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44、柴榮繼後周,他將怎樣大展軍威於天下呢?

郭威與他的老領導劉知遠一樣生於亂世,起於微末,歷經亂世流離,深知民間疾苦。他倆最難得可貴的是:發達後不忘本心,這也是他們比之於前朝皇帝最大的區別!正是如此,郭威立國後並沒有忙於征伐,並不是他怕戰爭,只是心憂老百姓的生計,不想死太多的人。

44、柴榮繼後周,他將怎樣大展軍威於天下呢?

劉知遠不忘本,郭威更是不忘本,這本是一對好搭擋,可惜劉知遠死的早了,有用的兒子也死了,郭威只得無奈而取後漢代之。郭威取天下,其實根本也沒得到什麼。他做了皇帝,一不修宮殿納美色,二不錦衣奢食。雖為天子仍儉樸如常,勤於政務。他仍然念及老領導的恩情,對其妻兒兄弟是能放過且放過,對劉知遠弟劉崇也懷有一顆好心,所以他在位不主動出擊北漢。

當然,郭威是要做一位明君的,肯定也有收復天下之心志。

他把天下治理得小有成效,選拔出了許多人才,正準備席捲天下時,他卻病了。公元954年元月,他做皇帝才滿3年,就病倒了。他感到已病入膏肓,命不久矣,便召回了在外的義子郭榮,安排後事並傳位(親子給劉承祐殺了),所以他要傳位於郭榮(也是侄子,原名柴榮)。郭威臨終不忘再三告誡郭榮,一定要薄葬,接下來當著眾臣之面讓郭榮繼位,為他掃清障礙。

44、柴榮繼後周,他將怎樣大展軍威於天下呢?

可見,郭威是一個多麼勤政儉樸的君主啊!就算是要駕崩了也要在死前強調一下儉樸,並做完做好傳位工作。也正因為如此,郭榮,即位得很順利,各方交接平穩如常。

年富力強的郭榮即位為周世宗,雄心勃勃,決心遵照養父的遺願,並把事業幹大,還天下以太平。他曾向左諫議大夫王樸發問:“朕當得幾年?”精究術數的王樸答曰:“臣固陋,輒以所學推之,三十年後非所知也。”當時三十四歲的郭榮聽後十分欣喜地說:“若如卿所言,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柴榮(郭榮繼位後改為本姓)果然也非池中物,難怪郭威會選中他了。

而北漢的劉崇卻不知道這內裡的情況,他見強敵郭威已死,便無忌憚,並且一般新主繼位都不太好使,所以他就決定趁此時機南下取後周。

在954年,北漢即再勾結契丹南犯。郭威在世時,柴榮就勸他打北漢,只是郭威礙於道義與情面未有主張。而今柴榮上臺,他可不欠劉崇什麼了!此時正欲建功的柴榮,遇上想乘人之危的劉崇,兩人那是各得其所欲,不戰都不可能了。

別看柴榮少年從商,而後棄筆從戎,但他之於軍政方面,可是得了郭威真傳,並且青出於藍。他也常以唐太宗李世民為榜樣,召大臣議欲親征,宰相馮道向來求苟安,極力勸止郭榮,並道奏曰:“陛下得如太宗否?”柴榮大怒,罷其相位。

爾後,柴榮于軍前曰:“以我兵力之強,破劉崇如山壓卵耳!”他率軍兼程速進,在高平之南與北漢軍遭遇。時右軍樊愛能,何徽部不戰遁潰,致整個大軍處於潰逃的敗象中。

在這危亡時刻,柴榮不畏矢石冒死督戰,軍中求功勇武者見天子在場遂捨命相搏,方才穩定大軍,扭轉戰局。其中趙匡胤作為柴榮親兵,護主勇猛異常,帶動大軍猛攻,身受流矢仍不下戰場,柴榮惜之令其停止攻城。柴榮從不怯懦,率後周軍將北漢驍將張元徽擊殺,劉崇單騎北逃,契丹軍嚇得退逃。

