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聽到寡婦哭心疼地寫首七律,通篇犯寫詩大忌,卻被譽一代冠冕

晚年落魄時,杜甫曾寫了這樣兩句詩:“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詩寫得很妙,但他終究是謙虛了。因為他的詩既是佳句,又常常語出驚人。

杜甫聽到寡婦哭心疼地寫首七律,通篇犯寫詩大忌,卻被譽一代冠冕

不得志時,別人都憤憤不平,滿腹牢騷,唯有他在風雨中的破茅屋內吼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面對春雨,別人都只懂雨之美,唯有他想到了農人田間的莊稼,念出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時人都說初唐四傑不怎麼樣,唯有他站出來力挺,寫出了“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詩聖之名背後,是從未改變的家國情懷和一腔正義之氣。

杜甫聽到寡婦哭心疼地寫首七律,通篇犯寫詩大忌,卻被譽一代冠冕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詩聖的一首悲天憫人之作,詩名《白帝》。沒錯!這個白帝就是李白《早發白帝城》中的那座夔州小城,當年詩仙寫白帝城時說的是“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何等快意。但是7年後,杜甫來到白帝城,寫下的卻是另一番景象,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白帝》

唐.杜甫

白帝城中雲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峽雷霆鬥,古木蒼藤日月昏。

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

杜甫聽到寡婦哭心疼地寫首七律,通篇犯寫詩大忌,卻被譽一代冠冕

美麗的夕陽與死樹上的鳥

詩仙當年離開白帝城時,看見的是彩雲朵朵;7年後54歲的杜甫來到白帝城,卻遇到天降大雨。大雨後他聽到荒村中傳來陣陣寡婦的哭聲,詩聖感慨萬千,心疼地寫下了這首七律。詩聖一向擅長七律,並寫出了被稱為七律第一的《登高》,但這首詩卻通篇犯詩之大忌。然而翻看後世的評價,會發現宋、明、清名家對其都讚歎不已,清代著名文人賀裳甚至稱其為“一代冠冕”,這是為何?

詩的首聯就完全不符合律詩的平仄,連用兩個“白帝城”雖讀來朗朗上口,但音節上卻是拗拙的。很顯然這是當地的一句俗語或民歌,中雲出門,下雨翻盆,詩人將江上大雨翻滾的氣勢輕鬆地道出,令人眼前一亮。

杜甫聽到寡婦哭心疼地寫首七律,通篇犯寫詩大忌,卻被譽一代冠冕

次聯是備受名家推崇的14個字。這一句詩聖體現出了其出神入化的對仗手筆,不但工整而且氣勢全開。江水湍急、峽口陡峭,就像雷霆相鬥,古木和蒼藤遮住了青山,眼前日月昏暗。這兩句與前兩句詩風其實是完全不搭的,兩者一拙一工,一信手拈來,一巧妙對仗;但這4句有意境上又是一脈相承的,既寫出了眼前風雨的蕭瑟,又借風雨寫朝中局勢,一語雙關。

後兩聯寫的是風雨後的城郭和村莊。長年的征戰讓民不聊生,千家之城如今只有百家存。最後的落筆,也是最觸動杜甫之處,遠處傳來寡婦的陣陣哀啼聲,丈夫已經不在了,家裡已經一貧如洗了,朝廷卻還是不肯放她,將她家洗劫一空。這後4句客觀地說,論寫法也不符合七律的規矩,不但有出律之處,但卻字字發自肺腑,真切感人。

杜甫聽到寡婦哭心疼地寫首七律,通篇犯寫詩大忌,卻被譽一代冠冕

通讀這首詩無論是以歌行入律,還是一拙一工的寫法,都是杜甫對詩的創新,中晚年的杜甫寫詩早可以不講格律,信手拈來了,這首詩就是最好的證明。而後世之所以對它備加推崇,一方面是敬重詩聖的家國情懷,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詩本身的自成一派。這首詩大家覺得寫得怎麼樣?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