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北大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回望北大这些年

今天,一读EDU先为大家分析下截至2017年末,北京大学师资队伍的发展状况。(文中图表众多,值得收藏!)

北大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回望北大这些年

人力资源是一个组织赖以发展的根本基础和内在动力,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机构,其人力资源构成也有其特殊性,突出表现在高端人才密集。

不过,虽然外界一致在关注大学高端人才队伍的情况,但难以接触内情,一读EDU(ID:yidu_edu)今天将以北京大学为例,为您揭开该校师资情况的神秘面纱。

自2011年起,北大人事部每年3月左右均会发布北大“人力资源发展年度报告”,满足大众对其人才构成及管理概况的“求知欲”。

今年3月发布的最新版《北京大学2017人力资源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揭示了北大的人才构成及体系、在岗人员薪酬及福利、教师培训与管理及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内容,一读EDU(ID:yidu_edu)特选取了其中部分内容重新编辑整理,形成本文框架。

  1. 首先,本文将从人员构成、国籍分布、学历分布、学缘结构等方面介绍北大教师队伍概况;

  2. 其次,为大家介绍北大利用国家人才体系和校友捐赠等自建体系,网罗学术大家的有关情况;

  3. 再次,将重点介绍2017年北大师资队伍改革亮点——博士后管理与服务情况;

  4. 最后,还将为大家呈现学术休假、出国研修等北大教师队伍管理、服务配套政策。

(注:文中数据相关数据一般截至于2017年末,并向前回溯5年,并不包含2018年最新情况。)

北大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回望北大这些年

北京大学2017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一、北大校本部师资队伍概况

  • 校本部人员总量构成

北大校本部人员包括全职事业编制人员、非全职聘用人员、博士后人员以及离退休人员。

图1展现了2013年到2017年的人员规模变化趋势,但考虑到非全职聘用人员人数较少,就没有在图中呈现非全职聘用人员的数据。

北大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回望北大这些年

图1 北京大学校本部2013-2017年人员

我们可从图1看出,与2016年相比,北大2017博士后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博士后人员增长了18.6%,是各支队伍中规模增长最快的。

另外,全职事业编制人员与离退休人员明显在学校教职人员中占有较大比例,人数也不相上下。

5年来,校本部全职事业编制人员总体规模稳中有降,而离退休人员虽然增幅较小,但从2013年以来一直在稳步增长,并在2015年超过全职事业编制,成为人员规模最大的一支队伍。

离退休人员已然是高校不可忽视的群体,高校也应该重点研究他们的生活状况,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比如建立健全各项健康制度、开展各种活动丰富离退休教师生活等。

  • 教师队伍国籍/地区构成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教师国际化已然成为北大需要注重发展的重要一环。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国际化视野和多元价值观,使学生开阔眼界,更具包容性。

那么,北大教师的国籍分布现状又是如何呢?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北大校本部共有2624名全职教师,与2017年本科毕业生规模(2645人)基本相当。而在2624名全职教师中,中国籍教员2553人(含港澳台22人),占97.3%,外籍教员只有71人,占比2.7%。

北大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回望北大这些年

图2 北大外籍教职人员国籍分布

图2展示的就是北大外籍教师的国别分布情况,他们来自12个国家,其中,美国籍教员人数最多,有38人,其次是加拿大,有11人。

应该承认,尽管北大大部分教师已拥有一定的海外留学、研修背景,但学校2.7%的外籍教员比例仍不够显著,未来,还需考虑进一步加强针对外籍高水平师资的引入力度。

  • 教师队伍学历及学缘结构

过去10年来,北大一直致力于提高教师学历水平,确保不断优化教员构成。

目前,新加入北大教师队伍的教师,已都能拥有博士学位。随着这些新人的加入以及过去学历并不突出的教师逐渐退休,北大校本部全体教员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已达到近9成(89%)。

北大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回望北大这些年

图3 北大校本部教职人员学历结构

显然,高学历对北大教师而言,已经几乎成了必备条件。而除了学历因素外,“教师出身”对高校而言也有重要影响。

北大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回望北大这些年

图4 北大校本部教职人员学缘

图4显示,秉承着海纳百川的优良传统,北大校本部招聘的教员中毕业于国内外不同院校(56%),但本校毕业的教员占比仍然较高(44%)。

这种“近亲繁殖”现象在国内高校已屡见不鲜。

数据显示: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等学者曾对17所内地大学(包括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财经类院系做过教师来源调查,发现在987名调查对象中,有604人是在本校拿到最高学历后直接留任,占比62%;

而在芝加哥大学经济学院中,有86%的教师从未在本校就读,哈佛大学经济学院的47名教师中,只有1人的最高学历是哈佛。

国内外的数据对比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近亲繁殖”会对国内高校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本应“网罗众家”却“就地取材”,学术上的“几代同堂”使学术思想交流僵化,甚至形成学术帮派,从而限制学术自由。

