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剖去概念看實質 汽車電子四大產業鏈中的A股

特斯拉在"智能"方面的效應,以及智能駕駛是5G下最主要的應用場景,因此本篇將重點介紹汽車電子產業鏈,特別是其中的A股上市公司。


汽車電子產業鏈主要包括:自適應巡航、自動泊車、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A股公司在文章最後。


自適應巡航:


車輛自適應巡航控制 ACC (Adaptive Cruise Control)系統是在傳統定速巡航控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一代輔助駕駛系統, 依託於傳感器技術的提升而發展,主要由雷達傳感器、數字信號處理器、控制模塊3部分組成。雷達及相關傳感器技術是自適應巡航系統向前突破的關鍵,用於識別周圍的信息、並傳遞給汽車大腦中的ACC巡航控制系統,以決定汽車如何行駛。

剖去概念看實質 汽車電子四大產業鏈中的A股


自動泊車:


智能駕駛的典型應用,一般分為 APL1,APL1.5,APL2,……到 APL6 共九個等級。近年來,該系統逐漸配置於主流車型中,多數停留在 APL3-APL4 階段。


自動泊車系統的發展可以分為被動式、半自助式和全自動式3個階段。被動式是在泊車時提醒駕駛員;半自助式需要人為控制,淪為"雞肋";全自動自主泊車僅通過手機就可以進行泊車,全面提升消費體驗。


自動泊車實現的關鍵硬件是車載攝像頭雷達

剖去概念看實質 汽車電子四大產業鏈中的A股


激光雷達:


激光雷達掃描點雲得到環境三維模型,性能優越,是實現 L4/L5 級自動駕駛的核心傳感器。但價格高達8000-30000美元不等,明顯高於其他傳感器。激光雷達可分為機械式激光雷達和固態激光雷達,固態雷達無機械旋轉部件,尺寸小、響應速度快、穩定性良好,是未來核心測距傳感器。


激光雷達市場高速增長 全球規模預計60億美金


據諮詢機構 Yole Développement 統計和預測,2018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為13億美元,預計2024年可達60億美元,六年CAGR為+29%;2018自動駕駛相關的激光雷達市場規模約為2.16億美元,預計2024年可達42億美元,六年CAGR為+64%;預計2021年中國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超6億元。

剖去概念看實質 汽車電子四大產業鏈中的A股


國外廠商:


Velodyne全球領跑 初創公司嶄露頭角


廠商方面,至2019年 Velodyne 累計銷量突破3萬臺,達到5億美元銷售里程碑,全球領跑激光雷達行業。國外龍頭起步早,技術實力強,Velodyne 和 Ibeo現已實現量產;Quanergy、Innoviz、Ibeo 以及國內的禾賽光電、速騰聚創、北科天繪等激光雷達公司緊隨其後,不斷更新旗下激光雷達產品線。目前激光雷達在國內外整體都處於創新發展階段,技術差距主要體現在國內芯片技術的落後,全球量產的公司主要是國外龍頭企業,國產的量產激光雷達也將推出。


Velodyne:全球份額和技術領先,開始佈局地圖軟件系統。公司1983年成立,2005年進軍激光雷達業務,生產的激光雷達廣泛應用於汽車、無人機、製圖和機器人等行業。公司的激光雷達產品客戶包括谷歌等自動駕駛科技公司和沃爾沃、福特、奔馳等整車廠。


Ibeo:德國激光雷達公司,聯手四維圖新(002405)。目前公司產品包括面向全自動駕駛功能Ibeo.Reference 系列和麵向 ADAS 功能的 Ibeo.HAD 系列, Ibeo 開發的激光雷達(SCALA

激光掃描儀)在 2017 年開始為奧迪的量產 L3 級別自動駕駛汽車奧迪A8供貨。公司與四維圖新攜手合作,為自動駕駛汽車的精確定位和道路標誌檢測提供解決方案。

剖去概念看實質 汽車電子四大產業鏈中的A股


Innoviz:具有軍工背景的以色列公司,聯手經緯恆潤開拓中國市場。公司在電光學、計算機視覺、MEMS 設計和信號處理方面有深厚技術積累。公司的固態激光雷達產品Innoviz Pro™現已上市,是市面上幀速率最高的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公司的車規級激光雷達 Innoviz One™預計於2019上市,目前已獲得寶馬2021年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的定點。


