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苏州医生疑因抑郁症跳楼身亡,救死扶伤的医生该如何排解心理压力?

情关乡土


抑郁容易找上谁?

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类疾病,一旦发病将会对自身的认知和情绪状态带来很大的伤害,一旦无法得到很好地控制,很容易对心理健康甚至生命带来无法弥补的结果。

但是,抑郁症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完全的心理疾病,日常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以及带来负面情绪的事件可能只是一种诱因而不是抑郁症产生的全部原因;一个人的遗传因素、神经损害、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都有可能导致抑郁症的产生,所以,在相同的事件下,每一个人的情绪反应以及后续的处理结果也有可能完全不同。

就像这位苏州的医生,虽然不清楚他的压力等级到底是怎样的,但是,相信他已经受到了长期的抑郁症的折磨,所以才选择了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作为普通人来说,即使我们并没有具备抑郁症的相关致病因素,但是,无法排解不良情绪也会给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不只是医生,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在乱世的生存技能

说起负面情绪的排解和宣泄,不只是医生这一个职业,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去学会的。对于大多数现代人来说,工作、房子、车子、家庭等等因素都会让我们充满了现实和心理上的压力,而大多数人既没有时间排解,更不懂得如何排解。

1、寻找合适自身的排解方式,健康即可

有人说旅游、有人说游泳、徒步,这些的确可以给我们的焦虑或者抑郁的情绪带来很好地排解工作,但是,我相信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些精力去完成这一类的活动。所以,根据你的时间、精力和现实处境去选择一个你认为合适的宣泄方式,但是需要把握几个原则:适度、健康、有积极的作用、有正向的引导作用,例如:听音乐、看电影、看书,玩一会游戏等等。

2、别做自我封闭,选择适当独处

很多人在闲暇时间选择了一种自我封闭的模式,即过于脱离了家庭、社会的正常社交水平,导致自身陷入一种负面思维中无法自拔,众所周知,一个人时间久了,很容易带来负面的思维。可以选择适当地独处,这种独处和封闭的心理感受不同,独处是一种客观性的自我思考,是暂时远离社交烦恼下的自我宣泄,而封闭则是一种负面导向的逃离状态,越是逃离越是焦虑。

3、对工作,适当的时候说不

这是很有争议性的一种方法,但是,很多因为压力过大而导致身体或者精神出现问题的人都忽略了拒绝工作的意义所在。实际上,当你认为自身的心理压力水平已经过高时,其反应是很明显的,情绪持续性的焦虑或抑郁、注意力无法集中、饮食和睡眠受到影响等等,当你出现这些身体和心理状态时,相信我,你继续工作下去只会带来一种恶性循环,即努力工作—注意力无法集中—工作无法尽职—带来负面体验—带来负面情绪。所以,拒绝也许会让你失去一些,但是,你得到的一定比失去的更多。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心理博学社


朋友你好。


在这个问题上,我确实有一些发言权的。

我是2013年持证,然后从事辅导,期间接触了很多很多案例。可以直白的说,期中很多都是医院的医生护士,院长没接触过,主任、主治医师接触了很多。

医务工作者同样可能会遇到:性骚扰、威胁、暴力、攻击、谩骂、道德绑架等,同样也会遇到病人状态不好要走极端、突发因素带来的病人离世。

时时刻刻都在考验着医务工作者的道德底线,人格修养,精神高度,自我调整能力,承受能力。


出现这种情况:

一方面来源于公众轻视健康,过于依赖医疗技术手段,一方面来源于公众夸大了医疗手段的能力,一方面确实有一些医务工作者的个人需要提高,另外也自当因为在医疗体系中存有不少黑丝利益链。

患者是普通人,医务工作者也是普通人,但两类人之间缺少深度理解。记得之前一位朋友的朋友圈写到,我是一个城管,我没做坏事,以后谁再转发城管怎么不好的新闻,我立刻拉黑,永不当朋友。而很多医务工作者,即便顶着谩骂、殴打也还是继续从事这份工作。

这是非常不容易和难能可贵的。在这里,向这些医务工作者致以敬意。


如何保护好自己,我个人以为可以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入学习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

