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為什麼會來到這個世界?

小神燒香


因為我來到這個美好的世界的時候,沒有誰徵求過我的意見,所以說,天生我才必有用,世界需要我們,我們也離不開這個世界!!!



用心陪伴走過一生


再說,問題問:人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我想說:來到這個世界,來到這個時代,來到這個家庭,來這個世界是美好的,人生於天地,來到這美好的人世間是父母給於了我們的生命,感謝自己的親生父母,養育之恩,養育了我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要好好的珍惜自己,創造自己的自身價值,不能往來世上一回!



美好的伊天


人生問題的解答,在於問題本身。問題提了出來,很難再塞回去。“有生於無”,本來沒有問題,有些人硬生生從混沌中,把人生問題揪了出來,就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這叫“樸散以為器”,渾圓的大木被砍伐下來,被做成器物,那些器物再精美,還能回到樹木的時候嗎?用語言的思辨,把這人生問題從虛無中揪出來,對很多人來講,就難以歸根覆命,把這問題忘掉,必須要借一些支點,來為人生的延續提供一些理由,也為死後的未知恐懼來提供一些安慰。這些支點,對有些人來講,便是外來世俗化的宗教。用世俗化的宗教來作為自己生命的支點,果真在解決問題,不是在為社會製造問題?

我目前讀書不多,在先秦典籍裡,還未碰到非常明確的對人生問題產生的疑惑。大概聖人不以為這個是什麼問題。這是華夏先聖採取的態度和做法,在《莊子·齊物論》裡有過這一些論述,大義需要細心體會,很難用言語詳盡地描述妙處。我生為華夏人,遵從祖先聖人之法。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

至聖先師的回答,其實是非常好的回答,再沒有比這個更好的回答了。用莊子的話來評價,“知止其所不知”,“庸詎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這也和“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相似,便是守職,生命類似職守,守職是儒家義的內涵之一,用恪盡職守的心思來對待自我生命,對朋友是義,對父母是孝,對兄弟是悌,對君主是忠,對己是慎獨、精誠。若君主,對臣民是仁。這是先秦人經常做的事情,現在還有著精神傳承。儒家的學問若是深入下去,能一以貫之,則會對此有很好的體會。

孔子在齊,齊侯出田,招虞人以弓。不進,公使執之。對曰:“昔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見皮冠,故不敢進。”乃舍之。孔子聞之,曰:“善哉!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韙之。”《孔子家語·正論解》

但有些人,可能不滿意這個結果,非要追尋個答案出來,然後就有了各式各樣的世俗宗教來解說彼岸世界,他們的彼岸世界造了一個又一個,哪一個是真實的呢,不是自己主觀臆測的結果呢?縱觀歷史,他們還為彼此的彼岸世界,打仗侵略,欺騙掠奪,有什麼仁愛可言呢。亞聖講“何必言利”,宗教在人生問題上許給人太多的利,以此對待生命,恐怕不能有恬淡的生活吧,紛紛擾擾,去聖賢太遠了吧,就忘了先人的教誨。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對生,修身,對死,俟命,如此淡淡然,關宗教什麼事情呢。祖先聖人,是我們血脈和精神所生之處,這才是應當祭祀的啊,宗旨也在“不忘其所由生”,繼往開來之意。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為是而有畛也。請言其畛:有左,有右,有倫,有義,有分,有辯,有競,有爭,此之謂八德。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春秋經世,先王之志,聖人議而不辯。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辯也者,有不辯也。曰:何也?聖人懷之,眾人辯之以相示也。故曰:辯也者,有不見也。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辯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園而幾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莊子·齊物論》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對死對生,知無可奈何而安之若素。用儒家或者道家的學問,都可以很好的對待生命,這些學問本來便是先聖觀察生命生活,總結出來的,近於自然天道,淳樸而少人為思辨,“百姓日用而不知”。我的父親母親,是工人農民,對於人生無所思,只是忙碌於生活,好好照顧子女長輩而已。田間老農,哪一位對這些問題過於深思呢。

“素其位而行“,“修身以俟命”,把自我生命當成一種職業,恪盡職守,好好守護,過好一生便是,做好父母子女丈夫妻子,做好朋友職位兄弟姐妹便是,不必想那麼多,更不必陷入宗教那些妄人的拍腦門。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盡心上》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倖。”《禮記·中庸》

補充:

“未知生,焉知死”這個回答,還可以再理解一些,換一些話來描述。以生來觀死,以此岸來觀彼岸,以這裡看那裡,以熟悉看陌生,以“知之所知”養“知之所不知”乃至探索“不知所不知”,是以生為根基為本,藉助對生的深刻認識,來進一步對死進行認識。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飯要一頓頓的吃,你不能想著將來的飯不好或者太好,就放棄吃現在的飯吧。“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中庸》)這句話並非為了隔絕對死的探索,而是要減少那些還未對生了解透徹的普通大眾,對死產生幻想或者恐懼,更要防止那些野心家、宗教家,利用民眾對死的無知,大發盜名欺世之言。平民百姓就想好好吃口飯,那些欺世盜名之徒能不能消停會兒,不要亂砸鍋呢,他們若是不砸鍋,他們吃什麼?

至聖孔子,用心深遠。華夏文化,是生的文化。這句話對生死問題的解決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和路徑。“知生可以知死”。對於過於貪心、自大、僥倖、懶惰的人可能覺得這條路不好,那他們不要走便是了,有志於此的人可以沿著這條路向上攀登。有“學生”這一詞,“生”這個內涵是非常豐富的,若是放開講,能寫很多東西。我在學校做學生二十年,現在才有所體會。這些思想,散在先秦文化典籍裡,等著有志於此的人好好研究學習。一般而言,我們所想到的眾多思想問題,先聖已經想過,而且解決的思路方法都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純素而近於天,只是後人畢竟學習不夠深入,天下好學深學乃至將學問修之於身的純粹之人其實並沒有那麼多。天下富貴世家,千年之後的子孫,一定能守住這偌大家業,不揮霍敗光,而怪祖宗沒有留下好的東西嗎?由於近代歷史上的落後,社科領域反思太過,乃至矯枉過正也是有的。不是曾經還有想廢棄漢字的人嗎,現在看,是不是個笑話?華夏的文化,會隨著共和國的強盛,重新回到它該有的位置。


幻境TranceClub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業的力量,把我們帶到世界上主要有四個原因,第一是還債,第二是討債的,第三是報恩的,第四是報怨的。可是我們根本不知道也沒有在意是來幹嘛的。只有在世間現存的宗教信仰上去發現,在昇華中去體會人生的意義,前世今生的不同,輪迴的困惑。佛教中更多講述這個世界的真相,明空不二的真理。每一世的昇華和墮落造就了我們眾生的輪迴。


無去無來3


來這個世界是美好的,人生於天地,來到這美好的人世間是父母給於了我們的生命,投爹投媽來的,我們要感謝天,感謝地,感謝自己的親生父母,養育之恩,養育了我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要好好的珍惜自己,創造自己的自身價值,不能往來世上一回!






用戶64958146754


因為前世功德不夠,也沒有大惡墜入地獄和獸界,所以來到人世繼續積德。


筏度有我


我和大家一樣,是人類的繁衍來到了這個世界。


果樹94


因為世界需要一個個平凡的生命


雨水7344


你為什麼我就為什麼。


用戶6876634581993


誰能說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