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投资如登天,一步一重天,怎样让收益爬上高峰

讲在前面3小点:

1,比我们业绩好的有非常多,我们并不追求很高的业绩回报,我们期望做到20%年复合收益,但由于各种原因干扰,或者我们能力有限,每年的回报可能会有波动,有时候运气好一些,有时候运气差一些,我们完全有可能在某一个阶段大幅跑输市场;总的来说,我们对于短期的判断能力很差,因此我们尽量将标的当做PE来看,即使在很长时间内不能卖出,我们再选择买入(当然,实际上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未必能做到)。

2,我们的投资方法论只是众多方法论之一,投资领域也相对狭窄,我们也不追求面面俱到,也不会批评其他任何投资方法,我们相信行行出状元,哪怕就是看图抄趋势甚至可以取得更加惊人的业绩;我们相信的是方法论和投资人的匹配,涉及到人的世界观和性格,长期来看,只有做一种可以说天人合一,非常自洽,非常舒服的投资状态的投资才能将投资这项事业永远做下去(我们从来没打算赚几年快钱,就可以发财退休了);

3,我们相信长期来看一定要尽量将投资者的利益与投资管理人的利益高度统一的原则,这样才能使得对于风险和收益的任何双方是能够统一的alignment,因此,我们相信相对稳定的投资理念,透明的传达和沟通非常重要。同时,我们在管理的产品都投入自己的资金,目前管理的直销产品自有资金一直超过15%,我们相信即使我们能力有限,不能获得所期望的回报,最起码和投资者处于同样的风险和机会成本损失的基础上。最后,欢迎关注我们的公号,里面有一些更为详细的投资思考。有兴趣可以微信搜索:BEDROCK。可以看到更详细的文章


今天主要回答两个关于投资的问题:第一我们如何理解投资?第二,我们的投资策略是怎么样?从方法论角度来讲这两点还是非常核心的问题。

Q1:我们到底投资的是什么?


通常投资者哪怕是散户都害怕被称为是趋势投资者,他们喜欢被称为 “价值”投资者,好像“趋势”是与所谓“价值”相违背的一个词, 好像“趋势”是一个贬义词。


我们投资的到底是什么?是一个个所谓的牛股?是贵州茅台?是腾讯? 只有投资他们才是正道? 我们投资的是各种策略?各种风格?价值?成长?反转?Like Buffett?


事实上我们实际上投资的不过是趋势...其实我们都是趋势跟踪者,包括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在做同样的事。比如我们判断一个公司靠不靠谱,一个品牌靠谱,都是观察他过往的一个业绩。然后再看这个品牌或者这个公司能不能延续,所以我们的工作不外乎就是发现新的趋势。分析跟踪也判断这个趋势能否继续,并且下注。


我想讲的趋势最重要的是讲基本面趋势,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基本面趋势是非常强大的,并且持续的时间远远比你想象的要强,特别是二级市场投资。看上去公司都差不多,但同样的行业有ABCD非常多的公司,每家公司大家就简单比较一下它们的估值什么ROE或者pb,其实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因为简单的财务数据很多时候会非常明显的掩盖不同公司之间的差异。比如说有些行业明明是竞争非常激烈,另外一些行业其实是竞争非常稀缺。


投资人的定价往往觉得今年增长都是差不多20%,那好都是20倍就好,但实际上从长期的角度来讲处于竞争非常稀缺的垄断资源公司所出来的长期的基本面趋势差异是非常大的。下图有三家公司,走势在零五年以前看上去都差不多,当时投资人对他们的感觉其实也是差不多,走势几乎完全一样,给的估值也差不多。但是自从过零五年以后,这几这三家公司走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投资如登天,一步一重天,怎样让收益爬上高峰


投资如登天,一步一重天,怎样让收益爬上高峰

好的那家公司和差的另外两个公司可能拉出至少有四五倍的差距。我可以把谜底告诉大家,这个图其实是我一八年做的,如果放到现在,这个差距更加明显。涨的最好是台积电(2330TW),另外两家跟他几乎同一时间起步的,台联电(联电2303TW),SMIC。如果你只是在前面认为这三家公司涨跌差不多都一样的话,也许在零五年以前判断对,但是如果你能真正的分析出来,涨的最好公司,他们最后可以有好几倍的差距。所以这一点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会经常发生的。


