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晋武帝,一个不合格的开国皇帝,他种下了大分裂的种子

魏元帝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八月,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嗣为相国、晋王。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承相国、晋王位,掌握全国军政大权。这位年仅二十岁的晋王,经过精心准备,只过了四个月,就仿效曹丕代汉。逼使与自己同龄的魏元帝曹奂“禅”位,废他做陈留王,自己登基称帝,立国为晋,改元泰始元年。又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司马师为景皇帝,司马昭为文皇帝,从此,魏国告亡,晋朝开始了。

晋武帝,一个不合格的开国皇帝,他种下了大分裂的种子

历史上,篡权夺政的事儿很多,如果得天下后,能够顺应民意,做出一番成就,也是能名垂青史的。但是这们年轻的晋武帝并非如此。虽然他在位时没有多少恶行,但是也没有做出过什么值得称道的功绩。晋武帝没什么才能,如果他能重用一些良臣名将,照样可以坐稳江山。其实他的手下也不乏德才兼备的能人,如博学多识的中书令张华,他曾促使武帝定下决心出兵灭吴,而一旦出兵,他又亲任度支尚书,以保证军需粮草的供给,是个很有作为的政治家。

晋武帝,一个不合格的开国皇帝,他种下了大分裂的种子

再如镇守襄阳多年的羊祜,就连他的对手东吴名将陆抗都说他是像乐毅、诸葛孔明一样的人。羊祜苦心经营,做好了灭吴的准备,但陆抗在世时,他知道不容易成功,就没有发起进攻。咸宁二年,陆抗一去世,他便上疏请命伐吴,但朝中却有很多人表示反对。咸宁四年(278年),他抱恨去世,时年五十七岁。这位本可再建功业的一代名将,到死也没能够看到国家统一的那一天。临终前,他举荐杜预继任。在灭吴的征战中,杜预率军攻克江陵(今湖北荆州)后,沅湘以南的州郡都望风迎降。羊祜慧眼识人,而杜预也终于实现了羊祜的遗志。张华、羊祜、杜预,他们都是名著一时的经国之才,只是帮助晋武帝完成了灭吴统一全国这一件事,真是极大的浪费人才。

晋武帝,一个不合格的开国皇帝,他种下了大分裂的种子

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和所有的开国皇帝一样,他考虑如何才能让晋朝尽可能长久地存在下去。但是他偏偏重用了何曾、贾充和杨皇后的父亲杨骏等人。这些人是不折不扣的奸臣,顺利的帮助晋武帝为以后的八王之乱埋下了伏笔。

何曾、贾充都是魏时司马氏的党羽。何曾在魏时已官至司徒。他看得出武帝庸碌,但他本人也不是品行高洁的贤臣,在生活上奢侈无度,他明知子孙会遭乱世,却不教他们戒骄戒奢。尤其他的儿子何劭,比父亲奢华更甚,他的几个孙子也大都如此,加之骄吝,又盛气凌人,便为同僚和乡里人所恨,最终不免杀身之祸。

晋武帝,一个不合格的开国皇帝,他种下了大分裂的种子

贾充是司马昭、司马炎父子的心腹,成司马氏之事的人是他,败司马氏之事的人也是他。当年魏主曹髦,率殿中宿卫、苍头、官僮等讨伐司马昭,司马氏的兵士见魏主挥剑亲战,毕竟有些顾忌,谁也不敢上前。这时,太子舍人成济问中护军贾充:“形势危急,怎么办?”贾充毫不迟疑,道:“司马公畜养尔等,正为今日之事,不问是谁,动手就是!”成济得令,便把曹髦杀了。事后,贾充诱罪成济,灭其一族,自己反而封侯升官。

晋武帝,一个不合格的开国皇帝,他种下了大分裂的种子

当初,文帝因为景帝是宣帝的继承人,去世早而无后,便把武帝的弟弟司马攸作为景帝后嗣,将要议定世子时,文帝的意思想立司马攸。何曾等人坚持异议说:“中抚军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头发拖地,手臂过膝,这不是做人臣的相貌啊!”山涛也说“废长立少,违礼不祥”。为此司马昭通过考核司马炎,觉得不错,就立他做晋王世子。其实,司马炎是事先让心腹羊琇替他拟了很多施政纲领,他读熟后,应付考核。极精明的司马昭被糊弄了,抛弃了声望远在司马炎之上的司马攸,埋下了日后政治斗争的祸根。

司马炎即位称帝后,拜贾充为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更封鲁郡公,以贾充的母亲柳氏为鲁国太夫人。贾充修订完《晋律》后,代裴秀担任了尚书令,接着又改常侍为侍中。贾充和朝官荀觊、荀勖、冯紞等结为同党,操纵朝政。

晋武帝,一个不合格的开国皇帝,他种下了大分裂的种子

泰始七年(271年)七月,晋武帝为了平息西方和北方各部族的武装反抗和侵犯,又听了对贾充非常嫉恨的侍中任恺、中书令庾纯的建议,任命贾充为秦、凉两州都督,镇守关中。贾充知道这项任命中任恺、庾纯他们要把自己挤到外地去的打算后,就同心腹侍中兼中书监荀勖和太尉兼太子太傅荀凯一起筹划对策。贾充决定立即将自己的女儿贾南风入配东宫(后来成为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太子司马衷就是后来的晋惠帝,时年十三岁,是个痴呆低能儿。武帝本来想为他娶卫瓘之女,但经不起杨皇后和荀觊、荀勖等人的内外求劝,便决定与贾家联姻。杨皇后是收了贾充妻子郭氏的好处;二荀则是一心一意为贾充奔走的奸臣。因为晋武帝要给太子司马衷完婚,就收回原来的成命,让贾充留在朝廷里任原职。讽刺的是谁也不曾料到这个贾南风就是日后“八王之乱”的祸首。

