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花一詩:黃槿

一日一花一詩:黃槿


枯木

一日一花一詩:黃槿

《送楊處士叔初卜居曲江》

【唐】許渾

雁門歸去遠,垂老脫袈裟。

蕭寺休為客,曹溪便寄家。

綠琪千歲樹,黃槿四時花。

別怨應無限,門前桂水斜。

一日一花一詩:黃槿

題目一作《送楊處士反初卜居曲江》,“處士”本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後亦泛指未做過官的士人。如《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後漢書·方術傳論》:“李固、朱穆等以為處士純盜虛名,無益於用,故其所以然也。”;楊處士,也有作“湯處士”一說,字叔初(或反初),為詩人的朋友。

一日一花一詩:黃槿

“卜居”指擇地居住。“卜”即占卜,《周易》是“五經”之一,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深奧無窮,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古人經常會通過占卜來預測吉凶。“卜居”就是通過占卜決定在哪裡居住。

一日一花一詩:黃槿

曲江,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城區東南部,為唐代著名的曲江皇家園林所在地,這裡泛指長安地區。

一日一花一詩:黃槿

作者為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寓居潤州(今江蘇丹陽),唐代詩人。關於作者,有的典籍記載為“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約650-約693),華州華陰(今陝西省)人,唐代文學家,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關於作者的探討我們後文會談到,我們先來看詩文。

一日一花一詩:黃槿

首聯“雁門歸去遠,垂老脫袈裟”,雁門,即雁門關,今山西省代縣境內,古代長城要塞,“天下九塞,雁門為首”,雁門關是中原和北方少數民族交通咽喉之地。詩文中提到的楊處士祖籍雁門,從詩文來看,德行兼備,作為一名隱士,長期隱居在佛教寺院,年齡大了選擇落葉之地,經過占卜,認為回祖籍雁門關路途遙遠,因此決定居住在當時的首都長安地區的曲江。

一日一花一詩:黃槿

頷聯“蕭寺休為客,曹溪便寄家”,“蕭寺”源自南北朝時梁武帝信奉佛教,廣造寺院;唐代李肇 《唐國史補》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蕭子云飛白大書‘蕭’字,至今一‘蕭’字存焉。”,後因稱佛寺為蕭寺。“曹溪”為禪宗南宗別號,因六祖慧能在曹溪寶林寺弘揚佛法而得名,後泛指禪宗;唐柳宗元 《曹溪大鑒禪師碑》:“凡言禪,皆本曹溪。”。這裡“蕭寺”、“曹溪”皆指佛教寺院。該句意思為:佛教修行不必選擇地方,在蕭寺不要把自己當成客人,在曹溪也可以是家鄉。

一日一花一詩:黃槿

頸聯“綠琪千歲樹,黃槿四時花”。“綠琪”,一作綠筠,即綠竹,南朝(梁)江淹《靈丘竹賦》有:“於是緑筠繞岫,翠篁緜嶺”。“千歲樹”一作“千歲葉”,指的是四季常青的意思。黃槿,錦葵科木槿屬常綠小喬木,高可達7米,葉子心形有長柄,花黃色,花冠鍾型,盛花期夏季。繃臉意思為:綠竹常年青翠,黃槿花四季開花。

一日一花一詩:黃槿

尾聯“別怨應無限,門前桂水斜”。“桂水”源自湖南省境內的一條江水。“斜”念“xiá”,本聯意思為:離別的愁悶惆悵自然是沒有窮盡,用門前的彎曲綿延的桂江水來衡量都無法描述。

一日一花一詩:黃槿

該詩是一首送別詩,朋友楊處士是一位德才兼備的隱士,長期隱居在南方,垂老之年,準備去長安居住,詩人許渾前來送別,指出不管雁門還是曲江,所在的寺院不管在哪裡,只要心存一念,專心向佛,穿不穿袈裟,在不在蕭寺曹溪都無所謂,都可以功德圓滿;江水長流,縹緲無際,黃花綠竹,欣欣向榮,朋友就要走了,心中不捨,充滿了憂愁,無窮無盡,離別之情,用桂江水都難以描述啊。

一日一花一詩:黃槿

該詩頷聯頸聯對仗工整,尤其是“蕭寺休為客,曹溪便寄家”,富含哲理和禪悟,結尾一句,尤其是門前桂水斜的“斜”字,是本詩的“詩眼”,感情真摯,深思雋永,悠悠桂江,滔滔逝水,令人思緒萬千,惆悵無限,朋友的深厚感情可見一斑。

一日一花一詩:黃槿

一日一花一詩:黃槿

而初唐四傑之楊炯,陝西人,自幼聰敏博學,唐顯慶四年(659年)應童子舉及弟,翌年待制弘文館,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補秘書省校書郎,唐永淳元年(682年)擢為太子(李顯)詹事司直,唐垂拱二年(686年)被貶為梓州司法參軍,唐如意元年(692年)任盈川令,約如意二年(693年)卒於任上。從履歷上來看,長期在首都長安居住為官,中年被貶到四川3年,然後去浙江任職,卒於任上,以當時的園藝技術,即便是浙江也好像比較難以栽培黃槿,因此楊炯似乎對黃槿的瞭解不會太多。

一日一花一詩:黃槿

綜上所述,竊以為,作者應為許渾,而非楊炯。當然這只是筆者的陋見,不一定正確,敬請專業人士指正。

一日一花一詩:黃槿

2018/7/13榆木齋

一日一花一詩:黃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