相比起来还有一类投资者,他关注的更多是市场本身,它是基于市场本身的投机。如果你的关注点只是市场本身,什么时候涨?趋势能延续多长时间?这个其实经常是短趋势的,而且常常被逆转。下面的图,大家可以看到,18年之前迅速暴涨了好多倍,然后18年开始就开始跌。其实因为我只放在一八年,就是19年20年依然是波动非常大。这个图其实是比特币的图。你可以看到如果只是对图形本身做判断的话,它的趋势的延续性其实是非常容易逆转的,可以在半年几个月,甚至几周之内发生很大的变化。

投资如登天,一步一重天,怎样让收益爬上高峰


其实对市场本身做判断是基于人性的判断,但并不是说就赚不到钱,或者说很多人就不行。往往就是类似于像以前徐翔这些大佬,有很多通过技术、量化,希望从人性本质“人性永不变”上赚钱,很多时候是要在技术层面去赚钱的。我们今天探讨的方法论,跟这个很不一样,因为这个基本上就是在判断短期趋势的延续与否,分析资金面,有很多大佬会非常熟悉,但不是我们今天探讨的重点,其实也不是我们认为自己能够擅长的。


相对来说,我们比较喜欢一个策略,GARP策略(Growth at a Reasonable Price)只不过比它可能更严格一点,我们对于壁垒,还有公司的制度要求,不仅仅是看基本面能不能往上走。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希望找到一个基本面能够持续向上,像刚才讲的相对比较就是基本面比较持续。就是判断一个基本面长期趋势,在市场价值上不追求过高溢价,来获取基本面向上挣钱。


这个逻辑最核心的原理就是我们相信,它基本面所形成的趋势是往往都是会超出大家想象的持续的。这个逻辑其实有很多人性的基础在里面,比方说人类建立信任的基础是需要时间,还有就是网络效应,还有就是规模效应,还有包括人本身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所以这些因素决定了基本面趋势,之所以能延续是有很多底层的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的基础。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相信。尽量找基本面趋势向上、并且可持续的,然后在市场相对低的位置进行买,就是我们策略的原理。

投资如登天,一步一重天,怎样让收益爬上高峰


还有一些人,他的策略可能会去选一些周期或者长期,就内在价值不一定有太大上升空间,但是它可以很便宜,在某些环境下就有可能严重被低估;然后在另外一个周期起来的时候,它有可能严重高估;中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价差。其实有很多做周期股,还有价值股,他们本质上都是在选这样类型的公司。在一个很低很低的位置买入一个长期内在价值未必会有很大成长空间,但是希望市场价值得到修复或者甚至高估的时候卖掉。但这个策略不是我们想要做的重点。


因为第一就是说这类公司其实很多的,如果我们把精力聚焦于这种类型周期或者长期内在价值不一定有明显趋势,但只是短期价格价值被低估的公司的时候,会让我们精力非常分散。而我们的想法,只是把精力聚焦在5%的公司就好,就是长期基本面向上的这些公司。哪怕我们当期的估值买的没有那么便宜,或者说fair value,我觉得也是OK的。这点我们还是同意,老巴所说的,在一个合适的价位买入好公司是要远远比较好的价位,买入普通公司要好。而且最最重要的是会让我们就说放弃掉很多,长期来看可能一般的机会。

投资如登天,一步一重天,怎样让收益爬上高峰


而把经历更多的就是聚焦于真正最优秀的公司市场。后来我们其实研究了很多,不管国内还是国外的一些案例。下面亚马逊的图到18年,但是实际上你看1920也差不多,我们在想一个大的趋势,为什么能够形成?你涨这么多倍就是几百倍,上千倍的涨,这个趋势为什么能形成这么持续?因为就是很多时候,大家都有一个冲动,就是一个股票涨了,一倍两倍,可能有冲动就卖或者说有些行业,也是就是你涨一点就卖了,然后换到另外一个,然后又去倒腾别的。好像他们的心理上会有一个安慰就说。我已经赚了50倍了,可以了,又去挑另外一个便宜,就不停的在不同东西上去轮动。

投资如登天,一步一重天,怎样让收益爬上高峰


我们首先搞明白就说,一个能涨几百倍的公司,是如何能够这么持续的?最终大家发现,他可能真的不是一个泡沫,觉得真的可能是值这么多钱,最后的逻辑在哪里?其实这个是我们以前过往回溯一些大的牛股所学到的。


总的来说我们以这个案例什么样的东西成就了亚马逊的,我们得出来几个结论,

• Super big TAM:超级大的成长空间电商、云计算!