柴榮趁勝主動進攻劉崇,圍之於北漢首府太原,因糧草不濟而返還。至此時,柴榮也算是看明白了,為什麼老是打契丹聯軍而不可勝。那是總有將士只吃餉,不做事,天子在場,還敢不聽指揮,不戰遁潰。若非自己在場,估計這場仗又得敗了。他趁勝整飭軍紀,對樊愛能、何徽等70多名因臨陣脫逃者毫不手軟,悉數斬殺,同時對作戰有功的李重進、趙匡胤等將士給予重賞。

懦弱而年邁的馮道見柴榮英勇好戰,把他給嚇病了,不久就死了。馮道此人一生精於柔道,素無氣節,誰來了就拜誰為主。他的人生哲學是低頭做人,只要能活著就好,哪怕是跪著。在過去,他的這種為人哲學保住了自已的性命與富貴。

他侍奉的皇帝如果好色,他就說好色好;皇帝如果喜歡奢華,那就說奢華好;如果喜歡殺戮,那殺戮也是好的。比如石貴重親征契丹,想聽溫柔舞曲,馮道馬上說好並安排,幸好石貴重心裡有點數,知道大軍陣前聽那種曲子,將士豈會有心殺敵,才因此做罷。後契丹殺來了,他見了耶律德光不說半個不是,為了保命曲意奉承,讓他不殺京城之人,主要是自己的家族故舊都在京城。耶律德光見馮道馬屁功夫天下一絕,很是受用,為了以後定得天下好讓這老小子馮道矯史(讓投降文人在歷史上把他寫成好人),就準了他的請求,留下了他一件功德。其實契丹大軍並沒因此而少殺人,不殺都城之人那是因為馮道代表大家投降了。此後,契丹大軍反就更大膽地出城搶掠、屠城了,幹盡壞事也不怕,反正有馮道等投降文人會把他們寫成正義之師。

44、柴榮繼後周,他將怎樣大展軍威於天下呢?

幸好天下蒼生不可欺,民變四起把那耶律德光嚇跑了。之後這馮道又見風使舵,知道新皇愛重儒家思想,就講儒家好,竟也混得風生水起。但是,新主柴榮頗有氣節與志向,壓根就不吃他這一套,見他死了也正好,其餘的便也不追究了。

此後,柴榮吸取教訓,令各部軍士根據其勇猛程度進行分類精選,其老弱病殘者,令其歸田;其中精銳勇猛者選為禁衛軍,趙匡胤升為殿前都虞侯,張永德出任殿前都指揮使。真正做到了兵在精不在眾,從而短時間內打造了一支忠於自己且無比強悍的禁衛軍。

柴榮在內政上同他養父郭威一樣,愛惜民生。無論官民一律要求守法,有不法官員因仇殺民,郭榮令“棄市”處決,以正公義;河堤決口,不惜錢糧以築河堤,保民生計;另外,柴榮是個勤勞的唯物主義,見不慣不勞而獲,裝神弄鬼那一套虛的,於是下令廢寺院三萬多所,還俗僧尼多達六萬多人,一下就多出了許多勞動力,並且以後不許新建寺院。這一系列的政策,實在地惠及於民,所以,他可謂是民心所向,大有一統天下氣象了。

那時雖未取北漢首府太原,但也已經將其打服了。再者打北漢軍易勝,但路線遠糧運不通,打起也無多大好處,所以柴榮採取了先南後北的策略以取天下。在公元955年,柴榮派向訓、王景率軍西征後蜀。在李嗣源後唐時代,孟知祥逐漸呑並東西二川而成後蜀,而後中原朝廷幾經戰火,蜀地得以自立為王。此下,柴榮為復往日中央朝廷的威望,決定先攻打後蜀,以期收復秦、風、成、階四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