Quanergy:固態雷達專家。公司主要產品包括核心軟件平臺和中央感知引擎 Qortex、高性價比遠距激光雷達M8和全球首個低價激光雷達S3-8。公司透露S3-8在大批量生產後,成本有望降低至100美元以下。


國內廠商:


覽沃科技:大疆內部孵化的專注於激光雷達的獨立子公司。2019年1月份推出的Mid系列激光雷達,主要用於工業、無人機避障、安防及智慧城市等;CES 2020 上新推出Horizion 和 Tele-15 兩款專為自動駕駛汽車設計的激光雷達產品,Livox 開闢了非重複掃描技術,可實現隨著掃描時間增加,達到近100%的視場覆蓋率,已成為中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AutoX 無人車的激光雷達供應商。


禾賽科技:起步於硅谷的初創科技公司。主要產品有 Pandar GT 60 車規級長距固態激光雷達、機械激光雷達、Pandora 環境感知傳感器融合系統等前沿產品。公司累計獲得專利 200 多項,客戶遍佈國內外,包括博世、百度、Autox等。2019年4月,公司與AI 加速芯片的開發商地平線達成戰略合作,將結合地平線計算平臺以及感知計算的能力,為行業提供高性能的激光雷達感知方案。公司已完成累計超過1.5億美金融資,投資方包括百度、光速中國等全球知名投資機構。


北科天繪:測量雷達起家,進軍車用激光雷達。中國最早研發測量型激光雷達的企業,主要產品為導航及測繪激光雷達裝備,包括前裝導航避障型16線激光雷達R-Fans-16和32線激光雷達R-Fans-32等。2018年,公司推出了面向 L3 級別以上自動駕駛的C-Fans-128車規級前裝激光雷達。公司合作伙伴包括四維圖新、鐵科院、南方電網、國家電網、南方測繪和立得空間等企業和機構。


速騰聚創:打造通智慧交通 Smart Sensor System 戰略體系。公司新推出的RS-LiDAR-M1 為自動駕駛行業提供豐富的環境感知功能,2019 年速騰聚創聯手地平線、菜鳥、Sensible 4、autoX 等企業,首次發佈了面向自動駕駛乘用車、無人低速小車、RoboTaxi、車路協同四大智慧交通核心應用的 Smart Sensor System 戰略體系。


毫米波雷達:


ADAS 系統中的核心測距傳感器,性價比優勢顯著:性能優於超聲波雷達,成本遠低於激光雷達。24GHz 毫米波雷達目前是市場上的主流產品,但是隨著技術升級正逐漸被性能更優的 77/79Ghz 產品替代。


目前的主流自動駕駛車型中,通常 L2 級別配備3個 24GHz 和1個 77/79GHz 毫米波雷達,L3/L4 級別車一般配備 4-6 個 24GHz 和 2-4 個77/79GHz 毫米波雷達。

剖去概念看實質 汽車電子四大產業鏈中的A股


中商產業研究院和Yole預計,全球車載毫米波雷達市場規模將在2020年超50億美元,在 2022年將達到75億美元;而國內市場規模將在2020年超70億元。出貨量與需求量方面,Yole公司預計到 2020年,全球車載毫米波雷達出貨量將接近7000萬顆。


佐思產研統計,2017年我國乘用車毫米波雷達出貨量接近232萬顆,同比增長104.6%,2018 年乘用車毫米波雷達實際出貨量達358萬顆,同比增長54%。Yole公司預測,若中國汽車中有15%裝配車載毫米波雷達,按每輛車裝配2個來計算,預計2020年國內的車載毫米波雷達需求量將接近 900萬個。

剖去概念看實質 汽車電子四大產業鏈中的A股


龍頭優勢明顯 自主開始發力


2018 年全球毫米波雷達市場出貨量前三的企業為博世、大陸和海拉,市佔率為 19%/16%/12%,行業CR3為45%,CR5為 68%,行業集中度較高。


國內24GHz和77/79GHz 細分市場集中度更高。據佐思產研統計,2019年1月國內24GHz 車載雷達市場主要由維寧爾、海拉和大陸等主導,合計出貨量佔比超過70%;77/79GHz 車載雷達主要由大陸集團、博世和電裝等主導,合計出貨量佔比接近90%。國內供貨廠商主要來自華域汽車(600741)、德賽西威(002920)、保隆科技(603197)等公司。