第二,严于律己,尊重医务工作者基本职业道德

第三,养成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身

第四,不发展医患关系之外的关系

第五,学习和不断践行自我调整的方法,养成习惯

第六,寻找合适的心理工作者作为自己的咨询师

第七,不要盲目的勉强自己,懂得知难而退

第八,定期给自己的内在来一个大的减压

第九,做好状态转换,下班了就是一个普通人

第十,重视内在修养的提高

第十一,学会处理家庭矛盾和问题,塑造比较好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

第十二,优化自己的社交圈,传递正能量


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讲,保护自己是很重要的,常在河边走,要保持自己不湿鞋,不是做一些调整放松,出去旅旅游就可以的。压力是不断积累的,养成好习惯可以调整自己,但自己不提高是永远难以超越压力的。



祝好。


老友手札


抑郁不分年龄,不分职业,当我们的心理压力过大,情绪得不到有效释放,或者是遭遇创伤性事件,都有可能产生抑郁。


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白衣天使、救死扶伤,为了挽救生命对抗疾病,他们奋战在医疗的第一线,而我国的医生就更是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医学院校较高的进入门槛,再加上医患关系长期紧张,导致专业医生的数量远远不够,很多医院的医生都是一天连轴转,常常忙的饭也顾不上吃,觉也睡不够,身心都长时间处在紧张疲劳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医生的心理压力会比其他职业更大,患上心理疾病的风险也更高。

据统计,医生、教师、警察这三个职业,患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最大,根据《临床医务人员职业压力与倦怠状况及心理健康援助对策研究》显示,职业压力与其导致的职业倦怠已显著困扰着大医院医生身心健康。76%的医生在情感衰竭方面存在中重度倦怠、78.8%在面对服务对象和环境时存在倦怠、54.2%认为欠缺个人成就感。


这是因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导致身心疲惫;

第二、紧张的医患关系导致医生的职业自豪感降低,而对自身安全的担忧提高;

第三、面对晋升的压力大,除了需要对付病人,还要不断充电提升自己,准备各种晋升需要的证书、论文、考核等;

第四、病人的高期待值导致了医生的心理压力增大,长期精神焦虑;

第五、长时间处在负能量压抑的工作环境,空暇时间较少,缺乏释放压力的有效途径。

第六、周围人的不理解,总觉得医生就是治病救人的,什么都能自己解决。因此,当他们心理出现问题,很难找到合适的亲人朋友诉说。

以上都是导致医生心理比常人更容易产生问题的原因。


那么应该如何有效的排解心理压力?

首先需要警惕压力,当身心出现倦怠疲劳,需要及时进行放松,增加和朋友家人的相处,放下职业思维,增强情感交流。

然后应该放松心态,降低焦虑,让自己有一颗平常心面对升职工作患者压力。

最后需要了解自己的职业特性,有针对性的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和宣泄,释放负面情绪。

以上回复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谢谢关注!


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EFT情绪焦点疗法”心理治疗师老唐,坚持原创文章,坚持做有深度的头条号,真诚期待和朋友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谢谢阅读,谢谢点赞。


老唐说心理


抑郁症是一种大脑疾患,有其自身发生和发展规律。抑郁症发病的根本都在于5-羟色胺类神经递质摄取机制出了问题,导致神经信息异常传递,整个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神经酸通过营养神经细胞、改善生物膜的功能,使神经信息在生物膜上传递趋于正常。促进受损脑细胞的修复,疏通神经信息传递的通路,促进脑神经再生,重建功能完善的神经网络,消除引起抑郁的物质因素,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精神状态。因此抑郁症患者需要服用神经酸,或者服用西北文冠果基地生产的富含神经酸的文冠果高级保健食用油。


用户2837559800


首先抑郁症不分职业,不光医生,就是心理咨询师都会的抑郁症。很多心理咨询师都是自己得了抑郁症后需要自救——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思维,更好的疏导自己,给自己犯病找到原因和答案才考的心理咨询。

所以医生得抑郁症奇怪吗?好像医生就不会生病似的。

我家一个妇产科医生,长期上夜班,十几年,最后得了抑郁症。本来靠自己调整,但是毫无效果,最后不得不跟院方说明病情,最后院方把他调离住院部,改成门诊。结果十几年了夜班造成的睡眠紊乱,不是一天两天就改好的,换到门诊部门,依然受失眠困扰,但是病情减轻好多,中医西医双管齐下,睡眠一点一点改善,信心越来越足。家里人都觉得他脾气得到了缓解,人的气色也越来越好,之前是面黄萎瘦,眼白发黄,感觉得了癌症。

