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看《鹤唳华亭》,从经济学角度谈宋朝是历史的繁荣还是衰败?

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最被后人瞧不起的大一统王朝,“积贫积弱”是人们对其根深蒂固的印象,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宋朝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朝代,也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都是在宋代出现并得到大规模的实际应用,整个封建社会中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出现在宋朝。据不完全统计,宋代的GDP是占当时全球GDP的50%。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单纯从经济上看,宋朝在古代历史上确实是一个耀眼的存在。

看《鹤唳华亭》,从经济学角度谈宋朝是历史的繁荣还是衰败?

清明上河图——汴京外的繁华景象


欧洲小农经济落后,宋朝商品经济发达

首先,我们从比较经济学角度做一个简单横向分析:当时的欧洲是封建庄园式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是比较低下的,经济发展更是乏善可陈,因为中世纪的欧洲大部分财富掌握在教会和贵族手中,缺乏流动性,不具备产生商品经济条件,直到13世纪即中国南宋末期,欧洲才迎来了中世纪经济文化发展的巅峰,意大利开始出现文艺复兴,才迎来了文明的曙光,逐步进入商品经济。

看《鹤唳华亭》,从经济学角度谈宋朝是历史的繁荣还是衰败?

欧洲的中世纪——平民士气低落


而同一时期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不抑商”的朝代,商品经济十分活跃,北宋时就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制造工厂和加工工厂,如造船厂、火器厂、造纸厂、印刷工厂、织布厂、各地的官窑等。南宋时的军器所工匠竟达七八千人,有徒工一千二百余人,绫锦院织工达到四百余人。除国办的工厂外,一些私办的工厂也相继大量的出现与繁荣。

看《鹤唳华亭》,从经济学角度谈宋朝是历史的繁荣还是衰败?

清明上河图——虹桥上的忙碌


明朝重农抑商税入少,宋朝商业立国税入多

其次,我们从比较经济学角度做一个简单纵向分析:宋朝神宗时期经王安石变法,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8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用以下的数字比较一下大家就都明白了。

明隆庆5年(1571)国家岁入白银250万两。张居正改革之后的万历28年(1600),才岁入400万两。明末天下大乱,明先后增加了辽饷,剿饷和练饷的征收,即著名的“三饷加派”,大概每年1000万两左右。

如果我们认为银钱的一般兑换率为1两白银=1贯铜钱的话,那么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大家知道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为什么为产生这种局面呢?

看《鹤唳华亭》,从经济学角度谈宋朝是历史的繁荣还是衰败?

宋朝改革派人物——王安石


宋朝时期农业、手工业高度发达

宋朝,特别是到了南宋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已转移到长江以南,特别是江淮地区,这里土地肥沃,特别是水资源充沛,利于农作物生长,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粮食亩产较汉唐时期有了很大提高,再加上宋朝执政者特别重视农业生产,对农业征税很低,使得农民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反过来进一步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各种新型农具的出现,将大量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产生了很多劳动者剩余,一方面是原本从事土地经营的资本从农业中抽离出来,在市场上“寻租”;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也从农业劳动中被释放出来,被推向了市场,加入到第二、第三产业从事更高级别手工业、服务业劳动,自然收入大幅提高,从而实现了封建社会难得的“藏富于民”的盛况。

按照经济学“需求拉动”的原理,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一方面是消费需求拉动的结果。正是因为国民的相对富裕导致了持续的旺盛需求,这种需求又导致了资金和劳动力向手工业和服务业倾斜;反过来,投资手工业和服务业取得的高额回报又再一次地将需求推向了新的高度,国民经济因此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至此,宋朝的经济,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水浒传》中,我们可以看到,林冲仅是一个禁军的中级军官就可以拿出1000贯钱去买一把刀,而在 《聊斋志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百金”在当时就已经是一户中人之产了。可见,当时的人们有多么富足。

看《鹤唳华亭》,从经济学角度谈宋朝是历史的繁荣还是衰败?

宋朝文人听曲——悠闲自得


宋朝时期海外贸易高度发达

由于西夏阻隔了西北的丝绸之路,加上经济中心的南移,从宋朝开始,东南沿海的港口成为新的贸易中心。唐朝时期全国仅广州一地设有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宋朝多达近20处,泉州逐渐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口,进出该港口的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当时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

按照经济学“需求拉动”的原理,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是出口需求拉动的结果。因为宋朝的生产力发达,产生很多物美价廉的商品,如丝绸、瓷器、茶叶等都是海外诸国的稀缺之物,再加上宋朝造船业发达,可以快速把廉价商品运往世界各地,从而进一步促进商品经济繁荣。

宋朝海外贸易分官府经营和私商经营两种方式,其中民营外贸又占大宗。元丰三年,宋朝政府制定了一部《广州市舶条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而各个外贸港口还在城市里设立“蕃市”,专卖外国商品;“蕃坊”供外国人居住;“蕃学”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政府还专门制定了蕃商犯罪决罚条。现在广州和泉州城内仍然有许多藩客墓,成为当时海外贸易繁荣的佐证。

南宋时期,宋朝在与金和大理的交界处设立榷场来互通有无。宋朝出口药材、茶叶、棉花、犀角、象牙等,进口北珠、人参、毛皮、马匹等货物。民间也有大量的走私贸易。由于宋朝铜钱信用佳,被大量走私到东南亚和西亚,而当时的朝鲜和日本更停用自己的通货,改用宋钱。

看《鹤唳华亭》,从经济学角度谈宋朝是历史的繁荣还是衰败?

宋朝海外贸易路线图——横跨三洲两洋

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曾指出:“在两宋统治的三百年中,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的最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也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对此,我们不禁有一个新的疑问,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进程中,为何只有宋朝商品经济能达到如此繁荣地步?

根据经济学“帕累托最优”分析,一个国家的国力绝非疆域越大越强,人口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二者的比例要恰当,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达到边际效用的最大化。而宋朝所控制半壁江山正好是中华大地物产最为富饶之地,正好能使资源的达到最优化配置,再加上宋朝鼓励发展商品经济,自然而然造就我国古代历史经济高度发展的辉煌一幕。

参考文献:《宋史》、《水浒传》、《东京遗梦——“宋朝发展的经济学原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