩。

结语

春秋战国时期慷慨赴义的英雄很多,但严格来讲,却也是华夏民族之间的自相残杀。

大家都是为了一方诸侯国的利益和自我的人生价值在征战,但像蒙恬这种跳出了诸侯国,转而考虑整个华夏格局的人是很少的,他先放下了自己齐人的身份为统一华夏做出了贡献,又为了整个秦朝考虑,在个人生死和秦朝存亡只见选择了秦朝,不起兵造反。或许,秦始皇能统一六合,也是因为有蒙恬这样着眼大局的优秀将领才能完成这件前无古人的大事。

再者,修筑长城和抗击匈奴一事,虽被汉初的人诟病为残暴,但纵观华夏历史长河,却不难发现,修长城和抗击匈奴是一件极为正确的事,但蒙恬却因为是做这件事的第一人,便和秦始皇一同背负了骂名,实在又委屈万分,难怪即使贡献满满,却也一直被人忽略光芒。

由此可见,蒙恬这"中华第一勇士"称谓,极有可能是"第一个协助君王一统天下安稳四方的勇士"之简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