他现在还积极健身,尤其健脑。因为他发现自己只会在自己专攻领域思维比较没有变差,毕竟20几年工作时时刻刻都在强化和运用,那一部分知识比较牢固,调用还比较顺畅。

但是,对于新事物新知识,接受和学习比较困难,理解力也跟不上,他查阅了很多关于抑郁症的医学相关报告和研究资料。赞同抑郁症跟大脑过度使用而退化有关。那个过度使用有可能是长期焦虑造成,也可能是身体长期劳累,比如熬夜,让大脑得不到休息有关。不管焦虑和熬夜,都会立刻表现为脾气暴躁,无法控制,这就是大脑中控制情绪的神经变弱的表现。

人们总以为脑力是无穷尽的,用不完,有些言论也说人脑很多未开发,现有利用率低。但是忘记了有个前提,就是身体健康,为大脑提供了高效的运转环境。大脑再厉害,也是需要靠身体来供给能量的,而熬夜、思虑过度等,不但伤害身体影响脑能供给,还在寅吃卯粮,加速脑能消耗。长此以往,大脑这部思考机器不会过度磨损吗?

不要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以为抑郁症只是情绪不好,调整情绪就可以了。如果真是这样,情绪靠什么来控制的呢?那为什么无数多的人天天都在调整情绪,而每天都失败呢?

所以,我再跟大家强调一遍,情绪低落只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而不是原因。就像咳嗽只是感冒的表现,而不是感冒的原因一样,根本的要从身体养护,尤其是大脑入手。就像爱感冒的人,免疫力提高了,就不容易得,从而咳嗽这种体验也就会相应减少是一样的。

不要指望常常感冒咳嗽就只是去止咳,那样只是治标不治本,止咳只是让人当下那一刻不那么难受而已,且容易反复。

所以,抑郁症仅仅纠缠于调整情绪,也是这样的道理,如同隔靴搔痒。

说这么多不是完全否定情绪调节的作用,急性抑郁的时候,比如突然因为什么事情受到刺激想自杀,情绪缓解其实可以救命,比如注射镇静剂,服用抗抑郁药物(很多都是情绪调节作用)。就好像速效救心丸治不了你的病,但在那个危机的关键时刻,可以缓解病情,给你更多时间争取活下去。

关于抑郁症,我回答的最多,但是偶尔也有个别人觉得我说的——抑郁症本质上跟大脑退化有关,有毛病。说很多人都恢复了,生活也好好的。

我没有跟他们争辩,因为没有得过就没有发言权,看他们那轻率的语气,就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和他们较劲,没得过的人说什么呢?!

抑郁症很复杂,有一过性,有长期的,有轻有重,还有个周期性情绪低落和抑郁症很像;很多人包括医疗手段都无法完全确诊,有些医院还在用做题的古老方式来诊断。能不能得到恢复也没有完全的医疗来确认。都是根据现有状态和以往做比较来判断。有些一过性的,轻度的,很好就转变了。对大脑退化损伤的感觉不明显。但是那些长期的,中度重度的,已经控制住了,甚至不再复发,感觉已经治愈的,能有几个对自己的记忆力,思考力,表达力完全自信的?有没有问题只有自己知道。只是那种思考的困难不影响生活罢了。但是对一个人脑力的优秀与否不仅仅是生活自理,而是是否具有深度学习和哲学思考能力。

总之,得了抑郁症不可怕,接受并且积极调整,保养身心,要通篇考量,以养护身体和大脑为重。

对于反复性抑郁症来说,保持现状不恶化,就会是人生赢家,不能过度奢望回复到自己脑力的最高水平。


懒久的无用生活



山人释缘堂主


日前,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的第二届大型公立医院发展高峰论坛上,一个名叫“舒放医患,解码心灵”的综合医院心理卫生服务探索分论坛意外爆红。从临床医务人员到院长,从专家到行政管理层,都坦言内心积聚了难以承受的负能量、暗能量,导致抑郁、焦虑、失眠等现代心理病成为行业性病症,医务人员低落灰暗的心理状态也会传导到临床上,是医患矛盾的导火索之一。如何积极面对、怎样巧妙化解,和谐的医患关系路在何方?一些颇有建树的思想家和实践者走上论坛各抒己见,引发了共鸣。

近来外科医生英年早逝或猝死在手术台上的事件不断被报道,这提示我们应该关注外科医生的心理健康。外科医生总是情绪紧张的话,不仅会损害医生的健康和医疗能力,还会引起患者产生心理压力。



那么,救死扶伤的医生如何化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呢?