• Strong Scale of Economy:这样可以一直成长下去…

• Strong barrier, better monopoly: AMZN长年累月的持续投入所打造的几乎 无敌的行业壁垒!网络效应,持续投入

• Self sufficient! 强健的现金流(最好是自由现金流),这样它的成长可以完 全不依赖于外部融资.

• Robust: 没有人能够保证永远上行,因此强健的商业模式和壁垒,健康的现 金流和资产负债表是必须的.

• AND not buy too expensive! 最后,用巴菲特的话“安全边际”就是不要在 过高的价位买入。


第一.有超级大的成长空间,无论电商还是云计算。他最终的成长空间呢,可能是无穷大,基本上是看不到天花板。如果TAM很低,或者是你很快就能看到山顶的话,他也不太可能股价能涨这么多倍。


第二.这就是另外的原因,为什么一定要强调他一定要有规模经济效应,就因为有很多公司稍微大一点,不管是运作模式还说管理半径就会成为非常大的束缚。就是有些人,他可能非常强调的就是人和人的管理,有可能管道几百人,多的可能上千人,就最多就上万人,就管不动了,人的效率的损耗到最后就非常非常的严重。这种情况下,它就会被很多规模经济效应更小的公司所打倒,所以我们看传统经济模式下龙头公司是相对分散的,但是在互联网,在云,就是在这种类型的公司,龙头公司可以做非常非常大的很核心的,就是说他的规模经济效应是很强的,边际成本非常低,所以他可以一直涨下去,而不会受到管理半径或者规模半径这么一个约束。


第三点也非常非常重要,就是一定要有非常强的壁垒,最好是垄断的。 如果说就是很快就能背竞争对手追上,或者说他能给你做差不多的产品,提供差不多的服务。那么你的定价能力,或者你成长的空间,马上就被打掉了。所以我们看到亚马逊今年每月持续的超常规模的投入了,就是打造了一个很强的壁垒。让别人非常难追上,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其他几点就包括一定要有比较强的现金流,他成长不完全依赖于外部融资,也很重要。因为我们看了有些商业模式就是它非常依赖于投资人给他投钱,不管是PCR还是补上融资之类的。但是有可能出现局面就是经济一旦不好,或者遇到金融危机,现金流一断就没法维系,所以如果非常长时间要持续的成长,最好就不要依靠于外部的现金流。因为外部现金流的稳定性不一定很好,像现在是一个好的时代,社会的资金都非常低,融资看上去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时候都会这样的。而且即使是看去风调雨顺,在15、16以后,甚至包括去年,一直也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最主要的并不是说他利润能有多少,但关键是他持续下去的现金流会有一些问题。


最后就是现金流资产负债表都要很健康,但最最重要的就是你不能买太贵。其实以亚马逊这个图为例,在1999和2000年暴跌之后,至少是跌到百分之七八十。你长期来看的那个位置还是比较低的,但其实最好的就是当前阶段你就不要买太贵。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最起码可以保证你能吃到很大一段股价上涨的利润。


巴菲特来就说是一个经常被人提起的,所谓的价值投资者,但其实他跟格林厄姆还有很多人很不一样。他最终还是进化成一个长趋势投资者,我认为就是他还是希望找到一个永远上涨的趋势,并且长期持有它。因为老巴说他最好就不要卖了,长期持有之类的。其实有个最重要的核心原因是他买入的公司天花板基本上都还是非常高,以至于不用他马上卖掉,当然也可以吃股息。但是就基本上来说至少70,80,90时代,我们认为他的选股基本上还是以成长为主的。


