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人們從未馴養斑馬?也不見有人嘗試騎斑馬?

007林家鋪子


斑馬是非洲草原上的動物。進化出的黑白條紋是一種保護色,當陽光照在斑馬身上的時候,由於只有白色反射性強,所以遠看的話是不容易看清楚斑馬的體型輪廓的。

15世紀的歐洲殖民者來到非洲這片原始大陸,當時他們的坐騎是歐洲馬,但這些馬受不了非洲炎熱乾燥的氣候,遍地的猛禽野獸,以及防不勝防的蚊蟲。

但殖民者發現斑馬不一樣,就連採採蠅叮咬導致的疾病都能免疫。於是他們自信滿滿地打算馴化非洲斑馬成為新一代的坐騎。

馴化非洲斑馬這個事從15世紀開始一直有人在做,除了黑奴貿易以外,早期殖民者還是“入鄉隨俗”的,他們在馴化斑馬的同時還得適應當地土著的習慣。


直到1871年,來自英國的探險家和獵人——裡德里希·賽盧斯的野蠻行徑根本上改變了殖民者對非洲的態度。

在那之後更多白人殖民者來到非洲南部,並對當地生物展開大規模的試驗:養殖兇猛的非洲水牛,把桀驁的花豹當作看門狗,斑馬也被抓到歐洲。

一時間,在非洲歐洲兩地興起了一股斑馬訓練熱。歐洲的一些馬戲團,開始訓練斑馬錶演。非洲猛獸、黑白條紋的噱頭吸引了許多觀眾。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一個銀行家甚至在眾目睽睽之下乘坐一輛由4匹斑馬牽引的馬車來到白金漢宮。

然而馴服與馴化是不同的。人們可以暫時馴服斑馬在馬戲團表演、牽引馬車。但除了囚禁和懲戒之外,斑馬原本的野性並沒有發生改變。

經過漫長的演化,桀驁不馴的野性成了斑馬斑馬生存的本能

。在馬戲團裡的斑馬甚至多次攻擊獅子導致傷亡。發情期的雄性斑馬更是難以控制的猛獸,根據當時的一些統計,斑馬攻擊人類的次數比老虎等貓科動物還要多。

在那以後,人類依然對馴化斑馬不死心。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津巴布韋國家公園還曾嘗試訓練斑馬作為畜力使用。同時他們也想親自試驗,人類馴化斑馬是否真的不可行。

最終,實際結果還是不留情面地打了他們的臉,試驗田地盡數被毀。於是馴化項目也因違揹人道而被擱置了。


Sithferia


小飛參上,其實斑馬在我們的史料記載中是有過馴養記錄的。只不過人們經過了大量的馴服工作,並沒有取得成功。那麼之所以斑馬沒有被徹底馴服。還是由於它自身的一些原因。

那麼讓我們來看看斑馬的習性。斑馬是一種生活在大草原的動物,雖是食草動物,但卻性情暴躁,只要有任何動物靠近它們,都會遭到腳踢或者撕咬的待遇。

還有就是斑馬屬於話嘮型的動物,你會聽到他們一天到晚不停的叫,尤其是講公的和母的放在一起時,情況會更加嚴重。尤其是發情期的雄性斑馬,當發現了雌性斑馬後,會不顧一切的衝過去。這個時候根本沒人能攔得住,想象下古時候行軍打仗時發情期的公斑馬遇到了對面的母斑馬會是什麼狀況。而且斑馬的顏色過於鮮豔,不利於隱藏。

另外,雖然斑馬的奔跑速度非常快,但個頭、耐力、爆發力、忠誠度等各方面都不如馬匹。

因此,雖嘗試過馴服,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小飛的自然與科學


斑馬作為一種十分神奇的動物,一直以來都活躍在我們的視線當中,這種動物以一身怪異的黑白條紋而出名,也算是非洲地區一種標誌性的自然生物,而也正是因為如此,這種特殊的馬科類動物才被人們稱之為斑馬。

斑馬最早出現的時間應該在四百萬年之前左右,是由原馬進化而來的,屬於非洲的獨有物種,種群的數量也相對比較穩定,那麼說到這裡問題就來了,既然非洲的斑馬那麼多,而斑馬又屬於馬的一種,為什麼人類不進行馴化呢?



大千世界探索發現


斑馬是非洲的特有馬種,什麼時候進入的中國我也不大清楚。中國古代文獻(比如左傳)中出現的斑馬兩個字,應該是指離群之馬。和我們現在認識中的斑馬不是一回事。沒有人養斑馬,是客觀條件限制的。性格方面、繁殖方面、飼養環境方面,都有比較大的限制。有人嘗試過,但大多數都是失敗的。不過你要是騎上一匹斑馬上班,還是挺炫的。注意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