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清代畫家代表人物——梅庚,畫山水、花卉,脫略凡格,不宗一家

梅庚(1640—1722),字子長,號雪坪,晚年號聽山翁 清朝,安徽宣城人;梅清從孫。康熙二十年(一六八一)舉人,官泰順(今溫州地區)知縣。善篆、隸,畫山水、花卉,脫略凡格,不宗一家,偶爾落筆,韻致翩然。兼工白描人物。工詩,著吳市吟、山陽笛漫興集、玉笥遊草,臨卒作詩,署曰推枕吟。

梅庚的曾祖父梅鼎祚是大戲劇家、詩人、藏書家。他的父親梅朗中是復社名士,善於書畫詩文,在當時被稱為“三絕”,可惜36歲就英年早逝。梅庚由母親撫養成人,他自幼“資稟穎異”,勤奮好學,博通經史,遠承高祖梅守德講學之風,近得曾祖父及父親詩文書畫之韻,同族長輩大畫家、詩人梅清和大科學家、詩人梅文鼎非常欣賞他。梅庚在康熙二十年(1681)考中舉人,次年進京。同鄉大詩人施閏章看了梅庚的詩文,稱其“披華振秀,清警獨勝”,把他當作忘年交,引薦他結識了當時文壇的宗師朱彝尊、王士禎,併為“朱彝尊所士”。本來梅庚有機會在京城發展,卻因為“性狷介,覆被黜”。梅庚離別京師,到浙江泰順擔任知縣,他以經學來治理地方,很有惠政,官聲也很好。但他難改文人的習性,在官場鬱郁不得志,五年後終於辭官歸鄉。


清代畫家代表人物——梅庚,畫山水、花卉,脫略凡格,不宗一家


梅庚修繕先人書帶園,與宣城派詩人沈泌、藝術家石濤等友人飲酒賦詩、作書畫自娛,漫遊江南山川,“為名流領袖數十年”。梅庚的詩多“緣事而發”,清新明快,不假雕飾。他早年的作品顯示了狂傲的稟性;他在泰順任上寫的《修船謠》一詩,揭露了清廷修造海船之役給百姓帶來的苦難;他的《錢荒》、《菜荒》等詩針砭時弊,同情人民疾苦。梅庚的詩歌題材廣泛,描寫現實的作品之外,還寫了很多酬唱、題畫的詩作,他的寫景抒情等小詩也樸秀雋永,別有韻味。曹溶評他“博綜漢魏三唐,盡馳騁之致”,陳允衡說他“除豪氣外近乎謝朓”。他在《深溝道中》寫道:“山市人煙少,秋田鳥雀喧。亂流清見石,遠樹暗藏村”;一幅美麗的畫面躍然紙上。“倚樹共婆娑,微月出山背”、“人家環積水,鷗鷺佔園沙”、“孤亭收野色,萬壑赴斜暉”……這樣的詩句,在梅庚的詩集中到處可見。


梅庚的足跡遍佈家山,付諸丹青筆墨,寫生題詩,他有很多描繪宣城山水風物的作品堪稱詩畫雙絕,成為傳世經典。如《敬亭棹歌圖》、《山水圖》、《秋林書屋圖》等,收藏於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天津藝術博物館、安徽博物館等處。著有《書帶園集》16卷,又編《賦紀》50卷(所輯為唐以前之賦);他的書畫作品大多失傳,《國(清)朝畫識》、《江南通志》、《靜志居詩話》記錄了他的事蹟。梅庚傳世詩文集有《天逸閣集》、《雪坪詩鈔》、《聽山詩鈔》、《漫興集》、《南雅集》、《玉笥遊草》、《知我錄》等。


梅庚“書善八分,畫善山水、花卉,脫略風格,不宗一家,曠逸有雅韻”。他的篆、隸書法古樸高雅;山水花卉濃墨淡渲,老辣古樸、縱橫恣肆,得天然真趣。本套12開冊頁現由天津博物院收藏,尺寸約合30X25釐米;該套作品用筆精幹爽利、墨色淋漓通透、渲染層次有序,可以說代表著中國明清兩朝底層文化讀書人的精神境界和書畫的修養學識以及個人的美學思想,也代表這新安畫派二三線書畫家的學識和實際繪畫水準。


清代畫家代表人物——梅庚,畫山水、花卉,脫略凡格,不宗一家


冊頁之一


一圖款識“甲子冬日 畫呈環翁老先生 誨正 宣城晚學梅庚”,鈐印:梅庚之印(白)。甲子即1684年,時年45歲。環翁,今日不知何許人也,但從字裡來看,是位德高望重的文化老先生。整幅作品古氣溢染,簡筆勾皴淡墨渲染,撲鼻而來的是這種文人痴于田園山水的情懷。古氣,兩字看似簡單,但在衡量近現代中國畫的作品氣息來說,彌足珍貴!對於今天書畫家來說,就是望塵莫及!