我们后来也读了包括写可口可乐的一个详细的案例,在我们公众号里面有分享,就是他们当时怎么看可口可乐投资,是一个非常非常典型的成长股的投资逻辑。所以我们认为,他只是在他的那个年代就是找了一些非常强的基于价值的成长的一些故事。可口可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还包括一些其他的例子,下面是八几年到九几年沃尔玛的图。其实它的股价也走得非常好,最根本的原因,我们总结起来是四点。

投资如登天,一步一重天,怎样让收益爬上高峰

第一天花板非常大,而且当时是有全球化的机会;第二有很强的壁垒,其实沃尔玛的策略,稍微展开一下蛮有趣的,就是当上一代的超市都在城市里面扎堆竞争非常激烈的时候,他其实走了一个小镇垄断策略,然后在小镇基本上就是一家独大垄断,所以他在那个地方形成了一个很强的壁垒;第三个就是超强现金流,它本身可以维系;第四商业模式本身是比较稳健,所以经历了好几次金融危机到最后都没有任何问题。但同样也需要指出来,即使这么牛逼的公司,他趋势也不是说就完全不会变化的。


大概在2000年以后回报就非常一般了,而且它还是在后面非常大比例加大回购各种各样现金回报以后。最主要原因就是第一全球化趋势本身是放缓;第二他面临更多的竞争,特别是前面讲的就是他把壁垒放在local的策略,在他进入很多新的市场以后,他在local的策略,就不一定奏效了。比如就以中国为例,它其实也进的是一些大城市。周边的竞争就非常多了,跟美国小镇,大家都去住在乡下居住环境和竞争格局是非常不一样的。所以由于各种各样原因,2000年以后就明显的放缓。


作为失败的,我们觉得老巴即使是一个股神,他对科技股的趋势判断也是出现很大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投IBM,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所以总结起来对于趋势的理解,第一,就是我们可以去做多一些趋势,可以持续的投资机会。就所谓的这些长期投资,要去努力识别它,把它做成一个组合,希望做成组合以后,它整体的趋势可以更加平缓,这样对投资人对我们自己也会有一些风控上的好处。第二点,如果有机会也可以去做空一些趋势更容易反转的一些机会。当然了哪些趋势短暂的哪些是反转的?这个是需要去识别的。


如果前面讲的能长期持续的趋势是需要有刚才讲的那些点都需要,比如说壁垒、空间、现金流等等。就刚才所讲的正面的、可持续的趋势的这些先决条件。如果有一些趋势不满足的话,在某一个时刻是容易形成反转的。如果有机会去做一些空,其实也可以去。但是不管怎么样,最最重要的就是我们一定要去理解趋势的形成和延续,所谓投资一定要投我们熟悉的领域,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一点。你看老巴尝试着去投科技股,最后也会相对失败。


总结起来: 什么是一个好的趋势

• 一个高的天花板,可以持续成长

• 一个很强的规模经济效应

• 强大的竞争壁垒,最好形成垄断或寡头局面

• 不需要借助外力,自可持续!

• 扎实且坚挺!

• 不要为此付出过高溢价! 安全边际原则

• 长期持有,保持耐心


Q2我们的投资策略?

后面的讲一下我们的策略,怎么去构建组合?首先我会稍微讲一讲,对A股、还有港股、还有美股的一些不一样理解。这里放了几个图是有A股的,创业板有美股纳斯达克的,可能是到17年底的时候的图,其实181920年就也没有太明显的变化。

先来谈一下: A股市场有何不同?

• A股市场实际上提供了更好的回报.

• 尽管如此,A股拥有比美股更波动 的特性.

• 这其中的原因有非常深层次的投资 人结构、中国经济结构、A股公司 从事行业、公司治理等综合原因.

