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都說美國製造業空心化,GDP為何全球第一?

不執著財經


按照現在流行的GDP算法,美國是全球GDP第一沒錯。不過GDP像現在這樣算究竟對不對呢?這個還有的商量。

下面咱們以最近十年的一組統計數據,來看一看美國的GDP為什麼就能成為全球第一。

也許用各個行業的從業人數更能反映美國的真實情況。在近十年以來,美國從事第一產業的人口占比為:

1.53%,從事第二產業的人口占比為18.95%,從事第三產業的人口占比為79.52%。

這三個產業的GDP佔比分別為:

第一產業:1.65%;第二產業:29.38%;第三產業:68.97%。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美國的GDP中,主要是由第三產業組成的,這個第三產業幾乎佔了美國總GDP的70%,而作為國家實力象徵的第二產業不過才佔整個GDP的30%左右,其中製造業更是隻佔整個GDP的12%左右!

美國2018年的GDP總量為20.51萬億美元,如果製造業還佔總量的12%的話,那麼美國的製造業不過僅有:20.51萬億美元×12%=2.46萬億美元。

作為對比,我們來看我國在2018年的一組數據。

我國在2018年的GDP為13.46萬億美元,其中製造業佔比為29.4%,是所有行業中最大的一個行業。而美國最大的行業卻是金融和房地產業,佔比超過了20%。

2018年我國的製造業產值為:13.46萬億美元×29.4%=3.96萬億美元。

另外,美國的個人消費對GDP也有巨大的貢獻,在2016年個人消費支出為12.82萬億美元,而這竟然也是美國GDP數量龐大的一個組成部分。

國家實力肯定比的是製造業,而製造業上,我國其實已經遠遠超過了美國。

另外,現在流行的GDP算法是把交通運輸業、通信業等這些我國非常強的行業都算在了第三產業內,這使得我們在製造業的數值上又吃了不少虧。

其實,美國為了維護他的世界超級大國形象,必然會在GDP算法上挖空心思,以使得它的GDP數據看起來更加的好看。

而我國為了不顯山不露水,也樂得讓GDP的算法稀裡糊塗,實則虛之,虛者實之,誰讓我們有《孫子兵法》,人家沒有唻?


蛙眼看天下


我們都知道,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GDP高達20.494萬億美元,但美國已經有很多產業轉移到海外,產業空心化比較嚴重,製造業產值佔GDP的比重只有11%左右,那麼美國GDP世界第一,是靠什麼來支撐起來的呢?



其實,製造業早已不是美國第一大產業,從2018年美國三大產業增加值對比來看,以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和以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佔美國GDP的比重不到20%,而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才是支撐起美國龐大的經濟規模的產業,其增加值高達16.5萬億美元,超過中國。相比之下,中國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剛過半多一點。

當然,美國雖然有很多產業轉移到海外,但美國製造業實力依然很強,製造業增加值超過2萬億美元,僅次於中國。而且留在美國的製造業大部分都是附加值高以及科技含量高的高端製造業,比如飛機、芯片、生物藥品、集成電路、發動機、醫療器械等,美國仍然牢牢佔據著世界產業鏈的最頂端。

在構成能夠GDP的行業當中,製造業只能排名第三,而第一的是金融業(21%),其次是職業和商務服務(12.1%),教育和醫療服務(8.4%)、批發交易行業(6.0%)、零售業(5.9%)緊隨其後,除了製造業屬於第二產業外,其它的都屬於第三產業。由此可見,美國經濟的主導產業已經轉變為以商業、金融以及信息等產業為代表的服務業,這是支撐美國GDP世界第一貢獻最大的產業。


錦繡中源


製造業的空心化,卻保持GDP的全球第一,這是一個大家都能看見的現象,這反映了一個深刻的經濟道理;

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 :一個村子裡,有一個大地主,他把家裡的地都交給別人種,每年按時收地租子。地主家因為不種地了,所以產業空心化。因為地主家收租子能收到很多錢,因此還是地主家最富。

