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今天,央行放水2650億,而且是"1年期"的MLF!

(一)

今天,央行放水2650億,而且是

中國人民剛剛度過了山呼海嘯般的週末,颱風山竹所到之處“大風起兮雲飛揚”,剛到週一,一個好消息就安撫了人民“驚恐的心”,央行定向釋放2650億元人民幣!

可能你會說,這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央行已經連續三天進行逆回購操作了。

事實也是這樣的:

9月12日,央行進行了600億7天期逆回購操作;9月13日,央行進行了1000億7天期逆回購操作,14天期200億逆回購操作,共計向市場提供1200億流動性;9月14日,央行進行了1100億7天期逆回購操作,14天期400億逆回購操縱,共計向市場提供1500億流動性。

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儘管前三天逆回購操作數額共計達到3300億人民幣,但是都是7天、14天期短期流動性釋放,而今天的逆回購操作是1年期的!!!

(二)

央行進行1年期的逆回購操作,意義非同尋常!

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實中國銀行間的流動性基本比較充裕,但是金融的短期化、貨幣化、套利化比較嚴重,造成長期化的資金非常匱乏,而只有長期化的資金才能夠形成資本,因為只有長期化的資金才能真正被企業派上用場。

事實上,這種金融短期化行為對中國股票市場、實體經濟市場影響非常大。

我們且不用說2015年以來,美國已經進入加息週期,9月份美聯儲再次加息只是大概率市場,這樣對人民幣構成一定的壓力。而自2010年以來,中國居民儲蓄率持續下滑,已經由2010年的的51.55%大幅下降到2017年的46.38%,僅2018年4月份居民存款就大幅下降超萬億,中國再也不是一個高儲蓄率的國家。

銀行的收益主要來源在於“借貸息差”。由於銀行缺乏長期穩定的儲蓄資金,而銀行的貸款資金往往期限比較長,這就造成資金期限的嚴重錯配。

商業銀行只有依靠銀行間拆借市場來補充流動性,而銀行間拆借市場的流動性資金往往是7天、14天、28天期的短期資金,銀行只有依靠數量巨大的短期化的資金來保證長期資金的流動性,所以1年期的MLF是當下銀行最期待的。

否則的話,如果躺在銀行賬上的資金盡是一些短期化的資金,為了維繫這些短期化資金到期出現的兌付風險,銀行賬上只能躺著更多的“休眠資金”來應付不時之需

結語:

當然,央行進行1年期逆回購操作,並不能夠構成長期的利好。長期的利好來源於央行能否給商業銀行穩定的、明確的預期。否則的話,今天釋放1年期的逆回購操作,1年後的今天怎麼辦?是不是還有可能續期?續期的數量是多少?只有央行能夠向市場提供明確的計劃性與政策的延續性,商業銀行有了這樣的穩定預期,在經營上才不會小心謹慎,才不會惜貸,才願意釋放更多的長期資金給企業,企業拿到這些資金才能夠用於“資本形成”,企業經營才會慢慢好起來,股市也才會慢慢好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