清代畫家代表人物——梅庚,畫山水、花卉,脫略凡格,不宗一家


冊頁之二


二圖作品用墨和線條都是極高的水準,在這套冊頁裡也是一幅亮點之作。先用極淡的淡墨勾出小溪瀑布的山石,而後中鋒快速勾出瀑布的水流線條,尤其對瀑布下水口的歡快描寫。次用淡墨勾皴點染中間這棵雜樹,樹葉點皴和淡墨處理非常到位,亂而不散,散而有度。再用稍重一點的淡墨書寫近處的小棵雜樹,同樣的筆墨來點綴此樹的樹葉;最後細筆畫出人物觀瀑的景象。部分細筆點綴一下樹幹上的蘚苔和雜草,說明此處人跡罕至。整幅作品分三個層次,筆筆推出,層層渲染,猶如西畫中的立體透視,井然有序。這幅作品小中見大,如換成一張六尺對裁,這種水墨淋漓而層次分明、筆法流暢又嚴謹有度,想象就是今日的高古屌絲卻依然大範的裝酷精神,不禁擊掌叫好!


清代畫家代表人物——梅庚,畫山水、花卉,脫略凡格,不宗一家


冊頁之三


三圖畫應為“水漫金山”的浪漫詩人景象,遠處是淡墨的半山,說明此金山不小;稍遠處是城墎和五層佛塔的金山寺,給我們感官刺激就是海水高高漫過城池。中間部分是驚天駭浪,中鋒線條流暢而迅捷,偶爾的浪花撲打,將畫面的壯觀和水浪的流動性給描寫出來。近處則是一位高士靜坐,觀此景而詩性大發。整體畫面豐滿自信、粗中有細;重點渲染駭浪的筆墨不多,但通過近處人物和遠山城池來襯托。古趣怡然,神話傳說與現實中的高士相結合,在今天來看也是一幅描寫水漫金山的代表精品。


清代畫家代表人物——梅庚,畫山水、花卉,脫略凡格,不宗一家


冊頁之四


四圖遠山如黛,看來梅庚應該看過馬遠的作品,這在那時的徽州也不算個事兒,想象歙縣西溪南的吳家,這算個啥?梅庚的遠山淡墨基本沿襲馬元的技法,雖輪廓沒有那麼的具體,但是這種襯托畫面的景緻還是共性的。中間是雜樹和山石,有郭熙蟹爪皴的把式,這種用筆對後代的新安畫派非常地常見,譬如方士庶和邵鴻恩等等。而後濃墨書寫近處的雜樹和山石,最後這枚印章來調整點綴此處山石的僵硬。通過冊頁四幅的作品來看,梅庚對於鈐印,也是非常注重的,隨著畫面的氣息來調整的。


清代畫家代表人物——梅庚,畫山水、花卉,脫略凡格,不宗一家


冊頁之五


五圖乍一看很有素描稿的味道,這種黑與白的對比,讓今天學習西畫素描的朋友寒噤;這可是350多年前的祖宗作品。這種大面積留白和設黑,一定是到過黃山的,也只有黃山才有這樣巨石白花花和它背景後黑乎乎的映襯。所以也不難怪黃賓虹有這種留白的長條塊塊,當代聶危谷教堂題材作品也有的留白長條;由此看出中國畫,源於自然之法則。


清代畫家代表人物——梅庚,畫山水、花卉,脫略凡格,不宗一家


冊頁之六


六圖可以喻為“十年寒窗”,一棵虯勁十足的老梅花樹,雖無花朵,卻能感受到這股冷冷的嚴寒勁兒。樹下一茅屋,屋內一簾捲起,高士頭帶黑圍巾,正襟危坐在讀書;十年寒窗;這是古人唯一能走入仕途,獲取功名和振興家族的途徑。窗前是一大片淡淡的淡墨,來襯托天氣灰暗的寒冷;而屋後的梅石,寓意著格調高古、凌寒不懼的文人思想。所以說中國畫與西畫的最大區別就是在此處,中國畫是有語言代表的,透過畫面來代表著作者的思想和文化價值取觀。