在農業社會最主要的生產資料土地,在工業社會最主要的生產資料是工廠和能源,而在知識社會最主要的生產資料是知識產權和金融霸權;這一點在手機行業很明顯,蘋果公司利潤最高峰的時候攫取全行業70%的利潤,各手機廠都需要繳納高通稅;美國通過制霸核心技術和核心零部件,構建凌駕於製造業之上的知識產業,從根本上,製造業空心化不會影響美國GDP世界第一;但是如果在高科技領域、知識產權領域對美國形成了競爭、威脅美國的命根子,那麼制裁起來絕對穩準狠。

看透以上真相,我們就知道“自主研發”的重要性,因為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只能自己拼出來。


有趣讓生活更多彩一些


我來跟大家講講什麼叫服務業:咱兩人面對面坐好,我先給你講個笑話,你給我一個億;你再給我開導開導,我再給你一個億。於是,就有了兩個億的GDP!如果你覺得我的笑話只值一千萬,想討回另外九千萬,你可以再花一個億僱傭律師跟我打官司,最後我退給你九千萬。我再跟你打官司也退回九千萬,於是兩個億的律師費也算GDP。

你看,咱倆這麼一折騰,四個億的GDP出來了。

中國的笑話也算GDP,只不過價格比美國便宜太多,如果價格相同的話,咱的GDP也可以霸榜[呲牙]


水滴的聲音


美國的GDP排名全球第一,主要是由他的服務業撐起來的。在三大產業中,這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佔比不超過15%,另外85%屬於第三產業。

(2018年美國GDP總量是20.49萬億美元,佔全球的比重是23.89%)

2018年美國GDP總量是20.49萬億美元,服務業業增加值就有17萬億美元之多。我就憑他的服務業增加值就可以超過全球任何一個國家的GDP。刺畢竟,排名第二的中國GDP也只有13萬億美元。這要比美國的服務業增加值低了4萬億美元。

產業空心化問題是眾多發達國家的通病。其實嚴格意義上也不叫通病,只是這些國家在經濟發展戰略中對產業的取捨不一而已。英國、法國、美國基本上出現了產業空心化。而德國、日本則沒有出現產業空心化。

雖然美國和英國法國一樣出現了產業空心化,但經濟增長速度卻比英國法國要高了不少。英法兩國目前的經濟增速只有1.5%左右,而美國能達到3%。

都是產業空心化,都是發展第三產業,為什麼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就能夠更高呢?因為美國在某些第三產業領域是全球領先的,非英法科比。

比如,互聯網信息產業。美國有微軟、甲骨文、臉譜網、谷歌等超級企業。而英法兩國在互聯網科技浪潮中一個毛都沒有撈到。

再比如,金融產業。美國的華爾街感冒,全世界都要跟著吃藥。沒國的金融產業在全球擁有無與倫比的地位。摩根斯坦利、JP摩根、花旗銀行、美洲銀行、高盛銀行,擁有一大批在全球有巨大影響力的金融企業。相比,英法兩國就少得多了。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就是美元是全球最大的世界貨幣。全球有60%多的交易是用美元完成的。一個國家的貨幣是世界貨幣,也就意味著這個國家可以調動全球的經濟資源為己所用。美國只要開動印鈔機,就能從全球購買到任何他所需要的資源。石油、礦產、木材、毛料都不是問題。

客觀的說,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和他有沒有產業空心化,沒有很大的關係。藥業對美國來說,只不過加強了其對全球的控制力。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美國發達的航空航天產業,使得其生產的波音飛機、F35戰鬥機在全球暢銷。


財經知識局


美國目前GDP世界第一,為什麼很少見到美國貨?目前產生的這種情況是因為美國的產業結構和全球的產業分工有關。

近年來,在美國製造的產品比例不高,我們在世界上看到最多的是中國製造的。

特朗普一直說中國剝奪了美國的工作。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已經利用了美國的就業機會。一系列原因,例如美國工業的嚴重空洞化,都歸因於我國。實際上,主要原因在於美國本身的產業結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的國力很強,尤其是在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與美元和黃金聯繫在一起的金本位並形成美元霸權之後。 到1970年代,美國大多數中低端製造企業移居國外,這是美國工業空洞化的開始。