提高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医疗技术,加强技术培训

心理压力在医生培训和实践的各个阶段有所不同。以神经外科医生为例,刚刚开始主刀的医生,由于临床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不高,因此心理压力最大,担心手术一旦失败会给患者造成残疾甚至生命危险。复杂手术带来的高强度心理压力,直接影响医师的进步,即心理压力所引起的急性应激反应会影响认知功能、记忆联想力和手术技术。有经验的外科医生更善于应对心理压力,及时处理术中并发症。



外科技术模拟培训可以改善和缓解实习生的压力。测试年轻医学生的抗心理压力能力,可用于医学生选择专业。对于抗压能力不强的医学生,不建议选择要面对和应付有较大心理压力和精神高度紧张的专业,例如心脑血管外科专业。

及时沟通

如果把自己的烦恼、痛苦埋藏在心底里,只会加剧自己的苦恼,而如果把心中的忧愁、烦恼、痛苦、悲哀等等,向你的亲朋好友倾诉出来,即使他无法替你解决,但是得到朋友的同情或安慰,你的烦恼或痛苦似乎就只有半个了,这时你的心情就会感到舒畅,该哭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哭一场,释放积聚的能量,调整机体的平衡,大雨过后有晴空,心中的不良情绪会一扫而光。




真诚待人,友善处理与病患的关系

在医生这个行业最紧张的莫过于与患者的关系。医闹事件频发,起源于医生与病患的关系没有达到一个互相理解的状态。如果医生在看病过程中对患者友善一点。理解患者的紧张,痛苦并为他设身处地的着想、解难,发展一种友善的医患关系,那么我想对于心理压力的缓解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情关乡土


作为一名医生,首先要明确目的是救死扶伤,把解决病人痛苦为责任,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如果没有这种思想的人就不要做医生。因为医生一路走来,会碰到有些在痛苦中的病人,由于没立马见病好转,出现打骂医生的现象时有发生,也就是说拿医生当出气筒,正常医生会理解,如果有些医生就想不通,心生怨气,郁郁寡欢等,还有加班加点,特别是加夜班等久而久辶,个别医生出现抑郁症。

既然做医生是自己选择的工作,也应该阳光对待,病人本身有病会作一点,你要理解,并适应,要积极面对病人及一切日常,看见病人一天天好起来是你的功劳,你从心底里高兴,救治病人是你人生最快乐的事,到老了回想起来,一次次的把病人救起,作为一件光荣事,向同伴们讲起来也是一件开心的事,总之医生是好职业能保证家人,亲戚,好友不生病,还能受到病人极致的尊重!


元宝中医


人得病是平等的,医生不是神,医生一样和平常人一样,医生要癌症一样,和平常人没两样,医生得抑郁症和精神病不为奇怪,医生的压力,有谁又能解呢?家庭事业样样担心,又让人分心,不管是男人和女人,把心用在工作上,就顾不上家庭,顾上了家庭,就顾不上工作,在工作出差错,被领导受处罚,医生能为別人治病分优,可是谁又会为医生着想呢?。医生的优心重重只在心理,不能和外人谈,如果谈出心里话,别人很好笑,你不是医生吗?自己病治不了,怎么治别人,不活格的医生,医生往往在人们心中为救主的神一样,只能救人,不能生命和死亡。只要是人,不分穷富,黄泉路上无老小,生病和死亡是平等的,只要是个人,人人都有庒力,我们每个人的救主是自己,简单的生活简单的过,复杂的生活烦锁过的道理。人有优心就有病因,人的一生漫长,漫步行走,是成长,快步太快,脚不稳,思想压力大,分神分心,久而久知,不病才怪。要想排出自己每个人的心理,①开心乐观调心态,尽心尽力为人本。②成功失败,不要优伤,有钱,无钱,不要比,不要生气,人比人会气死人,气出病来无人替,闷再心里抑郁症。医生和平常人一样要乐观,一样有个好心太,不生气,一切也和平常人一样开心快乐。


null132767685


首先医生也是普通的人,只要是人吃五谷杂粮均会得病。随着社会发展,竞争在各行业中是最普遍的事,工作生活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会从四面八方向你袭来,医生也避免不了来自医院同行,领导,科室,病人,病人家属,业绩,人际,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压力,患有抑郁症的人,他在一定程度上会钻牛角尖,对某一事物或人会放大,而且不会释怀容易走向极端,这就需要同事和家庭多关心,沟通,必要时采取心理干预,工作减负,结伴旅游,多参予一些轻松愉快的社会活动,来配合药物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