• 关于A股为何会如此波动也可以用 前面介绍趋势的标准来判断一下也 可以更理解


投资如登天,一步一重天,怎样让收益爬上高峰

首先,从指数角度来讲A股是非常明显的,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大涨,它的波动性是非常大的,在07、08年,13、14、15年,当然零九年反弹有很大一波。这几个是非常短暂而急促的牛市,非常猛烈。然后大部分时间就趋于平淡,甚至是下跌的。其实你看创业板走势也差不多,但是今年又有点涨,前面几年已经连续很久了。其实不光是A股指数,行业指数也是一样,就是牛市是非常短暂,熊市看去也是比较长的,就是属于在牛市里面,一定要争分夺秒,然后熊市里面可能就窝着就可以了。


美股可能看SP500会更平缓一点,看纳斯达克的话就更加急促一点,在99、00年可能有一波大涨,把那个踢掉的话,其实看SP500的话,基本上在过去二三十年,你躲过几次大跌就00、01年07、08年就OK了,大体就差不多,大部分时候你长期持有就可以。这中间会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包括两个市场投资者结构,然后中国经济的结构,比如说中国经济目前来说,制造业的比例还是比较大,而制造业不管是利润,还是说竞争格局,还说各种波动性就是会比较大的。


而美国市场可能消费、科技,这个东西比例越来越大,现在更大了。所以就是他走的会相对平缓些,还有一些原因,是由于比如说公司治理原因。美国公司的公司治理,我们认为是全球最好的,而中国大股东小股东的利益,各种乱七八糟的破事儿非常多,所以导致这个市场参与博弈的人特别特别多。美股相对来说还是更加长期和基本面一些。所以我们觉得就是在A股做基于基本面的,就是刚才讲的GARP策略或者怎么样,难度还是蛮大的就是。

投资如登天,一步一重天,怎样让收益爬上高峰


这个图只是到一八年,后来大体差不多,你可以看看。这个公司,从08年到18年,这十年时间之内。收入利润持续成长,而且非常稳定,股价其实也涨了,涨了五倍。但是基本上就15年长得非常非常大一波,15年甚至一度涨了有五六倍,很短的时间,半年之内涨了五六倍。然后后来就大跌,其他时间拿着它几乎和其他时间几乎没什么区别,所以他这个基本面和市场的预期呀,还有股价之间形成非常大的反差。就是基于基本面投资A股,有时候会觉得非常尴尬和难做的地方。


还有一些原因A股有一点不太好,就是小公司比大公司贵很多。我画这个图的时候,是一八年已经收敛很多了,但是今年大家可想而知。创业板一通暴涨,之后小公司比大公司贵的幅度就更大,所以如果你用同样的套路,比如说我们刚才前面讲的合理估值买入基本面向上,就这么一个假设去做,你会发现有可能当期你付的价格非常高,严重高于当期的基本面价值。如果他长期基本面价值上升非常快,最终你可能还是能赚钱。


但是我想说,就是一定有俩坏处,就是短期市场价值付太高以后,长期即使基本面什么都达到了它的收益率会变小。刚才讲如果大公司最后会变便宜,他估值就是收敛的话,最后你在股价和市场价值,比如投几年以后你会发现,好像就是没有基本面,利润涨了十倍,有可他股价就涨了两倍,三倍就有可能,就会严重压缩你的收益率。还有点我们都知道,人对事物的判断都是有很多偏见的,你肯定不可能100%对,就是经常你会犯错,万一你错一次。你相当于就踏空了,你以为你走在云端未来基本面,最后梯子会上来,最后会很踏实。但发现就是虚无缥缈的,然后你就从空中跌落。


这种情况下,就是有可能就会损失非常多,所以用这个策略来做的,有时候A股大公司如果它很便宜,但是实际上也可以持续成长的话。其实还是一个相对更靠谱的策略。还有一个大家可能非常乐于去谈,或者所有的策略其实基本上都在围绕这一点来讲。其实不管A股,全世界都有人天天做轮动。


因为轮动的逻辑告诉你现在处于什么复苏,扩张什么周期,然后就在各种各样的行业里面轮动。一会儿搞搞工程机械,一会儿搞汽车房地产钢铁水泥造船,怎么一会儿又弄药?大概今年或者去年,有那种开始搞什么各种各样的科技,现在有点儿什么机件之类的。总归在不同行业里面搞来搞去,这种东西在A股极为流行,基本上每天打开所有的策略报告都在告诉你,就是这段时间在吵什么东西,什么各种概念股,弄来弄去。但是我们相信这种策略其实长期除了少数非常牛逼的人以外,至少对我们来说是很难赚到钱的。


