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篆書古法“三要”

清人對篆書提出三要:

一要圓,二要瘦,三要參差。我以為此圓是指圓勁,決非圓俗;此瘦是指清瘦,決非枯瘦;此參差是指整齊中點畫挪讓,決非錯落怪態。篆貴沉厚清挺,於沉著中內含流動體勢,姿媚與輕佻均是疵病。篆之筆法當圓,過圓則弱而無骨;結體當方,過方則剛而無韻。筆圓而用方,體方而用圓,關鍵是“度”也。

——言恭達《抱雲堂藝思錄》

篆书古法“三要”

吳昌碩篆書唐詩一首

王澍在《竹雲題跋》中說:“餘常說篆法有三要:一曰圓,二曰瘦,三曰參差。言恭達先生以多年的篆書實踐和書學思考對“三要”進行了闡釋。

“圓是指圓勁,決非圓俗”。孫過庭曾說:“篆尚婉而通”,其義簡潔而深邃,既闡述了篆書線條圓轉之形狀,通暢之氣韻,又強調了其中鋒用筆所表現出的線條形態,即飽滿、圓轉、通暢。

劉熙載認為孫過庭的觀點不夠辯證,補充道:“餘謂此須婉而愈勁,通而愈節,乃可。不然,恐涉於描字。”即篆書要“婉而通”,但一味的婉轉則會出現“流滑”;如果用筆節制不當,則會出現方折筆,露出鋒芒而非勁健。因此,在書寫過程中要辯證對待“婉”和“通”,“婉”中要加以勁健,“通”而又要以澀行加以節制。這正是言恭達先生所強調的“圓勁”之意。

篆书古法“三要”

清末徐三庚篆書被譽為“曹衣出水、吳帶當風”

“瘦是指清瘦,決非枯瘦”。是指篆書線條的形質或圓潤勻稱,或散逸率意,或凝練雄渾,或古樸厚重,都應有“清瘦”之意,要“瘦”的有精神,有韻致,有氣勢。篆書“清瘦”的內質在於其線條要有剛勁力遒的質感,即“有筋力”,劉熙載所言“篆之所尚,莫過於筋”,確為的論。

篆书古法“三要”

吳昌碩79歲 臨散氏盤銘

“參差是指整齊中點畫挪讓,決非錯落怪態”,強調了篆書字勢上應有變化。篆書,尤其是小篆,是秩序感極強、整齊劃一的書體,形體結構簡明、規正、協調,筆勢勻圓整齊,但整齊之中還要有變化,在“大齊”中有點畫挪讓,以求得篆書雖靜而生動的審美效果。誠如劉熙載所言“篆書要如龍騰鳳翥,觀昌黎歌《石鼓》可知。或但取整齊而無變化,則槧人優為之矣。”

篆書要圓、瘦、參差,雖有“三者失其一,奴書耳”之說,但具體運用中關鍵在於“度”的把握。

總監丨馮錯

主編 | 凌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