清代畫家代表人物——梅庚,畫山水、花卉,脫略凡格,不宗一家


冊頁之七


七圖佈局一河兩岸式的“董巨風格”,這種大氣磅礴的高山一角,一高士跪坐船頭用力划槳,看來是逆流而上的節奏。這裡筆墨不多:淡淡的淡墨半山式描寫,來襯托大山的偉岸雄峻,幾筆帶過山下的灘塗和水岸;近景的柳樹枯枝和新發的柳條,筆力雄勁乾脆,畫龍點睛之筆就是人物高士的書寫。唯一欠缺的,鈐印過於大了一點,小了一半畫面更協調更完美。


清代畫家代表人物——梅庚,畫山水、花卉,脫略凡格,不宗一家


冊頁之八


圖八亦為“十年寒窗”,只是將這種畫面格調放的更大。明清時代的新安畫派至今影響極深,可以說每個畫家都有這種雪後山川的繪畫描寫。徽州地處皖南山區,四周群山環繞,人煙罕至;中間是盆地,丘陵相間,方圓不過60公里,註定冬季將是阿拉斯加般的寒冷。所以對於畫家們的記憶,歷年皆有的回憶,豈能不入畫面。


清代畫家代表人物——梅庚,畫山水、花卉,脫略凡格,不宗一家


冊頁之九


圖九的景緻在今天的徽州地區是非常的常見,任意溪邊山腳均是如此。所用幾重的淡墨渲染皴擦山頭和山勢,再用米點點皴山勢的礬頭,用筆設墨簡單不多;而一介小亭卻將畫面豐富起來,調動了畫面的思想和語言。


清代畫家代表人物——梅庚,畫山水、花卉,脫略凡格,不宗一家


冊頁之十


圖十是梅庚的拿手絕活,這類題材無非是浪費一點時間而已。先是淡墨勾出遠山和灘塗,而後大面積留白製造出湖面的效果,再用淡墨勾皴畫出近景的山石,隨後用稍重一點的淡墨寫出蟹爪般的樹幹,最後濃墨點苔製造出畫面的協調感。樹幹著墨不多,但墨趣井然有序,筆力蒼健有力;想象實際此幅畫畫時,也不過十來分鐘而已。


清代畫家代表人物——梅庚,畫山水、花卉,脫略凡格,不宗一家


冊頁之十一


圖十一米家山水,全是幾重墨色的點苔,偶爾幾筆樹幹勾皴一下。畫面一河兩岸式,這是“董巨”的標準風格,只是換了“米家”畫法。米家山水給我們視覺總是零碎的,畫面有協調不一致的感受;我想源於這種數不完也數不清的小米點兒,給我們的視覺判斷本身就有誤差。此幅作品在中景和近景處理上,還是可圈可點的;近景叢林的屋脊和河中無人小舟,都在詮釋出一種“野渡無人舟自橫”和“深山不見山,但聞人語聲”的境地。


清代畫家代表人物——梅庚,畫山水、花卉,脫略凡格,不宗一家


冊頁之十二


圖十二也是“董巨”一河兩岸式的格局,遠山和灘塗用水墨和枯筆勾皴,簡單卻表現出這種疏遠冷淡的效果,而後淡墨書寫近景的山石和橋舍,加上幾點零碎的竹枝,彰顯出文化人“賢者虛懷與竹同”的人生價值觀,最後濃淡不一的筆墨勾皴出兩棵雜樹。同樣蟹爪皴的樹枝和偶爾牛毛皴的山石,整體畫面舒朗有致,簡單闊約,亦有大江東去逝流水的氣概。

梅庚的作品留世很少,而今大多數“葛優躺”博物館裡,很少拿出來展覽。現今拍賣多年不見一幅,贗品也居多。這套冊頁能完整保存,且是梅庚45歲中年時期的細筆作品,也是彌足珍貴的。偶見博物館有粗筆濃墨絹本的,總覺得沒有細筆的精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