哪两类人我觉得能在这上面赚钱,第一类他可能就真的是。就是他每个行业都懂,又懂银行又懂周期、钢铁、水泥,然后又懂科技、半导体、什么乱七八糟都有,然后消费也懂宛如天神下凡一样的人。不光对基本面懂,而且对市场博弈情况也懂,对估值长期趋势什么都懂。这种人只能以佩服的角度来看他了,他可以在任何低估的时候去买。这种人我也非常佩服,但是我们基本上认为我们是做不到的,让我去理解这么复杂的很多东西,我觉得是挺难的。


第二类其实他就说,也压根没打算去把这种行业什么东西搞明白。他就是理解人性,只是把这些行业、公司,当筹码来博弈。就是有各种各样趋势,去博弈。后面人会不会跟,然后他只是理解这个事儿。我觉得也可以做,就是有很多人也很擅长。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可非议的,但是这种人对于信息的敏锐度,反应,对人性的理解非常非常强。其实你像我们,基本上把我们自己定义为是非常笨的那种,所以我们觉得玩儿这种策略也是非常不擅长。


总结来看,我们相信就是刚才除了刚才所介绍的两种人以外,一种是非常牛逼,各个行业都懂的;一种是人性非常理解,然后知道这个趋势怎么延续的,他分析的本质是趋势的延续。而且他这个趋势在于分析人性的传播。这方面做到极致的人我们也知道很多,我觉得也非常厉害。但是对于95%以上的人,他都不属于这两种策略。你想你永远要研究这么多你不了解的行业,跟这个行业里面的老手去进去博弈,还能把把都赢,次次都对,我觉得长期来看是低胜率的。


就是我们怎么办呢?就是我们的想法就聚焦一些刚才讲的长期基本面趋势,来进行投资。首先我们是希望有一个聚焦的,而不是说在不同的行业里面去做风格的轮动。其实上有很多人他都做轮动,某种程度也是被逼的就是,比如说A股,互联网+你就算再看好互联网,但是你遇到151617年,你不可能抱着它,你就要下岗了,所以我们的想法,也就是说我们要在未来十年找最好的行业,比如说我们就觉得符合基本面可以长期延续的主要在于科技和消费两个领域。


如果只抱着A股,这个策略是没法做的,所以我们就希望聚焦于很小的行业全球进行投资。全球进行投资其实有很多好处,看上去是投了几个领域,其实我们的范围是比较窄的。我们只是投很窄的,就是刚才很多领域,我们都是放弃的。A股,港股和美股的风格也很不一样,就是港股美股可能基本面趋势更明确一点,而且他们的优势的行业不一样,比如说A股最好的公司可能全球最好的是什么白酒,家电可能都在A股。港股、美股就有些什么科技、半导体和全球最好的消费公司也在那儿,所以他们的标的选择会多一。


他们三个市场所处于的局面不一样,比如说A股科技公司主题都炒到天上去了,我们就可以多去港股美股去看看。然后或者如果美股港股特别贵,什么白酒家电特别特别便宜或者怎么样,是我们也可以去A股淘金。基本上想法就是公司壁垒,致力长期成长性估值上,尽量选择最优的组合。当我们也会去选择五个以上的子行业来构建一个组合,尽量做一些分散,大体就是对于组合构件的一些基本的思想。


不过我们实际投资以后发现,其实科技消费这个概念也挺大的,科技消费里面的比如说科技,它里面有很多公司都没有什么长期竞争力或者壁垒,非常简单的制造业。但是就有人会去炒他,我觉得没有必要把这些公司当成核心,科技里面主要还是看一些容易形成垄断或者是可以规模化就边际成本非常低的。这些行业就是主要就是互联网、云计算、支付、半导体这些东西,反正尽量去选全球最好的就是我们从来不投影子公司。


消费里面其实主要是看一些品牌消费品,我们觉得就是人的心智一旦形成,它的那个习惯是非常强的。就比如说茅台是作为高端的。比如我要去请你喝酒,就是这种尊贵的,代表这种心智的形成可能是上千年从古代。还包括像法国这些奢侈品牌,它本质上都是从法国王室下来的,所以他这种心智的形成是有非常强的延续性的。我们会去看一些特许经营权类型类似的公司,就比如说包括一些公共事业或者有一些需要特别的牌照,或者在区域上形成垄断,其实这种想法本质上跟沃尔玛,我刚才讲的小政策也是很像。