教学也是受到波及的一方面,大师讲课会让学生很受启发,但大师的学生可能会无法脱离其讲课的思路框架,引起人才的“代际退化”。

或许,政策制度上的强制导向才能逐渐改变这种局面。

二、北大高水平人才情况

  • 国家人才体系的高端人才(自然科学领域)

高端人力资源是大学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我国在不同层级的组织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人才计划,目前,国家人才体系主要包括:

两院院士、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万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等。

截至2017年12月,全国及北京大学入选上述各类人才计划的人才数量如以下两张图片所示。

北大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回望北大这些年

备注:北京大学双聘院士中,有1人为中科院、工程院两院院士,总数不重复计算。(来源:一读EDU编辑部制作)

北大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回望北大这些年

  • 北大校内人才体系

与国家人才体系不同,北大校内人才体系分为6大类,分别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讲席教授、博雅特聘教授、人文特聘教授、博雅青年学者和其他青年学者。

下文将对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和讲席教授进行详细说明。

★ 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作为一所学科众多的综合性大学,北大除了拥有众多自然科学领域的高端人才外,还拥有一大批哲学社会科学顶尖人才。

2005年1月,北大便设立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岗位,利用该岗位聘任了袁行霈等25位教授,给予他们与院士相当的待遇。

截至2017年12月,北大在校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还有13人,他们中已退休的被授予博雅荣休教授称号,在职的被聘为博雅讲席教授。

北大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回望北大这些年

备注:宿白先生已于2018年2月1日因病逝世,因此,北大在世的首批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仅剩袁行霈和厉以宁。(来源:一读EDU编辑部制作)

★ 讲席教授

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人才聘用管理体制,吸引和稳定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北大于2009年3月发布《北京大学讲席教授职位管理办法》,设立“讲席教授”职位。

讲席教授有3大类,分别为博雅讲席教授(2016年4月发布《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聘任办法(试行)》),千人讲席教授和其他校聘讲席教授(见下图)。

北大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回望北大这些年

备注:本名单未含博雅讲席教授及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被聘为讲席教授的受聘人。(来源:一读EDU编辑部制作)

北大冠名的校聘讲席教授是2009年后,学校利用捐赠资金设立的部分学科讲席教授职位。

学校会根据捐赠方意愿对基金或教授职位进行冠名,因此,我们可从教授职位名称入手,了解到其捐赠方是谁。

例如,新奥讲席教授、瑞声慕课讲席教授分别由新奥集团和瑞声集团赞助;陈明刘卿讲席教授,是香港实业家陈明先生及其夫人刘卿女士的后人,于2008年向北大捐赠600万元人民币所设立。

北大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回望北大这些年

这些讲席教授职位为北大对外延揽国内外一流学术人才创造了条件。

例如,北大人文讲席教授李伯重是国际经济史学会成立以来首位担任执委会委员的中国学者,被国内外公认为中国经济史方面的权威。此前,他本是清华大学明清经济史研究的学科带头人,但2017年,他转到北大受聘为人文讲席教授。

徐淑希政治学讲席教授俞可平则曾担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因发表《民主是个好东西》而为公众所熟知,2015年,经多次申请,他辞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一职,回到母校北大担任讲席教授,组建北大政治学研究中心,并同时担任北大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一职。

除了人文社会科学外,北大还在理科基础学科设有讲席教授。讲席教授许晨阳就是一名北京大学培养起来的数学新星,他在代数几何领域已成长为领军青年数学家,曾受邀在4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报告,荣获2016年拉马努金奖和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并被评为2017/2018年“庞加莱讲席”入选者,是当前唯一入选的中国学者。

不过,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已发布消息称,今年秋季,他就将加入该系。北大学者被MIT“挖角”,而北大也会从海外延聘知名学者。

北大访问讲席教授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就是例证,作为1986年图灵奖获得者,他于2017年5月受邀在北大主持开设了首届图灵班,培养计算机科学技术人才。

三、北大博士后管理与服务

博士后作为介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种特殊高端人才,理应受到国家、高校重视。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将博士后申请者的年龄上限由45周岁改为35周岁,并明确要求应以高校、科研院所教学科研人员为主,严格控制在职人员比例,堵住了早期博士后制度的两大漏洞——“在职”博士后和党政领导干部攻读博士后,在此基础上,又采取提高博士后日常经费(从5万元到8万元),鼓励博士后公寓建设等措施。

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响应,相继出台了博士后管理改革的政策。北大于2016年7月通过《北京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博士后队伍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

为尽快落实《意见》要求,北大启动实施了博雅博士后项目申报评选工作、落实国际联合博士后项目,并开展了博士后年薪制改革。

2017年,北大共组织3次博雅博士后项目申报、评审工作,评选出78名博雅博士后。

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北大相继与多所国际著名高校建立联合博士后项目,包括北京大学-柏林自由大学联合博士后项目和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联合博士后项目等。

2017年,北大开始实施博士后薪酬年薪制改革,将博士后薪酬分为两个基本档,并为无房博士后发放3500元/月的租房补助。

那么,目前北大博士后的情况如何呢?