三十年前,我們對福特、波音和其他美國製造企業的瞭解最多。現在,我們對蘋果、微軟、Facebook和華爾街的瞭解最多,這表明美國的經濟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美國GDP的主要貢獻者來自以金融為核心的服務業。服務業對GDP的貢獻可佔80%,而製造業對GDP的貢獻僅佔一小部分。


因此,儘管美國的GDP很高,但這並不意味著整個世界都必須在美國製造。世界上的勞動分工是不同的,美國的產業結構自然也是不同的。金融業賺錢容易,它不像製造業那麼難。所以特朗普想改變對美國產業的空洞化,這基本上取決於美國的現有結構,想要改變是不可能的(中國也會根據美國的政策方向,不會輕易讓他改變的)。


億宸商業觀察


所謂美國的製造業空心化,實際上是一個複雜的範疇。

首先,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所謂“第四次浪潮”,尤其90年代“第一次電商泡沫”和經濟槓桿化以來,美國經濟構成發生巨大變化,出現了第一產業穩定(農業仍然是第一大供應商)、第三產業突飛猛進(美國服務業不僅在國內創造最多就業機會,而且在國際上也長期處於出超的高水平),而第二產業即製造業相對萎縮的局面,這一局面並沒有因為電商泡沫的破裂和“次貸”危機的爆發而告一段落,反倒在長期量化寬鬆的刺激下愈演愈烈,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GDP由包括金融業、服務業在內的第三產業提供,同時第一產業也依舊保持穩定,相對而言,製造業的空心化對GDP的影響,就會顯得有限得多。

其次,自上世紀末以來產業全球化趨勢明顯,而製造業則是產業全球化的龍頭,大量上游和配套產業被放在勞動力性價比更好的國家、地區,以節約成本,同時很多製造業企業還會把結算地放在低稅國家,這些都導致美國本土製造業佔比大幅下降,美加墨的北美三國自貿區成形後,需要大量勞力的配套紛紛移往墨西哥,而美國和加拿大間在汽車等製造業領域的產業共享也大幅增加,這些自然都要攤薄美國本土的製造業比例,按照特朗普的說法是“美國吃了虧”,其實從利潤上看,美國才是佔便宜最多的那個。

第三,美國也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儘管有移民的補充但這個過程是很難逆轉的,這迫使其不得不有所取捨,在產業方面抓金融、高科技而相對放鬆製造業,在製造業方面抓總成、高端,而相對放鬆配套和低端,這是沒辦法的事,也是性價比最高、對美國最有利的配置,像特朗普那樣從豬肉一直到豬糞都要通吃,是既不可能,實際上也不划算的。

第四,美國是個選舉社會,又是個善於搞數據分析的社會,這使得有心人可以很容易地在GDP上做手腳,比如在選舉前一財年最後一個季度壓低些,而在選舉當年則故意“放衛星”,這隻需要在統計範疇等方面稍作修改就能輕易做到,奧巴馬、特朗普都是個中高手,所以近年來美國GDP數據上,其實還是有不少名堂的。


李厚何


美國製造業空心化,是一個趨勢和現實,典型的就是蘋果通用等產能轉向中國,而正是有了蘋果等這樣的跨國企業群體,佔據著世界產業和科技的頂尖,佔據著科技研發優勢和品牌優勢,也正是諸如麥當勞肯德基以及沃爾瑪,蘋果,微軟等一大群這樣的世界級跨國企業集群,美國才能夠持續穩居世界經濟第一的領導地位並且無可撼動。

我們以蘋果為例,蘋果公司主要的工作在於操作系統,以及定期推出新手機電腦iPad等產品,而在產品研發過程中,大量的中國企業,類似富士康,立訊等公司在產品研發早期就加入到研發流程,包含但是不限於材料,結構,供應鏈配套,以及模具,工裝等的試製。而從一個蘋果手機角度來看,平均一臺手機按照美國售價大約200-400美金,做作為基本上全程參與制造(事實上不只是製造,包含了上述的幾大流程和產業整合過程與結果),但是,富士康,一部手機只賺取9-11美金的“組裝加工費”——對比其他企業,在蘋果產業鏈中的集群,甚至還不如富士康的——9-14美金。而蘋果公司的年銷售總額在2600億美金(截止今年三季度)。每個季度的營業總額在600億美金左右,一個蘋果公司的產值就相當於我國整合手機通信產業的總產值!

