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初唐四傑之王勃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初唐四傑之王勃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

王勃小時候就非常聰明,據說六歲時就能作詩,因而得到了長輩的讚揚。到九歲時,他就能指出大儒顏師古所注《漢書》的錯誤之處。

從十二歲開始,王勃到長安城學醫。龍朔三年(663年)回到家鄉,尋找機會入仕。麟德元年秋(664年),他向右相劉祥道上書,他的政見,還有積極的態度,都深受劉祥道的讚賞,劉祥道對人說:“此神童也!”

乾封元年(666年),王勃科舉考試及第,被授予朝散郎一職,他成為了朝廷裡年齡最小的官員。後來,他寫了一篇《乾元殿頌》獻給皇帝。唐高宗讀了這篇頌詞,驚歎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因此聲名大振,得以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並被推為首位。

王勃少年得志,難免有些恃才放縱,打擊也就接踵而來。

王勃擔任朝散郎後,經主考官的介紹,做了沛王府的修撰。有一次,沛王李賢與英王李哲鬥雞,王勃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討伐英王的鬥雞,為沛王助興。文章傳到唐高宗手中後,高宗龍顏大怒:“二王鬥雞,王勃身為博士,不進行勸誡,反倒作檄文,有意誇大事態,此人應立即逐出王府。”於是,王勃丟掉了官職,被逐出長安。在長安期間,王勃有許多詩歌傳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初唐四傑之王勃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兩句樂觀豪邁,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唱出了千古以來送別詩詞中的最強音。

咸亨二年(671年),王勃回到長安。在朋友凌季友的幫助下,謀得了虢州參軍一職。在任職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了罪,王勃把他藏了起來,後來又怕走漏風聲,就殺了這個人,因此犯了死罪。幸虧遇到大赦,沒有被處死。據新舊《唐書》記載,王勃遭此大禍,是因為恃才傲物,被同僚妒忌。所以有人懷疑這是同僚在設計陷害王勃,純屬誣陷。不管怎樣,王勃的進仕之路是徹底斷了。

並且,這件事還連累了他的父親王福疇,王福疇從雍州司功參軍被貶為交趾縣令,遠謫到南荒之外。這件事對王勃的打擊非常大。

王勃出獄後在家裡呆了一年多,朝廷宣佈恢復他的舊職,但心灰意冷的他並沒有接受。

《唐摭言》記載:上元二年(675年)秋天,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閻都督新修了滕王閣,重陽節這天在滕王閣上大宴賓客。王勃前去拜見,閻都督早聽過他的名氣,就請他參加宴會。閻都督這次宴會,是為了向大家誇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所以他讓女婿事先寫好了一篇序文,打算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大家為這次盛會作序。人們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這時,王勃雖然只是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晚輩,卻毫不客氣,接過了紙筆。閻都督很不高興,拂衣而起,躲進帳後,叫人去看王勃寫些什麼。聽說王勃開頭寫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就說不過是老生常談;聽到“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兩句,就沉吟不語了;等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不由得感嘆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初唐四傑之王勃

這個故事,《唐才子傳》裡也有記載:“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王勃的《滕王閣序》,確實是一篇不朽名篇。在文章之後,他還有一首《滕王閣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上元三年(676年),王勃到了交趾,見到了他的父親。在返回時,正值夏季,南海風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雖然被救上,卻因驚嚇過度而死。

這年冬天,長安城裡到處傳誦著《滕王閣序》。唐高宗讀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兩句時,也不禁拍案叫絕:“此乃千古絕唱,真天才也。”又讀《滕王閣詩》,更是連聲讚歎:“好詩,好詩!作了一篇長文字,還有如此好詩作出來,豈非強弩之末尚能穿七紮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當年朕因鬥雞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錯也。”於是問道:“現下王勃在何處?朕要召他入朝!”旁邊的太監回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高宗喟然長嘆:“可惜,可惜,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