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

小神烧香


因为我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的时候,没有谁征求过我的意见,所以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世界需要我们,我们也离不开这个世界!!!



用心陪伴走过一生


再说,问题问: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我想说:来到这个世界,来到这个时代,来到这个家庭,来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人生于天地,来到这美好的人世间是父母给于了我们的生命,感谢自己的亲生父母,养育之恩,养育了我们,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要好好的珍惜自己,创造自己的自身价值,不能往来世上一回!



美好的伊天


人生问题的解答,在于问题本身。问题提了出来,很难再塞回去。“有生于无”,本来没有问题,有些人硬生生从混沌中,把人生问题揪了出来,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这叫“朴散以为器”,浑圆的大木被砍伐下来,被做成器物,那些器物再精美,还能回到树木的时候吗?用语言的思辨,把这人生问题从虚无中揪出来,对很多人来讲,就难以归根复命,把这问题忘掉,必须要借一些支点,来为人生的延续提供一些理由,也为死后的未知恐惧来提供一些安慰。这些支点,对有些人来讲,便是外来世俗化的宗教。用世俗化的宗教来作为自己生命的支点,果真在解决问题,不是在为社会制造问题?

我目前读书不多,在先秦典籍里,还未碰到非常明确的对人生问题产生的疑惑。大概圣人不以为这个是什么问题。这是华夏先圣采取的态度和做法,在《庄子·齐物论》里有过这一些论述,大义需要细心体会,很难用言语详尽地描述妙处。我生为华夏人,遵从祖先圣人之法。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

至圣先师的回答,其实是非常好的回答,再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回答了。用庄子的话来评价,“知止其所不知”,“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这也和“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相似,便是守职,生命类似职守,守职是儒家义的内涵之一,用恪尽职守的心思来对待自我生命,对朋友是义,对父母是孝,对兄弟是悌,对君主是忠,对己是慎独、精诚。若君主,对臣民是仁。这是先秦人经常做的事情,现在还有着精神传承。儒家的学问若是深入下去,能一以贯之,则会对此有很好的体会。

孔子在齐,齐侯出田,招虞人以弓。不进,公使执之。对曰:“昔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见皮冠,故不敢进。”乃舍之。孔子闻之,曰:“善哉!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韪之。”《孔子家语·正论解》

但有些人,可能不满意这个结果,非要追寻个答案出来,然后就有了各式各样的世俗宗教来解说彼岸世界,他们的彼岸世界造了一个又一个,哪一个是真实的呢,不是自己主观臆测的结果呢?纵观历史,他们还为彼此的彼岸世界,打仗侵略,欺骗掠夺,有什么仁爱可言呢。亚圣讲“何必言利”,宗教在人生问题上许给人太多的利,以此对待生命,恐怕不能有恬淡的生活吧,纷纷扰扰,去圣贤太远了吧,就忘了先人的教诲。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对生,修身,对死,俟命,如此淡淡然,关宗教什么事情呢。祖先圣人,是我们血脉和精神所生之处,这才是应当祭祀的啊,宗旨也在“不忘其所由生”,继往开来之意。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园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庄子·齐物论》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对死对生,知无可奈何而安之若素。用儒家或者道家的学问,都可以很好的对待生命,这些学问本来便是先圣观察生命生活,总结出来的,近于自然天道,淳朴而少人为思辨,“百姓日用而不知”。我的父亲母亲,是工人农民,对于人生无所思,只是忙碌于生活,好好照顾子女长辈而已。田间老农,哪一位对这些问题过于深思呢。

“素其位而行“,“修身以俟命”,把自我生命当成一种职业,恪尽职守,好好守护,过好一生便是,做好父母子女丈夫妻子,做好朋友职位兄弟姐妹便是,不必想那么多,更不必陷入宗教那些妄人的拍脑门。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礼记·中庸》

补充:

“未知生,焉知死”这个回答,还可以再理解一些,换一些话来描述。以生来观死,以此岸来观彼岸,以这里看那里,以熟悉看陌生,以“知之所知”养“知之所不知”乃至探索“不知所不知”,是以生为根基为本,借助对生的深刻认识,来进一步对死进行认识。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饭要一顿顿的吃,你不能想着将来的饭不好或者太好,就放弃吃现在的饭吧。“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中庸》)这句话并非为了隔绝对死的探索,而是要减少那些还未对生了解透彻的普通大众,对死产生幻想或者恐惧,更要防止那些野心家、宗教家,利用民众对死的无知,大发盗名欺世之言。平民百姓就想好好吃口饭,那些欺世盗名之徒能不能消停会儿,不要乱砸锅呢,他们若是不砸锅,他们吃什么?

至圣孔子,用心深远。华夏文化,是生的文化。这句话对生死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和路径。“知生可以知死”。对于过于贪心、自大、侥幸、懒惰的人可能觉得这条路不好,那他们不要走便是了,有志于此的人可以沿着这条路向上攀登。有“学生”这一词,“生”这个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若是放开讲,能写很多东西。我在学校做学生二十年,现在才有所体会。这些思想,散在先秦文化典籍里,等着有志于此的人好好研究学习。一般而言,我们所想到的众多思想问题,先圣已经想过,而且解决的思路方法都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纯素而近于天,只是后人毕竟学习不够深入,天下好学深学乃至将学问修之于身的纯粹之人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天下富贵世家,千年之后的子孙,一定能守住这偌大家业,不挥霍败光,而怪祖宗没有留下好的东西吗?由于近代历史上的落后,社科领域反思太过,乃至矫枉过正也是有的。不是曾经还有想废弃汉字的人吗,现在看,是不是个笑话?华夏的文化,会随着共和国的强盛,重新回到它该有的位置。


幻境TranceClub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业的力量,把我们带到世界上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是还债,第二是讨债的,第三是报恩的,第四是报怨的。可是我们根本不知道也没有在意是来干嘛的。只有在世间现存的宗教信仰上去发现,在升华中去体会人生的意义,前世今生的不同,轮回的困惑。佛教中更多讲述这个世界的真相,明空不二的真理。每一世的升华和堕落造就了我们众生的轮回。


无去无来3


来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人生于天地,来到这美好的人世间是父母给于了我们的生命,投爹投妈来的,我们要感谢天,感谢地,感谢自己的亲生父母,养育之恩,养育了我们,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要好好的珍惜自己,创造自己的自身价值,不能往来世上一回!






用户64958146754


因为前世功德不够,也没有大恶坠入地狱和兽界,所以来到人世继续积德。


筏度有我


我和大家一样,是人类的繁衍来到了这个世界。


果树94


因为世界需要一个个平凡的生命


雨水7344


你为什么我就为什么。


用户6876634581993


谁能说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