華域汽車:是國內首個量產毫米波雷達的供應商,24GHz產品已配套上汽榮威旗艦車型 Marvel X 和 Marvel X pro;24GHz毫米波雷達已實現量產,77GHz 毫米波雷達在研。


德賽西威:首款 24GHz 毫米波雷達計劃將在 ENOVATE(天際)首款量產車型 ME7 上搭載;24GHz 毫米波雷達已實現小批量供貨,77GHz 毫米波雷達落地預期較高。


保隆科技:已獲得自主品牌的毫米波雷達產品定點,24GHz毫米波雷達預計於2020年量產。初創企業森思泰克憑藉一汽紅旗HS5的上市,成為首家配套量產車型的國產77GHz毫米波雷達供應商。


四大領域A股主要上市公司:


保隆科技(603197)

最有潛力的汽車電子標的。少有的"創一代"是 70 後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具有前瞻視野,研發投入超前,2017 年至今均保持研發費用率在 7%左右,研發費用佔歸母淨利潤的比重更是高達 90%。公司汽車電子產品儲備豐富,短期看 2020 年有 TPMS(公司是全球第三大 TPMS 供應商)強制安裝帶來的紅利,中期看有 MEMS 壓力傳感器和光學傳感器的持續外資替代過程,尤其是受益於國六排放法規的升級,長期看有 360 度環視系統、毫米波雷達等 ADAS 產品儲備。


均勝電子(600699)

2020 年汽車電子板塊最大潛在"黑馬"。公司通過外延併購,8 年間收入從 55 億元擴張至超過 600 億元,市場認為公司整合難度大,給予了較高的估值折價。中信證券認為,公司從 2019 年起已經明確提出"二次創業",核心是從此前的外延併購轉向整合提升,將業務板塊清晰梳理為汽車安全、汽車電子、功能件三大全球業務板塊,盈利修復彈性大。僅就汽車電子業務而言,預計 2019 年收入體量達到 100 億元以上,而且下游客戶主要是全球大眾集團等優質客戶,預計未來被價值重估的概率大。


德賽西威(002920)

最純的汽車電子標的。公司是國內駕艙電子領先企業,主要產品包括車載信息娛樂系統、駕駛信息顯示系統等,並逐漸向智能座艙方向升級;主要客戶包括大眾、一汽、廣汽、長安馬自達等。此外,公司注重研發投入,積極儲備 360 環視、毫米波雷達、全自動泊車等 ADAS 產品和車聯網業務,預計隨著輔助駕駛、智能駕駛功能配套率的提升,公司有望迎來"大屏化"後的再一次快速成長期。


華域汽車(600741)

最全的汽車電子標的。公司旗下的華域視覺是國內車燈市場份額第一的龍頭供應商,預計未來除了受益於車燈的 LED 化、智能化,還將融合視覺產品,打開市場空間。公司旗下的延鋒是全球第一大的內飾供應商,同時也是全球領先的智能座艙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預計未來有望在豪華車領域率先取得突破。此外,公司旗下的 24GHz、77GHz毫米波雷達是國內率先實現批產供應的企業。隨著公司電動、智能產品結構不斷優化,預計估值中樞將持續提升。


科博達(603786)

質地最優的汽車電子標的。公司是全球車燈控制器龍頭,主要產品包括汽車照明控制系統、電機控制系統、能源管理系統以及車載電器與電子等;客戶端深度綁定大眾集團,配套品牌上至蘭博基尼、保時捷,下至大眾、斯柯達等。公司未來一方面依託車燈控制器的深厚積累,有望拓展福特、日產等全球新客戶,增長確定性強;另一方面將依託大眾集團的客戶資源,開拓機電一體化等電機控制系統新產品,打開成長空間。


星宇股份(601799)

"黃金賽道"車燈的領先企業。公司是國內車燈系統龍頭企業,受益於下游整車綜合降本壓力下,供應鏈逐漸向中國優質企業轉移;以及零部件的"服務"屬性越來越重,中國企業憑藉快速響應能力,競爭優勢越發明顯;公司不僅在國內市場份額持續提升,配套一汽大眾、一汽豐田等優質客戶,而且決定在歐洲塞爾維亞建廠,進軍歐洲市場,開啟全球化序幕。此外,車燈是隨著 LED 化、智能化,單車價值量持續提升的"黃金賽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