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44、柴荣继后周,他将怎样大展军威于天下呢?

郭威与他的老领导刘知远一样生于乱世,起于微末,历经乱世流离,深知民间疾苦。他俩最难得可贵的是:发达后不忘本心,这也是他们比之于前朝皇帝最大的区别!正是如此,郭威立国后并没有忙于征伐,并不是他怕战争,只是心忧老百姓的生计,不想死太多的人。

44、柴荣继后周,他将怎样大展军威于天下呢?

刘知远不忘本,郭威更是不忘本,这本是一对好搭挡,可惜刘知远死的早了,有用的儿子也死了,郭威只得无奈而取后汉代之。郭威取天下,其实根本也没得到什么。他做了皇帝,一不修宫殿纳美色,二不锦衣奢食。虽为天子仍俭朴如常,勤于政务。他仍然念及老领导的恩情,对其妻儿兄弟是能放过且放过,对刘知远弟刘崇也怀有一颗好心,所以他在位不主动出击北汉。

当然,郭威是要做一位明君的,肯定也有收复天下之心志。

他把天下治理得小有成效,选拔出了许多人才,正准备席卷天下时,他却病了。公元954年元月,他做皇帝才满3年,就病倒了。他感到已病入膏肓,命不久矣,便召回了在外的义子郭荣,安排后事并传位(亲子给刘承祐杀了),所以他要传位于郭荣(也是侄子,原名柴荣)。郭威临终不忘再三告诫郭荣,一定要薄葬,接下来当着众臣之面让郭荣继位,为他扫清障碍。

44、柴荣继后周,他将怎样大展军威于天下呢?

可见,郭威是一个多么勤政俭朴的君主啊!就算是要驾崩了也要在死前强调一下俭朴,并做完做好传位工作。也正因为如此,郭荣,即位得很顺利,各方交接平稳如常。

年富力强的郭荣即位为周世宗,雄心勃勃,决心遵照养父的遗愿,并把事业干大,还天下以太平。他曾向左谏议大夫王朴发问:“朕当得几年?”精究术数的王朴答曰:“臣固陋,辄以所学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当时三十四岁的郭荣听后十分欣喜地说:“若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柴荣(郭荣继位后改为本姓)果然也非池中物,难怪郭威会选中他了。

而北汉的刘崇却不知道这内里的情况,他见强敌郭威已死,便无忌惮,并且一般新主继位都不太好使,所以他就决定趁此时机南下取后周。

在954年,北汉即再勾结契丹南犯。郭威在世时,柴荣就劝他打北汉,只是郭威碍于道义与情面未有主张。而今柴荣上台,他可不欠刘崇什么了!此时正欲建功的柴荣,遇上想乘人之危的刘崇,两人那是各得其所欲,不战都不可能了。

别看柴荣少年从商,而后弃笔从戎,但他之于军政方面,可是得了郭威真传,并且青出于蓝。他也常以唐太宗李世民为榜样,召大臣议欲亲征,宰相冯道向来求苟安,极力劝止郭荣,并道奏曰:“陛下得如太宗否?”柴荣大怒,罢其相位。

尔后,柴荣于军前曰:“以我兵力之强,破刘崇如山压卵耳!”他率军兼程速进,在高平之南与北汉军遭遇。时右军樊爱能,何徽部不战遁溃,致整个大军处于溃逃的败象中。

在这危亡时刻,柴荣不畏矢石冒死督战,军中求功勇武者见天子在场遂舍命相搏,方才稳定大军,扭转战局。其中赵匡胤作为柴荣亲兵,护主勇猛异常,带动大军猛攻,身受流矢仍不下战场,柴荣惜之令其停止攻城。柴荣从不怯懦,率后周军将北汉骁将张元徽击杀,刘崇单骑北逃,契丹军吓得退逃。

柴荣趁胜主动进攻刘崇,围之于北汉首府太原,因粮草不济而返还。至此时,柴荣也算是看明白了,为什么老是打契丹联军而不可胜。那是总有将士只吃饷,不做事,天子在场,还敢不听指挥,不战遁溃。若非自己在场,估计这场仗又得败了。他趁胜整饬军纪,对樊爱能、何徽等70多名因临阵脱逃者毫不手软,悉数斩杀,同时对作战有功的李重进、赵匡胤等将士给予重赏。

懦弱而年迈的冯道见柴荣英勇好战,把他给吓病了,不久就死了。冯道此人一生精于柔道,素无气节,谁来了就拜谁为主。他的人生哲学是低头做人,只要能活着就好,哪怕是跪着。在过去,他的这种为人哲学保住了自已的性命与富贵。

他侍奉的皇帝如果好色,他就说好色好;皇帝如果喜欢奢华,那就说奢华好;如果喜欢杀戮,那杀戮也是好的。比如石贵重亲征契丹,想听温柔舞曲,冯道马上说好并安排,幸好石贵重心里有点数,知道大军阵前听那种曲子,将士岂会有心杀敌,才因此做罢。后契丹杀来了,他见了耶律德光不说半个不是,为了保命曲意奉承,让他不杀京城之人,主要是自己的家族故旧都在京城。耶律德光见冯道马屁功夫天下一绝,很是受用,为了以后定得天下好让这老小子冯道矫史(让投降文人在历史上把他写成好人),就准了他的请求,留下了他一件功德。其实契丹大军并没因此而少杀人,不杀都城之人那是因为冯道代表大家投降了。此后,契丹大军反就更大胆地出城抢掠、屠城了,干尽坏事也不怕,反正有冯道等投降文人会把他们写成正义之师。

44、柴荣继后周,他将怎样大展军威于天下呢?

幸好天下苍生不可欺,民变四起把那耶律德光吓跑了。之后这冯道又见风使舵,知道新皇爱重儒家思想,就讲儒家好,竟也混得风生水起。但是,新主柴荣颇有气节与志向,压根就不吃他这一套,见他死了也正好,其余的便也不追究了。

此后,柴荣吸取教训,令各部军士根据其勇猛程度进行分类精选,其老弱病残者,令其归田;其中精锐勇猛者选为禁卫军,赵匡胤升为殿前都虞侯,张永德出任殿前都指挥使。真正做到了兵在精不在众,从而短时间内打造了一支忠于自己且无比强悍的禁卫军。

柴荣在内政上同他养父郭威一样,爱惜民生。无论官民一律要求守法,有不法官员因仇杀民,郭荣令“弃市”处决,以正公义;河堤决口,不惜钱粮以筑河堤,保民生计;另外,柴荣是个勤劳的唯物主义,见不惯不劳而获,装神弄鬼那一套虚的,于是下令废寺院三万多所,还俗僧尼多达六万多人,一下就多出了许多劳动力,并且以后不许新建寺院。这一系列的政策,实在地惠及于民,所以,他可谓是民心所向,大有一统天下气象了。

那时虽未取北汉首府太原,但也已经将其打服了。再者打北汉军易胜,但路线远粮运不通,打起也无多大好处,所以柴荣采取了先南后北的策略以取天下。在公元955年,柴荣派向训、王景率军西征后蜀。在李嗣源后唐时代,孟知祥逐渐呑并东西二川而成后蜀,而后中原朝廷几经战火,蜀地得以自立为王。此下,柴荣为复往日中央朝廷的威望,决定先攻打后蜀,以期收复秦、风、成、阶四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