更有甚者,蘋果公司,一個公司的集利潤,佔據了世界整合手機產業利潤的90%以上。這是何等的驚人?

如果,我們只是單純以“蘋果”和“手機產業”角度去看待全球的“產業分工”和產業地位結構,就已經不難發現,美國不僅僅佔據了產業的定價權,也佔據了產業的核心研發能力,以蘋果為例,他幾乎自身不生產任何部件,包括芯片,存儲,以及顯示屏,但是,他的研發,在每一個或者每一輪產業創新中,都無可爭議地佔據著“創新”和“研發”的技術輸出的最高端。

除了蘋果以外,還有微軟,還有IBM,還有亞馬遜,一大堆的世界級領先的科技企業,都在源源不斷地創造價值和現金流。

很多人總是喜歡預測“美國的衰退”和“倒下”,在我看來,完全是杞人憂天——自己的屁股不乾淨,卻期望別人快點倒下,希望別人倒下給自己創造“偉大成就”這種觀點本身就非常可笑。

真正能夠冷靜看待美國的經濟和科技實力的人,還是華為的任正非,他認為 “美國科技領先我們至少三十年”,他認為“積極擁抱美國科技企業,積極與美國科技企業合作”是非常有意義和重要的。當然,我國自主產業意識和規劃,為了不受制於人,為了未來發展更好,這毫無問題,這也是必須得,和必須儘早進行的,但是,美國的經濟科技領先的現實,並不是一個“烏托邦”而是科技優勢積累的結果,也是全球產業分工自然選擇的結果。

總結起來,為什麼美國不實際製造,但是卻擁有世界第一的經濟實力?答案就在於蘋果,微軟,亞馬遜等一大批世界級科技領導企業——輸出價值,創造創新和創造現金!以醫藥為例,美國排名第一藥企的年營收規模是650億美金,對比我國藥企第一是恆瑞是一兩百億人民幣。差距何等之大?


屠龍刀fei0598


說美國製造業空心化的完全是在扯淡,雖然目前美國的服務業非常發達,但美國從來沒有放棄過製造業,即便有些製造業不在美國生產,但是美國仍然掌握這些製造業的話語權,因為他們處於製造業產業鏈當中的頂端。

首先、美國的製造業仍然非常發達。

說到美國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是美國的服務業,目前美國的第三產業是非常發達的,比如美國的互聯網,美國的金融,美國的電影等等都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而且對全球的滲透率非常高。但我們很少看到有人會去談美國的工廠,甚至有人認為目前美國的製造業已經空心化,但這種看法完全扯淡。

先來看一下2018年全球工業增加值排名情況

2018年在全球工業增加值排名當中,中國以5.53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工業產值佔全球的比例接近30%,而美國的工業增加值2017年達到3.55萬億美元,雖然2018年美國的工業增加值有所下降,但仍然達到2.97萬億美元。

而大家一直認為是製造業強國的日本和德國同期的工業增加值連1.5萬億美元都不到,相當於美國的工業增加值大概是日本的兩倍,德國的三倍左右。

具體到製造業增加值,美國的產量仍然不小。

比如2018年中國的製造業增加值是4萬億美元,同期美國的製造業增加值大概是2.33萬億美元,雖然美國的製造業增加值跟中國沒法相比,但美國的製造業增加值仍然比日本、德國、韓國這些傳統的製造業大國要高出很多。

而且從人均製造業產值的角度來看,目前美國的人均製造業增加值大概是7280美元,而雖然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國家,但是人均製造業增加值卻只有2857美元,相當於美國的人均製造業是中國的2.5倍左右。

由此可見,實際上目前美國的製造業產值仍然是非常龐大的,並沒有像大家所說的出現製造業空心化的情況。只不過是因為美國的GDP規模比較大,所以製造業在GDP當中的比重比較小而已。