  • 北大博士后基本情况

北大是国家首批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1985年以来,共设立4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其中,校本部39个,医学部8个,涵盖实力雄厚的理学、工学、医学、人文、社科等五大学部、49个国家一级学科中的47个学科。

截至2017年12月,校本部累积招收博士后5582名,出(退)站4199名,目前在站1383名。

  • 年度进出站情况

2017年,人事部累计办理博士后进站522人。分为导师自筹经费招收、博雅博士后项目招收、博新计划项目招收、国际交流项目招收、深圳研究生院招收、校企联合招收等。

其中,导师自筹经费招收占比最高,为274人,占比58%。

北大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回望北大这些年

北京大学校本部2017年博士后进站情况

2017年办理出(退)站336名,博士后出站后,选择最多的去向是高校/科研机构,占比38%,这与做博士后的研究目的相一致;

还有较多的博士后选择到国有企业(27%)和非国有企业(13%)就职;另外,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出国也是诸多博士后的选择,仅有2%选择继续做第二轮博后。

四、北大教师管理培训

  • 教师学术休假

2016年7月,北大发布了《北京大学教研系列教师实行学术假的规定》,规定教研系列教师取得长聘职位后,每合格服务5个学期,可以休1个学期的学术假。

如合格服务时间超出休学术假所要求的服务期,其超出部分可转为下一次学术假的合格服务时间。连续合格服务时间超过10个学期以外的部分,则不再累计。每次学术假不得超过2个学期。

根据我国《教育大辞典第3卷》,“学术休假”定义为“某些高等学校在教师连续工作若干年后给予的一次带薪休假,时间通常为1年或数月。”

学术休假属于舶来品,在1880年由哈佛大学首创。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也开始相继发布关于教师学术休假的办法。

例如,2012年,吉林大学明确提出实施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学术休假制度;2013年,北京语言大学人事处公布其学术休假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

令人欣喜的是,2014年,16名北语教师成功享受到了学术休假制度的福利。

国内学界对学术休假的呼声很高,但是,一项制度的运行需要相应的一系列配套措施加以辅助,国外大学学术休假制度之所以运作成功,是因为有终身教授制度、年薪制和学术共同体等配套支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如果对学术考核、管理机制不进行改革,可能一些高校会在领导推动下尝试学术休假,但整体制度仍难以在国内建立起来。

  • 教师出国培训

“教育者,先受教育”,北大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体系建设与实践,从思想政治、师德师风、教学发展、学术发展等4个方面开展教师培训。

其中,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可以说是教师学术培训的重头戏。

目前,北大教职工90天以上因公出国(境)研修项目可分为3大类,即国家公派出国(境)项目、单位公派出国(境)项目和人文基金高级访问学者项目。

各大类涵盖的项目如下图所示:

北大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回望北大这些年

其中,人文基金高级访问学者项目是2010年5月,由光华基金会和北大共同倡导启动,针对中文系、历史学系、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等4个人文学院的海内外高端学术交流进行资助。截至2017年底,已累计资助学者182人,资助总额共计1666.68万元。

而近5年来,北大校本部通过公派出国(境)研修项目(包括国家公派与单位公派)因公长期出国(境)教职工共有271人,单位公派(包括研修和任教)和国家公派(包括研修和任教)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54.6%和42.4%,单位公派占优势地位。

从时间维度看,北大因公长期出国(境)的人数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有两个。

  • 一是近些年新入职的教职工多有海外长期留学经历;

  • 二是国内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国际交流的渠道和途径逐渐呈现多样化态势,国际学术交流不再拘泥于出国(境)研修这一种形式。

五、结语

《报告》显示,2017年,北大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数据显示:从国家人才体系来看,去年是院士增选年,北大共有3位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乔杰、陆林、魏悦广),有2位教授(张东晓、丛京)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长江学者等入选总人数排名也在全国领先。

从北大人才体系来看,博雅人才计划已步入正轨,已聘任两批次合计69名博雅讲席教授;2017年新聘任两位人文讲席教授(李伯重,李宗焜);2017年“人文杰出青年学者奖”共评选51名北大人文杰出青年学者。

同时,北大师资人事制度改革也在稳步推行。目前,校本部绝大部分院系已经引进新体制教学科研系列人员,有一半以上的单位已进行过至少一次Tenure评估(含老体制副教授Tenure评估),Tenure评估通过率为81.3%。

2018年,北大将从构建结构合理的人才体系、依托博雅人才计划提升人才竞争力、改善教职工待遇、推进非教师队伍改革等4个方面,发展建设其人才队伍。

此文内容来自:申请方https://www.applysquare.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