在某些区域由于特许经营权、牌照,他在当地事实上是形成垄断,所以这种类型的公司我们也是会去选的。科技消费是个大概念,但真正我们去看的公司可能比这个领域还要更少。最后我们大家还希望用数据化、系统化的方式来做。我这个表等于说两年前,现在其实已经远远比这个表要多很多,但我们基本上是挑国内国外最好的公司,最后你会发现如果你只是把精力聚焦在很少的几个领域,最后其实你化金功夫是越来越少,其实我们是希望这个投资研究工作越来越轻松的。


在不同的花朵上去采风,然后搞得自己特别累。我以前的工作的时候有段时间也是这样,会去看很多很多的公司并购之类,实际上长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你会花很多的功夫。但是如果你长期的精力都是放在最好的公司,最好的公司并不会平添凭空变出来很多的。就是你去研究一下茅台格力,不管是A股还是海外、google、facebook或者苹果、微软、包括半导体、语音支付他们形成和趋势的延续。


为什么我们说要观察一些长趋势,本质上是因为我们在这些标的上反复研究之后。你再去研究和分析他,你花的成本是非常低的,而且他也不会凭空变出来无数东西。因为他事实上很多行业就是垄断,就是那么几家公司,所以我们是希望长期把精力放在最好。最好的、最窄的这个标的上比较重要的原因。本质上也是我们是希望投资越做越轻松的,而不是越做越累的。我们希望更多的关注在一些少变量系统,一个公司竞争壁垒其实变了就会很多,因为你会觉得他会受到非常多的因素所干扰。然后你就去分析很多干扰因素,分析每一个因素其实你的分析能力都是会打折扣的。


所以变量越多你的判断错误性就会大幅增加,我举两个很典型的多变量系统,一个就是判断我们去猜这个大盘的涨跌,比如说我一八年画这个图里面,其实大盘涨跌根本没有。后来19、20年发生了很多事,比如说什么中美贸易战、今年发生疫情,各种事儿。这个东西在当时我都猜不到的,因为他这些东西变量太多然后你又判断不准,就尝试琢磨、掌握,我觉得太难了,我们基本上是放弃这些东西的判断,然后还有一些行业提供产品非常标准化。


对这些东西的投资和研究干扰因素很多,我们也是几乎放弃的。比如说对于航空股的研究,会怕变量太多了,而且每个变量都搞不明白,今年又多了疫情。我们觉得呢就是。对这个东西的研究,也许一些追求便宜的性价比的投资人能赚到很多钱。对于我们的精力消耗是非常大的,我们还是倾向于把精力放在长期成长的,让我们觉得这些更大的机会。因为我们前面讲的就是我们愿意放弃掉很多的投资机会。


最后我们的投资组合里面其实是有一点多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提供一些逆向思维的锻炼,如果你只做哪方面,可能在某些时候太过乐观了,多从反方向去想做浪的策略是不是足够的扎实?其实是会帮助你就是把浪做的更好,所以我们做空只是为了把多做好,我们肯定是保持净多头的,就是多头是远远大于空头的。空头只是做一个风控和调节的作用,而多控制策略几乎是反面,就是做多策略呢,反面就是做空的。


比如说做多了,就是找一些垄断寡头有清晰竞争的、结构的、然后成长性更依赖于内生的先进的更好的、更稳健、估值更低、然后市场情绪也相对比较低,反正就是空就是它的反面。不过还需要补充一点,就是我们经过长期的研究,觉得单一个股的空或者少数个股的空风险极大的。因为它中间会有流动性,各种因素会严重的干扰你的投资决策,所以我们现在空基本上是单一个股都非常少,非常非常少的比例,可能做相对来说做一个空的指数,人肉做一个空出来做,我今天讲的重点其实也不在这儿。


我们做多的策略简单来说就是基于长期趋势的判断,但长期趋势的形成的原理,我在第一部分也讲了就是有各种原因来形成长期趋势的原理。来找这个长期趋势形成的原理之后,就是在一个相对比较低的位置买入并且长期持有,最后通过组合来分散风险的形式来做。我今天的分享就这么多,希望对大家都能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多提意见。谢谢大家。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