其次、美國的製造業主要體現在一些高端製造業上。

經過多年的發展,美國工業已經非常發達,而隨著勞動力以及各種生產要素成本的不斷提高,美國早已開始了產業轉移升級,近幾十年美國把一些落後和低端的產業轉移到了一些發展中國家,而美國本土則著重發展一些高端製造業以及先進製造業。

目前在全球一些高端製造業當中,美國所佔的比例仍然是非常高的,比如飛機產業,汽車產業,電子產業,生物製藥產業,軍工產業,計算機產業,航空航天產業,核能產業,新材料產業,高端機床等仍然處於全球領先的地位。

再次、美國處於製造業產業鏈當中的頂端,即便不生產一些東西,但仍然掌握這些東西的控制權。

雖然目前美國的製造業產值不是全球最大的,但可以肯定,美國的製造業是全球競爭力最強的,因為美國處於整個製造業產業鏈當中的頂端。

比如現在很多製造業當中基本上都會用到芯片,而目前全球最頂尖的芯片基本上都是由美國生產的,芯片就相當於製造業的大腦,沒有了芯片很多製造業都會陷入停滯當中。

比如軟件,軟件是很多設備運行的關鍵環節之一,沒有軟件的支撐,就算再先進的設備也不一定能夠運行起來,而目前全球最頂尖的軟件設計也是由美國生產的,我們日常用到的很多專業軟件,基本上都是由美國研發的,這些軟件的編程有可能外包給印度等其他國家,但是最核心的技術仍然掌握在美國的手裡。

再比如,雖然蘋果手機是在中國生產的,但蘋果的研發設計卻在美國,如果哪天蘋果不高興了,他隨時有可能把生產基地轉移到東南亞或者印度等其他國家。那最終影響的還是中國,而對蘋果來說影響其實不會有那麼大。

最後、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想要保持國力的強盛,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放棄製造業。

很多人都說美國製造業空心化,實際上這並沒有瞭解美國真正的製造業。雖然美國放棄了很多產業,比如一些低端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以及那些高汙染高耗能的產業都轉移到海外了,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美國製造業的產能。

但是美國這種淘汰落後產業的做法,可以為一些高端製造業騰出更多的空間,而且只要美國掌控著製造業的核心部門,那麼他們仍然是製造業的強國。

所以美國從來都沒有放棄過製造業的地位,只是進行戰略上的調整,著重發展一些高端製造業和高精尖技術產業而已,而這些高精尖技術產業附加值非常高,投入和產出比要遠遠高於傳統的製造業。

而且美國在特朗普上臺之後,也開始喊出了重振製造業的口號,並通過降低企業稅,放開投資門檻等手段吸引美國企業回本土投資以及其他國際企業到美國投資。

對美國這麼發達的國家來說,他們仍然這麼重視製造業,可見製造業在整個經濟當中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不管是對於發達國家來說,還是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想要保持國力的長遠強盛,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製造業,畢竟製造業是整個社會的根基,沒有了這個根基,其他事情再好那也是曇花一現,只有把製造業做好了,做其他事情才會更加有底氣。


貸款教授


剛看了下,下面的朋友回答,很好,有一定的道理,

美國掌握著世界上科學技術的頂端位置,所以在工業製造方面屬於上游產業鏈,

比如~

大飛機,芯片,精密製造,航空航天,互聯網……

這些都是摸的著的,還有一些更厲害的是摸不著的,

就是遊戲規則幾乎都是美國參預制定的,

這些遊戲規則分~

體育方面,文學方面,文化方面,

工業方面,農業方面,貿易方面,

金融方面,國際秩序,軍備裁剪……

就這些看得見,摸不著的遊戲規則,利用起來,就可以把一個富裕國家弄窮了,相反也可以把一個窮國弄富了,

美國剪羊毛的卑略手段就是其中的一個,

再說到美國的製造業,

人家既然掌握上游產業鏈,就有定價權,說多少是多少,

你可以不買,但,別處沒有,如果別的國家也有,美國會干涉,所以別的國家就得看美國的臉色,也不敢賣給你,

你說它製造業能不賺錢嗎,

我們得出口多少貨物才能換回一架波音飛機,

有些高科技產品人家還不賣給咱,也就是有錢都買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