晋武帝,一个不合格的开国皇帝,他种下了大分裂的种子

贾充一生做了不少坏事。历史上,晋武帝惟一的贡献,是灭亡吴国完成了统一。可这件大事,就险些被贾充破坏。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晋武帝任命贾充为大都督总指挥,派镇军将军司马、安东将军王浑、建威将军王戎、平南将军胡奋、镇南大将军杜预、龙骧将军王濬、巴东监军唐彬等七路大军,共二十多万兵马,同时出击,大举伐吴。

贾充不赞成征伐东吴,他上表具陈理由,一是“西有昆夷之患,北有幽并之戍,天下劳扰,年谷不登,兴军致讨,惧非其时”,二是“又臣老迈,非所克堪”。晋武帝阅表后大为不快,下诏说:“君不行,吾便自出。”贾充无奈,只好拿了节杖,坐守中军,南屯襄阳,总督各路军队。

晋军在先后打下荆州、攻克武昌后,贾充又上表说:“吴未可悉定,况春夏之际,江、淮下湿,疾疫必起,宜召诸军,以为后图。”晋武帝对他的意见置之不理。各路伐吴军队英勇战斗,终于在公元280年消灭了东吴。

晋武帝,一个不合格的开国皇帝,他种下了大分裂的种子

贾充在这次伐吴战争中始终采取消极态度,他这个总司令其实一点作用都没有,可是,在战争结束后,晋武帝派遣侍中程咸劳军时,居然还赏赐他帛八匹,给他增邑八千户。这种不分功过的做法,哪里像是一代开国君主!太康三年(282年)四月,贾充病逝,时年六十五岁。他虽然死了,但他的党羽荀勖、冯紞,还有外戚杨骏等人,依然围绕在晋武帝身边,帮助他一步步走向衰败。

还在贾充未死之时,一次武帝忽然问张华:“后事可以付托给谁?”。当时张华回答:“明德至亲,莫如齐王。”齐王就是武帝的胞弟司马攸。武帝知道父亲当年考虑过要立齐王为晋王世子,一向把他看作是眼中钉,所以哪里听得进张华的话。

晋武帝,一个不合格的开国皇帝,他种下了大分裂的种子

荀勖、冯紞因伐吴一事,一直记恨张华,这时就乘机说坏话,武帝就任张华为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把他派到北方边疆去任职。不久,武帝听了另一些人的话,又想调张华进京。这时,冯紞便在武帝面前用钟会灭蜀后又谋反的故事影射张华,说对于统兵的功臣,不宜过于信任。武帝耳根最软,听了这话,调张华进京后,先给他做无关紧要的太常(管祭祀的官),继又免去职务,只给他保留一个徒具尊位的侯爵名号。

不仅如此。荀勖、冯紞还图谋要把司马攸赶出洛陽。荀勖对武帝说:“现在内外百官都归心齐王,陛下万岁后,太子肯定做不成皇帝。陛下只要下诏命齐王到封地,届时满朝都会表示反对,那就看得出了。”武帝依言一试,反应果然强烈,于是他当真把齐王看作威胁皇权的大敌,非要把他赶走不可。在晋武帝一再逼迫下,太康四年(283年)三月,齐王在满腔愤恨中呕血而死。

晋武帝,一个不合格的开国皇帝,他种下了大分裂的种子

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时任尚书令的荀勖也死了。其时,沉溺酒色的武帝患病很重,侍中、车骑将军杨骏在宫中侍疾。太熙元年(290年)四月,他的女儿杨皇后召中书监华廙、中书令何劭进宫,口宣帝旨,令二人写下诏书,任命杨骏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事,从此内外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杨骏一人的手中。这是杨皇后在武帝时常神智不清的情况下求旨骗来的。七天以后,武帝驾崩,时年五十五岁。

晋武帝,一个不合格的开国皇帝,他种下了大分裂的种子

平心而论,晋武帝还是有些可以称道之处的。司马炎在位20多年。前期能厉行节俭,虚心纳谏,用人唯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曾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受时代的影响,他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用了汉代以来的分封制,严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巩固。再加上他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公开卖官,宫中姬妾近万人,上行下效,各级官吏不理政事,斗富成风,奢侈之风盛行,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晋武帝去世不久,西晋王朝就发生了“八王之乱”,这场战乱长达16年,加上天灾不断,瘟疫流行,广大劳动人民又开始大批死亡或流离失所,“太康繁荣”的盛景很快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晋武帝作为一个开国之君,他需要肇基伟业,订立百世不易之规则;他需要革故鼎新,破除前朝的种种积弊;他需要以身作则,为后世子孙之垂范。这是每一代开国皇帝都要做,而且都会做的事。但晋武帝没有做到。他从父亲手中接过基业时,已经是司马氏的第四位掌门人;而他自己也并没有经历过战火与兵戈的淬炼,只是一个生于洛阳长于洛阳的贵族子弟。他更像是一个守业之君,他很聪明,有气度,总是虚心接受别人意见(但是听了不做)。但仅仅拥有这些品质,远远不足以做一个合格的开国君主。

晋朝从一开始,就缺少一个像刘邦那样的开国过程。晋武帝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开国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